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医生
字体: 16 + -

第三十五章,广而搞之

    wed jul 13 11:07:15 cst 2016

    34,广而搞之

    吴庆帮被一则广告击中了。

    击中吴庆邦的广告是北方专科医院的,插播在省台电视剧频道,每隔半小时就播放一次。广告做的很有视觉冲击力,画面温馨浪漫: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草地??????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意境。一个稚嫩的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

    “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

    一对中年夫妇向天空伸出双臂:“宝――贝――,我们在这里。”

    稚嫩的童音:“爸――爸、妈――妈,我来了――”

    一位满头银发的医学专家手捧婴儿,从云端飘然而下,中年夫妇接过婴儿,喜上眉梢,一同展望美不胜收的远方。

    画外一个低沉而磁性的男中音:

    “北方专科医院采用国际最先进技术,聘请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著名专家,用我们一流的服务,园千家万户的团圆梦!北方专科医院已为上万家庭圆了求子梦!北方专科医院有求必应的送子观音。”

    吴庆邦被这条广告一次次打动,吴庆邦分秒不差地等在电视机前,看了这则广告心里说不出来的舒坦。

    莆田系医院的成功依赖各类媒体广告,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人们很相信电视,报纸这些媒体,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屡屡被骗,多数人已经什么都不信了,各类媒体的毒性才逐年下降,失信的不光是媒体,还有别的。

    林国龙像所有的莆田系老板一样,他的每一则广告都经过精心设计,医院设有企划部,企划部是一个十几人的团队,专门研究、搜集、制作、监测全国的医疗广告,博采众长,精益求精。

    老板林国龙打广告绝对是大手笔。他每次给企划部开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炸,狂轰乱炸,一定要炸开!”仿佛是开金矿,炸开表皮才能露出黄灿灿的金子。

    北方专科医院开业前三个月的广告预算是每月五百万,省台六个卫视频道的黄金段,市台二个热播频道黄金时段全部占领。林国龙有他自己的道理,现在很多观众一看到广告就换台,观众换台,广告白打了,电视广告要么不打,要打就全覆盖;无论你换到那个台,北方专科医院的广告都穷追不舍,死缠不放。天长日久,北方专科医院的名子就楔进了你的脑袋里。

    北方专科医院只作两个专科:男科,妇科。

    其中男科广告分三个主题:一是性功能障碍,阳萎、早泄、尿频尿急尿不净;二是感染,梅毒、疱疹、湿疣等各种性病;三是不育。击中吴庆邦的就是不育广告。妇科也是三个主题:一是人流;二是不孕;三是各种感染,**炎、宫颈糜烂、性病等。每个主题制作风格和切入点不同的两套广告,共十六套广告。在六个省卫视频道,二个市热播频道不停地滚动,不由你不上钩。

    有病乱投医,尤其是那些信息闭塞,脑袋有水的外县人。

    每个月几百万的广告投入不是林国龙头脑发热,如此操作是他十几年财富传奇的经验,经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

    八十年代林国龙刚出道时打不起电视广告,就算打得起,电视台也不敢接这类广告。那时的人还都挺正统,人一正统钱就不太灵通。那时电视台还高高在上,板着面孔,一尘不染的样子。赚钱的理念还没有浸入电视台。后来电视,报纸只管收钱,不管你广告什么内容了,莆田系医院才有了起飞的机会。

    那时一到晚上林国龙就满大街小巷去刷小广告。一捆小广告,一把刷子,一桶糨糊,骑着一台二手自行车大街小巷流窜。刷小广告不敢在明街,太显眼的地方城管很快就找上门了,只能刷在背街处,侧所里,路边的电线杆上。干起来偷偷摸摸,有时让居民碰上,便是一顿臭骂,贴好的小广告必须清理干净,样子活像过街老鼠,人见人烦,人见人打。

    即便辛苦,但为了赚钱,顾不上那么多。一个城市呆不住了,就换一个城市,就这样一个城市接一城市地流窜,辛苦了六七年也没赚多少钱。后来城市治理牛皮癣,小广告不敢刷了。小广告不让刷了,他就跟表哥在辽宁本溪火车站前的黄金医院承包科室,在报纸上打广告,报纸上的广告效果果然好的多,病人多,病人的层次也所有提高;几年以后,有了一定的积累,顺应潮流不断开拓新市场。林国龙跟表哥分头行动,表哥继续在辽宁本溪经营根据地,在辽宁发展,林国龙一个人独闯东北,在长春转了几天相中了部队医院,没费太大周折就承包了科室。在部队医院林国龙挖到第一桶金,全靠广告。

    刚到长春承包科室时林国龙在《生活报》的报缝里打广告,报纸广告的效果比刷在侧所里的小广告好的多,再加上部队医院的军队背景,可信度高,病人不断。

    有病人就有收入,渐渐有了积累广告不打在报缝了,登堂入室上版面,效果更好,越来病人越多,林国龙的广告也越打越疯狂。报纸、电视、广播一齐上。旺季时病人排队,收款员累的手疼。

    那三年发了大财。用他们莆田话说是:赚死了!每月净利润都在500万以上。林国龙的座车也由雅阁换成了奔驰600,买了房子,养了情人,在老家盖了别墅。

    时光到了2002年,全国各地的莆田系老板基本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已经不甘心承包科室,寄人篱下。虽然承包科室很赚钱,但医院里人多嘴杂,时间一久,骗人的伎俩走了风声,臭了名声。

    拥有足够资金实力的老板们联合行动,游说政府某些实权人物,当时的卫生部长正巧是莆田人。拥有如此雄厚的资金实力外加老乡关系,终于打开了政策缺口,私立医院获得准生证。

    林国龙在同乡的点拨下,照猫画虎,金钱开道,很快批了一个门诊,同仁门诊,地址在人来人往的小三角广场。

    有了自己的门诊操作起来方便多了。三个男科医生,四个妇科医生,广告力度更大,病人蜂涌而至,说日进斗金一点都不过。没过三年,同仁门诊的口碑臭了。市区的人知道底细,避而远之,但还有外地人看了广告慕名而来。乡下人厚道,广告说什么他信什么。如果是打出租,出租司机听说是去同仁门诊,都会说:

    “去不得,骗人!太黑了。”

    这话慢慢就传到了林国龙耳朵里,林国龙自有办法,每个送病人来的出租车司机回扣五十块钱,病人果然多些。但不是所有的司机都赚这黑心钱,或者没觉得五十块钱比挽救一个人重要,依然跟病人说:“骗人,黑!”林国龙知道后,干脆自己备了六台面包车,配备人员,昼夜值守,专门在火车站,汽车站接病人。

    虽然想尽了办法,同仁门诊的臭名声还是慢慢传播开来,病人一天比一天少了。

    同仁门诊坏了名声,林国龙就把它转手兑给了一个老乡,自己保留了四分之一股份。自己的原班人马改头换面,在红旗大街重新办了这家规模更大的“北方专科医院”。这是一座建筑面积近七千平米的七层大楼,内部装修的豪华气派,从外表看,俨然一座像模像样的大医院。

    同乡接管了原来的同仁门诊,不想继承他的坏名声,仍旧是林国龙动用关系,上下活动,无非是送钱,把同仁门诊改名叫“友谊医院”。林国龙把友谊医院搬到了火车站对面,那是人群聚焦之地,财源广进之处,换了名子就漂白了身份,友谊医院以全新的姿态续演莆田糸医院的财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