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表态
袁绍心中暗自不悦,这田丰固然智计过人,但是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刺耳呢,合着你现在就看出来我们父子会有争端是怎么着?
袁谭微微一笑,郑重地说道:“我父是诸位先生的主公,同样也是我袁谭的主公,我父如此说话,不过是信用我袁谭罢了,难道是要犯下两处分权的忌讳吗?
再者,我父子二人同心同德,皆是为了我汉室、为了天下百姓,难道我们会有什么理念争端吗?”
同时也为了我们理想中真正的太平盛世,袁谭与袁绍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眼,暗自在心中补充道。又回过头来,望着田丰说道:
“就算为袁谭有什么愚钝的地方,一时不能理解我父的远虑,那我也自然会唯我父亲之命是从,诸位实在不需有什么疑虑。”
袁谭边说着话,边望着田丰的双眼,自家势力还真缺这么一个“没有眼力见”的人能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无人敢进言的时候直言进谏。
袁谭虽然很注意自己的心理建设,但他也很清楚,是手握实权的上位者,尤其是长期做出正确决策的上位者,终究会不可避免的染上些刚愎自用的毛病。
这就需要一位魏征式的诤臣来作为自己主政决策的一道保险。这样的人首先必须得绝对忠诚,不然久必为害。来自后世的袁谭自然知晓田丰对袁氏的忠诚,相信在自己麾下他的忠诚会有增无减。
第二就是智计过人,能够看出问题,不然就算直言敢谏,说不到点子上的话只会起到反效果。作为经受过历史考验的的袁绍麾下第二谋士,这一点自然是过关的。
第三就是不畏生死,直言敢谏了,而这也正是田丰最大的性格特点。平时他也是个知礼守节的文士,只是一旦觉得上位者有思虑不周的地方,他绝对会化身最刚硬的斗士谏言到底。
因此袁谭望着眼前这个小老头是越看越顺眼,只觉得自己心目中的文臣班子又添了一位重要成员。
当然,这也只是作为一道保险而已,只是为了保证袁谭下决策前能够思虑周翔,不会一时冲动造成什么决策上的重大失误。至于袁谭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再谈什么谏言之事那实在是多余了,明里暗里袁谭都有的是手段达成目的。
逢纪、刘备闻言上前带头称是,其余沮授许攸等众人也纷纷效从,唯有田丰,虽然点了点头,却一言不发,只是默默望向袁绍。
袁绍见状心中更为不喜,心说你这个老头懂个什么,我之所以做这个冀州之主那全然是为了我儿的宏图大业,我儿好不容易重活一世,又有如此雄心,我们父子俩当然要整合一切力量全心全意去达成了。
而今是因为我儿需要冀州作为基业,我又有袁绍这个身份,你当我袁绍是贪慕这些权势?我不过因为我儿有兴致,便陪着儿子在这异世界做场游戏,他日我儿若是没有这些心思了,那我随时都能抬腿走人!
我袁氏所掌控的势力,自然要全部唯我儿马首是瞻,别人怎么没那么多话,你在这儿挑什么事儿?
袁谭随着田丰的目光转向袁绍,向着他轻轻地展颜一笑。袁绍轻轻吸了一口气,收敛情绪,扯出笑道:“元皓勿需担心,既然话已至此,我心中也自然会有所计较。”
田丰这才轻轻躬身称是,默默退到一旁。袁绍转身向着郭图、辛评说道:“公则,仲治,根据你们的查看,我冀州境内流民情况如何?”
郭图上前一步,躬身回道:“禀主公,具体情况我们已然基本查清。我冀州近年来还算风调雨顺,本境流民并不多,有的一些也多是由于一时难以承受世家大族过重的田亩佃租,无奈隐匿逃亡的,暂时还未形成规模。
而我冀州境内之所以有如此成规模的流民,多是并州、青州、徐州各地逃亡而来。随着黑山贼和黄巾贼的起事,诸地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已然是不得不背井离乡求一线生机了。”
辛评这话说得算是很隐晦了,一旁为人忠厚的辛评叹了口气,补充道:“官军所到,就征召民夫,盘剥钱粮。贼军所到,则裹挟民众,烧杀淫掠。各地百姓苦不堪言,只能被迫流亡。时局如此,百姓何辜。
他们而今还在四处流亡,但是他们一无土地,二无谋生之技,慢慢也就不得不加入到黄巾贼、黑山贼之中了!”
袁谭也是暗叹一声,一句“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透出的是多少悲苦心酸、无可奈何啊!想了想开口问道:“我冀州土地田亩的籍册是由哪位先生负责?”
辛评面色一正,回道:“禀少将军,是由下官负责。”
袁谭问道:“冀州如今的无主之地,和那些可开垦的荒地,若是全部利用起来能否安置的了境内的流民?”
辛评默默计算一番,皱眉道:“而今冀州无论是已然无主的田地还是待开垦的荒地都很充足,若是算上冀北的土地那安置流民绰绰有余,只是…而今冀北大半在公孙瓒控制之中,这样一来,怕是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袁谭摆手道:“无妨,毕竟我们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流民都安置下来。先一批批地来,反正与公孙瓒之战也不会多远。
既是如此,我有一屯田之法,还请诸位坐下静听。”
众人听袁谭此言连忙各自坐下,接过侍从们递来的笔墨纸砚铺展开来,提笔在手准备必要的时候加以记录。
袁谭展开亲卫递上的简册,边看边说道:“昔日我武皇帝,为巩固从匈奴人手中夺下的疆土,便曾在边陲实行屯田之策,后来为了巩固西域、西羌也都曾用过屯田之策,此策在我汉家可谓由来已久。
而今逃亡的流民们甚至是我冀州的穷苦百姓们,他们缺少的是土地、种子、农具与耕牛,而我们掌握着打量土地农具耕牛却缺少足够的农户。
(本章完)
袁谭微微一笑,郑重地说道:“我父是诸位先生的主公,同样也是我袁谭的主公,我父如此说话,不过是信用我袁谭罢了,难道是要犯下两处分权的忌讳吗?
再者,我父子二人同心同德,皆是为了我汉室、为了天下百姓,难道我们会有什么理念争端吗?”
同时也为了我们理想中真正的太平盛世,袁谭与袁绍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眼,暗自在心中补充道。又回过头来,望着田丰说道:
“就算为袁谭有什么愚钝的地方,一时不能理解我父的远虑,那我也自然会唯我父亲之命是从,诸位实在不需有什么疑虑。”
袁谭边说着话,边望着田丰的双眼,自家势力还真缺这么一个“没有眼力见”的人能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无人敢进言的时候直言进谏。
袁谭虽然很注意自己的心理建设,但他也很清楚,是手握实权的上位者,尤其是长期做出正确决策的上位者,终究会不可避免的染上些刚愎自用的毛病。
这就需要一位魏征式的诤臣来作为自己主政决策的一道保险。这样的人首先必须得绝对忠诚,不然久必为害。来自后世的袁谭自然知晓田丰对袁氏的忠诚,相信在自己麾下他的忠诚会有增无减。
第二就是智计过人,能够看出问题,不然就算直言敢谏,说不到点子上的话只会起到反效果。作为经受过历史考验的的袁绍麾下第二谋士,这一点自然是过关的。
第三就是不畏生死,直言敢谏了,而这也正是田丰最大的性格特点。平时他也是个知礼守节的文士,只是一旦觉得上位者有思虑不周的地方,他绝对会化身最刚硬的斗士谏言到底。
因此袁谭望着眼前这个小老头是越看越顺眼,只觉得自己心目中的文臣班子又添了一位重要成员。
当然,这也只是作为一道保险而已,只是为了保证袁谭下决策前能够思虑周翔,不会一时冲动造成什么决策上的重大失误。至于袁谭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再谈什么谏言之事那实在是多余了,明里暗里袁谭都有的是手段达成目的。
逢纪、刘备闻言上前带头称是,其余沮授许攸等众人也纷纷效从,唯有田丰,虽然点了点头,却一言不发,只是默默望向袁绍。
袁绍见状心中更为不喜,心说你这个老头懂个什么,我之所以做这个冀州之主那全然是为了我儿的宏图大业,我儿好不容易重活一世,又有如此雄心,我们父子俩当然要整合一切力量全心全意去达成了。
而今是因为我儿需要冀州作为基业,我又有袁绍这个身份,你当我袁绍是贪慕这些权势?我不过因为我儿有兴致,便陪着儿子在这异世界做场游戏,他日我儿若是没有这些心思了,那我随时都能抬腿走人!
我袁氏所掌控的势力,自然要全部唯我儿马首是瞻,别人怎么没那么多话,你在这儿挑什么事儿?
袁谭随着田丰的目光转向袁绍,向着他轻轻地展颜一笑。袁绍轻轻吸了一口气,收敛情绪,扯出笑道:“元皓勿需担心,既然话已至此,我心中也自然会有所计较。”
田丰这才轻轻躬身称是,默默退到一旁。袁绍转身向着郭图、辛评说道:“公则,仲治,根据你们的查看,我冀州境内流民情况如何?”
郭图上前一步,躬身回道:“禀主公,具体情况我们已然基本查清。我冀州近年来还算风调雨顺,本境流民并不多,有的一些也多是由于一时难以承受世家大族过重的田亩佃租,无奈隐匿逃亡的,暂时还未形成规模。
而我冀州境内之所以有如此成规模的流民,多是并州、青州、徐州各地逃亡而来。随着黑山贼和黄巾贼的起事,诸地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已然是不得不背井离乡求一线生机了。”
辛评这话说得算是很隐晦了,一旁为人忠厚的辛评叹了口气,补充道:“官军所到,就征召民夫,盘剥钱粮。贼军所到,则裹挟民众,烧杀淫掠。各地百姓苦不堪言,只能被迫流亡。时局如此,百姓何辜。
他们而今还在四处流亡,但是他们一无土地,二无谋生之技,慢慢也就不得不加入到黄巾贼、黑山贼之中了!”
袁谭也是暗叹一声,一句“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透出的是多少悲苦心酸、无可奈何啊!想了想开口问道:“我冀州土地田亩的籍册是由哪位先生负责?”
辛评面色一正,回道:“禀少将军,是由下官负责。”
袁谭问道:“冀州如今的无主之地,和那些可开垦的荒地,若是全部利用起来能否安置的了境内的流民?”
辛评默默计算一番,皱眉道:“而今冀州无论是已然无主的田地还是待开垦的荒地都很充足,若是算上冀北的土地那安置流民绰绰有余,只是…而今冀北大半在公孙瓒控制之中,这样一来,怕是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袁谭摆手道:“无妨,毕竟我们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流民都安置下来。先一批批地来,反正与公孙瓒之战也不会多远。
既是如此,我有一屯田之法,还请诸位坐下静听。”
众人听袁谭此言连忙各自坐下,接过侍从们递来的笔墨纸砚铺展开来,提笔在手准备必要的时候加以记录。
袁谭展开亲卫递上的简册,边看边说道:“昔日我武皇帝,为巩固从匈奴人手中夺下的疆土,便曾在边陲实行屯田之策,后来为了巩固西域、西羌也都曾用过屯田之策,此策在我汉家可谓由来已久。
而今逃亡的流民们甚至是我冀州的穷苦百姓们,他们缺少的是土地、种子、农具与耕牛,而我们掌握着打量土地农具耕牛却缺少足够的农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