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一章 济南城破

    tue sep 06 08:34:49 cst 2016

    炮声隆隆,书声琅琅。

    崇祯十二年正月初二日,清军猛攻济南府城,明军奋勇抵抗,战况甚是激烈。

    大明湖畔的一处私塾,二十九个少年捧着书本,齐声朗读,声调抑扬顿挫。

    教书先生满意地点了点头,背起手,在屋里走了两圈,便坐在讲台的黄杨木椅子上,闭了眼睛,随着少年读书的节奏,手指敲着椅背,摇头晃脑地吟颂。

    “zzz”有个轻微的声音忽然响起,恰好落在少年们读书间隔,显得格外清晰,似是在伴奏一般。

    有三个少年竟然停下读书,吃吃笑了起来。

    “为何出声喧哗?”教书先生从椅子上跳起,眼睛瞪得滚圆,目光凌厉,怒气冲冲地扫过众少年,吓得少年们噤若寒蝉。

    那个声音却不停歇,仍然在有节奏地响着。

    教书先生循声望去,顿时怒不可遏。只见最后一排书桌,有个少年正伏桌酣睡,身体随着呼噜声微微耸动。

    “站起来!”教书先生高声喝道,大步走上前,挥起教鞭,劈头盖脸打下。

    当教书先生二次挥起教鞭,尚在半空中,少年腾地站起身,左手抓住教鞭一拉,拧转身体,右肘顺势撞向教书先生。

    “臭小子竟敢打老师!”教书先生喝斥道,狠狠打了少年一个耳光。

    “先…先生,我没看清是您,不自觉地出手,对不起!”少年本来睡眼惺松,被打了耳光就立即清醒过来,见是教书先生,顿时吓出了满头大汗,毕恭毕敬地站着道歉。

    他叫葛明鉴,年方十二岁,眉目清秀,身形挺拔,穿着丝绸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脚穿松江棉布靴,相貌俊朗有英气。虽是家里的独生子,可是意志坚定,遇事果断,尤其钦佩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渴望领兵征战沙场。

    “又去练武了吗?老夫很是失望,你资质不错,本该好好读书。治理天下需要熟读圣贤书,而不是去学那些匹夫之勇。”教书先生有些生气。

    “先生,鞑子开始攻城后,我师父就去守城了。三日前,他身中数箭,抱住爬上城的鞑子,毅然跳下城墙,同归于尽!”葛明鉴悲痛地说道。

    “父亲散尽家财,招募乡邻保卫济南。我每日早晚,都要随父亲向城头运送军资。今日起来的太早,读了会书就感到困乏,睁不开眼睛,便伏在书桌上睡着。”葛明鉴随即解释道。

    他是独生子,父亲在济南做生意,从老家成山卫运盐来卖,家境殷实,在府城购置了房产,花大把银子送他到这所最好的私塾读书。他却喜欢练习武艺,拜一名从辽东归来的老兵为师,习学拳术和器械,一年来小有所成。

    “有你师父言传身教,难怪小小年纪就知道为守城出力,将来必定能成为忠臣良将。不过,守城有官军负责,你以后只管好好读书!”教书先生语气有些缓和。

    “城上官军伤亡太大,快挡不住鞑子的进攻了,巡抚宋学朱大人急得须发皆白!”葛明鉴急忙说道。

    “去年九月,鞑子十多万人前来攻打济南府,当时城中兵丁大部分调往德州,只有老弱乡兵五百人,后来又有莱州增援的七百名军士。多亏宋大人募集粮饷器械,广召民勇守城,能坚持到今日实属不易!” 教书先生感叹道。

    “先生,鞑子攻势如潮,城上军资不够用了,您领我们去送军资吧!”

    “我们也要上城打鞑子!”少年们争先恐后地喊道。

    “覆巢之下无完卵。鞑子残暴没有人性,破了城就要屠城。也罢!老夫这就领你们去送军资,即使递上一块砖头,也能打破鞑子的狗头!” 教书先生挥了下拳头,坚定地说道。

    “轰!”一枚实心铁炮弹飞来,击穿屋顶,打断支撑木柱,屋顶轰隆倒塌下来。

    “快跑!”教书先生的头部被砖块击中,他却用肩膀扛住一根横梁,高声呼喊着,让众少年从身旁破洞跑出。

    葛明鉴没有立即随少年们出去,而是竖起课桌,又在上面放张小木凳,可还是够不着横梁。

    “明鉴出去!”教书先生挥出右掌,奋力把葛明鉴从破洞中推出。

    葛明鉴在地上滚了两下,刚站立起来,屋顶就全部坍塌,一片烟尘腾空而起。

    “先生!”葛明鉴哭喊道,带领吓得发呆的少年们冲上前,不停地扒着砖头瓦块。

    过了一炷香时间,众少年终于发现教书先生压在一根大梁下,已是气绝身亡,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

    轰隆隆的炮声接连响起,不时有实心铁炮弹飞过,少年们吓得不知所措,有几人拔腿就跑。

    “大家快趴下!”葛明鉴急忙喊道。

    他到城头上送军资时,师父就讲了战场注意事宜,还有保命技巧,又讲了搏杀取胜技艺。师父的讲解细致到位,葛明鉴学得专注,再加上现场看到鲜活的战例,便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前方突然传来繁杂的脚步声,夹杂着哭喊声,大群人迎面跑过来。少年们哄然一声散开,混入到人流中。

    “老丈,为什么大家都向前方跑?”葛明鉴拦住一位老者问道。

    “鞑子攻破济南城了,在城墙上发炮,大伙都想从东城门出城,孩子快跑啊!”老者说罢,慌忙随着人群跑路。

    担心父母的安危,葛明鉴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沿着人流相反的方向,急急向家里跑去。转过街角,只见父亲葛昭墉和母亲马慧君焦急地站在家门口张望。

    他大步跑上前,身后忽地传来哒哒的马蹄声,回头望去,一队清军骑兵驰入人群中,凶狠地挥刀砍杀百姓。但见血花飞溅,肢体纷飞,甚至有的百姓被战马踩中肚子,内脏撒落在地上,惨叫声、哭泣声、哀号声不绝于耳,场面甚是凄惨。

    葛昭墉急忙抓住妻儿的手,把他们拉进院内,迅速关上黑漆硬梨木大门,插上门栓。

    “爹娘,鞑子要屠城,我们不能躲在家里,赶快从东门出城!”葛明鉴着急道。

    “鞑子就在家门口,我们怎么能跑得了,快脱下绸衫,换上粗布衣服,从后院出去。”葛昭墉沉声说道。

    马慧君急忙给儿子换好衣服,摘下他的四方平定巾,戴上普通的网巾。

    “咚!咚!咚!”先是传来急促的敲门声,“砰!砰!砰!”声音继而猛烈起来,紧接着就是硬物砸门声,葛明鉴与父母马上向后院跑去。

    府上的仆人已遣散,三进院落空荡冷清。刚刚进入第二进院子,身后传来破门声,以及听不懂的满语叫骂声。

    进入第三进院落时,两个穷凶极恶的清兵冲进院里,狞笑着挥刀冲过来。

    “快领鉴儿逃走!” 葛昭墉从墙边抄起挑水的扁担,转过身向清兵打去。

    左边的清兵闪开扁担,右边的清兵趁机砍中葛昭墉,刀锋削掉方巾,划过脸颊,砍在胸部。

    葛昭墉忍痛没有吭声,拼命舞动扁担,意图拖住清兵,给妻儿逃跑赢得时间。

    马慧君紧紧拉着儿子的手,跑了十多步,回头看去,但见丈夫披头散发,血流满面,虽是竭尽全力,却不时被清兵挥刀砍中。

    “鉴儿快跑!”马慧君推了下儿子,从袖口抽出一把剪刀,冲到丈夫身旁,向清兵狠狠扎去。清兵用刀挡住剪刀,抬腿把马慧君踢倒在地。

    葛昭墉的扁担也被清兵打飞,他与妻子各抱住一个清兵的腿。

    清兵挥刀劈砍,砍得二人鲜血淋漓,随后倒转钢刀插下,杀死了二人,清兵拔刀狂笑。

    “爹娘!”葛明鉴哭喊着跑到树下,抓起石桌上的杆秤,疾冲到清兵身后,右手抡起铁质秤砣,用力砸在近处清兵的后脑勺上,立时把这个清兵打昏;左手挥出秤杆,秤钩恰好钩住另一个清兵的咽喉,双手用力一拉,将清兵拉倒,抬脚用力踩下秤钩。清兵蹬了几下腿,便没了气息。

    葛明鉴扔下秤杆,抱住父母的遗体大哭,流着泪从地上捡起一把钢刀,挥刀割下清兵头颅,摆在石桌上当作祭品。

    前院突然传来满语叫喊声,葛明鉴急忙抱起父母的尸体,放入假山旁的水沟中。

    这座假山已经松动,未来得及修缮,旁边有一根圆木顶住。

    葛明鉴跪下来,向父母的遗体磕了头后,起身搬来数块石板,置于水沟上,挡住父母的遗体,接着迅速抽开圆木。假山轰然倒塌,盖住了水沟。

    三个清兵被响声惊动,举刀挺矛冲进后院。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