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侠败王
字体: 16 + -

第23章 吾唯死战以明志

    汉历九十九年,六月初九。

    并州的清晨相比洛阳要寒冷许多。天才蒙蒙亮,战马的鼻孔呼出的热气连成了一片雾,若是此刻站在雁门城楼上,就会看到距离城门处不过几百米距离的空地上,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的黑甲士兵整齐的列阵于城前,左右皆是黑甲骑兵,足有万人之众,中间为步兵,长枪如林,紧紧簇拥着一匹通体雪白的战马,战马上坐着一人,背披白袍,身负银甲,手中依然是那把剑鞘镶玉的宝剑,威风凛凛。

    城楼上,公输明看着孝王军容,不禁脸色微变,长叹道:“此战我公输家必败无疑。”这时一旁那儒生打扮的男子喝道:“未战言败,岂不是大失公输家族脸面。”公输明苦笑道:“先生也看到了,大汉军队气势正盛,雁门城虽然城坚箭利,但是守卫之人大部分是我公输家族的家臣食客,也不过千余人,城中侠义之士又有千余人,加在一起也不过三千之数,城下敌人绝对超过五万之众,这还仅是先锋部队,你是想让这些侠客白白送死么。”那儒生怒视着公输明,几乎是嘶吼着喊道:“你可知道雁门一失,他们长驱直入,就可以攻打晋阳,到时候,三路渡江,公输家必亡啊。”公输明目光一闪,又黯淡了下来,沉默不语。那儒生长叹一口气道:“公输家族能否存在,关键在于援军如何,如今家主广发群侠令,引天下豪杰前来商榷,若此时失了雁门,恐怕未等到天下群侠,公输家就灰飞烟灭了。”说罢,转身下了城楼,开始分配守卫,那儒生也是饱读兵书,将这两千余人分配的井井有条,见那儒生如此本事,公输家族的家臣都稍微有了点信心,然而那儒生自己心中却如明镜一般,很清楚这一战必败无疑,而且这两千余人,或许会无一生还。

    城下,孝王军中冲出一人,胯下战马出奇高大强壮,此人身上仅有几处要害被护甲包裹,手持一柄长柄战斧,斧身漆黑如墨,锋刃处有点点暗红,似是干涸的血迹,正是猛将蔡羽。蔡羽冲到城下百米处,战斧直指城楼处,声如洪钟,大喝道:“孝王仁慈,不杀降者,还不速速开门投降。”城墙上探出一把长弓,射出一支箭来,蔡羽战斧横拍,竟将那箭在空中拍为两截,又怒吼道:“不降者,有如此箭。”城墙上那儒生卯足了力气,朝蔡羽喊道:“我雁门豪侠宁死不退,尔等尽管放马过来。”蔡羽见此不再废话,策马回到军前,请命道:“殿下,蔡羽愿作先锋,为殿下破开城门。”孝王面色清冷,缓缓拔出剑来,两旁顿时鼓声大作,战鼓隆隆作响,孝王长剑一指,身旁军士皆是怒吼:“杀!”蔡羽一拍战马,一马当先,身后黑甲士兵潮水般向前涌去,战鼓擂得更加响亮,那一个个军士口中嘶喊着,向前狂奔而去,抬着攻城木的高大军士好像脱缰野马一般,双腿跑的飞快,抬着攻城木的肩膀肌肉高高隆起,城墙上儒生大喊一声:“放箭。”从城墙两旁箭楼上,城墙夹缝中,足足千支羽箭飞射出去,儒生又是一声大喊:“再射。”箭雨如岚,不过准头并不高,一波箭雨只射中了几十个人,而孝王军士又悍不畏死,若非要害中箭,便依然咬着牙向前冲去,片刻不到,“轰”的一声巨响,无数沙石哗哗落下,攻城木狠狠凿在厚重的城门上,城门上凹陷了一大块,蔡羽将战斧插在地上,一把抓住攻城木的一根横梁,怒吼道:“再撞!”“轰”又是一片沙石落下,城门却纹丝不动,“再来”“再撞”。城墙上不停地向下射箭,一座座云梯架上,黑甲军士顺梯而上,又一次次被推倒梯子,被砍下梯去。

    孝王看着不断从云梯上摔下去的士兵,面无表情,拿来一面令旗,喝道:“张强何在。”张强连忙下马,跪在地上应道:“末将在。”孝王将令旗一甩,扎在地上,喝令道:“张强带冲车营,白刃营前去支援。”张强拿了令旗,骑上战马飞驰而去,身后跟随着数百名背负短刀的轻装军士,再后面有足足五十辆冲车,一车十人推着前行。

    城墙上,那儒生双手满是鲜血,看着城墙上渐渐多起来的黑甲军士,怒吼道:“给我放火,拦住他们。”那些城墙上的守卫们燃起火把,将早已准备好的浸了油的檑木点着,用尽全力向城下抛去,惨叫声,呼喊声,砍杀声,充斥在这座古城的上空。鲜血缓缓顺着城墙流下去,融在石缝中,城墙上雕刻的雁门两个大字,也染上了点点暗红。

    城墙上几乎看不到除了黑色以外的任何颜色,守卫城墙的公输家家臣且战且退,在丢下过百具尸体后,让出了这一片城楼,改为退守箭塔,在狠狠的撞击下,随着一声巨响,城门被撞开了一个口子,蔡羽拎起战斧,一声怒吼,第一个冲入城中,后面的军士连忙跟上,刚进城门,就看见蔡羽一斧下去将一个守卫劈开两半,血流满地,地上已经躺着几具尸体,蔡羽大步向前,斧刃还向下滴着血,两旁冲上来数十个手持各色武器的江湖侠士,蔡羽战斧一甩,斧头上的血珠甩下,“啊”的大吼一声,高举战斧冲了上去,横劈竖砍,血水四溅,如阿鼻地狱,惨不忍睹。

    离城墙不远处的一条街道上,公输明拉着那个在城墙上指挥的儒生飞快的逃跑,那儒生一把挣开了公输明的手,怒道:“公输明,你这是干什么,难道你只会逃跑么。”公输明惨笑道:“攻城不过两个时辰,城门城墙尽失,两千余人几乎死伤殆尽,先生快走吧,再不走追兵就到了。”那儒生摇摇头,道:“战前我便已经说过,宁死不屈,若是我死在这里,便与那两千英魂一道,看着他日汉军兵败之时。”公输明又急又怒:“先生您可知道,您的性命胜过这里所有人啊。”儒生冷笑道:“若是我要逃走,几天前就走了,你不必再劝我。”这时远远传来马蹄声,公输明看着儒生,犹豫片刻,终于自己逃跑了,那儒生立于道中,发冠在厮杀中已经掉落,身上的长袍也被染得血迹斑驳,儒生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正了正衣襟,挺直腰身,目视着街口方向追杀来的凉州铁骑,几十名骑兵迅速的包围了儒生,孝王缓缓走来,见儒生正视着他,称赞道:“先生虽是一介书生,气度风骨丝毫不逊于我麾下将士,先生若是投降于我,本王饶你一命。”那儒生虽然头发凌乱,衣衫斑驳,但眼神却十分坚定,一字一顿道:“吾立誓死战以明志,不必废话。”说罢便轻轻闭上了双眼,孝王长叹一声道:“我必厚葬先生。”剑起,头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