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八十章 借箭

“沈大人,我们可以效仿诸葛亮草船借箭?”戚玉莹道.

    “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清虏不来攻寨,我们在墙上树起草人有何用?”沈迅道.

    “我们主动去进攻清虏!”戚玉莹道.

    “我寨人少势薄,防守尚且不及,如何能够主动出击?还请戚姑娘明示!”沈迅惊道。

    “多谢指教!请戚姑娘先去歇息,我马上派人做好准备。”听了戚玉莹讲了计策,沈迅拱手谢道。

    当夜三更时,孙受寨门打开。沈迓带领三百名寨丁推着小车走出来,每辆小车上放着两个稻草人,皆打扮成寨丁模样。葛明鉴率二十多个骑兵跟在队后,悄悄向清军营地进发。

    行至距离清军营地四十多步远时,队伍停了下来,一字摆开小推车。

    清军哨兵突然发现前方影影绰绰,黑压压的一大片,似是有人逼近营地,急忙鸣锣报警。清军牛录章京闻讯大惊,马上集合起清兵,列成战阵,严加防守。

    沈迓下令向清军营地开了一炮,接着让寨丁们退到弓箭射程以外,齐声呐喊,敲锣打鼓,并不时燃放鞭炮。

    葛明鉴带领二十多个骑兵在队后往来奔驰,以此来迷惑清军。而沈迅、姜楷带领二百多名寨丁手持刀枪,紧张地观察着前方战事,随时准备出寨接应。

    此时,锣鼓声震耳欲聋,鞭炮声一阵紧似一阵,马蹄声气势慑人,似是有千军万马奔来。清军愈加惊惧,不敢轻举妄动。牛录章京严禁出营,指挥清兵向对面的黑影射箭。尽管箭矢纷飞如雨,可是对面声势不减。

    半个时辰后,沈迓见好就收,率领寨丁徐徐退回。葛明鉴带领骑兵断后,监视着清军的动向。清军停止射箭,却也不敢出营追击。

    待众人进寨后,沈迅安排管家送来热气腾腾的饭菜,又安排寨丁们收集箭支,统计数量。过不多时,羽箭即被整整齐齐地码好。

    “玉儿大病初愈,实在不该出来。”葛明鉴刚吃了个馒头,抬头看见戚玉莹迎面走过来,赶紧跑上前责备道。

    “明哥哥,人家放心不下,这才过来啊。”戚玉莹噘起嘴说道。

    葛明鉴心头一热,急忙给戚玉莹紧了紧披风,抬头看见姜楷陪着沈迅走过来。

    “多谢戚姑娘出此妙计,我寨得箭五千多支。”沈迅笑容满面,拱手感谢道。

    “我早就说过,玉儿是女诸葛,这下你们可服了吗?玉儿此计是一举两得,鞑子损失了箭支,又折腾了一夜,锐气尽失,今日就会撤退。”姜楷得意地说道。

    “鞑子的势力和我们相比,正所谓此消彼长。”沈迅点头道。

    天明后,清军又来攻打孙受寨,数次进攻皆被击退,还损失了三十多人。清军牛录章京见攻打孙受寨三日未克,折兵数百人,且箭矢将尽,遂引兵撤退。

    探得清军确实撤退后,沈迅大为兴奋,当晚大摆宴席,结果姜楷喝得大醉。

    次日,姜楷引葛明鉴、戚玉莹与沈家兄弟告辞。家人端来托盘,沈迅从托盘中取出银子和干粮,逐个交给三人。

    “多谢三位鼎力相助,保得我寨平安。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笑纳!”沈迅说道。

    “多谢沈大人美意!”姜楷拱手道,便辞别沈家兄弟,与葛明鉴、戚玉莹骑马向招远方向驰去。

    路途中,虽未遇到清兵,可不时见到惨死的百姓倒在道旁,村村庐舍俱被焚毁。即使没有遭受兵火的村庄,百姓们满脸惊恐之色,见三人过来,就赶紧关上院门。

    近黄昏时,来到一个村庄,房屋倒也齐整,看来并没有受到清军祸害。

    “我这肚子咕咕叫,马的肚子也咕咕叫。咱们到庄里吃些热饭,住上一宿,明日早上出发,中午即可到达招远。”姜楷道。

    “悉听姜叔叔安排。”葛明鉴看了看戚玉莹,见她点了点头,便答应道。

    话音刚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从村中奔出五骑。马上的五个大汉彪悍强壮,手执锋利的刀枪。驰至三人前方十多步处,便勒马停下。

    “天色已晚,你们三人带着武器进村,要干甚么?”当先一个壮汉用长枪指向三人,大声喝问道。

    “我们路过贵村,正好天色已晚,想寻户人家吃饭住宿,还请各位壮士给个方便。”姜楷抱拳道。

    “交出武器方能进村。”壮汉道。

    “我们的武器要用来防身,不能交给你们。”姜楷瞪眼说道。

    “若不交出武器,赶快滚开!”壮汉喝道。

    “你先别说大话,这还要看我的铁棍是否答应。”葛明鉴挥动铁棍冷笑道。

    “你们给我观敌料阵,且看我如何收拾这小子。”壮汉大怒,对另外四个大汉说道。

    “明哥哥要小心!”戚玉莹关切地说道。

    “没事!”葛明鉴从靴筒中拨出短剑,插在铁棍前端,举棍向壮汉一扬,神态甚是潇洒。

    壮汉怒吼一声,挺枪跃马冲过来。葛明鉴用铁棍拨开长枪,却把铁棍顺势向前一送,前端短剑向壮汉脖颈切过去。壮汉吓了一跳,闪身避开。

    二人枪来棍往,转眼过了十多招。葛明鉴越战越勇,铁棍使得神出鬼没,打得壮汉手足无措。

    猛然间,葛明鉴挥棍迅捷劈下。壮汉无法闪避,只好举起枪杆招架。只听咔嚓一声,枪杆被铁棍打断。壮汉拿着半截枪杆,神情甚是尴尬。

    “你服了吗?” 葛明鉴急忙收起铁棍,微笑着说道。

    “好!”远处传来宏亮的叫好声,三骑从村里飞驰而出。当先一个大汉背着口大刀,刀把上的红绸迎风飘扬,显得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客人来了,怎么能刀枪相见?”大汉说音未落,已驰至近前。

    葛明鉴、戚玉莹见大汉是于七,惊喜地上前见礼。

    “乐吾警戒得甚好,我们还没进村,便被你的人挡住。”姜楷拱手道。

    “姜先生,不知您大驾光临,适才多有得罪!”于七抱拳还礼道。 “不碍事!正好试试明儿的武艺。”姜楷微笑道。

    “明儿的武艺又长进了,把我手下的枪杆都打断了,再耍两招来看看。”于七取笑道。

    “在于叔叔面前练武,如同关公面前舞大刀,我可不敢乱动。” 葛明鉴忙道。

    “听说莱阳城被清虏攻破,不知你爹爹现况如何?”于七见戚玉莹神色悲伤,便关切地问道。

    戚玉莹嘤嘤哭泣,抽噎着说不出话来。姜楷接过话头,讲了戚建功壮烈殉国的经过,还有宋应亨等人宁死不屈,以及董樵等人失陷城中,接着又讲了要到招远搬兵,以图收复莱阳的打算。

    “前些时日,我听说附近山上有一百多个土匪,因而过来将其收降,准备明日带到锯齿牙山。我已有五百多人马,收复莱阳之时,可以助你们一臂之力。” 于七甚是悲痛,急忙安慰了戚玉莹,然后沉声说道。

    “如此甚好!我正愁兵力不足。有乐吾相助,吾无忧也!” 姜楷喜道。

    “我让人安排酒饭,咱们边喝边聊。”于七领三人进入庄内。

    穿过两条街道,来到一个大院前,两个汉子手执刀枪站在门口。于七让汉子接过马匹,请三人来到客厅,分宾主坐下,又让四个心腹手下作陪,摆上了酒菜。

    众人杯来盏去,叙说英雄之事,痛骂清兵的残暴,抒发胸中豪情,言谈颇为热烈。葛明鉴见戚玉莹已吃饱饭,大病初愈后不喜吵闹,先送她到房间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