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位面武道
字体: 16 + -

第4章 学医

    清晨,朦胧的晨雾弥漫着整个小镇,慢慢升起的太阳柔和的光芒一点点驱散着雾气,古朴的小镇慢慢露出了身影,两道身影也逐渐从朦胧中显露出来,只见一个二十岁左右青年牵着一个六七岁大小的童子,在被雾气折射的光芒中穿过刻着“朱仙镇”三个古朴大字的牌坊向镇外走去。

    这两人正是赵子阳和送他去平一指那里的赵果,两人出了镇牌坊没走多久,就又看到了路旁那座庙额上写着“杨将军庙”的大庙,也不知这是杨再兴将军的庙宇还是杨家将中的一位将军的庙宇。路过大庙后没多远,一条小径映入眼帘,上了小径转入一个山坳,沿着这条山路经过十几株大柳树,只见一条小溪之畔有几间瓦屋和一圈篱笆围成的园子。两人来到篱笆门前,篱笆一米高点,刚好遮住赵子阳眼睛,赵子阳透过缝隙看到院子内有一道矮胖身影正打着拳,正是平一指,两人也不打搅,静静站在门前等他做完晨练。

    赵果打着哈气陪着赵子阳在门外等着,无聊的只想打瞌睡,赵子阳却趴在篱笆门上透过缝隙去看平一指打拳,只见平一指那矮胖的身影时而虎扑时而猿跃,时而伸开双臂做鸟展翅之状,时而又成熊立之形,配合其他那矮胖的体格,还真有点气势,也不知这是什么拳,只能看出是模仿动物成型的姿势。

    等了片刻,平一指打完拳法,收了功行,这才打开篱笆门让两人进园子。“你先在这里等着。“进了园子后平一指对着两人说了一声,就进了屋子,只听一阵稀稀疏疏的声响后,平一指又拿着一本书走了出来,递给赵子阳,“你父母说你一个六七岁的小娃娃识字,我却不是很相信,这本书你先读来听听。”

    赵子阳接过书籍一看,却是一卷《神农本草经》,接着就看着封面几个大字念了出来,平一指看他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出了书名,有些讶异,接着又看他翻开书籍第一页后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出,遇到不会的就跳过去,没一会就把第一页上的字读完了,虽然有一些不认识读不出来。

    平一指心里很有些讶异,不过想想也是,赵父赵母怎么也不可能欺骗他,赵父的伤势还要他医治呢。平一指看到赵子阳将第一页念完,就对着赵子阳道:“停,你过关了,今后你就现在我这里做个童子,我先教一些基础的药理病理。今天来的就有些晚了,以后每天早上早些来我这里跟随我学习五禽戏。”

    赵子阳听他这么说,心里很是兴奋,接着又听平一指对赵果道:“你先回去知会这孩子父母一声,这孩子就留在我这里,午后给他父母看病时会带他回去。”赵果听后作了个揖,也没说什么,就转身离去了。

    “娃娃,你叫什么名字?”平一指看赵果离去,就向赵子阳问道。

    “徒儿赵子阳,拜见师傅。”赵子阳跪下磕头拜倒后用清脆的声音答道。

    平一指微微一鄂,惊讶于赵子阳的油滑,不过也为阻止,看着赵子阳连磕三个头后才道:“好聪慧的娃娃,不过即使你磕了头,我也没说会收你做徒儿,你这头算是白磕了。”

    “就算师傅现在不收下徒儿,但师傅教授徒儿医术,徒儿行礼是应该的,相信今后师傅一定会收下徒儿的。”赵子阳道。

    平一指看赵子阳回答得体,能听懂自己的话,开始有些诧异这娃娃的聪慧,这可不是一个六七岁娃娃能表现出来的,正常来说六七岁小孩子能明白大人在说什么就已经很很是聪明的孩子了,更比说能和大人正常交流。可平一指那里知道,在赵子阳六岁的身体里住的可是一个成年人的灵魂,现在熟悉的人不在身边,他自然不用再装小孩子,平一指也只会以为这孩子聪慧与成熟。

    就这样,赵子阳开始了在平一指手下的学医生涯,每天清晨卯时左右也就是六点多样子,赵子阳跟随赵果来找平一指这里后,先跟他他学习五禽戏,强身健体。晨食之后,听平一指讲解《神农本草经》,平一指会读一段,让赵子阳跟着读一段,有什么错误就及时纠正,讲解时还会拿出本草经上的药材让赵子阳一一辨识。慢慢的,平一指开始震惊于赵子阳的聪明程度,虽然对赵子阳的聪明有了一些认识,但是一个六七岁娃娃只用了三个月就可以把《神农本草经》上的内容完全背诵下来并且完全理解,这还是有些颠覆平一指对小孩子的认知。

    要知道《神农本草经》可不是一本简单的书,它全书分三卷,载药三百了六十五种,各种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疾病都进行了简要的记载与描述,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还有意识地对所收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工作,将三百了六十五种药物依据其性能功效,按照上、中、下分为三类,这被称为“三品分类法”。

    书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药物理论,由此奠定了药物学的理论构架,以药物配伍为例,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所谓君臣佐使,本为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成员,有不同的职能与等级,药物学将其借用来说明药物在配伍中的不同角色,如上品药为君药,中品药为臣药,而下品药为佐使药。在组方时,应该充分考虑药物的特性,方中既要有君药、臣药,还要有起协助作用的佐使之药。其比例可按照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的原则来处理。

    在药物配伍中,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用在一个方剂中,相互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药物共同使用能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两药相遇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有的药可以制约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如果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不能同用等。《神农本草经》****总结了七种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认为对此“七情”要“合和视之”,这便是“七情合和”的配伍原则。

    平一指哪里知道,为了学习《神农本草经》,让他受自己为徒,赵子阳这三个月来也是夙兴夜寐,拿出了前世面对高考时的态度,这才把整本书吃下来,就这样有时书中的药材还会辨识错误,这也就是他年轻的身体里是一个成年的灵魂,才不会像其他小孩子那样跳脱,这三个月中,赵子阳也看清了自己,他根本就没有什么过目不忘,记忆力也就是中上之资罢了,他能做到把整本书吃下来靠的就是毅力,靠的就是对着每一样药材不停地品尝辨识,这才有了平一指的震惊罢了。

    当然,平一指对他的沉稳坚持也是很看重,不管做什么都是要有毅力的,不然从古至今为何没有人会把聪慧当成一种品质,反而会把毅力作为成一种优秀品质。

    这三个月中,在赵母生产,诞下一个小儿子的第二天,也就是一个月之前,平一指正式当着赵父赵母的面前将赵子阳收为弟子,在赵子阳强力的要求下,伤势快痊愈的赵父也正式给他起名赵子阳,不过没有字,这要等他加冠之后才会有。

    时间就在赵子阳的学医生涯中快速流逝,不知不觉也就过了三年多,现在赵子阳也已经十一岁了。三年前,在父亲伤势痊愈,也就是母亲诞下二弟三个月之后,赵父赵母告诫赵子阳一番,留下赵果照顾他,就带上其他人离开了朱仙镇返回家乡去了。

    在这三年里,赵子阳学完《神农本草经》后又按照平一指的安排系统的学习了《唐本草》、《证类本草》等等药理药材方面的书籍,对药理方面有了系统的认识之后。又开始学习人体经络腧穴方面的医学,特别是看到平一指宝贝似得拿出一个人体模型的铜人和一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赵子阳又拿出学习《神农本草经》时的态度,就差没做到悬梁刺股,总算是将人体脉络腧穴完全记下来,弄清楚了人体当时所知道的所有经脉穴位。之所以投入如此多的精力,是因为赵子阳知道,他要为将来武学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不然到时拿到一本高深武功秘籍看不懂就很尴尬了。

    在系统的学习完人体经络腧穴后,赵子阳也对次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同路系统,经络包扩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和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支脉。奇经八脉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络脉是指人体十二经脉加上躯干前的任脉、躯干后的督脉各自别出的一络和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十二经脉按其循行顺序分别成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由于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称其为“十二正经”。

    而腧穴就是现在所说的穴位,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载穴位六百五十七处,除去双穴则有穴位三百五十四处,这也是针灸铜人上有的正穴,而平一指则告诉赵子阳,人体穴位成千上万,目前所公认的穴位就是这六百五十七处,其中正穴三百五十四处,但是他知晓除了这三百五十四个正穴处,另外还有十一处正穴,共三百五十六处,正合周天之数。

    而人体中,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的“正经”有十二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二十四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十四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就是“正穴”。

    这三年时间,赵子阳废寝忘食的跟随平一指学医,不但对平一指传授的药理药材理论知识和人体脉络腧穴理论有了系统的认识,记下了平一指要求牢记住的所有知识,学会了针灸之术,更是将平一指所藏的医书全部看了一遍,对于给人疗伤看病也算有了自己的见解,就差学习病理方面的内容和平一指所独有的一些针灸之术,这些按照师傅平一指所说,要是给人疗伤看病的实际操作中学习更能事半功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