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四十一章 迷踪

葛明鉴见书生是董樵,不由得喜上眉头,施礼毕,便请三人到客厅坐下,并介绍给叔叔。葛锦急忙烧水泡茶,给每人倒了一杯香茶。

    董樵介绍了两个汉子,身材瘦削的那人是阎禄超,阎家庄人;右边身材魁梧的大汉是王绪五,王家山人。寒暄数语后,谈起了时局,不免忧国忧民。

    “十月份,东虏任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统十万鞑子侵入大明。自长城黄崖口南下,在蓟州打败白腾蛟,攻破河间、景州,占领兖州,擒斩鲁王朱以派,已打到青州城。”董樵严肃地说道.

    “为何朝廷不派兵抗击鞑子?”葛明鉴急忙问道.

    “朝廷已被流寇搞得焦头烂额,根本就无力阻挡鞑子。上个月,流寇围困开封,掘开黄河堤坝,洪水冲毁开封城,致使数十万百姓无端丧命。”董樵摇头道。

    “流寇与东虏遥相呼应,共同搅乱祸害我大明。” 葛明鉴气愤地说道。

    “流寇鼠目寸光,根本就看不到鞑子的险恶用心。这是鞑子第六次入塞,虽然还是以抢掠为主,可是比前几次更加凶猛。我担心鞑子从成山卫登陆,东西夹击,占领整个山东,再从山东直逼京师。”董樵道。

    “朝廷不抗击东虏鞑子,难道就任由鞑子长驱直入吗?”葛明鉴悲愤地说道。

    “俺行走江湖,发现有血性的仁人志士大有人在。生死存亡时刻,定会有英雄站出来,奋起抗击鞑子。”王绪五道。

    “鞑子若侵入家乡,我虽是乡间小民,亦要奋起一搏。” 阎禄超正色道。

    “东虏鞑子杀我父母,此仇不共戴天,我定要讨还血债!” 葛明鉴恨恨地说道。

    “即使在官场,也有些忠诚正直的官员。鞑子想占领大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董樵道。

    “董先生关心国事,未雨绸缪,倾其所有赞助我们练兵御敌。两年前,我们在伟德山建立山寨,屯田据守,有寨丁一百五十多人。”阎禄超道。

    “鞑子胆敢来侵犯成山卫,就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王绪五大声说道。

    “明儿,你武艺高强,埋没在此,甚是可惜。不若到伟德山寨帮我们练兵,到时好抗击鞑子。”董樵微笑道。

    “山寨兵少将寡,再者还要种田,打不过穷凶极恶的鞑子。要想打败鞑子,还要靠官军的大队人马。”葛昭杰摇头道。

    “成山卫官军斗志全无,军纪松弛,根本就不能指望他们来抵抗鞑子。”阎禄超不屑道。

    “以区区东虏的国力,根本不是我大明的对手。可是大敌当前,大明官吏还是醉生梦死,贪得无厌,以致民心尽失,给了鞑子可乘之机。” 王绪五感叹道。

    “更为可恨的是汉奸为虎作伥,连闻香教都成为东虏鞑子的爪牙,残害我们的同胞。”阎禄超气愤地说道。

    正谈得投机,葛昭杰忽想起倭寇之事,急忙说道:“东虏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可是倭患更宜尽早除去。”

    “自戚继光将军剿除山东倭寇后,再没听说有大股倭寇威胁地方之事。” 董樵愣道。

    “董先生,有小股倭寇盘踞在附近的倭岛,时常偷偷摸摸干些抢掠之事。” 阎禄超道。

    葛昭杰立即讲了倭寇祸害崔家庄,又说了侵犯葛家村之事。

    “咱们先除去倭岛上的倭寇,还一方太平,就当打鞑子练练手。” 董樵拍案大怒。

    阎禄超、王绪五大加赞赏,葛明鉴更是充满着激情,急忙商议打倭寇的细节。葛昭杰安排葛锦到码头买些海鲜,又让妻子备饭。

    半个时辰后,葛昭杰请客人来到餐桌前坐下。葛锦用大盘端上红烧鲈鱼、清蒸鲳鱼,葛明鉴用盆端来水煮对虾、螃蟹、海螺、蛤蜊,再给每人盛了一碗海胆汤。海鲜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令人忍不住口中生津。

    “村里赶小海的船回来,打来的海货甚是新鲜,各位快趁热吃!”葛昭杰道。

    “我们这里海鲜甚多,即使不出海,退潮时顺着海滩走走,也能捡到海螺、蛤蜊,还能抓到螃蟹。”葛锦自豪地说道。

    “吃海鲜最好喝点烧酒,要不然吃多了就坏肚子。”葛昭杰道。

    说话时,葛明鉴已给每人倒上一杯烧酒。六人喝着烧酒,吃着海鲜,谈笑风生,气氛颇为热烈。

    “戚建功叔叔近况如何?”葛明鉴在席间动问道。

    “戚建功的伤已养好了,于七请他到栖霞住了些时日。我姨父邀请他到莱阳城,给府里家丁教习武艺。”董樵道。

    “如此安排甚好,不知闻香教有没有再找他的麻烦?”葛明鉴问道。

    “闻香教近些时日不再找事,戚建功却是忧心如焚。”董樵道。

    “这却是为何?”葛明鉴惊问道。

    “一个多月前,绿绮台重现江湖,引来一番争夺,后来被登州总兵收藏。可是总兵府里的一个家仆被闻香教收买,盗出绿绮台。戚建功担心女儿的安危,请于七打探详情。于七抓住十多个闻香教徒审问,得知他们把琴送给孔有德,可是讲不清楚琴的来历。”董樵道。

    “难道有人从圣水观抢走绿绮台吗?”葛明鉴思道,当下忧虑焦急,坐立不安。

    董樵、阎禄超、王绪五见天色已晚,约定三日后攻打倭岛,便匆匆告辞。

    次日,天刚蒙蒙亮,葛明鉴即爬起床,跟叔叔打了招呼,匆匆吃了早饭,便骑马向圣水观奔去。

    进入大山,但见山坳处的树叶已变成红色,白色的菊花点缀其间,让人看了便会觉得赏心悦目。

    葛明鉴心下着急,打马如飞,不到半个时辰,便看到了圣水观高高的牌坊。

    到了玉清宫,葛明鉴把马牵到马棚,请道士帮助照料,便急急地来到太清宫。

    朗朗的诵经声传出,在清脆的木鱼声伴奏下,有如清泉徐徐流淌,也似鸟语花香,悠扬地飘荡在山间。

    葛明鉴没有进去打扰,走入右边竹林中,沿着小径拾阶而行。穿过竹林,来到一个小山坡,站在坡顶注视着太清宫,焦急地等待。忽见山下来了两人,一僧一俗,顺着山路走近太清宫。

    “圣水观是道家修练之地,不知僧人何故到此?”葛明鉴心想。

    只见这两人来到太清宫后,没有再向山上走来。葛明鉴甚是好奇,循着来路返回。进入竹林后,听到前方传来说话声。快步来到竹林边缘,拨开竹枝,看到一个胖胖的中年和尚与一个魁梧大汉。二人正背对着葛明鉴,对太清宫后的十多棵树指指点点。

    “这么多树,到底那棵是龙角树?”大汉问道。

    “龙角树形状象龙角,听说是龙太子仙游至此掉下龙角,以至长成此树,咱们再找找看。”和尚道。

    “这株连根树,叉从中分,状如龙角,难道就是龙角树吗?” 大汉道。

    “阿弥陀佛!我们千辛万苦来到圣水观,总算找到龙角树了。” 和尚合掌道,从怀中掏出一把斧头,走上前弯腰就要砍树。

    葛明鉴怕这两人砍了龙角树,迅速冲了出来,大声喝道:“住手!不得毁了龙角树!”

    二人吃了一惊,急忙转过身来,原来是清茶门教的唐和尚与惠岸。

    “多谢公子上次相救,在此相会确是有缘。” 唐和尚走上前,抱拳施礼道。

    “上次警告你们不得祸害乡里,为何还要来圣水观砍龙角树?”葛明鉴怒喝道。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云霞散人领着十多个道姑走过来。

    葛明鉴见戚莹玉蓦然就在其中,大感放心,急忙走上前施礼,并说道:“大师,适才清茶门教的这两人要砍龙角树,幸而被我及时阻止。”

    “闻香教此前派人来砍银杏树,意图破坏圣水观灵气。你们清茶门教来砍龙角树,却又是为何?” 云霞散人怒视惠岸和唐和尚,厉声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