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醉评纽约(1)
他领我转过街角。沿十马路向南走一个半街区,来到一家按某些人的标准属于最末一等的小酒菜馆子里。我没有看清店名,或许它就没有店牌。有人会称它为地狱前站。两个身穿简朴商店工作服的老头相傍坐在柜台前,默々地喝酒。一个四十来岁的西班牙人坐在柜台的最远头,正一边从半磅装的酒杯里呷着红葡萄酒,一边看报。酒保是个骨瘦如柴的男人,上套t恤衫,下穿工装裤。正观看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机的节目。他把音量调得很低。
德尔金和我占下一张桌子,我到柜台前去要饮料。他的是大杯伏特加,我的是姜汁水。我将两个杯子端回餐桌。他看清楚我杯子的颜色,但没有说话。
他可能以为这是加苏打水的中度苏格兰威士忌。它与姜汁水的色泽差不多。
他喝过几口伏特加后才说:“哈,上帝,来劲,真来动。”
我没有吭声。
“你刚才在局里问什么来着?我们下一步怎么办?你自己能够找到答案吗?”
“大概可以。”
“我告诉我妹々,买台新电视机和新打字机算了。门上再多安几把锁。别再打电话叫警察了。至于达金婻一案我们下一步怎么走嘛——我们不往下走了。”
“我猜得不错。”
“我们知道谁是杀害她的凶手。”
“是昌斯?”他点々头。“他的未到现场的证明不是做得挺好吗?”
“噢。那只是表面镀金。串通好的。那有何办法?现在他还可以这么干。他说的当时跟他在一块的人都是愿意为他撒谎的主儿。”
“你认为他们都说了假话?”
“不,但我绝不能肯定他们没说假话。不管怎样,那证明有可能是他雇人搞的。我们淡过这个问题。”
“是的。”
“证明若是他自己搞的,他会明确一点:必须让我们无法在其中找到丝毫破绽。证明若是他雇人搞的,我们将无法查出都有谁拿了他的钱,除非我们遇到好运。你知道,有时会出这种事。事实真像忽然从天而降。有人在小酒铺里吐露出来,另一个与他有仇的人报告上来,我们转眼间便知道了不知道的一切。即便能有此巧遇,最后把此案搞得一清二楚还得走很远的路呀。目前,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为此案花费那么大的精力。”
他说的话我毫不感到意外,但使用的一些词汇实在令我胆寒。我端起姜汁杯,直盯着它看。
他说:“事过一半就可知干它是否合算。有可能破的案再下手去干,无可能破的案先晾到一边。你知道本市的谋杀案发案率吗?”
“在不断升高。”
“你说对了。年々上升。所有案件都是年年上升,从统计看只有个别轻微罪行有所下降,因为市民懒得报案。如我妹々家被盗一样。假如你回家时在路上遭劫,打劫者不就是拿走了你的钱吗?唉,算了,别让政府专门为此立案了,好吗?感谢上帝你还活着。回家去向他祈祷致谢吧。”
“金•达金婻呢——”
“下贱的金•达金婻,”他说,“她不过是个愚蠢的小*,从两千五百公里以外跑来卖身,却把钱全交给一个黑人老板,这号人被人砍了有谁会在乎?我是说她为什么不老々实々地待在狗日的明尼苏达州!”
“威斯康星。”
“是威斯康星。绝大部分妓女从明尼苏达来。”
“我知道。”
谋杀案过去每年要发生一千起左右,在五个行政区里每三天发生一起。发案率总是这么高。”
“真够高的了。”
“现在差不多已增长了一倍。”他探过身来说,“但这算不了什么,马特。绝大部分死人案件发生在夫妻之间,或酒友之间。其中—个开枪将另一个打死,第二天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这类案件的发案率向来不变。与以往完全相同。变化的是陌生人之间的谋杀,凶手和受害者根本互不相识。此类案件发案率的上升告诉人们不管住在哪里都是多么危险。如果不算其他案件,只统计陌生人谋杀案,以图表示此种凶手数目的增长,箭头会像火箭一样正迅猛上升。”
“昨天昆斯区有个人动用弓箭,”我说,“住在他隔壁的人用手枪将他打死。”
“我看到了这条消息。是因为一只狗撒尿撒错了地方引起的吧?”
“好像是的。”
“不过,这上不了我刚才说的那张图表。这两个人互相认识。”
“是的。”
“但这也同样说明问题。人们在不断地互相残杀。他们甚至都不停下来想一想,只管去干。你离开警察局到现在已有两年了吧?我就说这么多。情况比你那时糟多了。”
“我相信你的话。”
“我不是说着玩的。外面的世界就是个丛林,所有动物都已武装起来。人人都有枪。你知道大街上的行人有多少是带枪的吗?诚实的居民们现在不得不拿起枪来进行自卫。结果发展下来他们都把子弹射向了自己,射向了妻子,射向了邻居……”
“射向了那个拿弓箭的人。”“对,但是,有谁会禁止他们带枪?”他拍拍自己的肚皮,他的值勤左轮手枪正在皮带下掖着。“我非带它不可,”他说,“这是规定。但我可以告诉你,我上街的时候不敢不带它。那样我会觉得像是光着身子一样。”
“我过去也这么想。那是因为带惯了的缘故。”
“你什么也不带吗?”
“什么也不带。”
“你没有不安全的感觉?”
德尔金和我占下一张桌子,我到柜台前去要饮料。他的是大杯伏特加,我的是姜汁水。我将两个杯子端回餐桌。他看清楚我杯子的颜色,但没有说话。
他可能以为这是加苏打水的中度苏格兰威士忌。它与姜汁水的色泽差不多。
他喝过几口伏特加后才说:“哈,上帝,来劲,真来动。”
我没有吭声。
“你刚才在局里问什么来着?我们下一步怎么办?你自己能够找到答案吗?”
“大概可以。”
“我告诉我妹々,买台新电视机和新打字机算了。门上再多安几把锁。别再打电话叫警察了。至于达金婻一案我们下一步怎么走嘛——我们不往下走了。”
“我猜得不错。”
“我们知道谁是杀害她的凶手。”
“是昌斯?”他点々头。“他的未到现场的证明不是做得挺好吗?”
“噢。那只是表面镀金。串通好的。那有何办法?现在他还可以这么干。他说的当时跟他在一块的人都是愿意为他撒谎的主儿。”
“你认为他们都说了假话?”
“不,但我绝不能肯定他们没说假话。不管怎样,那证明有可能是他雇人搞的。我们淡过这个问题。”
“是的。”
“证明若是他自己搞的,他会明确一点:必须让我们无法在其中找到丝毫破绽。证明若是他雇人搞的,我们将无法查出都有谁拿了他的钱,除非我们遇到好运。你知道,有时会出这种事。事实真像忽然从天而降。有人在小酒铺里吐露出来,另一个与他有仇的人报告上来,我们转眼间便知道了不知道的一切。即便能有此巧遇,最后把此案搞得一清二楚还得走很远的路呀。目前,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为此案花费那么大的精力。”
他说的话我毫不感到意外,但使用的一些词汇实在令我胆寒。我端起姜汁杯,直盯着它看。
他说:“事过一半就可知干它是否合算。有可能破的案再下手去干,无可能破的案先晾到一边。你知道本市的谋杀案发案率吗?”
“在不断升高。”
“你说对了。年々上升。所有案件都是年年上升,从统计看只有个别轻微罪行有所下降,因为市民懒得报案。如我妹々家被盗一样。假如你回家时在路上遭劫,打劫者不就是拿走了你的钱吗?唉,算了,别让政府专门为此立案了,好吗?感谢上帝你还活着。回家去向他祈祷致谢吧。”
“金•达金婻呢——”
“下贱的金•达金婻,”他说,“她不过是个愚蠢的小*,从两千五百公里以外跑来卖身,却把钱全交给一个黑人老板,这号人被人砍了有谁会在乎?我是说她为什么不老々实々地待在狗日的明尼苏达州!”
“威斯康星。”
“是威斯康星。绝大部分妓女从明尼苏达来。”
“我知道。”
谋杀案过去每年要发生一千起左右,在五个行政区里每三天发生一起。发案率总是这么高。”
“真够高的了。”
“现在差不多已增长了一倍。”他探过身来说,“但这算不了什么,马特。绝大部分死人案件发生在夫妻之间,或酒友之间。其中—个开枪将另一个打死,第二天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这类案件的发案率向来不变。与以往完全相同。变化的是陌生人之间的谋杀,凶手和受害者根本互不相识。此类案件发案率的上升告诉人们不管住在哪里都是多么危险。如果不算其他案件,只统计陌生人谋杀案,以图表示此种凶手数目的增长,箭头会像火箭一样正迅猛上升。”
“昨天昆斯区有个人动用弓箭,”我说,“住在他隔壁的人用手枪将他打死。”
“我看到了这条消息。是因为一只狗撒尿撒错了地方引起的吧?”
“好像是的。”
“不过,这上不了我刚才说的那张图表。这两个人互相认识。”
“是的。”
“但这也同样说明问题。人们在不断地互相残杀。他们甚至都不停下来想一想,只管去干。你离开警察局到现在已有两年了吧?我就说这么多。情况比你那时糟多了。”
“我相信你的话。”
“我不是说着玩的。外面的世界就是个丛林,所有动物都已武装起来。人人都有枪。你知道大街上的行人有多少是带枪的吗?诚实的居民们现在不得不拿起枪来进行自卫。结果发展下来他们都把子弹射向了自己,射向了妻子,射向了邻居……”
“射向了那个拿弓箭的人。”“对,但是,有谁会禁止他们带枪?”他拍拍自己的肚皮,他的值勤左轮手枪正在皮带下掖着。“我非带它不可,”他说,“这是规定。但我可以告诉你,我上街的时候不敢不带它。那样我会觉得像是光着身子一样。”
“我过去也这么想。那是因为带惯了的缘故。”
“你什么也不带吗?”
“什么也不带。”
“你没有不安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