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五十二章 温馨

众人甚是吃惊,原来这人是府里的花匠刘世峰。见到宋应亨,他一声不吭。

    两个家人上来用刑,打得刘世峰皮开肉绽,吃痛不过,只好如实交待。

    原来刘世峰是闻香教徒,在莱阳无亲无故,潜伏在宋应亨府中,一向小心谨慎,从未露出马脚。为配合清兵进攻莱阳,他奉闻香教莱阳头续之命,收集情报。刘世峰已将宋应亨请戚建功当教师,训练家丁守卫莱阳的事报告头续,却并未引起他的重视。又报告宋应亨的家丁到清军大营偷袭的消息,头续闻讯大惊,连忙派出三个杀手,配合刘世峰刺杀戚建功、宋应亨,却被葛明鉴碰巧发现。

    见莱阳城中有清兵的奸细,众人皆忧心不已,觉得城里也不安全。

    “守城最怕的是有内奸,关键时刻来个里应外合,那可就麻烦了。” 宋应亨忧道。

    “宋大人,我们可以顺藤摸瓜,把鞑子的奸细一网打尽。” 戚建功建议道。

    宋应亨点头称是,派人审讯刘世峰。可是刘世峰被打得奄奄一息,却只说出接头的地点在一家酒肆。

    宋应亨安排管家领十多个家丁,带着刘世峰到县里报案。又让戚建功率二十多个家丁,立即到酒肆捉拿奸细,葛明鉴、戚莹玉陪同前往。

    宋琬提着宝剑也要跟去,宋应亨看到他用布帕包着头的狼狈模样,唯恐添乱,将其训斥一顿,宋琬只得作罢。

    却说戚建功领人来到酒肆时,天色已放亮。只见酒肆处在闹市中,是一个三层小楼,平日生意兴隆,即使早晨也有人来吃早点,今日却大门紧闭。两个家丁上前敲门,里边也没有人应声。

    正好一队巡逻的官兵经过,闻讯后当即砸开门,进入楼内搜查。可众人搜遍各处,只看到杂物散落在地上,到处零乱不堪,却看不到人影,显然酒肆里的人已携带细软逃跑。戚建功便与官军告辞,率领众人返回宋府。

    此时,宋府里甚是热闹,宋应亨迎接不暇。姜楷最先得到府中有刺客的消息,急忙过来探望。接着亲戚朋友、城中士绅们闻讯而来。宋应亨携子宋琬忙于接待众人,不停说着经过。

    戚建功返回后,宋应亨急忙问道:“可抓到奸细了吗?”

    “人去楼空,早已逃跑。”戚建功摇头道。

    宋应亨顿时失望,又有些担忧。过不多时,管家亦返回府中,言道知县派官军全城搜捕奸细,捕到十多个闻香教徒,可始终未抓到其头绪。宋应亨稍感放心,但未敢松懈,请戚建功加紧训练家丁。

    戚建功忙于训练,无暇照顾戚莹玉,取出些碎银子交给她,嘱咐她上街买些衣服、饰品和糖果零食。

    戚莹玉找到葛明鉴,说道:“葛大哥,我想请你陪着逛街。”

    葛明鉴甚是高兴,忙不迭地答应,还回房取了些银两。

    二人收拾妥当,刚走出府门,却听后面有人喊声:“戚姑娘等等!我对城中的商铺甚是熟悉,这就陪你上街。”二人回过头,只见宋琬气喘吁吁地跑来。

    原来,宋琬安排好客人后,却不见戚莹玉,忙问家里的仆人。得知戚莹玉要逛街,便找个借口追了出来。葛明鉴见状,隐隐有些不快。

    “我们不熟悉莱阳城,有宋公子大驾指引,非常欢迎!” 戚莹玉却笑吟吟地说道。

    宋琬闻言大喜,抢上几步,走到二人身旁。葛明鉴厌恶地看着宋琬,心头忿恨不已。

    有个家仆忽然从大门口跑出,大声招呼道:“少爷,老爷找你有急事,请您赶快到老爷书房!”

    宋琬顿时泄了气,恋恋不舍地说道:“戚姑娘,真是不好意思!家父找我有事,只好改日再陪你逛街。”说罢,极不情愿地随家仆返回府内。

    葛明鉴担心宋琬去而复来,急忙招呼戚莹玉,快步走到大街上。

    莱阳县城划为忠正坊、宣化坊、杏坛坊、迎仙坊、贤古坊、东北关坊六个坊,县衙在忠正坊,庙宇在迎仙坊,商铺在杏坛坊。

    葛明鉴打听清楚后,即和戚莹玉来到杏坛坊。但见街旁卖布匹、杂货等店铺林立,还有酒楼饭店;小摊上的商贩卖些家用物什,也卖各色小吃;不时还有卖糖葫芦的小贩,扛着插满火红糖葫芦的稻草桩子,吆喝着穿梭于人群中。葛明鉴买了两串冰糖葫芦,送给戚莹玉一串,自己亦吃一串。

    二人走进卖布匹的店铺,葛明鉴买了些绸布,让裁缝给戚莹玉做两身衣服,一套棉布和一套丝绸。戚莹玉见冬天即将来到,又扯了些棉布,买些棉花,给爹爹、葛明鉴和自己各做一套棉衣。做这些衣服共需银子五十两,葛明鉴抢先掏出银子交给掌柜。

    “不用葛大哥破费了,爹爹给了我银子。”戚莹玉拦住道。

    “你的银子留给戚叔叔买酒喝,先花我带来的银子。”葛明鉴道。

    掌柜收了银子说道:“我让裁缝给你们量身缝制,过两个时辰来取即可。”

    二人量好衣服的尺寸,又把戚建功棉衣的大致尺寸告诉了裁缝,然后转到别的街上。

    戚莹玉跟师父云霞散人长期住在圣水观,鲜有外出的机会,见到繁华的莱阳县城,颇觉好奇,这边买些桂花糖之类的糖果点心,那边又要买些小饰品。

    经过一个银匠摊位,葛明鉴给戚莹玉买来一支漂亮的银簪。戚莹玉把银簪放到掌心里,摸来摸去,爱不释手,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玉儿,快戴上!”葛明鉴催促道。

    戚莹玉把银簪插在头发上,说道:“好看吗?”

    只见戚莹玉颜若桃花,葛明鉴看得心神俱醉,怔怔地发呆。

    戚莹玉用手轻轻地捅了他一下,娇嗔道:“人家问话你没听见吗?”

    “太美了!天上的仙女也没你漂亮。”葛明鉴忙道。

    戚莹玉脸蛋飞上两朵红云,心里却是欢喜,瞪了葛明鉴一眼,娇嗔道:“哼!你故意说好听的。”

    有戚莹玉陪着说笑,葛明鉴只觉时间过得飞快,背着个大包袱,逛了近两个时辰亦不觉得累。

    到了晌午,二人来到街旁的饭馆坐下,点了四碟小菜、两碗羊肉汤和两笼羊肉包子。过不多时,店小二就端了上来,顿时浓香的鲜味飘散在空气中,令人口中生津。

    葛明鉴向羊肉汤中倒了些胡椒、老醋,又撒了些盐巴,便与戚莹玉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饭后,又喝了杯茶,二人便来到卖布匹的店铺,取了衣服返回。

    接下来的时日,清军在周围村镇大肆烧杀抢掠,难民们纷纷逃往莱阳县城。

    葛明鉴本来要返回葛家村,可是戚莹玉担心他遭遇清军,劝说过些时日再回老家。此举正合葛明鉴心意,他便继续住在宋应亨府里,帮助戚建功训练家丁,有时还和家丁们巡逻,维持城中秩序。戚建功抽空教习葛明鉴武艺,传了正宗的戚家军刀拳之术。

    又过些时日,清军卷土重来,不时派兵窥视莱阳城。城中难民日益增多,以至人满为患。

    宋应亨忙着和士绅们救济难民,维持秩序,以至有些心力交瘁。

    莱阳城表面安全平静,可外部有清兵威胁,内部奸细没有除尽,城里的士绅们甚是焦虑。

    进入腊月,天气寒冷,莱阳城中每日都有难民死亡。宋应亨忧于时局,却苦于没有办法应对,不免心急如焚。

    这日,他让家仆找来戚建功,说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