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雪
字体: 16 + -

第13章 气海(二)

    丹田处依然混沌一片,秦风的身体内没有气海。

    九灵上仙站在秦风面前,他也不介意旁边丁一武他们,直接开口说道:“你入定后魂离魄以窥众生,最远去到何处?”

    秦风明白刚才九仙将自己隐藏起来,又想到在山上时,自己抬头时看到过万古星辰。低头时,那种目力所及,心念必至的感觉。如今在山洞里,仿佛没了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像是普通人一般,唯有向前,才能看到。要不是九灵说过一片海,秦风不会依照在山上时看到的情景找到那片海。

    思索过后答道:“最东边的一片海。”

    九灵直接飘到秦风面前一尺过,他身上有股香味,不是花草,是檀香。

    他直接将手放在秦风头顶。

    秦风头顶一片冰凉,这感觉像是夏日里的风吹过全身,清清凉凉的。

    片刻后九灵收回手,他退到半空中,问道:“你说过你所知天书是山上二师叔所授,那他是谁,那山又在何处?”

    秦风又拿出竹简地图,但想那和尚看过地图后就直接离去,这位九灵上仙不会也如此吧,但看九灵上仙那模样,一时半会不走,毕竟天书土字卷还未写完呢。

    打开竹简后,秦风指着一处地方说道:“此地西去百里,百里之外有一谷,谷中雾浓,闭目可踏百阶梯,入山。至于那山的名字,师傅没说。二师叔的名字没听过,从小到大我都叫他二师叔。”

    九灵对着秦风竹简处虚空一握,竹简脱手而去。

    九灵看着竹简轻声道:“不可能,山上的人怎么会舍得下山,你说山上只有你师傅与二师叔,那就更加不可能。”

    他将竹简扔给秦风,如同肯定自己一般道:“你口中这山,非那山。”

    秦风接住竹简,看着九灵有些不知所措,他转身看向黄牛。

    黄牛正踏出一步,仰视半空中九灵上仙那失态模样,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丁一武走到秦风身旁蹲下身来,目光都放在秦风手里竹简上。秦风被黄牛与九灵从泯浊村救回后,这个竹箱就一直由丁一武看管,见秦风醒来后,他就将竹箱放在了秦风打坐休息的干草旁。

    他之前已经翻找过,里面的物品他虽好奇,可看过后就失去了兴致,一双牡丹绣花鞋,一卷竹简,一方朱砂石砚,一支毛笔,就再无其它。竹简他看过,里面的内容就唯有那一幅地图,如今看来,好像是错过了什么。

    九灵如此模样也将华袍秀美青年与那六个少年目光吸引过来,青年看了一眼后,就去忙着生火了。唯有一个白净少年,看着秦风这一方向如发呆。

    生活在山洞里,这六位秦国质子没了往日里的娇贵,那袭华袍早已被青年撕成几段,一部分用做被子,一部分做成了一件束身衣,宽袍大袖,衣料不少。

    金线丝绣沾上黄泥黑水,玉面染尘,自然没了那份富贵气息,只是眼里的尊贵变成了倔强。

    秦风看着青年失神工夫,丁一武嘴角微微上扬,瞬间恢复,又是一幅质朴模样说道:“公子,那人是个雌的,如果公子喜欢,就拿去好了。”

    耳边突然响起这样一句话,秦风惊讶转头看着丁一武,一些事情从他脑海里冒出。

    老村正曾经说过,秦赵两国正在交战,而起因就是各国派到秦国的六国质子消失不见。秦国认为他们逃到了赵境。

    在山上时,二师叔曾经常告诉秦风,在与人交往中,热情常伴随着一些心机。

    原本丁一武给秦风的印象就如他人一般,质朴。

    可听了一些事后,秦风开始有了戒备心。这戒备是源于在村里发生的事,还有老村正长子劈向自己时那个眼神。

    秦风对丁一武的好意示以微笑,可他说那青年是女子时,又回头看了一眼。

    黄牛一屁股坐下,将丁一武挤开道:“小道士,你说的那山上是不是宫殿楼宇屹立在半空中,有仙鹤衔丹,飞龙瑞云。往来有仙子接引,终日里仙音绕耳不散,呼吸间灵气袭身啊!”

    秦风摇头,山上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嵌山式小院,三间厢房。院子里有一处石桌石凳,桌上有棋盘,黑白两种各一百零八。师傅与二师叔两人经常下棋,至于秦风则在一旁小亭子里练字打坐,平时还有炒菜做饭。

    没有黄牛说的那种宫殿楼宇,更别提什么仙鹤飞龙了,平日里都是二师叔带回来柴米油盐,再后山还养了一些鱼,开垦了一块菜地。

    “也是,看你半点灵力都没有,怎么可能是那座山上的呢,何况上了山的人怎么舍得下山。”

    黄牛看着已经回到石碑上上九灵上仙,如喃喃自语。

    这一路走来,秦风遇到那和尚听说了山上,就立刻离去。如今又听黄牛说得如此这般,不免好奇问道:“你说的山,是哪座山?”

    黄牛直接躺在秦风身旁,一旁丁一武摘下一朵花,黄牛张嘴,囫囵吞下后,说道:“还有哪座山,世间修炼人都想入的那座山呗。”

    说得人没清楚,听的人更迷糊。

    黄牛接着说道:“一个人加个山,不就是个仙字吗?我听上仙说过,修行人都在找那座山,我们妖族自然不必说,为登山化人形。就连那人世间的和尚都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山,叫灵山。你们这些道士不都是想着得道升仙吗?”

    黄牛转过身,侧卧着看向秦风说道:“我听上仙说过,你们人族有一人,在家中观书二十年,自悟得道,出关之日紫气冲天。还有一人,读书三载,青年扬名天下,后人尊其为圣人。他们都见到过山,他们之中有人上了山,有人从山上下来,被人称之为圣人。”

    九灵不知何时站在秦风面前,他接着黄牛的话说道:“上古之初,人世间的天与现在的不一样,那时的天未空,所以叫天。如今的天已一物,所以名为天空。有人族至强者,撞断一座山,那座山就是通往天的山,也是三仙口中的山,登山者为仙。”

    秦风第一次听到,可是当初那个和尚为什么一听秦风说的山,就离开了。想到如果那和尚不怀好意,会不会给师傅两人添麻烦,一时之间有些不安。

    秦风问道:“那座山在哪里?很难找到吗?”

    黄牛已经坐了起来,她恭敬的站在一旁。听九灵上仙称她为黄三仙时,明显有些开心模样,只是见秦风看向她时,她鼻子里喷出了白雾,可被九灵一个眼神给吓没了,这才恭敬起来。

    九灵上仙听着秦风的问题,竟然笑了笑,说道:“世间修行者,皆以登山成为毕生夙愿,你认为呢?”

    如果一个地方成为很多人的目标,那就会很难。这个道理秦风还是明白的。

    九灵接着说道:“世间能成大能者,皆有大机缘、大毅力。禅宗认为,百世行善,一世成魔,才会放下屠刀立地佛,即转身见灵山。我很好奇,你师傅与你二师叔两人是谁,他们竟然能教你天书,为何不让你依此修炼。你可知,那位观书二十载,一日紫气来的得道人,留下经书万言,让其弟子后人皆得福泽,他是你道门师祖。”

    九灵看着秦风,对于他所说的师傅与二师叔更加好奇,既然不是那座通往天的仙山,那就只有可能与道祖有关。

    他接着说道:“有人曾经推测,观书二十年,一日紫气东来的道祖,那书就是天书五卷,他将书写下留给门下弟子万言,世间唯有五千言,还有五千言不可观。这万卷书就是道祖观天书后所做注解。

    你是道祖之后?”

    一句话,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秦风身上。

    秦风摆了摆手,说道:“下山时,师傅要我挑件衣衫穿着下山,我就挑了件道袍,因为道袍离我最后。”

    这个答案让九灵上仙身形有些不稳,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秦风立刻解释道:“山上二师叔最大爱好就是针线活,我与师傅所穿衣鞋都是他做的。在他房中,有福田袈裟、道袍布履、士子文衫、麻衣草鞋、官服冕冠,铁衣铠甲。”

    九灵摆袖,示意秦风不必说了,他接着说道:“罢了,等教会你土字卷九十九言,送你离去后,本尊去山上拜访一二便是,以谢授书之恩。”

    说完便回到石碑上打坐。

    黄牛走到秦风身旁轻声道:“上仙很是崇尚道祖。”

    秦风点了点头,从见到道观时就可知一二。那时见秦风身穿道袍,竟然让黄牛放过他。再看名为黄三仙的黄牛,头上牛角如此明显,显然是参照骑牛出关的那位道祖。

    黄牛一巴掌拍向秦风,气道:“你是不是想骑本仙?”

    秦风闭上眼打坐,点了点头,立刻入定,这一次他看到了山上,那座从小生活的山。

    夜幕里的山上显得格外宁静,院子里二师叔与师傅正在下棋。

    他们两人几乎同时停下,也一起抬头看着同一个方向,那正是秦风所在位置。

    二师叔未语先笑,有些欣慰说道:“还不错,知道回来看看。”

    听着这道声音,秦风想要开口,却发不出半点声响。

    二师叔是个老头,秦风印象里,二师叔脸上的老年斑,就像雨后的春笋,一茬接着一茬,只是来年就会消失,变成一缕缕白发。

    师傅依然如秦风印象中那般,一袭青衫,坐如铜钟,那张青年的脸上从未留下任何岁月的痕迹,平凡的像个普通的青年士子,只是眼里那如墨的瞳孔,让秦风不敢久视。

    师傅依然是不苟言笑的说道:“魂离魄,不可言。下次记住,魂离魄时,在身上写下醒神符,如遇不测,可片刻回魂。”

    二师叔闭上眼,从他身体走出另一个二师叔,与本体一般无二。反观自己,秦风看不到自己魂。

    秦风下意识开口:“二师叔!”

    与秦风一般的二师叔,点了点头说道:“听到了,没事。”

    秦风感觉自己眼眶一红,却无半点泪。

    二师叔摸了摸秦风的头,一种温暖身心的力量从二师叔手掌传出,秦风感觉到了一滴泪从眼里流出,暖暖的。

    秦风抱着二师叔,带着哭腔道:“我想回山上了。”

    二师叔手里的温暖从秦风头顶传遍全身,他的声音也传到了秦风耳中:“只怕很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