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靖康
字体: 16 + -

第36章 乱世靖康 宗泽饮恨

    sun jul 13 09:41:07 cst 2014

    建炎元年冬到二年(1128年)春,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在东京开封府所属及其毗邻的州县,宋金两军进行了剧烈的拉锯战。宗泽坐镇东京留守司,虽四面受敌,仍从容地调度军队,部署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岳飞于滑城之战、胙城之战、黑龙潭之战中,均表现突出,颇有战功。

    一日宗泽招见岳飞并授以用兵作战阵图,且说:“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

    岳飞回答:“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番话终于使宗泽点头称是,为几个月后宗泽将自己的遗愿放心交给岳飞。

    宗泽在开封整军布防的同时,不断上疏乞请高宗回銮。高宗空言搪塞,并于建炎元年(1127)十月以巡幸为名,从南京逃到扬州。

    宗泽粉碎了金兵的猖狂进攻后,认为反攻的时机已到,调兵遣将,准备大举北伐,并把联合被役各族共同抗金作为北伐的重要战略部署。宗泽对金兵内原辽国的降兵降将进行策反,又上书高宗,建议联合各民族共同抗金。

    宗泽一面筹划北伐,一面加紧上疏乞请高宗回銮。从建炎元年(1127)七月至二年(1128)五月,在不到一年的是间里,接连上了24封《乞回銮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乞回銮二十四疏”。

    宗泽在准备北伐期间,建炎二年(1128)一月、三月、五月,宗泽又分别派遣属吏范世延、呼延次升及子宗颖三次赴扬州,面奏北代准备情况和六月进兵渡河计划,乞请高宗回京主持北伐大计。高宗不仅一再拒绝,反而越来越疑忌宗泽。

    建炎二年四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马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

    同年五月,高宗派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荀为东京副留守,就近监视宗泽,阻止六月进兵渡河计划的实施。宗泽为宋王朝忠心耿耿,却得不到高宗的理解和支待,反而“信而见疑,忠而见谤”,眼看自己殚精竭虑筹划的北伐计划已成泡影,忧愤成疾,背上长疽,病情加剧。

    七月,金太宗下诏追击逃在扬州的宋高宗,完颜宗弼率本部随宗辅军南下。宗辅军自河北出发,宗弼率其部为先锋,先后攻占濮州、开德、大名等地。天会七年初,宗弼升任元帅右监军。宗翰、宗辅派挞懒、宗弼、拔离速、马五分道南下,宋高宗自扬州南逃。宗弼入宋淮南西路,进兵宋归德府,将攻之,宋守将出降。宗弼一路所过州县,一击即破,或不战而降,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占领宋江北重镇和州。宗弼欲从采石矶渡江,在渡口遭到宋知太平州郭伟的阻击,一连三日均不得渡。

    此时年已古稀的宗泽,满怀对宋朝的忠心,日夜盼望朝廷批准他的渡河作战计划和高宗回銮的请求。但左等右等,杳无音讯,只好深长地叹息道:我的心愿恐怕难以实现了。终于,他心力交瘁,忧愤成疾,终于一病不起。将领们前来探望,宗泽勉励他们奋勇抗金,完成自己未酬的壮志。

    宗泽惆怅的紧紧的握住岳飞的手叹息说:“将军,我现在可能不能带领你们渡过黄河了。靖康耻,乃是我大宋子民的国耻。各种原因你们清楚。将军家乡也在黄河附近吧!将军可要记住金军并不可怕,畏敌之心,战必败也!”

    岳飞拍了拍宗泽的手说:“宗帅,你一定要好好的养病呀!飞愿随宗帅北渡黄河,宗帅的知遇之恩,飞涌泉相报。”

    宗泽摇了摇头将一封血书交给岳飞说:“将军,我没有什么交给你的。这个就送给你吧!你我作为忘年之交,宗泽此生甚感欣慰!”

    岳飞打开血书一看两字:“过河!”

    岳飞紧紧的捏了捏拳头含泪看着宗泽说:“宗帅!您?”

    宗泽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说:“岳飞你下去吧!我想好好的安静一下,别把我给你的东西弄丢了!”

    岳飞微微点了点头出宗府说:“宗帅放心,飞会将它留在我心中的!”

    宗泽死前一日,念及未竟事业,长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临终时,没有一句话提及家事,只是大声疾呼:“过河!过河!过河!”

    开封城内军民听到宗泽去世的消息,奔走相悼,太学生撰文祭奠,工商为之罢市。宗泽任东京留守一年来,气势正盛的金军的几次进攻,均被打退,取得了开封首次陷落以来少有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宗泽的抗金主张和抗金措施收到了成效。

    七月宗泽死后,宋高宗派杜充继任东京留守,他的所作所为与宗泽完全相反,宗泽招抚的抗金义军纷纷离之而去。东京战守形势也急转直下。

    宗泽虽未能实现驱逐金兵,收复失地,恢复宋王朝大一统的宏愿,但他坐镇抗金前哨的开封,阻止并粉碎了金兵的大举进犯,保卫了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在抗金卫国的斗争中,宗泽高举抗金大旗,依靠广大军民,坚决抵抗金兵,反对妥协投降,不仅战绩辉煌,功勋卓著,还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联合被奴各民族共同抗金,国内各民族及其政权间和平相处的主张,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完全符合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愧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八月。一次,飞奉命驻守竹芦渡,用疑兵之计打败金军,因功转武功郎。

    1129年(建炎三年)正月,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从守卫北宋皇陵的驻地西京河南府返回开封。杜充出于排斥异己的动机,命飞向守城将领张用、王善袭击。时王善驻扎城东,张用驻扎城南,岳飞、桑仲、李宝诸人驻扎城西,均负有守卫京师重任。飞不愿自相残杀,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飞出兵。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教训,无法抗命,只能出战,南薰门之战,以八百人击退张、王部数万人,以功升武经大夫。杜充又派马皋等继续追击张、王部,却被打败。张用久攻淮宁不下,引军离去,自此成为游寇,后终被岳飞收降。此后飞随陈淬多次与王善作战,王善率部东流西窜,最后降金。飞因多次战功先后转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二月初三日,南迁扬州的宋高宗得到金军攻陷天长军的消息,惊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

    五月,金军在粘没喝的带领下由彭城入泗州,直抵楚州。宋高宗又仓皇往浙江一带逃跑,外忧引起内患,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拥众作乱,袭杀了执掌枢密的王渊,分头捕杀了宦官,强迫高宗让出帝位,内禅皇太子,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以为妇人孺子执政,可以为所欲为。

    韩世忠起兵后,和梁红玉两人相亲相爱,转战各地,后来梁红玉有了身孕,便留在京城。韩世忠身边兵不多,就在盐城一带收集散卒,组织起几十人的部队,从海上来到常熟。约见张浚等人进兵到秀州,然后诈称休兵,不再前进。实际暗中作攻城的准备。苗傅、刘正彦知韩世忠来攻,就俘虏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作为人质。但韩世忠善于用兵,作战勇敢,威名素著,苗傅等人对他颇为忌惮,对梁红玉母子颇为客气。

    事变发生之后,宋高宗的行动已是毫无自由,宰相朱胜非与隆佑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韩世忠火速进兵杭州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这里商量妥当,朱胜非就对苗傅说:“韩世忠听到事变后,不立即前来,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别的人就用不着惧怕了。”

    苗傅听后大喜,认为是一条好计,立即派梁红玉出城,梁红玉回家抱了儿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一昼夜赶到秀州。梁红玉回到丈夫身边,使者到来后,韩世忠烧了诏书,砍了使者,下令进攻杭州。韩世忠在杭州北关击败叛军防守部队,苗、刘惊惧,率二千主力逃跑。

    韩世忠在了解了一切情况后,当即会同张浚、张俊,带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宋高宗喜出望外,亲自到宫门口迎接他们夫妇,立即授韩世忠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将官苗傅、刘正彦对朝廷不满发动政变,杀死了王渊和宦官康履,逼高宗让位给三岁的儿子。吕颐浩约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平息叛乱,解救高宗。

    韩世忠救出高宗赵构,高宗告诉他,宫中的中军统制吴湛和苗、刘是一伙的,此贼不除,宫中不安。恰在此时,吴湛率兵前宋迎接韩世忠,伸手与韩世忠相握,韩世忠力大,顺势捏断了吴湛的手指,喝令拿下,与其他叛将一并斩于市曹。苗、刘之乱遂平,南宋小朝廷稳定下来。韩世忠功劳最大,从此成了高宗的亲信,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此次平乱,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苗刘兵变被镇压后,高宗移驾建康。就在高宗移驾建康时,杜充假“勤王”之名,行脱离危险之实,准备离开开封,前往建康。

    岳飞于六月下旬刚回军开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飞向充苦谏:“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

    杜充不听。岳飞无奈,只得率军随之南下。岳飞不知道的是苗傅和刘正彦的兵变在宋高宗赵构心中落下很深的阴影,而秦桧正是利用苗傅和刘正彦的兵变让岳飞含冤。

    宗泽的死让抗金将士心中对南宋朝廷畏惧金军的怨言是日益加深,而苗傅、刘正彦想到只是自己的私利。宗泽等人心愿是什么,他们没有想清楚。挟天子以令天下,苗傅、刘正彦的幻想太不符合实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