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企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大国企(3)

陆乘风放下紫砂壶,一边忙着落座,一边随意地问,“徐总,据你们了解,那个退了休的施老总,与刘建国的关系到底怎样?”

徐总听了他这个貌似普通的兴趣点,不禁一愣,立刻想到,仅仅就凭着这一句问话,就能判断出来,陆乘风这个家伙应该已经抓住整个问题的关键了。

他刚刚蹦出了一半的灿烂不由得一下又收紧了,想了想,很认真地回答说,“施老总在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自始至终一直是我方的项目负责人。其中,方案审核,部件外协,试制,验收全部有关技术环节他都参加了。可以说在我们单位中,他是与刘建国接触最多的人了。”

“嗯,据我的推测,他们之间除了在工作上联系密切而外,私交也应该是相当深厚的吧。”陆乘风眼睛盯着徐总,貌似希望得到他的认可。

“这个恐怕不好说。”徐总摇了摇头,瞅了瞅两个属下。

“我们这些在公司机关里上班的,平时也只是通过听施老总汇报,对项目的进展情况间接进行监管。除了徐总,大家以前与刘建国根本就没有过实质性的接触,确实不知道他们的私交到底怎样。”瘦小精干的合同科长进一步补充道。

“嗯,要是这样就更清楚了。应该有理由怀疑,刘建国与施老总私交不仅是非同一般,而且应该是自始自终直到现在,都还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陆乘风口气坚决,说得十分肯定。

徐总听了陆乘风这番高见,无奈地苦笑着说,“我理解你的意思,其实我们也早就怀疑施老总与刘建国串通一气了,他们纪检办,”说着指了一下身边的那位一身正气的主任,“多次找他谈过,可是老头子口风一直挺紧,至今也没有什么证据呀,不过您是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的呢?”

“我们也是没证据,只是判断。”陆乘风看到大家马上就显得有些失望的样子,扭向菲菲点头示意了一下。

“是这样的。”菲菲这些天摸爬滚打下来,沉稳了许多,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各位领导可能还记得,那天我跟陆经理到你们那儿去的时候,最后陆经理无意中说了一句话,说,‘一旦事实清楚了,即使你们不起诉,我们还要起诉刘建国呢。’这句话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徐总有些茫然的眼神与两个属下对望了一眼,他这个日理万机的大领导,手下好几千人,干得是总揽全局的活,哪还能记得这些边边角角。

“有的,我记得还很清楚,大意上就是这么句话。”合同科长见领导不发话,沉寂片刻,只好自己说了。

“这就对了。你们猜,那天刘建国一见到我们,第一句话是什么?”菲菲笑盈盈地望着大家,故意卖弄了片刻,才接着说,“他一进屋就说,听说你们中天公司要告我?”

徐总显然还没有反应过来,手上转动着半盅茶,眼睛还呆呆地望着花姿绰约的菲菲,可是合同科长已经忍不住了,一下跪直了身体,脱口而出,“你们的意思是说,我们那里有人给刘建国通风报信,而这个人只可能是施老总!”

此言一出,屋内立刻就是一片沉寂!徐总手上的茶盅不知不觉就有些倾斜,裤裆的部位相应浸湿了卫生巾大小的一片,他感觉暖洋洋的。

“不过,这还仅仅是猜测,说出来也是希望大家能帮着共同确认一下。”陆乘风慢悠悠地打破了沉寂。

“嗯!这是有根据的猜测,应该就是事实。”徐总老成持重地点了点头,“呯!”的一声将空茶盅重重地墩在茶台上。

菲菲还算称职,立刻举着紫砂壶猫腰凑过来,再次给他茶盅里续满了水。

“这里面还有一个情况。”菲菲坐了回去,继续保持着跪姿,她现在自我感觉越来越好,搔首弄姿愈发显得魅力十足,“前天我们见到刘建国,一看就是风尘仆仆的。果然,据他后来在饭桌上跟我们说,是一大早从新疆坐飞机赶回来的。陆经理分析,按刘建国本人的性格推测,他现在肯定不会闲着。据他自己说长期住在新疆,应该不会是在渡假吧,那么他蹲在那里究竟干什么呢?”

徐总是行业中人,听了菲菲的反问,心里立刻“咯噔”了一下,新疆?新疆有不少油田和石化企业呀,难道刘建国仍然还在趟着这潭混水,在里面淘金不成?

徐总想着,精神不觉就振奋起来,眼睛里放出异样的神采,十分关注地望着陆乘风,“有什么线索没有?”

“我这里有他给我的一张名片,你们看一看,这个公司在你们业内是不是有所耳闻。”陆乘风从手包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对面的徐总。

这是一张印刷粗糙的纸名片,上面只是简单地写着“北京瑞建特石化仪器有限公司刘建国”,可奇怪的是,并没有留下公司地址,简简单单上面只有一个手机号码。

徐总接过来仔细端详了一会,又把名片传给边上的两位看。三个人都吃了哑药一般,默不作声,恍惚都觉得这个公司的名字好像似曾相识,但是猛地一下还想不起来。

但是很明显,徐总已经意识到了这张名片的巨大价值,也许这就是一个突破口呢。他如坐针毡,身体习惯性地晃动着,端详着手机屏幕。过了好一会,才下定决心似的说,“陆经理,我在新疆那边好歹还是有几个同学和熟人的,莫不如趁着咱们都在,我现在就给他们打电话,查一查这个‘瑞建特’到底是做什么的?”

“这样可就太好了!”徐总的主动配合,还真有些出乎陆乘风意料之外。

看着徐总拿着手机快速出屋去了,陆乘风心里不免立刻紧张起来。他抓耳挠腮,如坐针毡,端起茶盅的手还微微有些颤抖。期待和惴惴交织在一起,似乎有些等待高考发榜时的感觉。他偷眼看了一下菲菲,蓦然发现菲菲拧着眉毛,正不错眼珠地盯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