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医生
字体: 16 + -

第九十二章:王永吉

因为抵触卫生改革政策,王永吉辞掉城关镇医院院长,回归医生身份,他回到门诊内科当医生。朝八晚五,接诊看病,喝茶看书,平时少言寡语,一付与世无争地超脱。

    这天看完第二十五个病人,已经中午12点多了,送走最后一个病人,他长出一口气,举手伸腰,揉揉眼睛,站起身,解白大衣的扣子,准备回家吃饭,穿戴停当,开门正要往外走,眼见门前站着一个弓腰俯首,捂着胸口的老头,老头眉头紧锁,一脸痛苦。

    病人堵了门,吃饭就得顺延了。王永吉转身退回诊室,重新穿好白大衣,挥手招呼病人:“来,来,进来吧。”他端端正正坐回诊桌前,戴上老花镜。

    病痛中的老头一脸的歉意,犹豫着说:“这,耽误,你下班了,耽误你吃饭了。这••••••”

    王永吉笑了,笑的自然真诚。“你别啰嗦了,进来吧。饭晚一会儿吃能怎么样,病耽误不得。”

    王永吉每天都要看三十个左右的病人,每个病人他都要仔细地问诊,查体,开方,写病志,交待注意事项。

    王永吉再过一年就六十岁了,头发已经花白,体力也渐感衰弱,衰老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他的身体。

    做医生都要看病,但看病和看病不一样。可以潦潦草草地看,可以认认真真地看;可以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也可以千方百计为自己创收,看法不同,工作量就不同,收益也不同。

    王永吉对病人无论男女穷富,一视同仁。每一个病人都一样的认真仔细,看的细,查的细,问的细,这样一整天不停手,不停嘴,不停脚的忙碌,身体越来越吃不消,到了晚上腰酸背痛;最麻烦的是老花眼,写病历,开处方,有时写着写着字就变得模糊不清,只好摘下花镜,揉揉眼眶,合眼休息几十秒,再接着写。

    王永吉看病主要靠问诊,问得仔细,病人要边想边说,他就边问边写:

    主诉,就是病人就医的主要症状,那儿最不舒服。

    现病史,就是病人发病以来的病情变化,开始什么样儿,后来什么样儿;现在什么样儿。

    过去史:就是病人过去得过什么病,怎么治的,在那儿治的,用过什么药,有没有药物过敏,什么药效果好。

    最后是查体,听诊:用听诊器听心音,肺的呼吸音;触诊;触摸腹部有没有肿块,触摸肝脏是否肿大;扣诊:扣击胸部和腹部是否有鼓音,有浊音。其它医生早就不作这一套了,他们开一个全腹部彩超,作一个心电,但这样两项检查需要260多元,病人的费用就高了。王永吉不轻易开检查,还是沿用传统的诊查方式。

    这一套下来,每个病人都得十到二十分钟;这一套下来,对病情就有了基本的判断。或者让病人作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判断;或者直接给病人开药,打针,口服;或者建议病人到上一级医院明确诊断。常见的伤风感冒,只要没有上感症状,他从来不主张给病人打针,嘱咐病人回家喝姜汤,捂上大被睡觉,必须出汗,汗出来了,风寒发散了,病就好了,不仅病好了,人的免疫力也提高了,以后抗病能力就强了。

    在城关镇医院,王永吉医术好,服务态度好,声望高,慕名而来的病人多。病人多,受累多;受累多,应该收入最多,出人意料,他的收入却不多。

    内科门诊三位医生,其它两个医生的病人不到他的一半,收入却是他的一倍。

    王永吉收入少是因为辅助检查开得少,病情需要才开,从不滥开检查;决定收入的另一项是药品,药品有贵有贱,价格相差几倍,几十倍。王永吉用药完全依据病情,不考虑自己能拿多少回扣,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很少开贵药;伤风感冒的病人,他总是开速效伤风胶囊,便宜,几毛钱一袋;后来伤风胶囊断药了,断药是厂家不生产了,也不是不生产了,是加了一味人工牛黄,改名牛黄速效伤风胶囊,包装盒变了一下,土鸡就变成了凤凰,价格就变成十几块了。若干年后国家药监局长被抓起来了,王永吉才通过媒体知道,中国一年通过的新药审批数量是美国的几十倍,美国一年审批的新药只有几个品种,我们一年审批几百个新品种。美国审批一个新药得几年、十几年的临床跟踪实验,我们的老药加点什么新东西就变成了新药,价格就几倍几十倍的涨上去了。不是药监局的官员们糊涂,都是钱惹的祸。

    卫生改革这些年,不光药价涨上去了,扭曲,“坑爹”的药品管理机制使价格越高的药在医院卖的越多,卖的越快,医药代表天天泡在各科室里做医生的工作,医生开一盒牛黄速效伤风胶囊回扣两块,一月一结算,很多医生义无反顾地疯开。

    王永吉跟药厂有仇,跟钱也有仇,他不开牛黄速效胶囊了,开感冒通,二块多钱一盒。同事们都无法理解,每每说起他,半是不解,半是嘲讽地说一句:“这老头,真是个倔老头!叫‘王倔子’当之无愧。”

    内科门诊其它两位医生病人虽然没有王永吉多,但收入比他多一倍不止,收入多是因为辅助检查开得多,不管什么病,先把医院能做的各项辅助检查开一遍,彩超,化验,x光,心电,脑电••••••动动笔,几百块钱赚到手了;药品更是只开贵的,不开对的;那种药品回扣多,就开那种药品;病人离开医院个个都拎着一大包药。要么就点滴,一点就是十天半个月,病人说:“医生,我觉得好了,没事了,不点了吧?”

    医生板了脸,很负责,很严肃地说:“不行,绝对不行,还没好利索,再点三天,不然留下病根后悔就晚了。”

    如果病人还不听,那就再说几个要命的并发症,病人就吓住了,乖乖地再点三天、五天。病人嘛,不听医生的,那你听谁的?谁能为你指点迷津?

    收入少,提成就少;只开便宜药,药品提成就少,每个月工资就开得少。王永吉每个月到手的钱不足那两位同事的一半。

    王永吉最累,工资却开得不多,这不是多劳多得,是多劳少得。有老同事看不下眼,这太不公平,时不时地劝王永吉:“老王,你是榆木疙瘩脑袋?开开窍吧。现在不一样了。”

    王永吉装糊涂,“什么不一样了?”

    “世道不一样了,有钱不赚是混蛋!”

    “你才混蛋呢。”王永吉反驳道:“世道怎么不一样了?我看是你自己不一样了,与世道有啥关系。”

    “以前,你一个月开二千多,现在怎么不到两千了?人家以前开一千多,现在开三千多,这就是不一样。”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王永吉漠然,不再理会。

    “行,你犟,谁也犟不过你。没见过,跟钱有仇!死倔!”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