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水浒
字体: 16 + -

铁木真假意讨西夏,张邦昌真心卖大宋

第一百五十二章铁木真假意讨西夏,张邦昌真心卖大宋

    一张嘴说不出两家话,除了梁山王伦开疆拓土,其他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极力扩张。

    大宋周边国家众多,有远在宁远的大金,东北方向是大辽;正东山东、苏北、山西一带归梁山人民共和国。西北是西夏王国,正北方是蒙古;西边吐蕃,西南方是和梁山一个鼻孔出气的大理。诸多的国家中,西夏和大辽本来能和大宋呈鼎足之势。后来大辽为梁山吞并,大金、西夏便成了最强大的两个邻国。

    宋徽宗见梁山根本不想建立朝廷,只想推行民主制度,觉得一盘散沙并不可怕,大金和自己隔着大辽,大辽又是梁山附属国,不足畏惧,西夏皇室争斗不断,也已不足为虑,蒙古是一盘散沙,大理弹丸之地,吐蕃、西藏更是远隔千山万水,大宋现在可以说无外患之忧了。现在宋江一死,内患已除,赵家天下固若金汤了。徽宗便放心地将皇位传给了靖宗,自己做起了安乐逍遥的太上皇。

    宋江卢俊义等人被朝廷害死的消息不但赵构知道,远在会宁城的完颜阿骨打和赤峰的耶律国珍也知道了,耶律国珍立即派欧阳侍郎来梁山,征求王伦吴用的意见,王伦建议耶律国珍:备战备荒为人民!

    完颜阿骨打得到这个惊天喜讯,认为出击大宋的机会来了,立即召集众大臣上朝商议:“诸位爱卿,卢俊义被宋昏君下水银堕死在淮河,宋江被毒死,李逵殉葬,关胜率断了腿,现在的大宋可以说没有一个能撑局面的人,正是我们出兵攻打大宋的好时机,众卿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完颜宗翰出班说:“父皇,儿臣前次受梁山王伦之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已经建造了五百辆铁蜉驼和一十三架红衣大炮。这次也让南蛮子尝尝咱铁蜉驼和红衣大炮的滋味!”

    五王完颜宗峻说:“父皇,梁山军队英勇善战,咱大金绝不能找这样的强敌做对手,咱的目的是消灭大宋,等灭了大宋,咱再集中力量对付梁山。现在我们要避开和梁山直接冲突,更要避免两线或多线作战,最好的办法是绕过大辽和梁山,利用盟友蒙古的关系,借到蒙古,从西夏进兵,从西京直捣开封!前番孩儿出使西夏等国和草原十三个部落,并时时关注草原各部落的动态,现在铁木真那里的仗已经打得差不多了,孩儿想再次出使蒙古,确认铁木真对大金的忠诚,如果铁木真能帮助我们牵制西夏,我们便可快速出兵,先灭宋,后灭梁山,最后……一统天下!”

    确实,自从完颜宗翰吃了败仗,完颜阿骨打早有准备,为了能顺利扫灭大宋,两年前,也就是王伦的舰队捣王庆老巢的时候,他已经派五子宗峻、十三子习泥烈游说蒙古、西夏,集合各种力量,一举灭宋。

    西夏原本是大宋的附属国,自夏国公李元昊以后,国力日盛,便力图摆脱大宋的统治。宋徽宗见李元昊不服管辖,派兵攻打,结果败多胜少,逐渐失去了对西夏的控制能力,反观西夏国,国土范围涉及甘肃大部、陕北、宁夏、内蒙古西部、青海大部、新疆东北等地,国力强盛,逐渐和辽、宋呈了鼎足之势。蒙古的内部纷争完全是由西夏和大辽操控的结果。

    西夏和大宋冲突不断,国力不断减弱,对蒙古各部控制力下降,蒙古内部势力的均衡态势被打乱,各部势力又开始相互争斗。王伦征服大辽,蒙古各部势力再次重新洗牌,内部纷争不断的蒙古,一共有十三个主要部落,分别是:乞颜部、蔑儿乞部、主二乞部、塔塔儿部、泰赤兀部、克烈部、乃蛮部、花剌子模等十三个部落,领土包括整个呼伦贝尔大草原至整个北高加索地区。

    完颜宗峻出使蒙古,各个部落反应不一,大家都害怕金国使假途伐虢之计,唯独乞颜部首领铁木真愿意和大金结盟。支持金对宋发动战争。

    铁木真及其部落乞颜部在蒙古十三部落中最弱小,自己的老娘年轻时被塔塔儿部抢去,自己的老婆成亲不到一年,又被蔑儿乞部抢去,这屈辱铁木真终身不能忘。铁木真野心勃勃战略眼光独到,他不但看到了蒙古各部落内部各国,还看到了金、西夏、辽、和大宋等周边各国。但铁木真韬光养晦含而不发,从不向人透露自己的打算,只像宋江那样,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用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口号聚拢人才。现在的铁木真,手下汇集了四子四杰四勇四弟四养子,人才济济,因大金对蒙古实行的减丁政策,铁木真唯一欠缺的是兵马太少!完颜宗峻来到乞颜部,铁木真立即表现出哈爬狗面容,热情接待,对大金卑躬屈膝,差点连自己的女儿都送到完颜宗峻的床上。

    铁木真不是马屁精,他的做派众兄弟大惑不解,纷纷前往质问。铁木真对自己的铁杆兄弟解释说:“兄弟们,我知道你们骂我是卖国贼,是投靠金人的哈爬狗,我没有意见。只不过兄弟们,你们想过没有,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区区一个小部落数万人口,想在草原上壮大,可能吗?即使壮大,需要多少年时间?大金对我们草原部落实施减丁政策,一旦我们势力发展起来,他们就会前来屠杀,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借助外部势力!如今天下,势力最强的大宋和西夏内部不稳,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对我们的存在视而不见,不是可以借助的盟友;大辽已经被梁山同化,现在只管做生意,全不知道外来威胁,用来做生意还可以,做军事盟友,难;唯有大金,他们吃过梁山的亏,时时想报仇,时时想灭宋,我充分考量了大金的特点,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足以消灭草原任一部落,甚至整个蒙古草原十三部落联合,也未必是大金的对手,对于这样的势力,我们只能借其势;大金狼子野心,时时想灭宋,问鼎中原,但后勤是他们攻打大宋的软肋,这个软肋却正是我们可以弥补的,也正是我们和大金都需要的!我想以帮助大金开通灭宋通道为名,借大金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强大的军士力量扫平草原其他部落,为大金攻宋打开通道。大金想攻宋,一定会出现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便不会对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盟友采取减丁政策,反会为我们吞并草原其他部落提供帮助。等我们有足够的军队,等大金和大宋两败俱伤,我们先灭金后灭宋!我不仅想做草原的大汉,更要做一统天下的成吉思汗!兄弟们,这么绝密的事情可不能让大金闻到半点风声,否则你我兄弟都将有灭顶之灾!”

    众铁杆终于明白铁木真的意图和理想,全力支持铁木真。铁木真以汉奸的面目出现在草原上,积极充当大金的咬人狗,利用大金训练自己的部队,以维护大金利益为由,在大金将军的指挥下进行实战,先后向十三部落发动战争,铁木真每攻占一处部落,立即请大金使者前来,其他的金银玉器优先交给大金,人口却没有贬为奴隶,而是给占领区的人牛羊马匹,鼓励这些人发展生产!十三翼战争,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蒙古人民还以为铁木真是为他们在打仗,个个踊跃报名参军!铁木真缴获的粮草辎重武器用来武装军队,而他的军队名义上竟然是大金镇西先遣队。他的军事行动,在大金看来完全是为大金打天下,为攻宋打先锋,而大金攻打大宋的通道也完全开放!铁木真还特意允许蒙古人和金人通婚,实质上就是默许金人在草原霸占蒙古女人。

    金人完全不了解铁木真的真正用意,以为铁木真铁了心当金人的汉奸走狗,一味支持铁木真西进。铁木真无大金镇压的后顾之忧,更借大金提供的精良武器装备,经过两年浴血奋战,经过十三翼战争,占据了蒙古草原,征西先遣队名义上有七万军队,实质上利用轮训轮战的办法,暗中将军队规模扩大到了五十多万。

    西夏国最近也内乱不断,该死的李元昊年纪一大把还花心不死,见儿媳妇漂亮,强行抢进皇宫!儿子宁令哥本来想做皇帝宝座,于是借机向父亲李元昊发难,在母党帮助下手刃亲爹,夺取了皇位。可太后一党往往只会祸国殃民,搞的西夏内部大乱,各个派系直接为了争权夺利,战乱纷纷。

    完颜宗峻见此机会再次出使蒙古和西夏,向西夏要求结盟,实则迫使西夏向大金称臣。西夏拒绝断然拒绝!铁木真见机会来了,立即将回国途中的完颜宗峻接到自己的行宫,好酒好菜漂亮美媚招待,并对完颜宗峻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西夏是大金灭宋途中一个巨大的威胁,如果我们攻打大宋,西夏出兵袭击我们的补给线,那我们的军队在大宋就好陷入无援无粮的绝境,这个心腹大患必须除去!但大金出兵西夏,便坐失灭宋良机,遏制西夏,最好的力量就是我们蒙古。铁木真得大金扶持,对大金忠心耿耿,在这关键时刻,愿意为大金赴汤蹈火,只要在武器等军事装备上得到大金的支持,甚至在战争问题上得到大金的政策支持,我铁木真一定能有效遏制西夏对金的威胁,大金攻宋无后顾之忧,说不定我们还能打败西夏,将西夏纳入大金版图,这样还能为大金攻打大宋提供战马以及运输劳力等非军事援助。

    完颜宗峻是个聪明人,他的智慧不在其父完颜阿骨打之下。他听铁木真如此分析,权衡各方利益,觉得要攻取大宋,必须借铁木真之力,即使铁木真灭不了西夏,西夏也不能和宋联合抗金了,铁木真也因战火被拖在蒙古草原西部,一石三鸟的好事哪找去?于是完颜宗峻立即和铁木真达成双边战略协定,让铁木真放手西征攻取西夏!

    铁木真更聪明,他打西夏,没有使全力,而是十大军区轮番上阵,一直和西夏在打,边打边将军队的绝对指挥权抓到手中。

    金和蒙古结盟,没有花费多少金钱物资,却取得了丰厚的回报,蒙古允许大金军队在蒙古境内自由行军,能得到蒙古的马匹供应,作为交换,大金为蒙古军攻西夏提供一定数量的镔铁武器,允许蒙古将军队规模扩充至十万!而这些条件对他们不算什么,没有利益冲突,没有生命危险!双方自然答应。

    完颜宗隽的外交策略取得圆满成功,出兵大宋已经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完颜阿骨打立即下令,由四子完颜宗碧(即金兀朮)为帅,哈密蚩为军师,率军五十万,兵分五路,绕过大辽,由西夏和蒙古国境线处攻击大宋,经如今的包头、鄂尔多斯、榆林、延安直捣华洲(今西安)、南阳、洛阳,来了个大迂回,沿途只会欺压百姓的宋军在金国铁骑和铁蜉陀的进攻下望风而逃,金军如入无人之境,奔袭五千里,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兵抵两狼关!

    两狼关总兵韩世忠得报,立即安排军兵守关。夫人梁红玉是难得的巾帼将才,她建议说:“老韩呀,咱们两狼关拒险而守,易守难攻,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金兵刚夺潞安州,兵锋正盛,咱不能和他们正面交锋,应该先采取守势,带金兵锐气耗尽,再设法取胜。同时,敌众我寡,我们快请朝廷发救兵增援。”

    韩世忠:“夫人所言极是,我这就修书上报朝廷。”

    其实不要韩世忠上报,金兵入关的告急文书早到了朝廷了。蔡京接到告急文书,立即找高俅、童贯、杨戬等人商议对策。童贯说:“蔡相,这事首先要禀明圣上,好让我们有派兵的权利,还要商议,派我们的人为帅。”

    蔡京:“那是自然,我想知道,咱该派谁去合适。现在宋江卢俊义死了,这股势力土崩瓦解不足为惧,只有李纲宗泽余部还不停咱们调遣。听说韩世忠和李纲关系不错,咱不能派李纲去。”

    杨戬:“蔡相言之有理,两狼关地势险要,派谁都能守住,如果派李纲等人去了,岂不是白白送他们功劳?下官以为,应该将这些正直的将军派往东线,让他们和梁山吴用对阵。”

    童贯:“下官认为,派咱的老门生孙浩前往最合适。这孙浩听话,懂事,而且不怕死。我们要死守两狼关,非他莫属!”

    蔡京:“好,明天上朝,我们禀明圣上,推举孙浩为帅,帅军前往增援两狼关。先请孙浩来相府一叙。”

    孙浩得到蔡京召唤的消息,立即屁颠屁颠来到相府,见了蔡京施礼:“蔡大人急招下官前来,不知有何指示?”

    蔡京:“孙大人,金兵攻占了我潞安州,现已兵临两狼关,两狼关总兵韩世忠上书求救,高大人、童大人、杨大人联名向我建议,让你领兵前往两狼关增援韩世忠,不知孙大人意下如何?”

    孙浩:“为朝廷出力,为蔡大人分忧,下官责无旁贷。”

    蔡京:“孙大人,如果你为帅,有何打算?”

    孙浩是老江湖,能不明白蔡京的意思?他坚定地说:“下官以为,金人兵强马壮,兵多将广,我军只能采取守势,死守为上策。只不过韩总兵能否听命,下官就难说了。”

    蔡京会意地一笑:“孙大人果是将才,国之栋梁啊。明日上朝,我等极力推荐孙大人为帅,孙大人可不能让我等失望。我等在朝静候孙大人佳音。”

    事情完全按照蔡京的设想发展,孙浩挂帅,领兵十万,浩浩荡荡奔两狼关来。

    金兵得知宋军援军来到,立即报告中军元帅金兀朮和军师哈密蚩。哈密蚩一听乐了:“四狼主,俗话说破一贼难,破两贼易。我听说孙浩和韩世忠等人素来不和,咱何不来个围城打援,先打孙浩,调韩世忠出关?”

    金兀朮:“军师妙计。大王兄,你领兵监视两狼关,在适当的时候放韩世忠出关营救。二王兄、三王兄和我带兵在关外围歼孙浩!”金将领命去准备。

    孙浩大军刚到两狼关外,还没来得急安营,金兵就杀将过来。孙浩拍马溜须投机钻营水平高,打仗水平就差了,被金兵一冲,顿时大乱。

    关上韩世忠见金兵倾巢出动,立即命令长子韩尚德前往接应。自己亲率一部人马出关,不去阻击宗翰所部,也不去接应韩尚德孙浩,而是直扑金军大营。哈密蚩没料到韩世忠来这么一手,立即调兵回防老营,命宗翰用铁蜉陀截住韩世忠归路。关上梁红玉见金兵派出了铁蜉陀,立即命令炮兵对准铁蜉陀开炮。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两狼关上的大炮缺乏维护,炮弹没有打出去,反而炸膛,直接将两狼关炸开!宗翰一看机会来了,不去回救老营,直接前来抢关!两狼关内几乎没有守军,宗翰轻易夺了两狼关!梁红玉无奈,烧了粮草辎重,弃关逃跑。韩世忠见两狼关失守,知道罪过大了,只能一路向前,杀进金营,放火烧粮草辎重。金兀朮一看老营被端,派兵围杀韩世忠,双方杀成了一锅粥。韩世忠烧完粮草,回身救回梁红玉,韩尚德救出孙浩,两路人马大败而回。金兵占据两狼关,但因粮草不济,只得原地待命,派出三王子宗望兵进河间掳掠粮草。

    孙浩、韩世忠败回东京,十万人马损失殆尽!靖宗皇帝气呼呼要将二人处决,蔡京等人要保孙浩,也顺带保了韩世忠,最后,靖宗将韩世忠夫妇削职为民,回祖籍镇江养老。

    河间府节度使贾庆文是童贯门生,听说金兵进攻河间,早吓破了胆,立即召集众人商议对策,众将面面相觑具有怯色。正牌军胡军说:“大人,两狼关有险关,有炮,有铁滑车,还有孙帅的十万人马,尚且守不住,我河间有什么?人马不过三万,无险可依,和金人的铁骑相抗,无疑自取灭亡。以末将之间,不如投降。”

    贾庆文思量再三,又装模作样学习梁山的民主决策,让众将投票表决,最后决定投降。麾下张保不愿投降,带了张用张立去找自己的队伍去了。

    贾庆文投降后,金兵有了粮草,立即整顿军械,继续南下,先头部队已经到达黄河边上,只要越过黄河,开封便再无屏障可守。

    靖宗皇帝在后宫再也待不住了,立即召集群臣上朝:“诸位爱卿,贾庆文投敌,金兵已经抵达黄河边了,这可如何是好?”

    群臣沉默不语。靖宗皇帝问:“蔡爱卿,你是三朝元老了,快给朕拿个主意。”

    蔡京见皇帝点名,只得出班:“陛下,金人兵强马壮人多将广,金元帅金兀朮武艺超群无人能敌,更有军师哈密蚩足智多谋!我天朝无人能敌。以微臣愚见,不如和金人议和,许以金人金银绸缎粮食美女,以保一时之安宁,而后图之。”

    宿元景立即站了出来:“皇上,千万不可议和。金人不愿万里来攻我大宋,难道仅仅为了点金银绸缎?他们要的是我们的江山哪。臣不才,愿领人马前去,凭黄河天险,坚决将金人抵抗在黄河以北。同时请陛下立即广招天下能人志士,招兵买马,积草屯粮,与金兵决战。金兵进军虽快,但粮草运输不易,只有我们坚决抵抗,他们绝不能奈我何。另外,臣恳请皇上,派使臣出使梁山,请梁山出兵增援。”

    童贯出班:“皇上,宿大人积极抗金,勇气可佳。微臣以为,可让宿大人为帅,帅兵十万,借黄河天险抵抗金兵。至于梁山,微臣以为,梁山素来狼子也心,如果梁山出兵,河间地区以及黄河以北将再不能收复。金人出兵,势必对梁山构成威胁,梁山不可能袖手旁观,他们出兵是必然的。杨大人和梁山关系相对较好,前番修庙,梁山人没有为难杨大人,臣以为可以请杨大人出使梁山,其目的是让梁山安守边境,威胁金人侧翼,便于我军守卫黄河。只要我们能坚持三个月,江南康王的军队一到,金人便不战自退,那时我们和梁山协调追击,定能大获全胜。”

    靖宗皇帝考虑了十几分钟,觉得非常完美,便说:“童大人之言甚是有理。命宿元景为元帅,领兵十万于黄河南岸御敌,童贯统领禁军守卫东京,杨大人,你再辛苦一趟,去梁山传达朕的意思。记住,到梁山态度要谦恭,语气要委婉,设法请梁山出兵河北,威胁金人侧翼,利于我们固守黄河。另外,立即传旨,请康王赵构帅江南人马进京勤王。”众大臣山呼万岁。

    天有不测风云。宋靖宗安排得蛮好,可老天就是要北宋灭亡!当下季节才农历八月仲秋季节,一股超强冷空气突然南下,其强度至少五百年不遇,恰逢秋旱,黄河水本来就浅,只两天时间,黄河水便冻成了实疙瘩,别说人马,就算坦克也能开上去。

    金兀朮见黄河上冻,毫不犹豫率兵踏冰过河,对还在赶路的宿元景部展开突袭。宿元景带兵紧急出发,辎重还在后面,而且根本没有准备冬天的衣服,士兵战马冻死冻伤不计其数,还打什么打呀,只一仗,宋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灭,要不是张保、张用张立一拨额外人马相救,只怕宿元景早被金兵咔擦了。

    宿元景仓惶败回东京,向靖宗皇帝汇报战况。皇帝也很无奈,将宿元景等人削职为民,全朝上下个个胆寒,没有人再敢提领兵的事。

    金兀朮兵过黄河,再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杨戬的使团还没出发,五十万金兵已经将大宋的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围得铁桶一般。

    金兵已经到了东京城下,整个大宋朝廷慌做一团!靖宗赶快召集众臣商议军情。到了这个份上还商议个屁呀,外面的军队没法通知,城里的军队不敢出城,最后,皇帝接受了蔡京的馊主意:议和!

    可派谁去议和呢?大家讨论了半天,朝中位高权重的人一个都不敢出去,最后杨戬建议:“皇上,以微臣愚见,有一人可以出城谈判。”

    靖宗皇帝如抓到救命稻草,赶紧问:“谁?”

    杨戬:“此人是梁王柴珪的幕僚张邦昌。前些年我朝开科选武状元,张大人极力推荐梁王柴珪,叵耐岳飞枪挑小梁王,坏了我朝大事,以至于朝廷失去一栋梁,河北一带被梁山贼人剽窃。张大人以后一直在京城,皇上可以下一道圣旨,提拔张邦昌为枢密使,前往金营和金人谈判。”

    靖宗皇帝立即下旨:“封张邦昌为当朝枢密使,全权代表大宋和金人和谈。”

    张邦昌自梁王柴珪死后,没脸见柴珪的老婆,一直龟缩在东京,靠做生意为生,靖宗皇帝刷下圣旨,派杨戬亲自前往,张邦昌明知和谈难成,但圣命不可违,不得不收了圣旨,前往金营去和金人和谈。

    东京城是皇帝的老巢,内有禁军八十万,粮草支持一年,金人百万军队想打,没个一年两年休想打下来!哈密蚩正在谋划怎么攻城呢,靖宗皇帝的和平使者张邦昌来见!哈密蚩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四狼主,张邦昌来给咱送厚礼来了,咱们如此这番这番如此!”

    完颜兀朮一竖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军师真可比管仲乐毅!就按照军师的意见办。请使者。”

    张邦昌来到金人的中军帐,见完颜兀朮端坐正中,哈密蚩坐在一侧,众将腆胸突肚披坚执锐分列两旁。兀朮见张邦昌进账,高声断喝:“来者何人?”

    张邦昌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见这个阵势:金人太强大了,就这些将军,咱大宋没法比!可和谈重任落在肩上,必须谈,而且要谈出好处来。张邦昌躬身施礼:“在下大宋枢密使张邦昌,特代表我朝前来商讨和谈之事。“

    金兀朮一拍桌子:“放屁!你小子本是小梁王手下一个幕僚,什么时候成大宋的枢密使了,我都已经将东京城围得水泄不通了,你们还想来骗我?来人,将这个骗子拉出去剐了。”

    张邦昌临危不惧:“四狼主说得是,你们已经将城围了,但我大宋皇上以仁义治天下,他老人家不想两国厮杀,这样双方死伤惨重,对谁都不好,所以派下官前来和谈,希望两国能和好罢兵。下官是今日刚受敕封,成了当朝枢密使的。”

    金兀朮:“罢兵个屁,来人,将这条狗拉出去剥皮抽筋挂在营门示众!”武士拖了张邦昌就走。

    张邦昌这次害怕了!这金兀朮一介武夫,真的会这么做,哎呀,我怎么也得保住小命,宋皇帝死活与我何干?

    哈米蚩见金兀朮威吓见效,出面打圆场:“四狼主且慢。都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既然张枢密是使者,咱也不好斩他。先听他说,大宋怎么和我们和谈。”

    金兀朮:“文人就是啰嗦,你们谈,如果我满意,就和,如果我不满意,就把这姓张的砍了挂在旗子上攻城。”说完甩手走了。

    哈密蚩说:“张大人,我们四狼主的脾气你也看见了。既然你作为使者,代表大宋来和谈,先说说,大宋许下了什么条件?”

    张邦昌见有了转机,擦了擦冷汗,定了定心神说:“我们圣上说,将河北、山东、河间等地让给大金,每年向金人进贡黄金千两,白银十万两,绸缎一千匹,粮食五万石,美女一百名。”

    哈密蚩眯着小眼睛说:“张枢密,既然是和谈,那总得拿出点诚意来。你们皇帝这是打发要饭的吗?河间已经被我们占据,用得着割让吗?河北、山东两处为梁山占据,你们能将梁山的地盘割让给我金国?分明是想挑起我们大金和梁山的战争!据我所知,张大人您本是小梁王柴珪的一个幕僚,刚当上枢密,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出面和谈。他就开出这样的条件,明摆着借我们的手置张大人于死地呀。如果他们给出足够让我们撤兵的条件,你想想,如果和谈成了,我们撤兵回去了,宋皇帝靖宗还鸟你吗?你这不是白辛苦白害怕了一场?说不定蔡京童贯之流立即以卖国罪要了你的命。张枢密,现在我们兵临城下,你该为自己多考虑考虑!”

    张邦昌:“下官不知道哈军师的意思。”

    哈密蚩:“张枢密,梁王已经死了,大宋给了你什么?我们可是把你当朋友。山东、河北等地已经为梁山所占领,河间已经被我们占据,这些土地能作为谈判的筹码吗?尤其山东,那是梁山的老巢,我们能去吗?你们皇帝能去吗?你们的皇帝在忽悠你呀。倒是我们,还在设身处地为您着想呀。如果你还这样,就太不把我们当朋友,更不把我们四狼主放在眼里了。他老人家发起脾气来,我可也没辙呀。”

    张邦昌听哈密蚩这么分析,细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该死的宋皇帝,这是想置我张邦昌于死地呀!张邦昌擦了擦冷汗,看着哈密蚩问:“哈军师这是什么意思?”

    哈密蚩:“张大人,我跟你说实话。你们大宋根本没有资格和我们谈判。”

    张邦昌:“不可能,我们大宋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你们想灭我大宋绝非易事,皇上让我来谈判,就是想减少两国间的杀戮。”

    哈密蚩:“张大人,你好白痴呀。就现在的形势,你们大宋唯一能战的部队被我们围在城里,康王偏安江南,恨不得你们的皇帝早点死,他的部队根本就不会来。其他地方还有能和我大金铁骑抗衡的军队吗?在这种情况下,就许诺的那点金银还不够我们军队开支的,你说,我们为什么还和你张大人谈?我素知张大人的为人,希望和张大人合作,张大人不拿我当朋友,别怪兄弟我没有救你。”

    张邦昌不解。哈密蚩继续说:“张大人,难道你就甘心做一个小小的枢密?不想做更大的官?”

    张邦昌:“哈军师的意思……?”

    哈密蚩:“张大人是个明白人。如果张大人帮我们四狼主,我保证,在我们消灭了大宋以后,封张大人为一字并肩王,大宋官员一律由张大人选拔任用,我们金人只收取小小的一点税收,如果张大人不愿帮我们,我们也可以按礼节放你回去,等到城破,张大人一家老小和辛苦经营数年的家产只怕要灰飞烟灭,至于你的小命,要看我们的士兵能不能认出张大人。”

    张邦昌立即迟疑了:哈密蚩说的是事实,一旦城破,自己的小命还真难保,如果和金人合作,一字并肩王,那是和皇帝平起平坐的级别!梁王已经死了,我张邦昌无依无靠,如今靠到这么大一个靠山,真是天佑我张邦昌!

    哈密蚩:“怎么,张大人有疑虑?”

    张邦昌:“不是。四狼主给张某这么大的恩惠,张某如何感激四狼主才好。”

    哈密蚩:“这很容易,张大人,如何宋皇帝拒不投降,你不但做不了大宋的一字并肩王,而且还会死。张大人,你可以利用议和签约的机会,稍微帮帮我们,让你们的皇帝亲自出城来和我们签约,如果我们成功,你就是一字并肩王了。如果我们不成功,你也没什么损失。”

    张邦昌推敲再三,觉得于人于己都有好处,于是点头答应:“好,就按军师的意思办。”

    张邦昌回朝,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对宋靖宗吹嘘自己如何不畏生死如何据理力争,如何耍尽手腕,如何磨破嘴皮,终于和金人初步达成和平协议,只要大宋同意将河北、山东、河间等地让给大金,每年向金人进贡黄金三千两,白银五十万两,绸缎五千匹,粮食十万石,美女五百名。金国就退兵。

    蔡京听后高兴了:“皇上,这个协议好啊,我们准备每年向金人进贡黄金万两,白银一百万两,绸缎五千匹,粮食二十万石,美女一千名。张大人给压缩了将近一半,其功至伟呀。河间已经被金人占了,不送出去也要不回来,河北、山东、都是梁山的地盘,我们正好让梁山贼人和金人去拼得你死我活,咱坐收渔人之利。”

    靖宗皇帝:“好,就按照张大人谈的条件和金人签约。不过,张大人,只有金人退兵后,我们才能签约。”

    张邦昌:“皇上请放心,微臣据理力争,金人答应,明日就退过黄河。只是,他们说为了保险起见,需要皇上您亲自带了玉玺去城外三十里的陈桥驿签约。皇上可以带五千禁军前往。”

    靖宗皇帝害怕被金人坑,听张邦昌这么说,觉得比较保险,便安排:“童爱卿,你带两万禁军出城打探,确认金人已经退兵。高爱卿,你带五千禁军,多带战将,保护朕和张爱卿前往签约,蔡爱卿,你和杨爱卿留下守城,随时接应我们回城。”

    张邦昌:“皇上,金人知道先皇尚健在,他们怕先皇会反悔,所以需要先皇一同前往。”

    靖宗:“那是自然。”

    第二天下午,童贯回来报告:“启奏皇上,金人大军已经退到黄河以北,臣亲眼见金人将营寨扎在黄河北岸,黄河以南没有发现金人的军队。”靖宗大喜。

    到了第三日,靖宗皇帝请老皇帝徽宗起驾,一同出城,到相国寺来见金人的代表团。哈密蚩和金兀朮早在驿馆外迎接。靖宗见金人没有武装,便放心大胆和金人商议协议,双方从早上九点商量到下午四点,终于按照原来许诺给张邦昌的条款签下和平协定。徽宗皇帝和靖宗皇帝满面笑容和金兀朮、哈密蚩等人互换协议,握手告别,打道回府。

    回?哪回去?三十里路,是哈密蚩算计好的路程,讨价还价到下午四点,也是哈密蚩安排好的时间,金人利用这段时间这段路程,越过冻得结实的黄河,将铁蜉陀插在了靖宗皇帝回来的路上。这铁蜉陀和梁山战车外形相似,靠人推,没有火枪火炮,速度慢点,可阻挡骑兵冲锋是完全没问题的,阻挡弓箭更没问题,金人先派三千人,推着五百辆铁蜉驼,经过急行军,将皇帝回宫的路切断,后面骑兵步兵跟进,利用速度优势和抗打击优势,成功将皇帝和他的一万禁军护卫军隔在了城外。童贯发觉金人突袭,想阻挡却无能为力,铁蜉陀如入无人之境,蔡京派数万禁军出城接应,力图接皇帝回城,无奈不知道如何破铁蜉陀,双方相持到半夜,金人后续部队到来,不再抢皇帝,而是直扑城关,战事立即一边倒,宋徽宗和宋靖宗一干人都成了俘虏!哈密蚩利用皇帝为人质,迫使守城禁军投降。

    大宋皇帝的大臣们有的玉碎,有的投降,有的被活捉。金兀朮随即任命张邦昌为大宋一字并肩王,管理大宋朝廷,金兀朮将靖宗徽宗两皇帝和一群王子公主妃**女掳回大金首都会宁城。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金皇帝完颜阿骨打掳来徽宗和靖宗皇帝,给他们戴上狗面具,逼他们学狗叫;将两个皇帝和一个妃子扔在枯井里,让他们坐井观天。宫女妃子公主则送给有军功的将士肆意侮辱!这件事发生在被宋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