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医生
字体: 16 + -

撒谎的后果

医生常常用维生素c或者b1之类的“替代品”来善良地“欺骗”那些患有失眠症的病人,其实这已经是比较公开的“秘密”了。在医院,和这种‘替代’相似的方法也用于某种新型的药品临床试验,人们把它叫做“双盲试验”,意思就是无论是医生,还是被试用的患者,都不知道分别服用的两种看上去一模一样的药片儿,究竟哪片儿才是真正试验用的药物,而哪片儿不过是通常用纯粹的淀粉制成的“替代品”。

当然,这种方法只用于那些真正需要它的患者,而对于某些因为各种原因而故意“装病”的人,就不能一概而论了,也许,在他们内心里来说,巴不得自己服用的是淀粉片儿呢。一个急诊外科的同事曾告诉过我:来这里就诊的病人,笼统地分,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真患者,一种是假患者。

真患者不必多说,所谓的假患者,就是那些以各种理由装着有病来医院就诊的家伙:有的是因为别人挥了几下拳脚,有的是和汽车等物体亲密接触了一小下儿,还有的,就是那些不想上学,害怕考试后屁股受罪的小家伙们。

去年夏天的一个早上,我上小学时的班主任气喘吁吁地跑来找我,说是有一个小孩儿在考试铃声敲响的那一刻,忽然双目呆滞,表情痛苦,抱着肚子就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然而我带着他们去急诊科仔细检查后,得到的结论却是:没病。但那个小孩子显然不会就此罢休,仍然不依不饶地哼哼唧唧,实在没办法之后,我便故作狰狞地告诉他:宝贝儿,要打针。结果是,那个小孩儿瞬间便恢复常态,揉揉肚子,向大家宣布:我好了。

其实像这样的小把戏,我小的时候也因为对上学头疼而干过类似的勾当,只不过因为父母都是医生,我所说的“不舒服”还是被法眼如炬的家长大人一眼看穿,最后只好乖乖地拎着书包出门,否则,那屁股就会真的“不舒服”了。

现在回忆起来,除了对当时的恶作剧有些脸红,但还是能够理解,甚至,我想,等我年迈的时候再想起来,或许还会有些好玩儿,就像老顽童一样。所以那天我也没有对我那位白发苍苍、心急如焚的老班主任火上浇油,只是笑嘻嘻地劝了句:都是些孩子。

没想到那位老班主任把眼一瞪,大声说道:孩子?!孩子的时候不好好教育,等到你这岁数,就晚了!当时的情况是,我和那个撒谎的小孩子俩人脸上都是迅速地一红,然后整齐地低下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