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国
字体: 16 + -

10.一剪梅不语枝头尘 九姑娘求教辛大人

    wed may 25 17:04:35 cst 2016

    卓家是齐国的新贵,也就是从卓无悔当上齐国左司农之后才兴盛起来,与齐国的田家、姜家等旧贵族相比,根基势力都有所不足。因此卓家注意在朝野培植自己的势力,卓无悔还有个大儿子叫卓肃,担任齐王的御前护卫,他的妻妹林瑛,是五王子田信的嫔妃,卓家就在他人不知不觉间编织起了自家的关系网。与卓家人一向低调不同,卓文茵堪称是另类,为人古灵精怪,总是会惹出些大动作。因此,这日,当卓文茵出现在方圆书院时,不少认识他的老师学生都是一惊,不同的是老师们是发愁这个小丫头太难伺候,都不想触这个霉头,学生们则是暗喜,这下又有好戏看了。

    卓文茵随着卓原,来到门口,向辛如海握拳施礼:“弟子卓文茵,拜见老师。”卓文茵看样子正在二八年华,确是女孩子最可爱的时间,鹅蛋似的脸庞纯白无暇,长长的睫毛遮不住清澈的双眸,脸上时刻洋溢着笑意,淡淡的酒窝好像掬出清洌的美酒,头上玉簪上嵌着一朵刚摘的梅花,衬托出乌黑的长发更加秀丽。

    “赶快坐下吧。”辛如海打量过卓文茵,示意她进屋坐下。就这样三人席地而坐。方圆书院,只有博士才可以开坛向众多学生授课,像辛如海这样的伴读,是没有开坛授课的资格的,只能一对一的对学生进行私下辅导。说是辅导,不过就是学生有什么典籍想不起来了方便询问罢了。辛如海虽然对博士毫无兴趣,但也不甘心当一个会说话的书袋子,平日进行辅导时也会讲解一些自己的见解。

    “今天,我们接着讲《礼记・大同》……”

    “辛先生,你觉得尧舜禹那样的社会是真的存在过还是后人杜撰的呢?”卓文茵刚坐下就提出这么尖锐的问题,显然是有意为难辛如海。

    辛如海倒也镇静:“是不是存在过我们没办法考证了,不过我觉得这也并不重要。后人反复的提起这些社会,更多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

    “那你觉得《礼记・大同》中的世界会实现吗?”卓文茵接着发问。

    辛如海淡淡一笑。“将来会不会实现,我不知道,在我的有生之年应该是看不到这样的世界了。”

    “既然你觉得这也的世界实现不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提大同世界呢?难道是他们都不如你有远见吗?”辛如海听出了卓文茵话中的讥讽。

    “经常提大同世界的有三种人,一种是书呆子,别人怎么提他们就怎么提,毫无主见。一种是现实主义者,他们需要这样的借口来吸引别人。还有一种是理想主义者,大同世界是他们想要建立的理想国家,他们提是因为这是他们的理想。”

    “那辛先生,你又是哪一种呢?”

    “我是哪一种并不重要,这三种人本质上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变好。”

    “我觉得这三种人的共同点都是‘傻’,书呆子是真傻,现实主义者是装傻,理想主义者是犯傻。”

    听了卓文茵的解释,就连一旁看热闹的卓原都憋不住“扑哧”一声笑出了声:“文茵,不得无礼。”卓原强忍住笑,假意呵斥道。

    “卓小姐概括的很精辟啊,这三类人的共同点确实是‘傻’。不过,我们现在正是这样的傻人太少了,各个都认为自己聪明无比,不展现一下自己的智慧好像就会埋没了一般。想那庙堂之上,所谓的‘聪明人’何其之多啊。”辛如海想到自己有志难酬,只能寄身于这小小书院,不由发起了感慨。

    “辛老师既有匡济天下之心,终会有一展才华之时的。”卓原在一旁劝慰道。

    “辛老师的见识果然与常人不同,比那些所谓的博士强多了。”卓文茵也悄然改称辛如海“先生”为“老师”了。

    辛如海自觉刚才有些失态,不该自怨自艾,随即笑道:“刚才发了些牢骚,让两位见笑了。”

    “辛老师,我前几天到大明湖去玩,突然想到了一个上联,可是后来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了,您才学渊博,能不能帮我想想啊。”卓文茵冲着卓原狡黠的一笑,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你说来我听听试试。”

    “四面荷花三面柳。您看看应该怎么对。”

    “下联接‘一城山色半湖春’怎么样?”辛如海不假思索。

    “好,辛老师对的真好。”卓原大声赞叹道。

    “辛老师对的真好。我们去完大明湖还去了泰山,我还有一个对联想请教下您。”卓文茵显然没想到辛如海能这么快对出来,又抛出了一个。

    “你什么时候去玩的啊,我怎么不知道。”卓原有些好奇的问道。

    “我去哪玩要你管,真是事多。”卓文茵冲着卓原半怒半撒娇。

    “卓小姐但讲无妨,咱们就当是一起交流下。”

    “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说罢,卓文茵暗暗得意的看着辛如海。这个对联既有写实又有描虚,且鲁国在泰山之南齐国在泰山之北,故为阳鲁阴齐。要想对出来,需要对齐鲁大地非常了解,确实不易。

    辛如海也是眉头一皱,陷入了思索。看着辛如海冥思苦想的样子,卓文茵露出了小孩子样得意的笑容:“辛老师,这个我想了好久也想不出,您要是一时想不出来也不用着急。”说罢,瞪着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辛如海,眼里都是小孩子一样得意的神情。

    “卓小姐的上联果然精彩,不过我这有个下联,你不妨听听怎么样。‘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

    “妙哉,阳鲁阴齐,西河东海,真是好对。”卓原兴奋的一手拍在桌上,疼的直吸气。卓文茵得意的神情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既失落有钦佩的复杂表情。

    “老师,您比我长不了几岁,像我哥哥一样叫我文茵吧。”

    “这样也好,您们也别叫我老师了,我比你俩都长不了几岁,叫我如海就好了。”

    “如海哥,我听我哥哥说你很喜欢我写的那篇《论间》,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呢?”卓文茵认真地问辛如海。

    “我先给你们讲一个间谍的真实例子。”于是辛如海就将朝闻饭店的事情讲给了卓家兄妹。“所以你文中的设想早就有国家变成了现实。只是齐国一直号称礼仪之邦,对间谍之事总是当作蝇营狗苟的勾当不屑于放到台面上讲。可殊不知,这些所谓见不得人的勾当有时发挥的作用能抵得上千军万马,就好比孟尝君身边的鸡鸣狗盗之徒一样。因此,建立一直专业的情报队伍,不但是大势所趋,更是必不可少。所以我才会讲,你那篇文章的见识异于常人。”

    “那如海哥觉得应该怎么建立这个网络呢?”

    “齐国的环境不适合间谍的生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这样的根基。毕竟大臣们平时相互勾心斗角也是需要情报的,只是还没有上升到组建间谍队伍的高度。如果在齐国建立这样的队伍,适宜由私人出面组建,这样既免除了舆论纷扰,一旦暴露了也会容易收拾残局。”辛如海仔细的分析着中间利弊。

    “明白了,如海哥的分析一下子就把我心中的疑惑解释清楚了。”卓文茵又恢复了少女的本色,脸上浮现出冥思苦想终于得到答案的解脱之情。

    “看你们这样认真的思考问题,我倒是想到了一幅对联。”卓原故作神秘的说。

    “你还会作对联啊?快说出来听听。”卓文茵急急应到。

    “一剪梅不语枝头尘。”

    卓文茵摸了摸头上的梅花,听出了卓原是在拿自己取笑,嗔怪道:“瞧你出的什么上联啊,我看你下联怎么对。”

    “自然能对,听好了,九姑娘求教辛大人。”说罢卓原伏在桌上哈哈大笑,腰都挺不起来了。

    辛如海想笑又不好意思,只好强忍着绷着脸,卓文茵则一下子羞红了脸,粉拳不停的砸向卓原的后背。一时间,笑声、责怪声、求饶声回荡在书院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