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四十四章 倭岛

二人下了山坡,顺着小路进入树林中,行约三里多路,来到一条小河边,两个女子坐在石板上洗衣服。

    葛明鉴向女子问明董樵的住处,便与戚莹玉过了小桥。穿过一片竹林,前方出现数块高大的岩石,传来有节奏的琴音声。

    “坐在巨石后抚琴,难得有如此雅兴,此人可能就是董先生。”葛明鉴喜道,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走到岩石后,并没有发现人影,琴音却依旧。葛明鉴甚是疑惑,伸长脖子四处张望.

    “你急着见董先生,以至于把水滴声当成琴音。” 戚莹玉指着岩石间的缝隙,咯咯娇笑道。

    只见细小的水流从缝隙滴流而下,流到下边的小石窝中,丁冬的滴水声如同鸣琴。

    “王家山村景色秀美至此,连这滴水声都成了乐曲。” 葛明鉴挠了下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二人向东北前行半里多路,来到一片平地,正前方是座类似庙宇的房舍。一个中年书生正在庙前练剑,一招一式甚有章法,旁边有个童子手捧毛巾。

    “玉儿,这位书生便是董樵先生。他随王绪五来到王家山村后,王绪五领人把村中的菩萨庙改成居室,给董樵先生居住。”葛明鉴喜道。

    董樵练完一趟剑,便收剑还式。葛明鉴立即上前施礼,童子接过马的缰绳,牵到旁边的马棚里。

    ““这位姑娘是谁?” 董樵问道.

    “她是戚建功叔叔的女儿戚莹玉。”葛明鉴道。

    “你是如何找到玉儿?戚兄可是日夜思念她啊!” 董樵吃惊道。

    葛明鉴便讲了在圣水观的奇遇,只是略去月明沧海琴之事。

    “多谢董先生救了我父亲!小女子此次要助先生消灭倭寇,以报先生救父之恩。” 戚莹玉快步走上前,盈盈下拜,感激地说道。

    “玉儿不必客气!你父亲侠肝义胆,与我志同道合。” 董樵摆了摆手,立即请二人进屋坐下,让童子倒上茶水。

    “先生,我们明日就要打倭寇了,不知道准备的如何?” 葛明鉴顾不得喝茶,急急地问道。

    “我派人打听了与倭寇做生意的村民,了解到倭岛上的倭寇不足百人。伟德山寨有寨丁一百五十多人,加上你训练的十多个少年,我们的人手接近倭寇的两倍。明日晚上潜入倭岛,来个突然袭击,取胜还是甚有把握。”董樵道。

    “先生,我们应该详细探查倭岛情势,有针对性地排兵布阵,方能消灭倭寇。”戚莹玉道。

    董樵低头沉思片刻,赞许地说道:“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玉儿虑事颇为周全,确是应派人到倭岛探查清楚。明日上午,玉儿扮成送菜的小厮,明儿保护你,随附近的村民进入倭岛。你们要探勘好地形,再了解倭寇虚实,然后到附近的金角港村详定计策。”

    “如此甚好!我保护玉儿到倭岛。”葛明鉴点头道。

    却说倭岛东南近四里处有一半岛,名为“马他角”,如一柄利剑斜插入浩瀚的大海中,是南北航行的重要通道。马他角海滩以东海域暗礁林立,漩涡层层,稍有不慎,航行的船舶就会触礁沉没。有经验的船老大行至此处,皆要格外小心,不敢有丝毫放松。

    这日清晨,太阳刚从海平面升起,照得马他角附近海域红彤彤的一片。海面上升起了一层薄雾,笼罩着马他角,如同海上仙境。

    一艘三桅帆船徐徐驶来,船上装满丝绸、棉布和稻米。昨日风浪甚急,九个水手紧张忙活了整晚,此时又困又乏。见天色已明,且风平浪静,水手们皆想睡觉。

    “前方即是马他角,暗礁甚多。大伙儿换着歇息,离海岸远些,别触了暗礁。半个时辰就能到达成山头,再不用绕弯,直驶天津卫。” 船老大喊道。

    说话时,帆船前面出现六条小船,每条小船上有三人,都戴着草帽,一人用橹摇船,两人撒网捕鱼。见帆船驶来,小船纷纷闪避,帆船上的水手们不以为意。

    帆船刚刚驶过马他角,四条小船分别驶到帆船的左右两侧,两条小船驶到帆船尾部。

    此时,船老大掌着舵,正全神贯注地看着前方,驾船避开礁石。水手们有的在睡觉,有的按船老大吩咐干着活计,没有人注意周边的情况。

    后面两条小船迅速靠上帆船的尾部,六人伸出钩爪抓住船帮,嘴里叼着刀,爬上了帆船。

    一个水手抬头看见有人爬上船来,慌忙大声叫喊。爬上来的六人扔掉草帽,露出梳成髻的剃成半月形头发,赤裸上身,穿着短裤,赫然便是倭寇的模样。

    水手们找来木棍、大刀等武器,与冲上船的倭寇打斗。倭寇双手抡起倭刀砍杀,水手们抵挡不住,五人被砍倒。船侧又爬上来八个倭寇,挥刀向水手们杀去。

    如同巨雷般的断喝响起,船老大从舵楼中冲出,古铜色的脸上充满着愤怒。不待两个倭寇出招,船老大挥动鬼头大刀,迅速砍死一个倭寇,接着磕飞另一个倭寇的倭刀,顺势将他拦腰砍倒。

    倭寇见船老大凶猛,齐齐舞刀围住他。船老大虽然勇猛,可抵不住倭寇人多势众,却被三把倭刀砍伤,一把倭刀刺入腹中。船老大怒吼一声,挥刀砍死一个倭寇,倒下身亡。余下的水手打不过倭寇,亦皆被杀死。

    倭寇搜索了船舱,发现有个瘦削的中年人躲在船舱角落。这人上半身爬入桌子底下,屁股露在外面,吓得全身打着哆嗦。一个倭寇将他拽了出来,恶恨恨地举起了钢刀。

    这人吓得跪在地上,不住磕头求饶,结结巴巴地说道:“大…大王,不要杀我,我有的是银子。”

    一个倭寇抬腿把中年人踢倒在地,狞笑道:“用不着你给,这船上的银子全是我们的。”

    “大王,我家大人曾是朝廷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现住在南京城,家财万贯。我是管家,大人甚为器重。若是能饶得性命,我情愿献上一份厚礼。”中年人急切说道。

    这个倭寇与余者交流几句,便说道:“暂且饶你不死,拿不出银子,可要砍了你的脑袋。”随即把中年人带到小船上。

    搜查完船舱后,倭寇即开始搬运财物。往返数次后,一阵海风吹来,帆船飘飘悠悠,开始打转,猛然撞在礁石上,船身开始倾斜。

    倭寇赶紧从船上抢搬物资,直至小船装满。这时,帆船已开始进水,倾斜得更为厉害,倭寇慌忙摇船离开。

    行约二里开外,只见一个巨浪打来,帆船渐渐沉入海中,海面上出现巨大的漩涡。见看不到抢劫的痕迹,倭寇摇着小船向倭岛驶去。

    两个多月以来,倭寇头子伊藤保久脾气暴躁,时常对手下大发雷霆。两个月前,他派出十个倭人,让当地人孙步芳领路,偷偷到崔家庄抢粮,结果全军覆没。

    前些时日,渔霸蒲大头联络他到葛家村,准备抢掠村民卖盐的银子,本来以为十拿九稳,结果损失九个倭人。多方打听,才知道遇到马山寨的官军,却不知官军为何反应如此迅速?

    倭岛上只剩下倭人三十多个,另有海盗、当地奸民四十多人。为保全力量,伊藤保久禁止手下再到倭岛以北陆地抢掠,偷袭了西南二十多里远的一个村庄,抢得三十多石粮食,暂且渡过难关。

    今日清晨,伊藤保久派些倭人和海盗到马他角,准备寻机抢劫商船。干此海盗勾当,倭寇们打得过就动手,打不过就后撤,并且不留痕迹,所以鲜有失手之时。

    伊藤保久正在倭岛上散步,忽然听到西南小码头传来欢呼声,急忙走了过去。看到六条小船数次满载而归,伊藤保久颇为高兴,许诺晚上喝酒庆功。指挥倭寇把抢来的财物搬到仓库,把抓获的中年人捆住,关到一间黑屋子里。

    第四十五章  深入倭寇老巢

    近晌午时,北门口传来一阵狼狗的吠叫声,伊藤保久急忙走过去观看。门楼下的木门打开,两旁有一个海盗和一个倭人站岗。二人手持铁炮,腰挎倭刀。门口拴着两条狼狗,凶猛地上下窜跳,冲着进门的三人狂吠。

    当先走进来一位老汉,五十多岁年纪,推着小车,正向海盗打着招呼。身后跟着两个少年,约莫十四五岁年纪,穿着破烂衣服,脸上满是黑乎乎的灰尘,眼睛却是灵动有神。

    这两个少年就是葛明鉴、戚莹玉,二人从村里找来两套破旧衣服穿上,还从炉灶里抓了些草木灰抹在脸上,跟随老汉来到倭岛。

    倭人检查老汉推着的小车,但见车上放着一筐新鲜的安康鱼和一筐河豚鱼。安康鱼外形丑陋,全身无鳞,挂满粘液,当地人不吃这种鱼,倭人却喜欢用来做汤。河豚鱼花花绿绿,甚是好看,却因血液和内脏有毒,当地人很少吃,倭寇却特别喜欢削成鱼片生吃。

    伊藤保久走上前,抓起一只河豚鱼看了看,扔到鱼筐里,连声说道:“哟西!哟西!快快地把鱼送到厨房,银钱大大地有。”

    老汉满脸带笑,冲伊藤保久鞠躬点头,推起小车,领着葛明鉴、戚莹玉向厨房走去。

    葛明鉴背着一筐白菜、萝卜,戚莹玉提着一篮鸡蛋,二人边走边观察地形。

    只见倭岛三面环海,地势平缓,北面与陆地连接处垒起道围墙,一丈多高,中间留有一个门,门里面有个岗楼。倭岛东边有片树林,西边紧邻海湾处有片沙滩,西南角有一码头,附近拴着十多条小船。倭寇的营地集中在中间区域,建有十多栋房屋。岛上除了一些身着汉服的海盗,不时有剃头梳髻的倭人进进出出。

    正行走时,葛明鉴吓了一跳,神情变得有些慌乱。只见对面来了三个倭寇,其中一人便是那日晚上到葛家村抢劫的倭寇。

    倭寇并没有注意到葛明鉴,齐齐围住老汉的小车,观看那两筐鲜鱼,不停地说道:“哟西!哟西……”好久方才离开。

    葛明鉴见倭寇没有发现自己,不由得松了口气,思量可能是那日晚上倭寇没有看清楚,再者自己这身打扮也很难被认出。

    又向前走了一百多步,来到一栋有烟囱的房屋前,老汉停下小推车。葛明鉴帮老汉把两筐鱼抬到屋里,戚莹玉提着鸡蛋随后走了进来。

    屋内有三个灶台,两口大锅,一口小锅,两个厨师模样的人正在整理一只生猪。一个厨师是倭人打扮,另一个厨师是本地人。

    看到送来鲜鱼、蔬菜、鸡蛋,那个本地人迎上前看了看,说道:“今日送来的鱼真新鲜,放在后北角大盆里,把鸡蛋放在里屋餐厅的钭里。”

    戚莹玉提着鸡蛋走进里屋,在紧靠厨房的墙边,发现两个方凳上放着钭。她一边往钭里放着鸡蛋,一边观察餐厅。只见里面宽敞明亮,有四排长条矮桌,旁边摞着四罗蒲团。戚莹玉数了数,每罗蒲团为二十五个,共为一百个。

    戚莹玉放好鸡蛋,冲葛明鉴点了点头,随老汉走出厨房。在厨房的前边还有两排倭寇的营房,有一排门窗紧闭,另一排门窗都打开。透过门窗,能看到一些倭寇或坐或卧在榻榻米上,墙上挂着倭刀、铁炮等兵器。

    老汉到东边一间屋子取了银钱,推着小车,便与葛明鉴和戚莹玉返回附近的金角港村。

    葛明鉴、戚莹玉在村口遇到站岗的寨丁,随他来到一处深宅大院。二人洗去脸上的灰尘,换上干净的衣服,便进入客厅,只见董樵、阎禄超、王绪五正焦急地等待。

    董樵舒了大口气,放心道:“你们可回来了,我这心里一直惴惴不安。”

    “俺老王可等不及了,快说说倭岛情形!”王绪五急忙说道。

    戚莹玉让人找来笔墨,画出了倭岛布局图,各处地形设施皆标注清楚。葛明鉴指着图纸,细讲了探查来的情况。众人听罢,各抒己见。

    “倭岛三面环海,北边有围墙大门,确实不易进攻。”阎禄超皱眉道。

    “俺们人多势众,直接从北门进攻,堵住倭寇陆上逃跑的道路。” 王绪五道。

    “倭寇若从海路逃跑,再去而复来,终是祸害未除,全歼倭寇方为上策。”葛明鉴道。

    “除恶务尽,切不可留下后患。”董樵点头道。

    听罢众人的议论,戚莹玉当下有了主意,遂指着画出的草图,说道:“我们把人马分成三队,便可围歼倭寇。派一百二十名寨丁乘船从东海岸进入黑松林,伺机摸进营地,打倭寇个措手不及。再派三十名寨丁乘船到西海岸码头,多准备些弓箭,消灭逃跑的倭寇。我们少年攻打北门,让倭寇摸不清虚实。”

    “玉儿此计甚是周全,三面出击,便可让倭寇无路可逃。”董樵鼓掌赞扬道。

    戚莹玉有些不好意思,忙道:“尚有不足之处,还要考虑晚上不要伤了自己人。”

    “这倒不是难事,手臂上缠上白布条,碰面时再学两声猫叫。”阎禄超道。

    “俺这就让人去备些白布条。”王绪五道。

    “既然兵分三路,可考虑在退潮时攻打倭岛,便不用坐船。”阎禄超道。

    “今日何时退潮?”董樵问道。

    “大约在三更。”阎禄超道。

    “此乃上天相助,攻打倭岛定能成功!”董樵喜道。

    众人接着商议细节,戚莹玉突然皱起眉头,轻声说道:“不好!”

    “玉儿,还有何事没有虑到?”葛明鉴急忙问道。

    “倭寇喂了两条狼狗,听到脚步声定会吠叫,恐怕会暴露我们的行踪。”戚莹玉道。

    “这就不用戚姑娘担心了,俺们准备几块新鲜猪肉,用毒药浸过,遇到狼狗就扔出去,狼狗吞下猪肉便会毙命。”王绪五笑道。

    “毒死两条狼狗,即可放开手脚对付倭寇了。”葛明鉴拍手道。

    夜幕降临后,浓雾弥漫,十多步外就看不清人影。伟德山的寨丁们都来到金角港村,葛锦亦带领十二个少年赶过来,藏在村中的深宅大院里。阎禄超讲了作战安排,嘱咐要注意的事宜。董樵早已备下饭食,众人吃饱后,坐下休息,到时便要出发。

    接近三更时,雾气渐渐消散,夜色更加深沉。董樵一声令下,众人鱼贯而出,轻手轻脚地向倭岛进发。走近距离倭岛三里处的海边,众人停了下来,兵分三路。

    董樵、王绪五率一百二十名寨丁向东出发,绕过北围墙,从退潮后的海滩登上倭岛,进入东海岸树林中,向营地杀去。

    阎禄超领三十名寨丁向西南出发,来到海边后,顺着海滩到达西码头,手持弓箭埋伏起来。

    却说葛明鉴、戚莹玉带领少年们一路疾行,不多时便来到距倭岛北大门二百多步处。戚莹玉与少年们隐蔽起来,葛明鉴、葛锦悄悄来到门口。狼狗立时叫了几声,二人急忙从门下的空隙扔进四块猪肉。狼狗觅到肉,停止吠叫,大口吞吃猪肉,随即发出几声呜咽,便蹬腿死去。

    葛明鉴踩着葛锦的肩膀翻上大门,双手握住门的顶端跳到另一边,木门发出轻微的响声。

    岗楼上的窗户忽然打开,露出亮光。有个倭寇伸出头,吆喝数声。见下边没有动静,这个倭寇打开岗楼的门,顺着楼梯,持刀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