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五十六章 忽生变故

张文明的父亲翻身下马,深深地看了眼张文明,拍了拍他的肩膀,快步走到单崇面前,施礼道:“亲家辛苦了!快请进城,我给您接风洗尘。”

    单崇未及回答,却见傅钟秀越众而出,施礼道:“拜见张大人!”

    “傅大人,令堂过世,请节哀!您怎么同我亲家他们同行?”张文明的父亲惊道。

    单崇接过话头,讲了路上遇到清兵的战斗经过,顺便介绍了众人。当说到葛明鉴时,张文明的父亲怔住了,觉得似曾相识。待葛明鉴上前磕头拜见,他终于记起往事,急忙扶起葛明鉴。

    原来张文明的父亲叫张福臻,字惕生,曾任兵部主事,后调任总督蓟辽军务兼兵部侍郎,与陈新甲向来交好,多有走动,因而识得葛明鉴。他驰骋疆场多年,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时立下了大功,还数却清军劲旅于辽东,以军功加兵部尚书。在陈新甲被朝廷处死后,他惟恐落下同样的悲惨下场,便以母老多病为由,上书请求终养母亲,获准告老还乡。

    张福臻问了葛明鉴的近况,叹息道:“大明积重难返,朝廷已无回天之力。陈新甲大人虽有才干,终究独木难支,无力回天。松锦之战,朝廷大臣对速战速决颇有非议,可他们哪里知道陈大人的苦衷。其时,朝廷已无力负担十三万大军的粮饷。陈大人打算迅速消灭清虏主力,彻底解决辽东战事,然后关宁军掉头镇压流寇,再进行休养生息。但人算不如天算,松锦之战彻底失败,内忧外患愈来愈紧迫。陈大人觉得再也不能两面作战,因而想到了与清虏议和。结果大臣们激烈反对,害了陈大人,还把皇上逼到了绝路。”

    说起陈新甲,葛明鉴眼圈有些发红,欲言又止。

    “由于大明中断议和,并且将陈大人弃斩于市,皇太极认为议和是大明的缓兵之计,感觉上当受骗,因而更加恼恨大明。十月,皇太极即命阿巴泰为主将,率军十万入塞,一直打到莱阳,还要来攻打高密。”张福臻接着说道。

    张文明听罢,立即插话道:“鞑子若是敢来攻打高密城,定然要让他们陈尸城下。”

    张福臻一挥手,催道:“明儿快领大家入城!”

    张文明急忙来到城门口,与守城军士打过招呼后,带领众人入城。

    到达府邸后,张文明把买来的粮食等物交给管家,又嘱咐他为战死的家丁办理后事。办妥这些事后,亲领葛明鉴、戚莹玉及宋琬等人住到一家客栈,并在高密城最豪华酒楼设宴。

    当晚,葛明鉴、戚莹玉及宋琬等人欣然赴宴,来到三楼雅座间。令他们感到吃惊的是,张福臻、单崇、傅钟秀皆参加了宴会,还有当地的一些士绅名流,县令何平居然也过来捧场。

    张文明陪同莱阳来的客人,请一位中年文士当主陪,他自己做副陪,并介绍了客人。

    宋琬抢先与文士打招呼,赞道:“自古高密文风斐然,人才辈出。单若鲁先生考中举人,精通诗赋,颇有名气。”

    “宋公子的诗以雄浑见长,格合声谐,明靓温润,颇有大家风范,可称之为诗人之雄。”单若鲁急忙说道。

    众人谦让一番,当下推宋琬坐大客位,葛明鉴坐了二客位。开席后,众人举杯祝酒,评论时局,抒发已见,场面颇为热闹。

    戚莹玉坐在葛明鉴旁边,静听众人谈论,偶尔低头吃菜。瞥见葛明鉴正与张文明举杯喝酒,姿势倒很豪放,脸色却已通红,不觉好笑。再看斜对面,宋琬正与单若鲁侃侃而谈。宋琬风度翩翩,举止潇洒,言谈间自信满满。

    突然,宋琬拍了拍手,长声道:“诸位,高密有八景蜚声天下。单先生作了《高密八景》诗,更是将这美景描述得活灵活现。”

    “龙蟠势曲拱城头,十里长阡瑞欲浮。海气云蒸朝日动,岚光雨滴暮烟收 。”他当即摇头晃脑地朗诵了两句诗,声调甚是抑扬顿挫,众人皆鼓掌称赞。

    “拙作登不了大雅之堂,不过高密八景确是美妙。各位不妨多住两天,我愿作向导,陪同大家游览八景。”单若鲁急忙说道。

    “此举正合我意,可是父亲命我到青岛口港坐船。若在此处游山玩水,实在对不起父亲,改日再来游玩。”宋琬道。

    听宋琬如此说话,宋府管家松了口气,他担心宋琬贪玩误了行程,立即接口道:“我们明日早晨就出发,先到即墨城。”

    “沿南海边走胶州较近,还能避开鞑子。”张文明道。

    宋府管家正要问清详细路线,却见张福臻陪着县令过来敬酒,只得随众人站立起来。

    县令何平刚要说话,楼下忽然传来叫喊声,紧接着一股浓烟从楼道窜了上来。酒楼老板哭丧着脸跑过来,结结巴巴地说道:“大…大人,大…大事不好了。”

    “你不必惊慌,慢慢道来。”何平皱眉道。

    “一楼起火了,已封锁了楼道,我们都下不去了。”酒楼老板道。众人甚是吃惊,慌作一团,有的人离开座位,寻找下楼的出口。

    张福臻挥了挥手,高声喊道:“大家不要慌乱!先找条湿毛巾捂住口鼻,我再想办法出去。”

    每人桌前盘子里都有条温热的湿布巾,众人纷纷取过捂住口鼻。

    张文明推开窗子,只见一楼窗户已开始向外喷火,思道:“我武艺高强,倒可从三楼跳下,中途用手拉下二楼窗台缓冲,便可平安落地。可是楼上这些人大多不会武艺,得想个办法领大家出去。”

    这时,远处跑来十多个百姓,提着水桶、铜盆等工具,急匆匆过来救火。从楼后猛然冲出三十多个蒙面人,挥舞着刀枪,驱赶救火者。楼上众人见状,忍不住破口大骂。

    楼下有人笑骂道:“你们就在楼上等死罢!”

    县令何平惊道:“城里的奸细故意纵火,想烧死我们,这可如何是好?”

    张文明怒道:“我跳下楼去,先杀了这些奸细。”

    葛明鉴道:“我陪张公子下楼杀敌。”

    张福臻摇头道:“你们难敌众多奸细,徒然送了性命,却无济与事,不若另想他法。”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戚莹玉大声喊道:“赶快去找绳子,越多越好!”

    “三楼上面是阁楼,堆放着些杂物,正好有些麻绳。”酒楼老板急忙说道。

    “赶快拿来!”张福臻催道。

    酒楼老板与伙计们慌忙跑上阁楼,抱下一堆麻绳。

    戚莹玉让人把绳子连接起来,用水浸湿,将一端绑在窗旁的柱子上。

    “戚姑娘这个主意甚好,大家顺着绳子滑下,我来打头阵。”张文明点头道。

    张福臻摇了摇头,说道:“敌人在楼下严阵以待,我们却要逐个下楼,此举不妥。”

    戚莹玉又让酒楼伙计找来一个秤砣,绑在绳子的另一端,再用三根细铁棍做了个机构,绑在秤砣前面。见众人面露惊奇之色,戚莹玉道:“谁的力气大?把这秤砣扔到对面屋顶上。”

    众人从窗户向外望去,只见对面十多丈远,有一排青瓦房,屋脊比一楼高出三尺多。

    “我来!”张文明大步走过来,用手理了理绳子,抓过秤砣,走到窗前,用力掷出。但见秤砣带着绳子飞出,砸碎房瓦落了下去。

    戚莹玉拉了拉绳子,取下布巾,说道:“都拿着布巾,象我这样滑到屋顶上。”说罢,把毛巾拧细,放在绳子上,双手抓住两端,滑了下去。

    但见戚莹玉如同一只飞舞的蝴蝶,瞬间落在对面屋顶。众人鼓掌叫好,排队等候。楼下蒙面人顿时慌乱起来,分出数人向瓦房奔去。

    葛明鉴急忙取来数个瓷盘,向蒙面人掷去。众人见状,纷纷取来碗盘等物掷下楼,打得蒙面人停止奔跑,捂头躲避楼上的掷物。趁此机会,葛明鉴迅速顺着绳子滑下,与戚莹玉一起接应众人。

    张文明紧接着滑下来,急切地说道:“戚姑娘在此接应,我与葛兄弟出去杀敌。”抓住屋檐翻到院子里。

    葛明鉴向戚莹玉点了点头,亦随后跳下。

    院外传来激烈的撞门声,有个汉子在院子里吓得发抖,慌忙跑到屋里关上门。院门忽地被撞开,三个蒙面人冲进院内。

    张文明从墙角抄起一根竹杆,用力横扫过去,将前边的两人扫倒在地。第三人反应甚快,低头躲开,挥刀斩断竹竿。葛明鉴抓起一把铁锨冲上前,猛地向这人的脑袋拍去,把他打昏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