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帝国
字体: 16 + -

出兵闽越篇

        建元5年(bc136)春天,刘彻废除使用了四年的三铢钱,重行半两钱。

    shuquge ≯ w<w≤w<.≦8≤1<z≦w<.﹤c≤o≤m刘彻下令设置五经博士“言《易经》则田何;《尚书》则伏生;《诗经》于鲁则申公、于齐则辕固、于燕则韩婴;《礼经》则高堂生;《春秋》于齐则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乃中国学术史上一大事。

    以秦皇汉武来做个比较:秦皇不让天下人读书,方法是严刑峻法;汉武让天下人只读一种书,方法是利禄引诱。

    结果秦皇失败而汉武成功。

    8月,广川王刘越、清河王刘乘去世。

    皆因无后而国除。

    建元6年(bc135)2月3日,辽东郡的高皇帝庙失火。

    4月21日,高园便殿失火。

    刘彻素服五日以消灾。

    董仲舒从天人感应的理论出,上奏天灾示警,应诛杀最为不法的贵戚近臣(矛头指向的估计是汉武帝的亲舅舅、前太尉、马上要任宰相的田蚡)窦太皇太后对黄老之学简直就是如痴如狂,不能自已。

    更疯狂的是:她要让皇族、外戚,甚至百官,都要像她那样热爱黄老;除黄老之书外,不许读另外的书。

    否则轻则挨骂,重则挨打…一深居宫室的老太太,竟能把学问搞得如此风靡。

    我们只能说:的确太传奇了!

    终于5月26日,窦太皇太后去世。

    22岁的刘彻终于迎来了由自己当家做主的这一天!

    压抑已久的刘彻立即动手清理太皇太后的遗物。

    第一个要清掉的当然是碍他路的巨石:窦太皇太后的傀儡、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是也!

    刘彻踢他们下台的理由很可笑:治窦太后丧事不周。

    什么不周?

    摆明就是秋后算帐!

    6月3日,丞相许昌被罢。

    新丞相不是曾经被窦太皇太后罢掉的前丞相窦婴,而是另一个外戚新贵、被窦太皇太后罢掉的前太尉田蚡!

    那么窦婴呢,怎么办?

    刘彻让他彻底在家休息了。

    田蚡也终于迎来了踩在窦婴头上的这一天!

    回想五年前,他听门客之劝,让丞相之位于窦婴,那是因窦太皇太后还在,时机未到。

    现在窦太皇太后都驾崩了,还怕窦婴个球呀!

    政治生态圈,有时也得讲更新换代,新陈代谢。

    再说了,窦太皇太后太欺负人,刘彻也得找个窦家的亲戚来泄泄火。

    所以窦婴失势,不但符合政治阶级斗争的规矩,也符合其个人性格命运的展轨迹。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在险恶的宦海中,窦婴犹如那一卷无力的波浪,正被风卷向远方的沙滩。

    回窦婴这辈子,犹如夹在钢板里的碗豆。

    身为窦太皇太后的从侄,却独钟儒术,处处跟崇尚黄老的太皇太后对着干,搞得窦太皇太后都不知道窦婴他爹到底贵姓?

    好了,好不容易站到刘彻这边,可人家王太后又认为你不是自家亲戚,凭什么接纳你?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在命运的夹层中,忍受烈火和凉水的冷泼,这就是窦婴的命运写照!

    如只看自己的变化,窦婴是无法看透这世态炎凉的。

    他必须得拿个参照物,此参照物,田蚡最为恰当。

    窦婴当大将军时,田蚡还是一郎官,向窦婴敬酒时,都要跪着来。

    那时窦婴养着一大群宾客,可现在这群人看窦婴混不开了,全都掉头一转,像苍蝇般冲着田蚡这块生猪肉扑去了。

    说田蚡是块生猪肉,并不过分。

    他身材短小,四肢粗短,其貌不扬。

    用现在眼光来看,无疑是一个三等残废男人。

    可架不住人家官大财粗,美女们都得向他投怀送抱…窦婴,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一切皆流云,一切皆无常。

    窦婴得势之时,多次忘记自己究竟姓啥。

    田蚡上台,似也犯了窦婴这一老毛病。

    先,他以皇帝贵戚及丞相的身份,整顿王侯贵族,搞得人人自危,不得不向他俯称臣。

    其次,入宫奏事,刘彻对他言听计从。

    田蚡趁机大封宾客。

    有的人昨天姓什么都没人知道。

    今天却摇身一变,成了丞相府中的两千石官员。

    最后,疯狂圈地,修筑豪宅。

    派往全国各地替他购物的人,塞满道路,阻断河流,天下犹如烈火煮海,大鱼小虾们全无安宁之地…刘彻以为:窦太皇太后死了、窦婴下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就要来了。

    事实却并非如此。

    他终于看清:外戚就像附在皇室身上的吸血鬼,打死一只,又来一只。

    只要不扼制此吸血鬼,国无宁日,皇帝做得也不爽快!

    难道不是吗?

    田蚡整顿诸侯贵族,是为树立皇帝及丞相府的权威。

    这点,刘彻是接受的。

    然而田蚡大肆封官,连个招呼都不跟皇帝打,搞得刘彻极郁闷。

    有一天,刘彻终于忍不住朝田蚡大吼“你到底封够了没有?如封够了,就留几个名额给我,我也要给我的兄弟们封几个”

    这也就罢了。

    最让刘彻受不了的是:田蚡为圈地修宅,竟打算将朝廷兵工厂(考工)的土地占为已有。

    刘彻马上又吼道“干脆把武库也搬到你家算了”

    吃皇帝的俸禄,却一心夺皇帝的权力、抢皇帝的土地。

    请问田蚡:你爹妈到底贵姓?

    田蚡答:我同母异父的姐姐,正是皇帝您的亲妈!

    所以我身为一天贵戚,就得一天利用手中的权力。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如你看我田蚡不顺眼,等于看你老妈不顺眼。

    如真是这样,那您就看着办吧…刘彻握紧的拳头只好又放了下来。

    这笔帐,朕暂时记下了。

    还是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不是不还,只是时候未到!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

    我认为:此话很多时候是一点都没错的!

    8月,东方孛星出现,星光长久不衰。

    按天人感应的理论,东方肯定要出事了。

    果然,闽越王郢在打完东越后休息了三年,这次又出兵攻打南越国。

    曾经的南越王赵佗是东南的霸主。

    可如今赵佗去世,孙子赵胡接班,轮到闽越来欺负他了…赵胡立即派人向汉朝呼救。

    刘彻一看:不得了,又是这个闽越王!

    于是再次一咬牙,狠狠地说出一个字:打!

    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大行王恢率领,从豫章郡出;另一路由大农令韩安国率领,由会稽郡出兵,准备两路夹攻闽越国。

    大军已经出,这时刘彻收到一封长信。

    信的作者是他的堂叔、淮南王刘安。

    此人如不当王,估计就是一大文人,可和司马相如pk一番。

    刘彻天生好动,动不动半夜就带一帮人马溜出去打猎。

    刘安则不好猎,最大乐趣就是养着一大堆宾客,修书立传,行仁政、积阴德。

    基于此人特点,他上书的目的就是反对刘彻南征。

    其理由大致如下:1陛下君临天下,应推行仁政,主张和平。

    自大汉开国以来,越人互相殴打已不下百次。

    然而汉朝从未派军队深入作战。

    这是为什么?

    主要是南方地深水险,瘴气弥漫,猛兽出没,汉军不适应在这种异地作战,肯定吃亏。

    曾记否:南海王当年曾经背叛汉朝,我的老爸刘长曾派出间忌率汉军前往作战。

    结果天暑多雨,霍乱横行,咱们的兵士上吐下泻,未战而疾死者过半,被迫还军。

    2听说闽越国有数十万军队,那么我们以五倍以上的兵力去拿下它。

    损兵折将、劳民伤财且不说。

    就算我们拿下了整个闽越国,那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买卖啊。

    臣听说闽越王郢正和他的弟弟甲在搞内斗,陛下不如像对东越国一样,将他们全国迁往中原得了。

    当然如您觉得麻烦,也可另外扶持一位亲汉之王,令其永世为大汉藩属。

    3当年秦始皇曾大5o万人攻打岭南,结果导致内外骚动,民不聊生,山东终于爆大起义。

    这支军队最后也没北上勤王,眼睁睁看着大秦覆灭。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臣恐变故之生、奸邪之作,将由此始也。

    刘彻其实还是很欣赏自己这位堂叔的文才的。

    但就此信而论,刘彻实在不敢苟同:世界上有不死人的战争吗?

    搞定南方,我才能专心致力于反击北方强敌匈奴。

    这是一个国家大战略。

    所以这场战争是必打的啊!

    刘彻不理刘安的上书,命王恢、韩安国的两路大军继续向前推进!

    这时,好消息传来:闽越国内乱。

    正如刘安信中所言,闽越王郢被其弟馀善砍下头颅,正火送往王恢处。

    同时馀善代表闽越国向汉朝道歉:愿意撤兵、愿意拜汉朝为大哥,自己甘居小弟之位。

    这一结果实在太出人意外。

    王恢心花怒放,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行了,你们既然都认输了,咱们就不打了。

    于是,王恢立即停止前进,飞书告知韩安国,不必费神前往了。

    同时将郢的人头飞报长安,请刘彻定夺…既人家都服输了,再进就没意思了。

    于是,刘彻也即刻下诏撤军!

    并派出中郎将前往闽越国,立前闽越王无诸之孙丑为越繇王,奉闽越之祭祀。

    却没想到:馀善仗着自己诛杀郢这一大功在国内威望暴涨,欲自立为王,繇王丑竟不能制。

    消息传到刘彻耳中,刘彻不得不再立馀善为东越王,命他与繇王丑和平相处…紧接着,刘彻又派庄助出使南越国,安抚南越王赵胡。

    其实安抚是假的,讲条件是真的。

    汉朝帮了你这个大忙,你南越国是不是该有个表示?

    刘彻的要求很简单:赵胡你的南越王照做不误,但你必须派太子赵婴齐到长安来当人质,以示对汉朝永无二心之意。

    赵胡一听,这个条件不算苛刻啊。

    他当即感动得都要哭出来了,马上对庄助说“您放心,我不但要派太子前往,我本人也要去长安走一趟,当面向天子说感谢”

    赵胡打庄助先走一步,说等自己的官服做好了便动身。

    但赵胡终究没能去成长安。

    原因很简单:他手下的大臣们都害怕了。

    不知道赵胡这一去,还能不能再回来?

    于是他们争先恐后的前来劝谏,甚至抬出了赵胡爷爷赵佗的遗命“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说好语入见,则不得复归,亡国之势也”

    其实对刘彻来说,赵胡来不来都无所谓。

    人质赵婴齐到了就行!

    另外:赵胡已害怕了,日后有事必求汉朝,这一效果出来了,庄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庄助此次出访其实还有另一个任务:替刘彻将出兵的理由和经过向刘安做一个简报。

    怎么说,刘安都毕竟写了那么长的一篇文章,意见也说到点子上了。

    况且刘安还是刘彻的长辈呢!

    庄助从南越回去,顺路经过淮南国。

    他告诉刘安:你给陛下的上书,陛下看过了。

    但一时太忙,没来得及回复您。

    陛下让我告诉你:他虽然出兵了,但仗还是没打成。

    你的情报工作做得不错嘛,竟提前知道了闽越王国起内讧之事。

    还好,都不需要我们大汉出手,这群越人就认输了。

    现在我特意来将此事告知您老人家,以感谢你给陛下上书的好意…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刘安心里也笑呵呵的。

    他也连忙谦让道“陛下过奖了,陛下的决策才是英明的。如陛下不出兵,闽越王国根本就不会起内讧。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之策啊。都是我考虑不周到,给陛下添了麻烦”

    双方客套话说完后,庄助就回去了。

    紧跟着刘彻开了一颁奖总结大会。

    大农令韩安国成了最大赢家。

    庄青翟被罢、韩安国被一跃提升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至此,刘彻被窦太皇太后挖掉的两个大坑,终于又被他完好的填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