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雪
字体: 16 + -

第12章 气海(一)

    很多年后,当秦风身边的人问起是什么改变了他,他思索良久,说起了发生在那个村子里事。

    他以为二丫与她娘亲死了,后来秦风知道她们母女没死,只是少了一只手臂,并且与已经嫁为人妇的二丫谈了一次。

    人也许这一辈子很难改变,也可能很容易。

    只是少了一个契机,二丫成了秦风改变的那个契机。

    在村子里时,秦风是个刚下山寻亲山上少年。

    出村子后,秦风变成了山下的人,与乱世里众生一样的人,获得在这人世里生存下去的力量。

    当秦风再次醒来,他已经出现在山洞之中,黄牛变成了人形,不是牛脸,而是人脸,只是头上还留着一对角。

    据她说是不能忘本。

    山洞里依然潮湿,没了道观那种世外模样的幻像。正中央的石碑上坐着那个白发白须白眉老头,全身素白,仙风道骨。

    见秦风醒来,丁一武立刻上前将扶起,他身旁站着一个青年与六个少年,都是秦风之前在首观里见过模样。

    青年长得极为秀美,少了几分阳刚,很柔美,眼里没有男子的刚毅,反倒有些自怜。

    那六个少年依然先前呆滞模样,如泥塑木雕的站成一排,身上没得半点生气。

    山洞里虽然阴暗,却有几分绿意。四周花花草草的结藤而上,向着洞口洒下的阳光生长。之前从黄牛口中了解到,这些都是丁一武栽种,是为了给黄牛提供口粮。

    秦风身下躺着的干草料也是黄牛的口粮之一,不然那些花草可不够。

    见秦风醒来,身穿黄衣道袍的黄牛露出笑容。

    这一细看之下,秦风终于确定,黄牛是母的。

    因为眼前的是一个少女的脸,只是身材过于雄壮了些,再加上头顶双角,一双黄瞳大眼,有些怪异。

    被秦风细细打量的黄牛,脸上竟然露出娇羞模样,忸怩说道:“别这样看,怪不好意思的。”

    秦风错愕转过头,迎上丁一武那张朴实的脸。

    “哎,小道士,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漂亮,但我不会喜欢你的,因为九灵上仙说过,人与妖不可能。”

    黄牛走到秦风视线里。

    秦风重新看着她,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他起身坐正后看着丁一武说道:“丁叔,之前那块玉佩能否还给我?”

    丁一武立刻从怀里掏出之前黄牛给他的玉佩,交到秦风手上。在离开之前,秦风将玉佩交给丁一武保管。

    玉佩上还带着余温,正面那个‘秦’字格外醒目。反面‘风’字,在阳光折射下,可见。玉佩正反两字,在变换角度时,可见‘秦风’两字。如此手法,已值万金。

    黄牛一把坐到秦风身旁,从一旁拿起干草吃了起来,边吃边说道:“别怪我不讲义气,妖入人世间本就犯忌讳,如果再加上夺人性命一事,被赵国国师知道了,难免会成为酒里的补药。”

    听了这话,秦风想起来,当初黄牛见到青年拔刀质问起它时,它立刻盾走,如果真凭本事,想来那青年是不敌黄牛的。

    秦风有些不解不问道:“赵国国师又不在那里?”

    黄牛吞下干草,又接过丁一武递给它的一把野花,其中还有一枚粉色牡丹。如此娴熟的一送一接,想来已经不是丁一武第一次这么干了。

    黄牛就着牡丹青草,合着一把干草,囫囵吞下后说道:“赵国国师手里有一件至宝,能吞天下大妖。如果县府将此事传递上去,不出三日,他就会来。邯郸到此地不过百里,以那国师修为,半日便到。到时只怕……”

    黄牛最后说得含糊不清,目光看向石碑上那九灵上仙,意思不言而欲。九灵上仙都不是国师对手。

    秦风对吞天下大妖的酒杯来了兴致,开口问道:“赵国国师的酒杯很大吗?他什么修为?”

    黄牛白了一眼秦风,丁一武接过话题说道:“七国七器,赵国有一只能容天下的酒樽,名曰:仙樽。可大可小,杯中酒水不尽,传言仙人也能醉。那赵国国师是仙樽守护人,能御器千里,朝发夕至。”

    这下秦风更来了兴趣,七国七器,看上去妖与人有着难以明说的关系。

    从丁一武口中秦风了解到七国七器。

    相传这件至宝是大易王朝传下之物,原本就是镇妖之用。

    秦国是一支箭,此箭无弓,却可以任何弓弩御之。只是一箭过后,张弓搭箭的人会瞬间被吸成白骨,箭尖所指,及那张弓人心念所至之处。此箭名曰:诛灵!

    吴国国器是一尾琴,琴上七弦,每弦有一音,一音代表着天地之力。唯有当今吴国国师可操琴,七国国师中也只有吴国国师是女子。那琴音可杀人诛妖,亦可闻天地之绝音,名曰:思凡

    越国一柄剑,剑高百尺,立于国都冶城,剑上有万剑。越国国师是一位打铁匠,也可以称之为铸剑师,无人知晓他在何处。越国已经百年未动国器,那剑名曰:蚁觞!

    魏国国师是一位将军,他身上穿的战甲就是国器,战场之上阵前万人敌。有晋国举国之力集兵十万与魏国一战,万人才令那将军脱甲身亡,也如此,才使得魏国胜,得吞晋国成为七国之一。传言将军御甲万魂泣,由此得名:魂泣!

    齐国国印是一方印,此印过三代圣人之手,不知是圣人成就那方印,还是印成就圣人。儒学传天下,圣人平世间。齐国国器名曰:照卿。各国都称之为圣人印。相传齐国国师是圣人。

    唯有楚国国器不为人知,传言说是一张面具,这面具入脸生根,能幻众生相,所以无人知。还有传言说是一位女子魂,媚态众生,是两朝亡国气运所化,集合商、易两朝之气数,聚成一魂。一代楚女传一代。楚国国师就是那位楚女相生相伴的人,楚女散落民间。

    最后连黄牛都听得津津有味,那位华袍青年不知何时也站在他们身旁。

    等丁一武说完,他抬头看着石碑方向,而后立刻低下头。

    石碑上那九灵上仙腾云而来,落在地上一尺处,云雾翻腾不散,脚不沾地。

    白袍老头脸上红润如婴儿肌肤,他的脸上始终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和蔼模样。

    黄牛行礼,丁一武低头,青年呆立一旁,不知表情几何。

    九灵上仙眼线穿过三人,对上秦风目光。他眼里那种苍老与表面的圣洁格格不入,开口说道:“天书五十言,字字如真,剩下四十九言写完后送你入秦境。”

    秦风想起在村子里发生的一幕,临别前二丫与其母各断一臂时那种无力感,他从干草堆上站起来说道:“我可以写下四十九言,但你要教我。我要知道九十九言是何意,如何读。”

    九灵上仙闻言立刻大笑,只是他笑时脸上很生动,四肢却没半分动静,让秦风想起黄牛说过他是玄武所化。

    九灵上仙笑得眼里有泪,两根白眉竟然如手一般拭去泪水,他说道:“知其形,不知其音,不懂其意。这教你的人当真有趣,他是怕你学会吗?”

    九灵上仙看着丁一武与黄牛,又看着那青年,片刻后大袖一挥,青年随风倒地,昏睡过去。丁一武与黄牛无恙。

    他对丁一武说道:“六国质子,再加上一个吴国气运之人,这七人皆承气运,本尊原本想着吞了七人,得气运而修。可如今竟然有天书就不必如此了。那石碑中所藏之物,不是你能觊觎之物,念你是故人所推荐,就不为难你,你离去吧!”

    说完后,九灵上仙又对着那六个少年一指,六团白雾分别侵入六人身体内,六人如青年一般昏睡倒地。

    丁一武见此,立刻跪倒在地,说道:“上仙,如今丁某已经没了退路,丁某愿随上仙修炼,做上仙座下一个童子。”

    丁一武说完看了一眼黄牛,黄牛大眼睛则瞟向一旁的一株鲜红牡丹上,置若罔闻。

    九灵上仙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在说下去,可是丁一武立刻说道:“丁某愿意送小道长归秦,也算是谢上仙多日收留之恩情。”

    他看着秦风,立刻抓住九灵上仙对秦风写完天书后送他归秦的要求。

    九灵上仙终于点头。

    丁一武长出一口气,只是他同样被九灵一袖给挥昏了过去。

    做完这一切,九灵说道:“你可知天书多少字,又有几卷?”

    秦风茫然点头,他对于自己练字时所用书贴有多少记不太清了,何况并不是每一帖,二师叔都不教他认字识意。

    九灵接着说道:“天书传言五卷,每卷百言,分为五行之数。你所写是土字卷,这石碑底下所存不过四十九言。你们常说读书就是知识,不知怎能识。还有一些人,将读书视为做学问,学过之后问,得到答案再问,当最后问无可问时,自问。

    你倒好,只学其形,不求甚解。”

    九灵的话让秦风有些不知所措,他说的秦风不太明白。二师叔说过,有些东西了解太多不好,容易陷进去,更何况秦风年数太小,什么年龄懂什么最好。不要活得太明白,容易累。

    在山上时,师傅也告诉过秦风,力量太多就不为世间所容。过刚者易折,怀柔者不败。

    可是秦风现在连护住身边人的力量也没有,他有些怀疑起师傅所讲的道理。

    九灵上仙的话打断了秦风的思绪:“你还会其它与天书土字卷相似之书吗?”

    秦风点头,九灵大喜。

    天书五卷,他为了四十九言,能让黄牛行那拘魂藏尸之事,已经在赌了。更是答应丁一武,得到石碑之物,助他完成一些事情。

    如今得来全不废功夫,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小道士,竟然知道他日思夜想的天书,他何不兴奋。

    三百年能言,七年幻形,千年得人身。如果不是大机缘,何来今日的九灵上仙。

    答应丁一武吞六国质子之气运,再借四十九魂得四十九言土字天书,这是冒天下之大讳。当是一个赵国国器仙樽就能轻易将他给收了,更别提另外六国国器。他们这些修炼千年的大妖对于人世间修行者亦是大补之物,千年来过得小心翼翼,为千年之期的劫数,他可是孤注一掷,容不得半点意外。

    丁一武有让他不惜冒险的靠山,秦风则有让他一朝化仙的天书,两相对比,才出现先前一幕。

    天书五卷,世间得一言者就可成为一宗之师,五卷天书,闻所未闻。

    他已经忘记了秦风是从哪里来的,也不想去管。

    胆大心细,这是一只小乌龟变成今日九灵上仙的根本。

    见九灵上仙如此模样,秦风抬头盯着他,说道:“你必须教我天书五卷之意,还有如何修炼。”

    一句话,将九灵拉回现实,他干咳一声,掩饰刚才的失态,见黄牛大眼睛里的倒影依然高大,他这才放下心来,对着秦风说道:“可以!”

    与人打交道,九灵上仙的次数不多,这上千年来,唯有在河畔遇到一个游学天下的读书老头,再就是渭水河边的那个老农,就没有几人。所以言出必行,这是他对生灵的共同看法。

    他不喜泥泞,却不得在这山洞守碑千年,所以很多年了,他没有在沾染世间尘地。他想着去升仙,仙界无泥,以云雾为地,那里是长生逍遥地。

    接来下的日子里,秦风每日写下一字,九灵上仙则教秦风先前写下五十言一字的意思,并且教他一字代表着什么。

    秦风学九灵教他修炼之法,只是他无法开气海,更别提吞食灵气。

    黄牛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身修炼,一种是吃下天地灵物所化。她当年就是吃了一株三百年灵草,开出气海。而后又得九灵点化,开始修炼,才有如今模样。

    丁一武与青年都醒了过来,不知丁一武用了什么方法,让青年与那六个少年有口不能言,在山洞里过起了替黄牛种草种花的日子。

    每日丁一武去外面找些吃的,黄牛有时与他随行,有时留在洞里。

    秦风在山上时就从未睡过,一直以来都是打坐。二师叔教他的打坐方法,进入一种很奇妙的境界,下山后,他打坐就从未有过那种体验。如今在洞里,秦风又进入那种境界。只是身边少了一人。

    他面前所有一切都虚无,每个生灵都有一个光点,九灵上仙如同一轮明月,细看之下是一只乌龟,这乌龟老态龙钟模样。黄牛则是一团火光,火光中有只小牛犊。丁一武身上有黑气蔓延。青年是一根弦一般的光亮。那六个少年则如气海翻腾,里面有星光点点。

    在山上打坐时,秦风从未见过人如此,唯有山上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才会这般。

    他的师傅不可见,二师叔同样如此。

    只是每次如此,九灵就会挥袖。打坐中的秦风就会失去九灵所化的那团光。

    秦风将目光放在自已身上,丹田气海处一团混沌。

    接着他抬头看着天空,天空中出现了满天星辰。与山上抬头看到的星辰明显暗淡不少。

    想起九灵上仙说过的气海,秦风如光似风,穿过众多山陵雄城,最后在一处渔村前停下。眼前一片海,这海在月光下波光粼粼,一轮明月倒印其中。

    如果这海是气海就好了。

    秦风臆想着。

    片刻后,他发现这海成了他的气海,他低头看着自己,气海化成了一片海,这海无边无际,他立刻睁开了眼。

    山洞内,秦风睁开眼,他低头看向自己丹田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