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武财神
字体: 16 + -

第四十一章 有客来访

    见到高道乾回来,巧儿姐欢呼一声,扔下那群乞丐不管,径直跑过来。

    “大郎。”人还没到身前,巧儿姐那脆生生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泉州府水灾,这些人都是逃难来的,我家阿翁说你做这许多事物都是要可靠安稳之人,所以阿翁就代你买下这些人,共用去一百八十五贯。”

    见高道乾面色有些不愈,巧儿姐看了一旁的刘奕一眼,嘻嘻笑着道:“阿翁知你不喜,所以和这些人都讲清了,这些人卖身契只是十年,十年后若是他们没有犯科卖主的勾当,都是要返还良人的,就是这十年间也是每月都有月例钱可拿,你那心思总可以放下。”

    说完这些,巧儿姐哼了一声,撇撇嘴再不说话,那一副面容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你个假道学,若是不要这些人,你就等着自己遭罪吧。”

    有了刘奕一家的先例,又了解了临安人市的规矩习惯,高道乾已经打消了买些家奴的心思,最主要的是,他现在多少也算有些身份,不想给自己添个蓄养家奴的帽子。只是他现在做的许多事情,还真是缺少靠得住的人手,尤其是最近几个月炒茶,这技法现在是绝对不能外传的,所以都是高道乾和刘奕两人在做,甚至刘奕妻子和刘道、刘乾都要给打下手。

    这些具体的事情,蓝老头固然不知,可这老头精明,许多事情都看在眼里,这也是怕高道乾不收这些人,这才搞了个十年之期的安排。按照这个契约,这些人只要不在他的家中犯下什么事来,就如同家中现在雇下的这些小厮、女使一般,有月例钱可拿,唯一的区别就是有个十年期,这样的事情,倒是正合了高道乾的心思。

    看到高道乾面容稍霁,巧儿姐这才又笑着道:“大郎,这些人昨日都着人在钱塘县办妥了契约文书,只是所费银钱,却是要你来出的。”

    巧儿姐这一说,刘奕走过来苦笑着把一叠文书递给高道乾,高道乾看过文书契约,见上面果然都是写明十年期限,便顺手又递还给刘奕。

    “回去多谢你家阿翁,银钱一会过去再给你家阿翁好了。”

    蓝老头的酒楼、茶肆过几日就要开张,为装修店面还有人员的事情正忙着,蓝老头一人顾不过来,蓝轩又对这些事情没精神,那边的许多事情都要巧儿姐去主持,交代完家奴的事情,巧儿姐很不情愿地又去了北关街市。

    对于巧儿姐,高道乾心情很有些复杂,他很清楚巧儿姐很喜欢他,有事没事总要往这里跑,甚至有些时候还在家中颐指气使地教训家中小厮,完全是一副半个主人的样子,她的心思高道乾如何会不知。只是高道乾对于巧儿姐,却总是保持些距离。这倒不是高道乾嫌弃巧儿姐面貌不好,其实巧儿姐虽说不上出奇俊美,可也算得上中上之姿,若是在后世,即便算不得女强人,可总也是精明干练。只是高道乾在乎的,是这巧儿姐太过泼辣,内心里,高道乾还是喜欢和温柔一些的女子为伴。

    一直目送巧儿姐转过影壁,高道乾才走到那群灾民面前,先是询问了泉州府水灾的情况,知道泉州府现在是真德秀任知府,虽然这真知府政绩斐然,可自七月下旬以来,福建路就暴雨不断,其中泉州府尤甚,入了八月,泉州府全境更是暴雨如注,连月不开,不仅庄稼尽毁,低洼处村庄、城镇更是尽成河泽。知府真德秀虽极力联络各地大户之家开仓赈济,怎奈全境受灾,那些赈济只是杯水车薪,又因暴雨山洪冲毁道路,许多地方那些少的可怜的赈济粮米也都无法运到,一时间泉州境内哀鸿遍野,灾民遍地。这些失了家园的百姓只好逃难出来,他们还是先期出来的,估计后面还会有更多的灾民过来。

    高道乾安抚这些灾民几句,便让刘奕着家中小厮带这些人去洗浴后安置住处。

    既然有灾民要过来,那就得对灾民进行赈济,高道乾相信以现在朝廷的实力,赈济一府灾民毫无问题,可问题是,他能做些什么?

    这几月来,高道乾只靠着一个文萃书局就大赚特赚,那些钱他用都用不完,他不是守财奴,也始终认为,钱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花费的,自然不愿意看着家中已经堆得老高的铜钱在那里闲置。

    高道乾把自己的想法和刘奕讲了,刘奕有过亲身经历,自然大为赞成,两人商量一番,高道乾回房给钱塘县做孔目的蓝老头族侄蓝立写信,说明闻知泉州灾民将至,他欲做赈济灾民之事,请蓝立代为在钱塘县报备,喊来在前院武学里的蓝轩,要蓝轩代为送达。然后,高道乾又给董歆写了一张便条,要董歆在后日出版的《大宋文萃》头版刊载号召临安大户商家做赈灾的文告。写好后,喊来一个小厮,叮嘱几句,那小厮拿着便条自去城里找董歆。

    刘奕也没闲着,召集家中小厮,安排人手去关市上多买粮米,也有人去众安桥西旧市上搜集旧衣物、被褥等等。

    忙完这一切,高道乾和刘奕一家匆匆吃过朝食,休息一会就起身去前院的武学。武学正式开办后,高道乾每日上午都会在武学里给他的学生们授课。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武学堂的一间教室里,高道乾站在前面讲台后,正在给二十几个十六七岁的武学生们在讲授《孙子兵法.势篇》。

    武学堂不仅传授武艺,还要教授兵法和经史,只不过,在朝廷的武学里,外舍和中舍生是不教授兵法的,只有经考核进入上舍的学生才有资格学习兵法。只是在高道乾的武学里却不是这样,他的学堂里,文事上要分五个层级,有启蒙,然后是按照以往学习的程度再分做三级,这些都是以读书识字、学习经史的课业,唯有第五级,才开始传授兵法,而且不分差别,所有人到了这个阶级,都要学习兵法。

    那些经史课业,高道乾自是不敢去献丑,这些人都是史宅之帮着请来的先生们教授。这个史宅之很有办法,甚至还从武学里给他请来了一位年近五十的教授来教这些学生兵法的,只是听了几堂课后,高道乾感觉这个老教授教的很是古板,基本上就是让学生们熟读,然后他再讲解字义就完事,深入展开则完全没有,旁征博引那就更不用说了,对兵法的理解都是靠学生们自己理解。无奈之下,高道乾只好辞了这教授,由他自己亲自讲授兵法。

    能达到这第五级的,学堂里现在只有包括蓝轩、董蕴、郑家兄弟在内的二十来个年龄大的,这些人差不多都是县学、府学里学习过的,或者是正在学习的。说是年龄大,其实他们最大的也就十八,多数都是十六七大小。

    不过,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在曹婆肉饼铺里和高道乾发生过冲突的那个霸道少年刘整。

    那次在曹婆肉饼铺和李同分手后,高道乾并没有主动去李同的枣阳军留守处,倒是李同领着刘整一路找到家中来还那两贯钱,不想这刘整一见到高道乾带着这一大群少年在习武,顿时来了精神,每日里都流连在此,高道乾对这刘整也很有好感,同李同商议后,把李同从枣阳军带出来的几个遗孤,连这刘整一同都收到武学里。这些时日,刘整见识过高道乾的拳脚兵刃,对高道乾早已佩服的五体投地,高道乾也是尽心教授,倒是成了高道乾的得意门生。让高道乾没想到的是,这刘整也是读过书的,高道乾也就让他跟了这个班级学习兵法。

    最近一个多月,高道乾每日在上午来这里讲解一个时辰的兵法,然后再到北跨院演武场教授他带的课程的学生武艺。

    高道乾的授课方法也没什么出奇之处,课堂上,先是这些学生要集体诵读当天所学文章,然后由高道乾逐字逐句讲解字意,再然后才是高道乾将文章全文展开说讲,许多时候,高道乾还要旁征博引讲解战例,今天高道乾讲解的就是《孙子兵法.势篇》。

    “战势不过奇正,所谓奇正,简单地说就是分兵、分战之法,兵分奇正,大凡用兵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奇兵取胜,每遇战阵,必须要留有预备队,以备不时之需,即所谓奇兵。奇兵可在敌无算处骤击,也可当敌奇袭时迎战,故善出奇者制胜。。。。。。但也不固然,奇正之兵,并非全然不变,奇正相生,奇正相变,此即所谓如环之无端。”

    “比如韩信破赵之战,也就是我们说的背水一战。当时韩信只有一万多兵力,而赵军却号称二十万,即便有些虚数,十五万总要有的,也就是说赵军的兵力是韩信的十倍。汉军非楚霸王的八千子弟兵,绝非能以一敌十,可韩信最后却大胜,究其原因,就是韩信善用奇兵,且奇正互易机变至极。。。。。。。”

    学习古文化,是必须要学习古代史的,而古代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读懂战史,自然要读懂《孙子兵法》,前世流连于网文的高道乾,甚至也堪称军迷,那时就喜爱搜集历代经典战例,自是对着《孙子兵法》愈发的重视专研。

    接下来,高道乾开始给他的学生们仔细讲解背水一战这一战例,高道乾的讲解,并不是枯燥单纯地讲解战役过程,而是从时代背景,韩信破赵的因由,以及破赵之后会对楚汉争夺态势的影响开始,然后才说道站前韩信如何排兵布阵,再到战役的具体过程。除了韩信以少胜多,取得几乎不可能的胜利让这些少年兴奋外,还有一点也让这些喜好武事的少年们大感有趣,甚至很有些跃跃欲试想要亲临这样的战场,自己也来指挥这样一个流传千古的辉煌战例。这是因为,高道乾在讲解过程中,从战役布置开始,就不时提出问题,要少年们以韩信自居,要他们各抒己见回答,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否还有比韩信的排兵布阵更好的办法,还有韩信如此的原因。然后,高道乾又反过来提出问题,要他们再以统帅赵军的成安君自居,来指挥这场战役。

    让高道乾感到惊讶的是,这些跃跃欲试的少年们回答的问题虽然还多数显得稚嫩,可思维很开阔,尤其是蓝轩和刘整二人回答的更让高道乾惊喜,蓝轩想要分兵五万,悄悄潜进井陉道,待韩信兵过,断其后路,再由成安君率大军阻住井陉谷口,两面都坚守不出,困死汉军。而刘整更直接些,他把赵军一分为三,以十万做正兵同韩信汉军开战,以一万坚守营寨,余下的兵力埋伏在战场侧翼以逸待劳,待两军交战正酣之际杀出。

    蓝轩的布置,看是保守,其实相对稳妥,如果真要这样,韩信的一万多人马就会被困在长达百里狭窄的井陉道里,最终困厄而亡。他的办法,倒是和赵军谋士的计谋相似。高道乾倒不相信蓝轩是知道这个计谋的,因为在这个时代,要想详细了解到这些,必须读过许多书才行,蓝轩这个对舞刀弄枪甚至有些痴狂的少年,恐怕还做不到这样。刘整的安排,虽然看是直接,可也有奇有正,甚至也有奇正转换,高道乾不仅对这个霸道少年刮目相看。

    “。。。。。。总之,排兵布阵不能一味固守成规,要因时因势而变化,正兵可变奇兵,奇兵亦可变成正兵。。。。。。”

    高道乾这一堂课足足讲了一个时辰才停住,宣布下课后,高道乾整整衣衫,迈步走向已经在门外听他讲课听了很久的几个人。这几个人已经来了半个时辰,为首的,是一个高个浓眉大眼,一张国字脸,一身朱色深衣,头戴逍遥巾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他们刚来高道乾就已经注意到。这青年虽然脸上没有表露出什么,可高道乾能感觉得出,青年对他的讲课很注意,听的也极为仔细。

    宋代对衣服的颜色是有着严格规定的,三品以上穿紫,五品以上穿红,七品以上着绿,九品以上穿青,这青年一身朱色,一定就是五品以上官员。

    只是,一个五品官员来他这里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