梦归玉门关
字体: 16 + -

第6章 终遣王师

    就在匈奴人围困疏勒城的同时,在几千里远的洛阳,刚刚继位的新君——汉章帝,终于开始着手处理关宠上书求救的事情。

    这个十九岁出头、深受儒家思想教导的小皇帝,在权利未稳的当下,对于救还是不救,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于是决定召集众大臣,共同商议。

    这天,阴云密布,洛阳下起了鹅毛大雪。在皇城的南北宫大殿上,汉章帝面对着眼前严肃恭敬的大臣们,温文尔雅地问道:“众爱卿,前日有戊己校尉关宠的上书呈上,他正在柳中城被匈奴围困,请求朝廷派兵解救。对于此事,各位有何看法?”

    西域都护陈睦被焉耆、龟兹联军杀害的消息,几个月前就已经传到了洛阳,但当时汉明帝刚刚驾崩,众人只是知道这个消息,却没有花太多心思去关注这件事。所以当众人听完皇帝的话,很多人对关宠在柳中城上书求救感到吃惊,于是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就在众人叽叽喳喳没有结论的时候,师长百僚的三公之一,司空第五伦走到大殿中央,双手举起笏板,对汉章帝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宜去救。现下已入冬,粮草难以筹集,若是贸然出兵相救,必然耗费巨大。更何况匈奴数万之众,以逸待劳,若发兵相救,我们既没有与匈奴数量相当的兵可以派去,又将会是劳师远征,胜算太低。”

    汉章帝点着头,似乎很认同这个他刚刚提拔的朝廷大员所说的话。就在汉章帝准备做出决定的时候,一个身影站了出来,他就是同为三公之一的司徒鲍昱。

    只见鲍昱站到第五伦身旁,也举起手中的笏板,对汉章帝反驳道:“老臣以为不然!兵家说,久攻不下,必然导致军队疲惫不堪,士气萎靡。现在匈奴围困数月,却无尺寸之功,想必早已是强弩之末。我们只需从相近的敦煌、酒泉两郡,各调两千精锐骑兵,多带大汉旗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匈奴人面前,他们定会望旗而色变,闻风而散逃,绝无招架还手之力。最多四十日,就可将耿恭、关宠等人带回边塞之内。至于粮草,自世祖中兴汉室以来,一直与民休养生息,到今天差不多五十年了,若说拿不出四千人四十天的粮草,那岂不是天下最大的谎言?是否也太可笑了?”

    汉章帝被这个三朝元老、先皇重臣的话问得哑口无言,不知如何作答。这时最难堪的,还数在鲍昱身旁,刚刚走马上任的第五伦。与鲍昱比起来,第五伦资历尚浅,但是他并不打算退缩,于是接过话,争辩道:“陛下刚刚继位不久,已下令大赦天下,此时不宜劳民伤财,兴师动众,远伐西陲。当前诸事繁多,任何事需以稳为先。更何况陛下以仁德治天下,当弃小仁而就大德,止刀兵,安民心。”

    “何为大德?耿恭、关宠不过才几十数百人,被匈奴围困数月,却让匈奴不进半尺,无尺寸之功。他们虽然势单力薄,却严守忠义,赤心报国,不让大汉受到匈奴的羞辱。这才是大德,弘扬这样忠贞的美德,才能让天下归心。再说司空方才提到陛下新立,诸事繁多,需以稳为先。那老臣就要问问司空了,先帝正德厚生,百姓安顺,众臣信服。今陛下继位,我等必然如侍奉先帝一样侍奉陛下,百姓也会像拥护先帝一样拥护新君。我想陛下也将以先帝为榜样,信任群臣,爱戴万民。如此,哪里来的不稳?哪里来的诸事繁多?”鲍昱继续质问道,不留一丝情面。

    话说到这个份上,在龙椅上的汉章帝,再也无法安坐一旁,任其发展了。于是皇帝打断他们,插话道:“先帝功崇德钜,寡人道微德薄,必当遵循先帝的仁德之道,励精图治,以期望其项背。对于救不救关宠之事,二位可有其他要说的?”

    虽然皇帝想息事宁人,但第五伦在心中早已将此事不仅仅看做救不救的问题了,在他心中,这是对他的质疑,也是对陛下的质疑,更是对巍巍皇权的质疑。这是第五伦无法忍受的,于是他接过话继续辩奏道:“回陛下,臣有话要说。关宠、耿恭所领不过数百人,被匈奴围困击杀,有没有活着的人都未可知。若是发兵去救,就算如司徒所言,那也需四千人。若是这四千人千里奔袭,深入西域与匈奴大军正面交锋,估计到时损失的人会比救出的人还要多,实在得不偿失。如此损益分明,难道司徒没有看出来吗?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请问司徒,可有察其中得失?”

    “派人到危难之地,却在最关键的时刻,因为蝇头小利而抛弃他们。这样的事情,对外来说,将助长蛮夷外邦的嚣张气焰;对内来说,则会伤了死难之臣的忠心。司空言得失,那请司空好好权衡一下现在的时局。倘若今后边境再无战事也就罢了,可若是匈奴再一次侵犯边塞,陛下将用什么来激励将领带兵去打败他们呢?为了眼前一时的小利,而失去天下将领的忠心,才是最大的损失!如果陛下此次发兵去救,就将告诉世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忠于陛下,忠于大汉,任何人都不会被抛弃。贼人闻之,必望汉旗而逃;国人闻之,必念陛下仁德;将士闻之,必效死忠之力。只有这些,才会是最大的收获。”鲍昱义愤填膺地说道。

    这些话就如同麦芒一样锋利,让曾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的汉章帝,感到了一阵刺痛。他被说服了,不仅是他,包括第五伦和所有在场的大臣都被鲍昱说服了。这席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让所有人明白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忠心不是凭空得来的!

    儒雅的汉章帝,虽稍显稚嫩,但此刻眼神也坚定了起来。他胸中翻腾着,激动地说道:“大汉之强,在于诸位的智慧,在于百姓的信任,在于将士的忠勇,更在于天下归心。寡人绝不可寒了天下人的心,此事无需再议,就算耿恭和关宠只剩一兵一卒,寡人也要将他们带回大汉。命征西将军耿秉屯兵酒泉,代行太守之事。骑都尉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征调张掖、酒泉、敦煌三郡驻军,联合鄯善国之兵前去救援关宠、耿恭所部。即刻拟旨,将此事通知诸将,传达四方!”

    圣旨传抵各方后,在第二年的正月,援军终于踏上了千里营救之路。在雪虐风餐之中,各路将士擐甲执锐,衔枚疾走,向着柳中城的方向奔驰而去。

    忠心岂会如恒日,最怕君王未洞知。

    将士精忠百战死,孤军万里犹不弃。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