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英雄传
字体: 16 + -

第十六章:学术大论战

    fri sep 09 11:04:38 cst 2016

    第十六章:学术大论战

    就这样走走说说,一天过得很快,赵明转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功能性石洞后就带队离开了洞穴,并告诉野人首领往后会有大批像我这样的研究人员进入,按照约定,食物我来解决,但研究人员的研究活动,你和你的部族一定要全力配合,野人首领再次应允。这时候赵明又想起一个问题,便站在石洞口问道:

    “我这一路走来除了你以外,就是在大厅里看见两个卫兵,还有几个在兵工厂里锻打兵器的技术人员,剩下的部族都哪去了?”

    “这毕竟是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和你们正面接触,为了你们的安全也为了你能看的明白,这一片的部族都被我打发到附近其它洞穴里去了。”野人首领说道。

    “好吧,等下一批研究人员的大部队来了,该怎么着就怎么着,那才能体现出研究的真正意义。”赵明说到。

    “你们这几千年来对未知的事物总是这么渴望了解,一点都没变。”野人首领半回答半感慨道。

    “那是,要不然怎么站在了生物链的最顶端呢。”赵明笑笑带着队伍就上了在外面已经等待多时的直升机,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下,野人首领看着这两家铁蜻蜓越飞越远,心想研究就研究吧,只要不撕破脸,只要我的部族部族能相安无事,那就挺好。看着直升机彻底飞出了视野也转身回到了山洞里。

    在之后的整整半年时间里,从全国各地的各类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史学家甚至是军事院校以及部队代表等等等等,但凡是能跟此事挨上边儿的各种学家们蜂拥而至,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把野人族的里里外外研究了一个一遍又一遍,当然了,赵明许下的承诺也得到了兑现,除了把野人族居住的洞穴群化为了保护区加军事禁区外,每月都向其定量提供足够的肉类、蔬菜等各种食物,而野人族在这段时间里,主要要做的就是配合各路来访研究队伍的工作。

    在这期间还引发了一场学术大论战,古生物学家就认为野人族是步氏巨猿进一步进化的产物。而古人类学家就认为野人族是人类在进化史上缺失的那一环。史学家则更关心野人族与各朝各代之间的关系、历史,部队代表则认为野人族凭着如此强健的体魄与强大的生理机能,在国防领域绝对能有一番作为。反正各有各的目的。

    在这场学术大论战中,古人类学家以常有野人出没传说的神农架,也就是湖北省房山县扎起清代的县志为佐证,认为野人属于与人类一起并存进化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具体列举了在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王严恭纂修《郧阳府志丛记》卷八杂录说提内容:“《房志稿》:房山在城南四十里,高险幽远,四面石洞如房、多毛人,修丈余,遍体生长,时出山啮人鸡犬,拒者必遭攫捕,以炮枪击之,铅子落地,不能伤,相传见之即以手合拍,叫曰'筑长城,筑长城',则毛人仓皇去。父老言:'秦时筑长城,人避入山中,岁久不死,遂成此怪,见人必问城修完否?以故知其所怯而哧之'"。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房山在城南四十里,高险幽远,四面石洞像房子一样、有很多毛人,身高都一丈有余,浑身都长满了长毛,从山里出来的时候就吃人家的鸡和狗,阻止他必遭到他的攻击,用火枪打他,铅丸落地,不能伤害,相传见到毛人以后就双手一起拍,大声喊‘筑长城,筑长城’,毛人就害怕的逃跑了。父辈们说:‘秦朝时期建造长城,为了躲避而逃进大山,时间久了不死,最后成了这种怪物,只要见到人就问长城修完了没有?从这就能看出来他们所害怕的东西。’”。

    赵明作为第一批见到野人族的专家,理所应当也参与到了这场大论战中,结合这段房山县的县志,赵明想起了当初野人首领说过,当年他祖先带领部族修建长城时有一部分体质和意志较弱者受不了劳累逃向了南方,从黑龙江-内蒙古再到神农架,正好是由北向南的一个方向,而且根据神农架的野人目击传说,神农架野人身高普遍在2.2-2.5米左右,远远小于这次见到平均身高3米以上的野人族,南北方的维度差异对身材的影响以及当时跑掉的野人部族属于基因较弱的一部分,而野人具备一定智能,对于长城的事可以口口相述,代代相传,所以时过境迁几千年,但还是对修造长城的事心有余悸,至于岁久不死,遂成此怪的说法应当是当地百姓看野人长得都一个模样,所以误传导致。这样一看,就全都对上了,赵明当即将这个猜测做成了一个长篇报告,报告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古人类学家的强烈支持,但古生物学家表示质疑,仍然认定野人族与步氏巨猿的关系属于近亲的可能性更大,就在讨论相持不下的时候,从当初野人活体身上剥离下的dna得出了化验结果,最终确定了野人族的基因图谱与人类的相似度达到100%,也就是说,他们与人类同宗同源,或者说他们就是人类,只是与我们不同系,属于人类中的一个旁支,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基因构造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却发育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种群,这还有待于生命科学进一步发展,发展到可以拆解比dna更加核心与细化的遗传信息后才能解开。

    至于关于步氏巨猿的猜测,也在古人类学家的一通口诛笔伐之下被彻底击破:因为步氏巨猿并不是直立生物,而且还是纯素食主义者,从身体结构到饮食习惯都与眼前的野人族相差甚远,而进化也没有可能,步氏巨猿的生存区域主要集中在林多树密的多山地区,根本没有解放上肢进化出下肢独立行走的自然条件。

    在长达数月的口水互飞之后,论战的结果就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分出了数个主要支流,其中以现有人类为最典型的,依靠发达的大脑创造了“智力型文明”,而野人族作为人类的一个小种群旁支,则依靠自身强悍的体能,创造了适合于他们的“体力型文明”,至于其它那些没有进化到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则变成了动物园里的种种。最后,以古人类学家取得了这场论战对古生物学家的完胜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