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七十六章 奇兵

正当剩下的七个清兵手举刀枪狂叫庆祝之时,葛明鉴拍马赶到,借助马的冲力,抡起铁棍把两个清兵打倒在地,戚玉莹、姜楷和董樵各自杀死一个清兵。

    剩下的两个清兵见势不好,拼命向街口跑去。葛明鉴打马追上,铁棍前端短剑刺入一个清兵后心。抽出短剑,马不停蹄地追上另一清兵,挥棍把他打落马下。圈马跑回来后,只见姜楷、董樵扶着戚建功。

    “爹爹!爹爹!……”戚玉莹撕下衣服,给戚建功包扎好伤口,摇着他哭喊道。

    葛明鉴急忙跳下马,用力掐戚建功的人中。须臾,戚建功苏醒过来。虽然四人穿着清兵衣服,可听着女儿那让自己梦里都要回味的声音,戚建功立时睁大眼睛,无限爱怜地看着戚玉莹,泪如雨下。

    “玉儿,你…你们…快快出城!莱阳城已被鞑子攻破,爹爹能见你最后一面也就心满意足了!” 戚建功哆嗦着手,抚摸着戚玉莹的头发,吃力地说道,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我要保护爹爹出城!”戚玉莹哭道,用衣袖给他擦干血污。

    “多谢董先生救我!多谢姜先生对我的照顾!葛明鉴帮我找到了玉儿,使我父女团聚,我亦感激不尽!我怕是不行了,为抗击鞑子而死,死而无憾!只是玉儿是我的心事,一直放心不下。我想将玉儿许配给葛明鉴,烦请两位先生关照两个孩子!”戚建功又看向姜楷、董樵、葛明鉴,用尽气力说道。

    “戚教师放心,我们会把玉儿、明儿当成自家孩子来照顾。”董樵悲痛地说道。

    “傻小子快跪下磕头!”姜楷踢了葛明鉴一脚,又打了他一拳,狠狠瞪了一眼,催促道。

    “戚叔叔,我的父母皆被鞑子所害,我全听您的安排,只要您不嫌弃我就好。”葛明鉴急忙跪下磕头。

    “休要啰哩啰嗦,快叫岳父!不然你会后悔得撞墙!”姜楷骂道。

    “多谢岳父大人成全!我和玉儿情投意合,以后定能照顾好玉儿。”葛明鉴忙道。戚玉莹亦跪在葛明鉴旁边抽泣,已是泪流满面。

    戚建功看着葛明鉴、戚玉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头一歪,没有了气息。戚玉莹、葛明鉴悲痛欲绝,扑到戚建功身上,放声大哭。董樵、姜楷甚是心酸,亦流下了眼泪。

    “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咱们赶快出城找杨威搬兵,回来再杀清虏报仇。等到大事办成,我再陪你们哭。”姜楷擦了擦眼睛,着急地说道。

    尽管天色已黑,城中廝杀声仍未停歇。

    “你们趁天黑快些出城!我留在城里,想办法保护家人,再为死难的亲属和戚教师办理后事!”董樵催促道。

    戚玉莹啜泣着,又和葛明鉴跪下磕了数个响头,方才依依不舍地上马。目送着三人骑马离开,董樵扔掉盔甲,脱掉清兵衣服,跑入巷中,消失在夜色中。

    清军占领了莱阳城后,消灭了城中反抗的军民,然后继续分兵抢掠周围村镇。其时,莱阳知县遇难,下属官员亦多遭杀害,绅民被杀者更难以计数,城中一片恐怖,百姓恐慌不安。

    待局势平稳后,住在县衙里的孔有德发令,允许百姓收敛家人尸体。董樵强忍悲痛,为死去的亲人办理后事。

    在这次莱阳之难中,董樵的许多亲属死于清兵侵袭。他的二姨夫宋应享惨烈殉国;他的大儿子即将迎娶的吕吉之女焚身殉节;他的二姐夫姜埰一家有二十多人死难;他的三妹夫张得轮之父张载徵城破被执,与家仆张忠僮、张小甲被割杀;他的侄媳姿色甚美,被清兵掠走。城中家家户户都有亲人被杀,有的人家房屋被清军征用,人们流离失所,饥饿难耐,甚是悲哀凄惨。

    却说姜楷带着葛明鉴、戚玉莹,趁着夜色混出莱阳城。三人专挑偏僻的小路行走,没有再遇到清兵。向城西行约二十多里路,天色已大亮。经过一座小山时,三人又饥又饿。

    “我们从山南绕过去,前边有一村庄,可向村民买些饭食。” 姜楷道。

    戚玉莹双眼哭得红肿,还没有从悲痛中恢复过来,木然没有回答。

    “先生,我到前方查看一下,看看有没有鞑子。”葛明鉴忙道。

    “你把鞑子衣服脱下来,别让村民们误会。”姜楷道。

    “兀那鞑子,过来找死嘛?”忽然传来一声大喝,声若巨雷。

    紧接着从旁边树林中冲出五骑。当先那人是个矮胖子,年近四十,手持一对大铁锥。他用双腿夹了夹马腹,舞动铁锥,向前疾驰而来。

    姜楷反客为主,抢先挥刀砍去。矮胖子左手持铁锥向外一拨,打飞单刀,右手持铁锥迅速向姜楷刺去。

    “我命休矣!”姜楷闭上了眼睛,吓得大叫道。

    葛明鉴迅速拍马赶到,用铁棍隔开铁锥,双手顿时发麻,不禁暗暗心惊道:“此人膂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当即喊道:“姜叔叔退后,我来对付此人。”

    “明儿替我教训他一下!”姜楷睁开眼,抽出另一把钢刀,慌忙打马退后。

    “狗鞑子倒是有两下。”矮胖子哼道,舞动铁锥向葛明鉴攻来。葛明鉴不与他硬碰,立即变换棍招,使出小巧动作,前端短剑专攻对方要害,与对方打得难解难分。另外四人打马上前,向姜楷、戚玉莹杀来。

    “各位住手!我们不是鞑子。”姜楷急忙脱下盔甲,大声喊道。

    四人驻马停了下来,一时不知所措。葛明鉴虚晃一棍,拨马退后,警惕地注视着对方。

    “你是谁?为何要打扮成鞑子模样?”矮胖子用铁锥指住姜楷,大声喝问道。

    “在下是姜楷,清虏攻破莱阳城后,换上鞑子衣服逃出来。”姜楷拱手道。

    “在下孙受寨沈迓,久闻姜先生大名,只是无缘相见。听说鞑子攻破莱阳城,今日领寨丁出来探听动静,无意冒犯了各位,还请先生恕罪!” 矮胖子收起铁锥,抱拳道。

    “沈寨主客气了,你的武艺高强,我很是佩服!”姜楷摆手道。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位小兄弟英雄年少,武艺在我之上。”沈迓摇头道。

    “沈寨主力大无穷,我的铁棍差点被铁锥震飞了。”葛明鉴施礼道。

    “我只是有一身蛮力。”沈迓客气道,接着问道:“你们要到何处去?”

    “我们要到招远搬兵,把莱阳城的鞑子赶出去。”姜楷道。

    “孙受寨有五百多寨丁,可以助先生一臂之力。不若先到寨里,再商议收复莱阳之事。”沈迓微笑道。

    “有如此一支奇兵,收复莱阳大有希望。”姜楷大喜道,当即让葛明鉴、戚玉莹脱下清兵盔甲衣服,随沈迓来到孙受寨。

    刚入寨门,就见一个身穿圆领袍衫的中年人迎面走来。沈迓已抢先讲了莱阳城破情况,接着引见姜楷。

    “当年他上书陛下,建议裁撤驿站,结果裁下来的驿站人员,如李自成之类都投入流寇。他在朝廷里与陈新甲大人素来不合,不知何故到了此地?”葛明鉴见到中年人,大为吃惊,不由得暗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