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仙决
字体: 16 + -

第10章 心结

    深夜时分,月明,星稀,风清。

    陆小山,现在叫陆成蹊,一人独坐于庭中小阶上,仰头望月。那月儿颇显温柔,将淡淡的黄色轻纱披在陆成蹊身上,为他阻去夜寒。

    整座青溪山都已经没有了灯火,轻轻地披上了轻纱入眠。

    月亮很大,也很圆。陆成蹊真的很怀疑,如果爬上山顶疏桐林的梧桐树上去,究竟能不能亲手摸一摸那块高悬墨空的白玉盘?同时,陆成蹊也很疑惑,现在明明不是十五月圆夜、中秋团圆时,那月亮究竟为谁而圆?为谁而明?

    当然,青溪山是世外仙家,夜夜月亮如十五,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不知道白面石山的月亮有多圆,有多明。那里的月亮是否也像这里的一样,又大,又圆,又亮呢?青溪山是这些人的避世修行之所,白面石山也曾是她的避世修行之所。从这一点来看,好像没有什么两样。

    月圆了,想家了,可陆小山已经没有家了。因为清心寡欲咒,他甚至已经不记得父母死去有多久了,只知道他已经没有痛苦了,剩下的只是麻木。

    月夜下,相思中,陆成蹊静静地猜测着远方的月儿。

    第二日,陆成蹊、褚灵鹤和佚茗三人一起在野草台、接受褚师道的教诲。虽然青溪山弟子上千,但被褚师道收为徒弟的,也就只有陆成蹊和佚茗二人。从这一天起,他三人便形影不离,时常相伴。

    这天很幽静,很清宁,人人都在静修悟道,以求长生。空谷生幽兰,绿水孕明珠。如丝山雾,飘飘荡荡;似屏青色,霭霭缈缈。欲见却不见,颇有种幽兰含苞待放、明珠握沙未成的朦胧感。

    褚师道端坐案前,向陆成蹊这个新入门弟子讲解门规。

    褚师道心平气和道:“我们这最重要的门规就是:未得允许,不得私自进入山顶的疏桐林。”褚师道向陆成蹊严重警告,生怕他又呆滞地没有听见。

    “听到没有?”

    “是,师父!”

    陆成蹊已经从褚灵鹤那里得知了这个古怪的门规,因为他还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进疏桐林。可陆成蹊也不打算问褚师道,生怕又惹怒他,便决定以后找个时间问问佚茗就是了。

    随后,褚师道又讲解了一些修行的基本常识。褚灵鹤与佚茗早已是倒背如流了,倒也见怪不怪。只是陆成蹊以前从未听过这些晦涩难懂的话,故大为惊奇,也是难以理解、甚至记住的。

    不过好在褚师道早已料到如此,便有了十二分的耐心,才能勉强讲解完。

    “这世间有六气,是我们修行的根本所在。古人有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为六气也。’”

    “又有言:‘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悬,类鸟飞空而伸脚。’‘保神明之清澄,精气入而粗秽除。’如此持之以恒,直至除尽污秽,身道合一。”

    “然后,将六气调和为泰初之气,即为天地元气。是为:‘审一气之和德。’此时,便身轻心净、行静体寂,可羽化而登仙,成不死之身,列长生之位。”

    褚师道停顿了一下,对仿佛目瞪口呆的陆成蹊道:“你听得懂吗?”陆成蹊惊而不能答,徒张嘴却无话出。

    褚师道冷笑一下,似乎早已知道了陆成蹊是全然听不懂的。遂又道:“这样吧,我先教你吐故纳新之法。剩下的,等你掌握吐纳法后,我再教你。”

    “这吐纳之法,是万生万物引导六气入体的唯一方法。有用肺呼吸的,比如我们人;有用腮呼吸的,比如鱼;甚至还有用皮肤呼吸的,比如青蛙。而我们人的吐纳之法,虽各门各脉之间都有区别,但也只是大同小异。”

    将吐纳之法教给陆成蹊后,褚师道还警告了他一句:“切记,这吐纳之法不可习练得太多。如果有头晕目眩的感觉了,就一定要停下来休息会。否则,极容易费心伤神。”又教诲了褚灵鹤与佚茗几句,随后便离去了,不再管陆成蹊。毕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日后的成就如何,还要看陆成蹊个人。

    褚师道一走,褚灵鹤才算松了一口气,悠悠道:“他终于走了,有他在这,我大气都不敢出一下。”褚灵鹤对他爹可没有半分尊敬,就差直呼其名了。

    佚茗笑道:“好了,都各自去修炼吧!”随后又对陆成蹊好言道:“这吐纳呼吸之法特别简单,多试几次就会了。到时,你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或者去问师父。”佚茗话一完,褚灵鹤马上又加了一句:“或者来问我。”

    陆成蹊应了一句,随后,三人各自去修炼。

    陆成蹊欲随便找个地方试试那吐纳之法,正走着,却被去而复返的褚灵鹤拦了下来。

    褚灵鹤偷偷道:“我一直想不明白,昨天拜师时,你为什么执意不肯跪下?”褚灵鹤探秘心切,也管不着陆成蹊愿不愿意说,便似逼问一般。

    为什么他宁愿惹怒褚师道,也不愿意跪下?

    陆成蹊呆呆看着略带三分好奇地盯着自己的褚灵鹤,他迫切希望从自己口中得知答案。

    是因为她吗?

    那个关键时候,他却想起了造成自己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陆成蹊虽然还是一个小孩,还分不清是非善恶,可他自己心中却有一杆秤。

    陆成蹊知道自己不能原谅那个妖精,他也一直没有原谅她。可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香如故已经逃之夭夭了。

    自从清心寡欲咒逐渐失效以来,陆成蹊虽然已平静地接受了家破人亡的惨剧,可却阻止不了纷至沓来的烦恼。那些烦恼就像是附骨蛆虫一般,紧紧地缠绕在这个身处巨变的少年心中,挥之不去。

    褚师道没有问他,他也没有主动去向他倾诉,一直把它们深深地、深深地埋在心里。所幸,也没有造成多大的事。只是,夜深人静之时,陆成蹊还是偶尔会被它们纠缠住,整夜难眠。

    那件事,究竟孰对孰错?

    陆成蹊犹豫着要不要将心中的烦恼、倾诉给褚灵鹤听,想了几下,最终还是决定说出来。陆成蹊正张嘴欲说,可却听到佚茗的声音传来,便急忙住嘴不言。如果让褚师道知道陆成蹊还对那件事念念不忘,他不知道会怎么样。

    关键时刻,佚茗也回来了,却是对褚灵鹤警告道:“褚师弟,师父说过,这刚开始修行的一个月内,要让陆师弟一个人修炼。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他自己的不懈努力,你可别暗中帮他。”

    佚茗说得有点唬人了,吓得褚灵鹤也不敢再呆在这里了,即使他并没有帮助陆成蹊的打算。褚灵鹤转身走了,随后佚茗说了几句“欲速则不达”之类的劝勉的话后,就也转身走了。

    陆成蹊刚到嘴边的话,就只能吞回去。陆成蹊看着褚灵鹤和佚茗渐行渐远,而自己仍然只能一个人承受这些烦扰的心事。无可奈何地叹了叹气,压下这些不知是对是错的心事,开始自个儿去修炼了。

    自此,陆成蹊、褚灵鹤与佚茗三人便同吃同行,感情笃厚。

    只是,陆成蹊的修行资质远远不及他二人,修行三日,还不如他们静修半日来得快。

    十二日后,褚师道来检查他的进度,却发现基本还是原地踏步。没有吸纳多少六气,和未修行的凡人差不了多少,甚至连吐纳之法都没有熟练。褚师道安慰自己,才十二日而已,的确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

    又十二日后,褚师道又来,可他还是没有什么进步。褚师道又安慰自己,这还没有一个月,不能妄下定论,便欲十二日后再来。

    陆成蹊也知道自己不会打坐修炼,几度询问佚茗。可佚茗却说:修行一事半点急不得,须缓缓图之,欲速则不达。陆成蹊每天静修得已经够勤了,甚至时常有头晕目眩之感。褚灵鹤劝他不要这么勤快,适当放松放松。陆成蹊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他隐隐感觉到,十二天后,自己怕是要让褚师道失望了。

    又十二日后,也就是拜师后的三十六日后,褚师道事先准备好了失望。果然,陆成蹊没有让他失望,这事先准备好的“失望”果然用着了。

    褚师道举尺欲打,陆成蹊也不敢反抗,便欲咬牙忍受第一次戒尺。可褚师道想了想,最终还是放下了戒尺。失望已成绝望,褚师道就懒得再管愚不可及的陆成蹊。毕竟是自己害了他在先,褚师道也不会做出逐他出师门这样的荒唐事来,便决定就让陆成蹊在青溪山上老死算了。

    可这一日,褚师道将久不见的陆成蹊叫来跟前,喜得他以为师父是要给他开小灶了。

    可是,褚师道却是要他去杏村那取副安胎药回来。

    原来是跑腿!陆成蹊失望极了,可也反对不得。

    褚师道犹不忍,却只是问:“你杏村师伯常呆在六杏楼上,你知道六杏楼在哪吗?”青溪山很大,比在山下看起来要大很多。而陆成蹊又是刚上山一个月,也可以算人生地不熟。可陆成蹊却顺口道:“知道。”

    “知道就好。”褚师道还要再嘱咐陆成蹊两句话:“此行不远,但我还是要告诫你两点,你一定要记住。第一,你杏村师伯规矩是多了点,但你可不要冲撞了他。第二,如果你在六杏林里见到了一个左脸有伤疤的年轻人,你一定不要接近他,离他越远越好。”

    陆成蹊不解,为什么不能接近他?难道他还是一个妖怪?如果是,那为什么又容许他呆在这个隐世仙家?而如果不是,那又为什么要自己远离他。陆成蹊疑惑,便脱口而出:“为什么?”

    可褚师道却不想说,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道:“你别问这么多,记住就行。”

    褚师道态度生硬,吓得陆成蹊不敢再问,只得连连点头答应。

    随后,陆成蹊领命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