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权倾河北
字体: 16 + -

三国之董昭

    sat jan 16 23:39:50 cst 2016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曹魏初年的谋士、大臣。原仕袁绍,因受谗言而离开,成为张杨的谋士,后随张杨迎接汉献帝,被拜为议郎。董昭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昌,从此成为曹操的谋士,深受曹操信赖。

    主要事迹:1.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就任瘿陶长、柏人县县令。袁绍任他为参军。公元192年,袁绍迎战公孙瓒;钜鹿太守李邵和郡中仕宦认为公孙瓒兵力强盛,想要归属于他。袁绍让董昭兼任钜鹿太守。袁绍问:“你用什么办法制御他们?董昭回答说,计策只能临时想出,现在没法预先谈论。钜鹿郡里大姓人家孙伉等几十人是主要的策划者,鼓动官吏和百姓。董昭到郡里,伪造一份袁绍的檄文告诉全郡说:“贼人会进攻钜鹿,孙伉等人作为内应,即将孙伉等军法从事,只惩罚他们本人,妻儿不予连坐。”将孙伉等人立即斩首。全郡人惊惶恐慌,董昭予以安慰,全都安定下来。事情结束后,董昭向袁绍汇报,袁绍十分赞许。当时全郡境内秩序大乱,贼人数以万计,他们派使者相互往来,进行买卖贸易。董昭找机会在他们中间进行离间,乘他们力量虚弱时发兵征讨,打得贼方大败。

    2.汉献帝回到洛阳,曹操到洛阳朝见汉献帝,带着董昭。曹操问:“如今我来这里,当采取什么计策?”董昭说:“将军起义兵,诛杀暴乱之徒,入京朝拜天子,辅佐王室,可以媲美春秋诸侯五霸。但下面的将领,人心各异,未必服您。您留在这里,情势对您不利,只有移圣驾到许县。当然朝廷流亡迁徒后刚回京城,无论远近都在企望,希图安定。现在迁移圣驾,不能让众人满意。但做非同寻常的大事,就得超越常规,希望将军筹划怎样做利多弊少。”曹操说:“这正是我的本意。杨奉很近,就在梁县,他的队伍精良,能让他不成为我的隐患吗?”董昭说:“杨奉缺少援助,将独自归顺。镇东、费亭的事情,都是杨奉所确定,听说他写信命令约束自己士兵,足看出他的诚信之心。应时常派使者送优厚馈赠,答谢他的好意,安定他的心意。‘京城缺乏粮食,想将圣驾暂时移至鲁阳,鲁阳离许县较近,转相运输较为容易,可以没有粮食严重缺乏的忧虑’。杨奉为人勇猛缺少思虑,不会怀疑我们,等双方使者有往来,那时足以确定计策。杨奉哪能成为隐患!”曹操说:“好。”立派使者到杨奉那里,将汉献帝迁移到许县。杨奉不满,与韩暹等到定陵劫掠骚扰。太祖不予回应,秘密攻击杨奉的梁县军营,即时平定。杨奉、韩暹向东投降袁术。

    3.公元219年,关羽包围樊城,孙权派使者告诉曹操:我想夺取关羽的地盘,江陵、公安十分重要,关羽失这两座城池,定会自动奔逃,对樊城的包围就会自行解除。这个计划请保密,泄露会让关羽有所准备。曹操问众臣怎样对待孙权的要求,大家都说应当保密。董昭说:军事注重权变,应表面上答应孙权,为他保密,实际上要把它泄露。关羽听说孙权出兵,如退兵保护自己,樊城的包围会解除,我们很方便获得利益,可使孙权、关羽两支贼军互相对峙攻击,我们坐等他们困乏疲惫。如我们保密不使它泄露,让孙权计划实现,那不是上策。另外,围城中的将官不知道外有救兵,想到粮食越来越少,会产生恐惧情绪,倘若有其他想法,造成的危难不会小,还是露出这个消息对我们有利。关羽为人强横凶暴,倚仗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坚固,必不会立即退兵。曹操说:“很好。”命令徐晃把孙权的来信射到围城和关羽的军营,围城中人知道这个消息,斗志倍增。关羽果然犹豫不决。等到孙权军队到江陵、公安,得到关羽的这两座城池,关羽惨遭失败。

    (资料转载至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