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六十章 原来是公主

三个清兵背靠背,挥舞着钢刀,做困兽犹斗之状。众人为躲避清兵的刀锋,不得不退后数步。戚莹玉退出人群,捧起地上的积雪,做了两个雪球,来到葛明鉴身旁,奋力向清兵掷去。

    一个清兵挥刀格挡雪球,露出空当。葛明鉴抓住机会,倏地挺棍直刺,正中清兵的胸膛。另外两个清兵顿时慌乱,被谈必扬与家丁们乱刀砍死。

    寒风凛冽,大雪仍然下个不停,盖住了地上的血迹。众人经此一战,全身热血沸腾,忍不住欢呼跳跃。

    戚莹玉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可见到葛明鉴正看着自己,俏脸一紧,瞪着他,责问道:“你怎对庙里那人如此亲热?还亲自把棉衣披到她的身上?”

    葛明鉴方才明白戚莹玉不理自己的原由,心下甚是奇怪,急忙问道:“那位大哥来自京城,父母双亡,乞讨流浪至此。我见他冻得可怜,就送他棉衣,这还有何不妥?”

    见葛明鉴说得确是实情,戚莹玉忍不住娇笑道:“你真是糊涂,那人是个女人,而且是个大美女。”

    葛明鉴听罢,大吃一惊,顿时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戚莹玉抿嘴一笑,没有再理会他,吩咐四个家丁出去侦探敌情。

    此时,谈必扬正带领家丁们打扫战场,收拢马匹、武器及物品,又给抓住的两人松绑。

    从这两人穿着打扮来看,都不是寻常百姓。一人二十多岁年纪,体格魁梧,戴尖帽,穿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见了众人甚是傲慢。另一人三十多岁,长得白白胖胖,穿着皂布丝袍,带着圆帽,向众人拱手道谢,声音却甚是尖细。

    葛明鉴看了二人服色,很是诧异他们为何到此处来。却听那戴尖帽的人大声叫道:“快把我的绣春刀拿来!”

    “我等救你性命,你不谢也就罢了,怎能如此傲慢无礼?” 一个家丁怒喝道。

    戴尖帽那人并不领情,脸色一变,反而破口大骂。家丁们大怒,竟要上前打这人。

    “不得无礼!”宋琬向家丁喝斥道,接着从缴获的战利品中找到双绣春刀,来到戴尖帽那人面前,双手把刀递了过去,施礼道:“在下莱阳宋琬,家人失礼,还请大人原谅!”

    戴尖帽那人面色变得温和,点了点头,接过绣春刀挎上。

    穿皂布丝袍的人闻言,对宋琬拱手道:“咱家多闻宋公子诗才冠绝京华,可是无缘见面。今日蒙承相救,多谢宋公子!”

    “此是举手之劳,何足道哉,请教公公大名?”宋琬从服装上看出这人是太监,急忙还礼道。

    “咱家是王承恩,那位是东厂缉事百户赵溪。”这名太监道。

    “久闻公公大名,失敬了!失敬了!”宋琬连连施礼道。

    “宋公子要到何处去?”王承恩问道。

    “家父命我从青岛口港坐船到江南,正赶上鞑子围攻莱阳、高密,我们只好取道胶州。”宋琬道。

    “咱家奉旨领东厂十多个番子到此地公干,锦衣卫都指挥使黄培大人也领十多个手下过来。可我们多次遭遇鞑子,接连苦战,人员折损大半,黄大人也不知去向。咱家和赵百户不幸落入鞑子之手,告诉鞑子可用银钱赎人,故此保得性命。行经此处,鞑子要到庙中避雪,幸而宋公子派人相救。”王承恩道。

    “公公不必客气,快到庙里歇息片刻。”宋琬说罢,赶紧吩咐家丁把王承恩、赵溪扶到庙里。

    过了半顿饭时间,云散雪停,四处打探敌情的家丁也陆续返回,言道东北方向有清兵,南方尚未发现敌情。管家让人牵出马匹,收拾齐整,催促宋琬出发。

    “公公不若随我们同行,暂时住到胶州城里,有坚城利炮,鞑子无可奈何。”宋琬道。

    王承恩思考片刻,叹气道:“鞑子横行猖獗,咱家未完成圣命,带来的人员丧失殆尽,没脸回去见皇上,现下只能如此。”

    等众人走出庙门,葛明鉴忽然想起一事,转身望了望破庙,欲言又止。

    戚莹玉笑吟吟地看着他,爽朗地说道:“先不要急着走,去请那位美人与我们同行,最好把她安置在村镇。兵荒马乱,冰天雪地,你舍得把美人扔在破庙里吗?”

    葛明鉴的脸变得通红,连连摆手,说道:“你去请她,我是不过去了。”

    戚莹玉看着葛明鉴的模样有趣,咯咯娇笑,提着包袱,拉起他向庙里走去。

    谈必扬见二人又回到庙里,不明所以,但他行事很是谨慎,忙带领两个家丁到前方两里处警戒。

    宋琬见葛明鉴、戚莹玉如此亲热,怒火中烧,不由得握紧拳头,恨不得立即上去打葛明鉴两拳,可也不敢造次,只好陪着王承恩、赵溪站在庙门前。

    过不多时,葛明鉴、戚莹玉从庙里走了出来,后面跟着那个乞丐。众人见到乞丐,不觉眼前一亮,油然而生敬意。

    只见这人已换上新的衣帽,脸也擦拭干净,虽是二十多岁年纪,却似十七八岁少女。尽管未施粉黛,但美丽中带有威严,更兼有高贵的气质。王承恩见到此人,目瞪口呆,如遭雷击!

    须臾,王承恩擦了擦眼,向前走了一步,瞪大眼睛,伸长脖子看了又看,确信无疑,急忙跪下磕头,颤声道:“奴婢叩见公主!”

    赵溪大惊失色,从怀中掏出画像,反复打量,确认无疑,赶紧跪下磕头。

    这个被称作公主的女子见到王承恩一怔,喃喃自语道:“我说过不回去,永远也不回去!你们怎又来打扰我的清静!”

    王承恩爬行几步,热泪盈眶,哽咽着说道:“公主,当真是先帝积德,上天保佑!奴婢到山东寻访公主两个多月了,历尽艰辛,终在此处找到。现下大明国事艰难,当今皇上甚是圣明,继位十多年来,勤于政务,事必躬亲。百忙当中,皇上仍念念不忘公主,派人到处寻找未果。每逢佳节,皇上总要命奴婢多摆上一副碗筷,自言自语道:‘十皇妹聪慧过人,朕甚是喜爱,不知她现居何处?是否过得清苦?’尽管朝廷内外盛传公主不在人世,但皇上还是追封您为悼温公主。”

    公主听罢,脸上显出激动之色,禁不住抽噎起来。

    “此次鞑子侵入山东,皇上害怕公主遭遇不测,特命奴婢过来寻访保护公主,没想到在此处相遇,更想不到公主竟靠乞讨为生,呜!呜……”王承恩又道,话未说完,便放声大哭起来。

    宋琬等人见公主在此,皆行跪拜之礼。

    公主泪流满面,摆手道:“不敢当此大礼,各位都起来罢!我早已不是公主,现今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

    宋琬站起来,跑到前方管家处,未敢透露分主身份,只是让管家找来一领皮裘给公主穿上,又挑了一匹温和的骏马给公主骑着,众人这才策马向胶州赶去。

    葛明鉴、戚莹玉仍然在前边开路,虽在雪地里行得较慢,可没有再遇见清兵。接近傍晚时,来到一个叫李家屯的村寨。

    但见这个村寨周围环绕着河流,围墙有两丈多高,用石头砌成。寨门只有一个,上面有个岗楼,在河面上还有个吊桥,村寨构筑得易守难攻。

    岗楼上的四个寨丁张弓搭箭,大声喊道:“尔等何人?为何来俺们寨子?快快通报!否则我们就要开弓放箭了!”

    谈必扬打马上前,冲寨丁抱拳道:“我们要到胶州,天黑了,想在贵寨借宿,请各位大哥行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