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六十九章 较量

一个时辰后,众人来到崂山东麓返岭后村,登上村西那罗延山。虽是初春,山上苍松郁郁,处处皆现绿色。

    远远向山上望去,烟霭横空,白云袅袅,宛若九天幻境。华严庵在半山腰,占地近六亩,三面环山,东邻大海。整个庙宇依山势修建,共有四进院落,布局严谨,宏伟而又典雅。

    来到华严庵后,慈沾方丈吩咐弟子安排客房,把马匹牵到马棚里喂上草料。葛明鉴见慈沾方丈年近五十,面目慈祥,对众人热情周到,顿生敬意。

    慈沾方丈先领众人参观庙宇,并逐一介绍各处。第一进院落有僧舍十二间,是寺里僧众的起居室;第二进院落为藏经阁,建在山门上,阁楼飞檐斗拱,高大雄伟;第三进院落是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东西两廊为禅堂;第四进为后殿,供奉观音菩萨塑像。

    “崂山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近千名道士。可佛寺甚少,华严庵规模最大。”于七道。

    “阿弥陀佛!此皆黄宗昌施主之功。当年他罢官回归即墨后,即出资修建华严庵,泽及后世,确实是功德无量。”慈沾方丈合掌道。

    葛明鉴、戚玉莹对黄宗昌抵御清军充满敬意,此时见他乐施好善,敬意更深。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庙里的僧人称于七为王施主,于七的家丁称其为王大哥。

    转遍庙宇,慈沾方丈领众人来到斋堂坐下。小和尚端来馒头、稀粥和咸菜,轻轻放在木桌上。众人均饥肠辘辘,很快将饭菜一扫而光。吃过斋饭,天色暗淡,知客僧领众人到客房住下,戚玉莹单独住一个房间,葛明鉴和于七的家丁们住在一个大房间。

    家丁们倒头便睡,不多时就鼾声如雷,呼噜声此起彼伏,高低音配合默契,却又井然有序。

    葛明鉴捂住耳朵,后又用被子蒙住头,可犹如乐器合奏般的呼噜声仍然钻进耳朵。他睡意全无,穿上衣服走出客房,信步来到院子里。

    夜色苍茫,山间幽静。葛明鉴的眼睛渐渐适应黑暗,能模糊地看到周围景致,便拾级而上,穿过两进院落,登上藏经阁前的台阶。

    走过山门,忽闻后院传来打斗之声。葛明鉴甚是吃惊,轻手轻脚地爬上石阶,伏下身体向前观看。

    前方大殿屋檐下挂着一盏灯笼,随风摇晃不停。借着模糊的灯光,看到两人正在院子里较量拳脚。但见招数极其实用,没有花架子,一招一式的变化都能起到挡、防、攻的效用。

    一个俗家短装打扮的人拳风刚烈,出拳刚健有力,招数朴实无华,大开大合,非打即防,有如秋风扫落叶般的气势磅礴。另一个僧人打扮的人出手似箭,收手如绵,刚柔俱化,劲透体外,一招得手,连环进击,恰似行云流水。

    当二人打至灯笼下,葛明鉴认出是于七和慈沾方丈,思道:“原来于七到华严庵是为了切磋武艺。”想通此节,立即凝神聚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二人过招。

    他越看越是惊叹不已,想不到二人武艺如此之高,可谓当世少见的高手,看到精彩之处,禁不住大声叫好。

    “谁?”于七和慈沾方丈收拳站定,齐声喝问。

    “我是葛明鉴啊!”葛明鉴急忙站起身来,不好意思地说道。

    “你不在屋里睡觉,为何要跑到此处?”于七不觉一愣神,随即问道。

    “我被呼噜声吵得睡不着,便出来散步,见您们练得精妙,忍不住出声惊呼。耽误了切磋武艺,还请恕罪啊!”葛明鉴急忙说道。

    “待会儿给你安排一个单间,保你睡得香甜。”于七微笑道。

    “阿弥陀佛!葛明鉴小施主半夜至此,亦是有缘。我听师弟赞你侠义心肠,还有一身好武艺。”慈沾方丈合掌道。

    “方丈的师弟是谁?我怎不认识?”葛明鉴慌忙还礼,好奇地问道。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慈沾方丈抚须微笑道,于七忍不住笑出声来。

    “于叔叔,您是方丈的师弟吗?”葛明鉴惊道。

    “在此处,你要呼我为王叔叔?”于七压低声音说道。

    “为何要如此称呼?”葛明鉴问道。

    “世道混乱,我爱打抱不平,树敌太多,因而将此处视为避难之地。为隐蔽行踪,我便将‘于七’两字重叠,就成了‘王’字姓氏。崂山附近人们呼我为‘王郎’,却不知我的原名。”于七道。

    “王叔叔,我遵从您的吩咐。”葛明鉴急忙说道。

    “咱们彼此很是熟悉,你用不着如此严肃。我师兄武艺高强,鲜有对手,适才我只能勉力招架。此次能来华严庵,可谓机缘难得,我想请师兄点拨一下你的武艺。”于七见葛明鉴一本正经的模样,不由得乐道。

    “阿弥陀佛!师弟太过谦虚,你的武艺大有长进,气力远胜于老衲,再斗片刻,老衲多半会气力不支。”慈沾方丈合掌道。

    “这两位确有大师风范,本来武艺很高,却都甚是谦虚。”葛明鉴心想,立即施礼道:“小子能得大师指点,真乃三生有幸!”

    “小施主确是可堪造就之才,资质不弱于师弟。十多年前,师弟胸怀报国之志,到少林寺求艺,方丈收为俗家弟子,成为老衲的师弟。学艺三年后,返回老家栖霞,先是考中武秀才,接着又考中武举人。”慈沾方丈道。

    “师兄深通佛法,对武学之道亦颇有精研,经常指点我练习武艺。我在少林寺里鲜有对手,可时常被师兄打败。黄宗昌大人捐资建成华严庵后,我立即到少林寺请来师兄作方丈。师兄来到华严庵后,又招了二十多个僧人,把寺里打理得井然有序,更难得香火旺盛,远近闻名。我便化名‘王郎’,时常来寺里住些时日,并与师兄交手,可是总打不过师兄。一年前,我又被师兄打得大败,即返回栖霞苦练武艺,誓要胜过师兄。不过清虏入侵以来,我忙于抗击清虏事宜,无闲暇到华严庵。此次也是机缘巧合,定要与师兄一决高下,因而不顾疲劳,连夜比试武艺。”于七细细说道。

    “师弟争强好胜,其实大可不必。胜负乃一念之间,师弟即使不练武,亦会赢得过贫僧。”慈沾方丈道。

    “何以见得?”葛明鉴奇怪道。

    “过了十多年,贫僧年老体衰,定然打不过师弟。” 慈沾方丈微笑道。

    “那时我赢了,亦是胜之不武。师兄,咱们继续比试!” 于七挥拳上前,急切地说道。

    “师弟还是这般急性子脾气。好!贫僧就奉陪到底。”慈沾方丈笑道。

    二人各出拳脚,迅即打斗在一起,较之前出招明显加快。

    于七出招迅猛,拳脚生风,可是慈沾方丈轻舒拳掌,均以举重若轻招式化解。见久攻不下,于七猛然身形一变,双手一前一后弯成勾,双脚踏猿猴步,疾攻上前。

    但见他身形忽起忽落,闪展腾挪,窜跳出入,双手使出勾、搂、采、挂、崩、劈、刁、截技法,招式虚实并用,连打带招,打得慈沾方丈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接连后退。

    葛明鉴顿时想起去年在莱阳烽火山上,于七正是使出此拳,打败孔有德侍卫官白云龙。较之去年,于七的拳招更加精妙,身手更为敏捷。

    于七忽地大吼一声,使出连环扣打,封其双手,攻其双目,紧跟着一招穿心腿,把慈沾方丈踢倒在地。

    葛明鉴目不暇接,忍不住惊呼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