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位面武道
字体: 16 + -

第2章 旅途

    且说赵子阳母子一行人踏上了前往开封的道路,由于母亲有孕在身,马车行驶的平稳而又缓慢,一日行程快时也就三十多里,慢时也才十多里,后面几名汉子也都能步行跟得上马车行驶。也是明朝这个时期驿站系统发达,每个驿站之间相隔几十里都会有一些客栈,他们一行人也就是为了在天黑之前赶到客栈过夜休息,才会每天行程不一。但有些客栈距距离有些远,所以偶尔也会有风餐露宿之时。

    车辚辚,马萧萧,一行人一穿山越岭,通城过关,一走就是大半个月,过了潼关之后,缓缓进入河南地界。

    世道也算太平,一路上他们母子一行人每每有遇到什么强盗土匪。这半个多月来,赵子阳大部分时间都是跟母亲在一起,拿着《千字文》、《三字经》两本书跟着母亲认字,也算是将两本书上的字认全了,母亲赵氏对于他的勤奋也算是很欣慰,但这也使得她更加伤感,总是在说,“我的阳儿如此聪慧勤奋,要是能够踏实进学,未来一定可以高中进士的。”听着母亲的期盼,赵子阳暗自下定决心,再给平一指当药童期间,也不能将学业放下。

    他们这半个多月行程走下来,偶尔也会在县城内的客栈过夜,每当这时,赵子阳总会一个人待在客栈大堂的角落里,听着路过行人的一些交谈声,不过遇到真正的江湖人士还是不多,大多都是一些下三流的人物,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让他了解到了一些江湖信息,什么武当、少林、丐帮之类的门派帮派。不过就他这样在客栈角落听别人谈话,也不可能真正知道什么有用的信息,但就算这些,也让他推算出不少有用信息。

    比如说峨眉派和崆峒派,这两个传自宋朝末年的江湖大派还依旧存在,虽然实力不如五岳剑派和武当少林,但也没有销声匿迹。这些更让赵子阳想到了自己家就是在终南山脚下,有了探索古墓和全真遗址的想法。

    时间也就在一行人的行程中慢慢流逝,白天赵子阳就在马车里跟着母亲读书认字,遇到道路崎岖难以行使的道路时,母子也会下了马车,在何婶,也就是为了照料母亲才特意带上的婶子的搀扶下慢慢行走,也算活动一下筋骨。赵子阳偶尔也会与保护他们的那几名汉子聊上几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这时他才知道这些汉子都是托庇在自家举人父亲名下的农户,只是他们年轻时混过江湖走过镖,熟悉西安府至开封府的官道,才被特意带上的。不过当赵子阳问到他们关于江湖上的事情时,他们也都不是很了解的样子,据这些人自己说的述说,总结下来,他们也都是普通农户而已,年轻时也就有一把子力气,帮一些镖局出过力而已。

    进入河南地界又是半个多月后,开封城也慢慢在望,赵子阳的心却慢慢忐忑起来,虽然下定决心跟着平一指学医,但是不知道平一指的态度,更担心性格古怪的平一指让他去做一些试药之类危险的事情,这要是心有多大才能能不七上八下。

    来到这个世界快两个月,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途中,但是这也让赵子阳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更多的了解,他慢慢认识到这是一个真实不虚的世界。

    这个世界正处于历史上的明朝弘治年间,结合了解的一点点前世明朝历史,起码他知道现在朝堂清明,皇帝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明朝的“弘治中兴”。又结合这近两个月亲身体验,他看到这个时期的明朝,身边的每个人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江湖只是这个世界的小小的一角而已,大部分人也都是平常普通人而已,每个人都想为生活的更好而努力,底层的大多数百姓安居乐业,虽然辛苦,却也没有江湖上动不动死人的打打杀杀。

    开封城就在赵子阳放飞的思绪中缓缓变大,出现在一众人眼前,目的地的到达使马车外一众身心疲惫的汉子们长须了口气,接着他们看着遥遥在望的开封城带着点愉悦的心情说起话来,“终于到了,这一趟为了这五两银子可真不容易,大伙进了开封城可要好好吃喝一顿。”其中一个算是带队的汉子意有所指的大圣对着大家说着,他的目的也的确达到了,被他粗桑的声音拉回神的赵子阳就看到母亲对着何婶点了点头,接着何婶拉开马车门帘布探出身去,“就你张麻子嘴长,这一路上缺了你们的吃还是少了你们的喝,我们东家仁义,还会少得了你们的,用得着耍这些小心思不成?”何婶先是对着领队张麻子一阵笑骂,然后又转头对着大家伙大声吆喝道,“大家伙拿出路引赶紧进城,东家发话了,进城安排妥当后先给大家发下二两足银,吃喝都给大伙要上好的,只盼大家尽心竭力。”

    “东家仁义,是小的碎嘴了,在这里给东家赔不是了。”张麻子先是作了个揖,这个对着马车大声吆喝道,他刚说完,一阵稀里哗啦的东家仁义从大家伙嘴里冒了出来。何婶也不去管他们,直起身子向着开封城门张望而去,果然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赵果,这儿,这儿,快来迎接夫人和少爷。”

    赵子阳听到何婶细长的叫唤声,在马车里站起身子,小脑袋探出车窗,果然看到了父亲赵珺的跟随,也就是张婶的儿子,也是自家的远房表亲,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朝着马车方向奔来。“赵果拜见夫人少爷。”赵果奔到马车前先是作了个揖拜见,紧接着又道,“我已按照夫人先前派人传话的安排,在城里客栈准备好了住处和吃食,请夫人少爷先行跟随我入城。”

    赵夫人李氏也不多说什么,让马车跟随赵果向城门口驶去,赵果使他们赵家的家养子,他父亲是赵珺同族,母亲是自小跟着李氏长大的丫鬟,对于赵果执意的拜见也不多说什么,该说的很早她就已经说过了。不过目前他还是对找过很有意见的,让他跟随老爷赵珺进京赴考,却没照顾好赵珺,赵珺受了重伤,生死不明,他岂能没有责任。看赵果现在急切的表现,他也是知道自己的过错的。

    一行人在城门口验过路引,交了城门税之后就进了开封城,住进了早早安排好的住处。简单洗漱完毕后,让何婶去安排大家伙,赵夫人李氏带着赵子阳,招来了门外等候的赵果,向他询问详细情况。

    一番问询后,李氏和赵子阳却是沉默不语,原来事情起因还是赵珺自己引起的,赵珺进京赴考却未能紧士及第,心境郁闷之下在回乡途中一直借酒消愁,在开封一客栈酒桌上陪同年好友喝多了酒后看到一众武林中人携刀带剑进了客栈,本来就对江湖中人看不惯的赵珺忍不住和同年好友讽刺了几句侠以武犯禁,却不知那些武林中人因为常年习练耳聪目明,都把他讽刺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其中有一人气不过,当场就拍了赵珺后肩一掌,致使赵珺当场昏死过去。幸得同年好友及时送医救治,不然绝活不到今天。

    这一众武林中人都是嵩山剑派的高手,看要出了人命,本来还想斩草除根,但被这一位姓梁的同年阻止,这位梁举人是华阴县人士,和华山派有些情分,搬出了华山派才算稍稍打消了这一种嵩山剑派斩草除根的心思,又报出赵珺是有功名在身的举人,一翻脸小到大,总算让这些人有了顾忌,后来梁举人又得知华山派的封不平、成不忧等三位大侠在开封城,请出了这三位来坐中间人,总算把这个过节了了。

    又得知开封城中大夫只能稍缓赵珺的伤势,赵珺还是昏迷不醒,梁举人又出了大力气好说歹说总算请动封不平等三位华山派大侠出手想办法,将赵珺送往朱仙镇杀人名医平一指那里治疗,现在赵珺已经清醒过来,只是还是卧床不起,现住在朱仙镇一处已经被买下的院落里。原来却是封不平不愿为了这无缘无故的赵珺去杀人,平一指自然不会尽心治疗。还是赵果苦苦哀求,平一指才想到这举人定然认识身家清白神童,让他们将一名神童送来给他做药童,好传承他的医术,才会勉为其难救治赵珺,所以就有了赵子阳母子长途跋涉来到开封城这一幕。

    在赵子阳还在沉思之时,却听母亲赵夫人对着站在下手的赵果说厉声斥道:“赵果,让你随同夫君进京赴考,你却没照顾好夫君,现在夫君重伤卧床不起,你有何话可说?”

    “小的知错,还请夫人责罚。”赵果赶紧跪下拜道。

    “起来吧,念在你请动神医为夫君治,又兢兢业业照顾夫君的份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今后阳儿会在朱仙镇随从平一指学医,就罚你跟随阳儿待在朱仙镇听从他吩咐,好好照顾阳儿起居,你可明白?”赵夫人看赵果知错认罚,语气稍缓,对赵国作出了责罚。

    “赵果明白,愿意认罚,定然好好照顾少爷。”赵国庆起身说道。

    接着赵夫人又扭头看向赵子阳,恋爱的抚摸着她的后脑勺,道:“我儿今后就在朱仙镇好好跟随平大夫学医,相信以你的聪慧,定然可以得到平大夫认可的。”

    赵子阳还能说什么,刚看了一出封建戏码场景,他只能沉默不语,摆出一副懵懂的姿态,其实心里他是很愿意留在朱仙镇跟随平一指学医的,但他又有些忐忑,因为人家要的是神童,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达到要求。因为他知道很多武学都是要了解经脉穴道,身体结构,不了解这些,给你一本武功秘籍你也看不懂,自古以来医武不分家,只是每个人了解的深浅不同罢了,所以他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赵夫人看他一副懵懂,沉默不语,也不管他是否明白今后的艰辛,就让赵果又拜见了赵子阳后让他下去了。

    一番安排下来,计划今夜好好休息,明日去朱仙镇看父亲赵珺,按照计划,最近一年他们一家人是要在朱仙镇生活了,因为母亲已经怀胎八个月了,不可能再去来回奔波,赶来开封城的途中她就差点动了胎气,这要是在这样赶回去,这孩子定然是不保,说不定还会要了她的命。

    赵子阳跟随何婶住在母亲赵夫人隔壁,一夜无言,第二日的朝阳慢慢升了起来,带来新的生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