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水浒
字体: 16 + -

入云龙再托师训,白秀士三谒真人

第七十一章入云龙再托师训,白秀士三谒真人

    回到客栈,一个劲埋怨李逵将事情搞砸了,两人在客栈里,不知如何解决!就在这时,店家来找戴宗:“请问谁是戴院长?”

    戴宗:“我就是,什么事?”

    店家:“外面两个小姐要找戴院长,说是有要事商量!”

    “小姐?”戴宗一头雾水,他对蓟州陌生得很,认识的大老爷们掰手指都能数过来,怎么会有小姐来找?而且还知道自己是院长?

    李逵乐了:“呵呵,我说哥哥,你在这么远的地方还有相好的。早知道直接让她找那个什么公孙胜,免得俺铁牛受这罪。”

    戴宗:“你别乱扯!店家,这小姐找我说什么事没?”

    店家:“他说什么一清先生的故人,特来见你。”

    戴宗如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快请,快请。李逵,穿上你的衣服,赤膊露胸对女人不礼貌。”

    李逵抓件衣服胡乱披上,王伦扈真已经进来了。戴宗李逵没认出王伦,却认出了扈真:“咦,六娘怎么来了?”

    王伦:“看你们两个重色轻友的家伙,眼睛就知道盯这美女!”

    戴宗看了半天,哎呀叫了起来:“王兄弟,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装着女人我还真认不出来。”

    王伦:“我昨天刚到,听说李逵挨打了!”

    李逵:“哎,甭提了,俺铁牛自诩武艺高强,打不过祖宗您也就罢了,连个破老道都打不过!真给梁山丢脸了!”

    王伦:“你们可知那人是谁?”

    “唔!”李逵摇头,戴宗:“我也不知道,听人讲他是一清先生,也就是公孙胜!哎哟,坏了,我们昨天在他家一闹,将公孙先生得罪了,这可如何是好!”

    王伦:“你们也不想想,其人武艺高强,修道,不与梁山相恶,除了公孙胜还能有谁?你别怕,我和公孙胜先生有数面之缘,也许我能摆平他,你明天带我去见见他。”

    戴宗点头。第二天一早,戴宗请王伦去见公孙胜,王伦对扈真说:“小扈,咱去拜访老朋友总不能空手吧,你在这里等我,我出去溜达点礼物。”

    扈真一笑:“买礼物就买礼物,说什么溜达。我跟你一起去。”

    王伦离开客栈时间不大,拎了个礼盒回来。四人直往公孙胜家,公孙胜见王伦亲自来,碍于情面,不得不见——郓县劫生辰纲时是王伦救了他。公孙胜见扈真跟在王伦后面,看那样子不是老婆也是恋人,客客气气打招呼:“哎哟,王义士,哪阵香风把您刮到这里来了?这位是?”

    扈真:“我叫扈真,山上人都叫我六娘!”

    李逵:“你就说是王伦的老婆就是了,什么六娘呀。”

    扈真脸一红,拉着公孙胜老娘的手:“大娘,我们大老远的找到你们真不容易,也没准备什么,到蓟州后顺了个人参,就送给您老了!”

    公孙大娘一听,这礼物怎么是顺来的?公孙胜笑了:“王义士还喜欢偷鸡摸狗?”

    王伦:“咱替天行道要做,对一些人也做些偷鸡摸狗的事!其目的只有一个:为天下苍生谋幸福!”

    公孙胜:“王义士不必客气。此次来找一清,不知有何贵干?”

    王伦:“一清先生难道准备老死荒野?我是请先生出山,竭尽生平所学,为天下苍生谋福利,还请先生雄起。”

    公孙胜:“一清不想卷入世俗纷争之中,只想侍奉老娘,侍奉师尊,让他们安享晚年。”

    王伦:“先生差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怠’,你想她老人家安享晚年,就该找个太平盛世光明世界。这大宋朝黑暗腐朽奸佞当道,普通人也未必能自保,何况老人?咱梁山现在地域虽小,只占据了半个山东,但咱信奉的是‘自由平等民主博爱’,讲的是‘天下一家民作主’,博爱精神基本的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全梁山之力奉养全梁山之老幼,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场所。一清先生,如果你真想让母亲她老人家安享晚年,梁山绝对比蓟州好!”

    公孙胜:“王义士此言一清深信,如能征得家师意见,一清定当前往梁山,鞍前马后追随义士。”

    王伦:“你的想法是尊师教的,其实你不要追随我,只要报着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百姓的信念就可以了,哪天我王伦欺压百姓鱼肉人民,你们一定对我不能心慈手软!”

    公孙胜无言。王伦又问:“尊师何处?王伦想拜会他老人家。”

    公孙胜:“他老人家在二仙山紫虚观。”

    王伦:“明日一早我等便去拜访尊师。”

    次日一早,王伦请公孙胜引导,来紫虚观拜会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扈真吵着要去,王伦没辙,只能带他前往。此时己是秋残初冬时分,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来到半山里,早红轮西坠。松阴里面一条小路,直到罢真人观前,见有朱红牌额,上写着“紫虚观”三个金字。三人来到观前着衣亭上,整顿衣服,从廊下直往殿后松鹤轩去。两个童子看见公孙胜领人进来,通报罗真人。真人传下法旨,请三人进来。

    公孙胜引着王伦扈真到松鹤轩内,只见真人坐在云床上。公孙胜向前行礼毕,躬身侍立。王伦打了个道号:“无量天尊,王伦给真人请安。”扈真忍不住笑了:这王伦还真会装腔作势,又学起道士来了。

    罗真人问公孙胜:“此二位何来?”

    公孙胜:“这位王伦,便是昔日弟子曾告师尊,山东义友是也。今为破高唐州高廉,特来此呼唤。弟子未敢擅便,故来禀明师父。”

    罗真人:“一清既脱火坑,学炼长生,怎可重入凡尘?”

    王伦:“真人此言差矣,人岂有长生之理?”

    罗真人:“心静自能长生。”

    王伦:“不知真人高寿?”王伦不和他正面辩论。

    罗真人:“贫道六十有七了。”

    王伦:“真人,人若能长生,当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辉。天地即升,日出日落却不见消寿年迈,真人刚六十有七,虽驻童颜,却一头花发,人若长生,该黑发才是!”

    “呃咳咳,”罗真人理拙,只得装咳嗽,“一清,贫道需静修,请这位先生下山去吧。”

    公孙胜见师傅有些嗔怒,请王伦下山回家了。

    回来的路上,扈真高兴地说:“伦哥哥,你真行,几句话就戳穿了老道的谎言!什么长生之术,根本就不存在,老头这下不能忽悠人了吧。”

    王伦:“世间如有长生之术,那么生个孩子不死,咱地球上早杵满了人,连种地的地方都没有了!还有呀,那么多皇帝,谁不想长生?可他们不都死了吗?”

    公孙胜:“王义士所言极是,但尊师似乎不高兴了。”

    王伦:“罗真人是不高兴了,但他不会认输,否则他还怎么教人修炼长生之术?他只能有两种对策,第一,继续和我辩论,第二,躲着永远不见我。你说他会选择哪种方法?”

    公孙胜:“如果他躲着不见你,就算认输,以后再不能收弟子开讲坛,所有弟子全部解散,也就默认了我去梁山。如果他想阻止我去梁山,就一定会见你,也一定会和你辩论!”

    王伦:“是滴,我们明天还能上山!”

    第二天,王伦带了扈真公孙胜再次上山拜会罗真人。罗真人的弟子回答:“师傅正在修炼,不能见客!”

    王伦不直接答话,而是对公孙胜说:“尊师不想见你我,算是默许你下山了,你还不谢过恩师?”

    弟子:“家师只是静修,公孙师兄如想下山,还是和师傅说一声的好,你们请稍候!”弟子转身进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这弟子出来了:“师兄,王义士,师傅请诸位进去论禅!。”

    王伦一笑,拾步前行。扈真悄悄说:“伦哥哥,你真是料事如神,这罗真人还真见你。”

    王伦:“咱昨天太不给老道面子了,今天得礼貌点。”

    几人来到禅房,罗真人还是端坐莲台,见王伦等进来,便说:“童子,看茶。”不一会,香茗奉上!这茶比五台山老和尚给赵大善人喝的茶好多了!这老罗真看得起王伦。

    王伦单手做个道礼:“老真人,王某昨天口无遮拦,还请见谅。”

    罗真人:“受教了,贫道修行五十载,还有诸多困惑不能堪透,昨天王义士一言,似乎能参透平生,贫道请赐教。”

    王伦:“老真人客气了,王某口无遮拦,只是信口而言,不必在意。”

    罗真人:“道门常言与世长存,佛门亦言不生不灭,先生却说人生于天地,那又如何长存呢?”

    王伦:“人有生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背,纵然竭力养生,能活百八十岁也就是极限了。据王某所知,活得最长的人也才一百三十多岁。所谓彭祖寿八百,只是传言,未有考证。而真正永存与天地的,不是人的躯体,而是人的精神!”

    罗真人第一次听说精神,似乎正中他的下怀,睁开眼睛问:“人有精神?”

    王伦:“人有精神,但这精神不是人的灵魂,而是人一生的所作所为在后人心目中的影响,是历史对人的评价。敢问真人,可知雷锋哦不,可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罗真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开辟不世基业,名闻古今,老道岂能不知?”

    王伦:“那真人可知秦皇的第十二个妃子是谁?可知汉武的第十八个老婆叫什么?”

    罗真人一脸茫然。王伦接着说:“真人可知李斯王莽,可知褒姒妲己?”

    罗真人:“奸臣妖后,遗臭万年,无人不知。”

    王伦:“这就对了。秦皇汉武也好,唐宗宋祖也罢,他们早死了,但他们建不世基业,造福天下苍生,天下百姓一定永远记住他们,也就是说,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不管几千年,几万年,永远都在,这就是他们的精神永存!李斯王莽,褒姒妲己祸国殃民,他们也永远被人民唾骂,他们的精神也永远为人民所不齿!我想这就是他们修成的道,管他是仙道还是魔道。相反,秦皇的十二妃,汉武的十八老婆,谁会记得她们?即使他们再无为再清静,还不是长河中的一滴水沧海中的一粒粟?”

    罗真人:“王义士言之有理,贫道受教了!今日天色已晚,贫道也该静修了!”

    王伦知道老头需要时间想刚才的话,便起身告辞。

    回家的路上,公孙胜细想王伦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不该白白走一遭,该建不世伟业,名垂青史。

    扈真今天算领教王伦的忽悠能力了,不说把死人忽悠活了,至少将顽固不化的老道给忽悠得动了心了!她紧紧拉着王伦的手问:“哥哥,你说的这些道理是哪里来的?”

    王伦:“书上学来的。”

    扈真:“你说我们做的事会在书上吗?”

    王伦:“会,一定会!只要你为老百姓谋幸福,老百姓一定记住你,他们会把你写进书里,世世代代传颂,这样你的精神就永世长存了。”

    扈真:“你建功勋也好,建伟业也好,人们都会记住你,那他们会记住我吗?”

    王伦:“汉武大帝和他的第十八个老婆,他们知道后人会记住他们吗?”

    扈真:“不知道!”

    王伦:“所以后人知不知道你,我怎么能知道呢?”

    扈真:“梁山不是只许讨一个老婆吗?你就讨我一个,人们不就知道我了吗?”

    王伦:“我一定讨你吗?”

    扈真手一紧,狠狠瞪着王伦:“你敢!”

    王伦压低了声音:“扈真,你要好好跟公孙大娘搞好关系,公孙胜去梁山,她娘一定要跟去,我们还要在蓟州闹点事情,才能绝了公孙先生的后路!”

    扈真白了一眼王伦:“卑鄙。”

    一夜无话,第三天,王伦再次来见罗真人,这次老罗亲自出来迎接:“王先生,快请进,快请进!”

    王伦还礼:“老真人您太客气了,请。”

    罗真人将王伦让进禅房,亲自给王伦扈真端茶,王伦知道,老头已经被自己的理论说服了,一定有事相约,否则不会这么客气!于是王伦赶紧施礼:“老真人太客气了,王伦不敢受。”

    罗真人敬茶完毕,乐呵呵说:“王先生昨天一席话,拨开了贫道多年没能参透的迷障,老道算彻底悟道了!”

    王伦:“老真人客气了,道存于心。”

    罗真人:“妙,道存于心!”

    王伦:“老真人,王某来到这世间,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救万民于水火!所谓‘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他赵家的天下,王某只想推翻大宋,打烂封建帝王政府,将天下交还人民,如今奸佞当道,民怨沸腾,王某在三东等处建立了数个民主政府。这次来求罗真人,其实也有难处:我梁山恩人柴进被高唐州知府高廉陷害,身陷囹圄生死难料,我军进军高唐州收阻,特请真人高徒公孙一清前往!”

    罗真人:“一清是个明大义之人,前番下山向约劫取生辰纲,老道持支持态度,不曾想梁山中诸人不和,让老道迷茫,故而一直未让一清下山,今番王先生阐明立场,老道觉得该是一清下山的时候了!只可惜老到年迈,未得其时呀。”

    王伦:“老真人可知伊尹、姜尚?”

    罗真人:“知道。”

    王伦:“姜尚八十三岁出相,开周八百年基业,伊尹百岁尚为汤相!老真人年岁虽不易驰骋沙场,但教化民众,弘扬民主却游刃有余。”

    罗真人:“王先生所言字字珠玑,老道实在佩服得紧!”

    王伦:“如果真人愿意弘扬我们提倡的‘平等自由民主博爱’的精神,引导人民群众广泛接受自由民众主张,王某将感恩戴德。”

    罗真人:“老道定当为民造福。王先生,听一清讲,你武艺绝伦,不知尊师是哪位?”

    王伦:“哦,我师傅名讳周僮,只是他告诫我不要随意告诉他人而已。”

    罗真人:“周师弟,还这么神秘,有什么不能告诉的!他现在还好吗?”

    王伦立即起身行礼:“真人是师傅的师兄?呀呀,原来是师伯,小侄多有冒犯,失礼,失礼了。师傅他在五台山隐世不出。”

    罗真人:“周师弟不问世事,却教出了如此好的徒弟,老道我亲自去会会他!一清,你随王贤侄去吧,也不枉为师教你一场!”

    公孙胜磕头谢过。王伦走到罗真人面前,俯耳嘀咕了一阵,老道点头。

    王伦离开紫虚观,心情大好,拉着扈真的手说:“这山水如画,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等我老了,也找这么个去处,种上一亩地,养上几只鸡。”

    扈真:“好呀,我陪你!”

    王伦:“小扈,你明天一定要保护好公孙大娘,将她带往梁山。你和公孙师兄一起走,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能让别人知道公孙师兄已经下山。我办好事情后面的事就赶来!”

    扈真:“什么事这么神秘?”

    王伦:“天机不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