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水浒
字体: 16 + -

吴用水汊捉何涛,晁盖梁山排座次

    fri sep 09 19:18:14 cst 2016

    第二十二章 吴用水汊捉何涛,晁盖梁山排座次

    话说朱仝雷横,两人带领人马杀回郓县,王伦让梁山人马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便弃城而逃,丢下一路破烂,狼狈不堪逃回了梁山泊。朱仝真够义气,光赶不杀,也不扰民,顺利夺回了县城。

    时文彬龟缩在济州,一纸文书,让宋江代理县令,宋江感恩戴德走马上任。没过几天,宋江接到了晁盖的文书:“公明吾弟,前番救命之恩来日定重谢。吾现任梁山最高行政长官,当为民谋生路,还望吾弟仔细经营,勿伤民众,勿征税赋。若民怨声起,则梁山兵至,必难周全。”宋江见了文书,笑着摇摇头,他心中明白,这城是梁山泊让出来的,梁山军队想什么时候来取就什么时候来取,难怪时文彬不来呢。

    时文彬不来,但有人要来,那人便是何涛!这何涛听得弟弟何清的话,成功破获生辰纲案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连苦劳都没有,只有牢骚。他见朱仝雷横轻松攻下郓县县城,决定在济州府尹黄胜面前充一下英雄,再三请求黄胜允许他带兵攻打梁山泊,夺回被劫金银。

    黄胜和时文彬也想夺回被劫金银,但对何涛的能力有所怀疑,所以他即命令何涛带五百兵马前去剿匪,又令郓县朱仝雷横策应!

    何涛终于露脸了,由原来的捕快升为代表府尹的督察,这小子眼睛长到脑瓜顶上去了,谁都不放在眼里!朱仝、雷横靠边站,这里老子第一。

    朱仝雷横本来看不上何涛,兄弟俩共娶一个老婆的下贱货,什么东西,在这里趾高气扬!让你能去吧,看你能到什么时候!策应?策应个屁!梁山泊的兄弟比你们这些官老爷得人心多了,咱就看看热闹,不把你送梁山就算对得起你了。官兵之间为了功名利禄这么猜忌还能打仗吗?

    何涛的人马刚到郓县境内,梁山的探哨已经看见,立即飞报梁山泊。晁盖笑着对吴用说:“何涛在破获生辰纲案件中功劳第一,没升官,也没有发财,想强出头了。好,咱梁山没有像模像样打一次仗,也许别人会拿咱当病猫,这次务必将这批人马全部活捉!好给咱梁山立威。”

    吴用认真地说:“晁长官,诸位兄弟,何涛虽然只带来了五百兵马,可那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咱梁山总共三百多人,训练程度、武器装备都没法和他们相比,还需要仔细应付。”

    王伦:“对,吴教授说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咱该合理利用梁山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何涛兵多,而且训练有素,但士兵大多数是穷苦人出生,首先应该分化他们,让他们自觉投靠咱梁山,然后再从军事上打击他们!教授,我对冷兵器时代的战法非常陌生,这仗就有劳您了。”

    吴用:“王兄弟别客气,吴用当竭尽全力。”

    王伦:“教授,光打光杀可不成,咱的最终战略意图是:少杀伤,多活捉!这官兵也是老百姓组成的。”

    吴用:“吴用一定按照王兄弟的要求办。咱可采取水陆交叉袭扰,先挫其锐气,再将他们引入水汊中去。王兄弟你看如何?”

    王伦:“教授用兵之法甚高,王伦任听差迁!”

    吴用:“林教头,作战方案已定,你是总司令,命令需要你下达。”

    林冲:“这可不行,我只会带兵冲锋陷阵,下达命令暂时还是由政府下达吧。”

    王伦:“教授别客气,既然你是总指挥,军令自然由你下达,我们所有有都按军令行事。”

    吴用:“我就充回大。”抄起第一支令箭,“林冲听令:你带领三十个战士,个个骑快马,沿途尾随何涛的部队,不断给他们宣扬咱梁山泊的政治思想,让他们回到人民的队伍里来。如果遇到小股部队或探马,立即活捉!记住,千万不要恋战,不能有伤亡。”

    “得令!”林冲领了命令,下去挑人去了。

    吴用拿起第二支令箭说:“晁长官,你带领五十个战士,在石碣村以左埋伏,见到何涛的军马,立即呐喊威胁,然后撤往河边登船逃跑,记住,绝不能恋战。”

    “得令!”晁盖领人出发了。

    吴用又拿起第三支令箭:“公孙胜听令:你带领五十个的士兵在石碣村以右埋伏,见何涛军到,也立即呐喊助威,然后往河登船逃跑!只走不战。”

    “得令!”公孙胜带队伍去埋伏去了!

    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听令:你们每人带十个水性好的士兵伪装成渔民,分三队驾小船将何涛接进河汊,弃船跳水!在水中将船凿穿。注意安全,不要被何涛的弓箭伤着。”

    阮氏三兄弟挑人去了。

    吴用:“王义士:烦劳你和刘唐各带领五十个士兵在河岸的芦苇丛中埋伏,等何涛的人上船追进芦苇荡,你们便杀将出来,将岸上人马往水里赶,迫使他们投降!”

    “得令。”王伦刘唐带了人马去了。

    吴用:“杜迁宋万,你们带了留下的一百人坚守山寨,确保寨中不能有敌人攻入,保障妇女儿童安全。朱贵带领梁山老百姓,多准备独轮车,沿途收集战利品,绝不落下一块布片!秀才我手无缚鸡之力,只能带领广大劳动妇女做些宣传品,准备饭菜招待俘虏了!梁山的人实在太少了。”

    梁山派兵妥当,何清的队伍也从郓县县城出发了。他们刚出门不到五里,便遇到了林冲的骚扰部队,每个梁山士兵拿了个纸桶卷成的喇叭叫着:“士兵兄弟们,你们都是穷苦人,不要为这些昏君佞臣贪官污吏卖命了,早点认清路线,加入到人民的队伍中来!”

    何清忙命令军队驱赶,林冲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势,骑兵比步兵快,你能赶吗?有几个骑马的跑快了,一个没注意,成了林冲的俘虏。何涛这个郁闷:自己的探子派出去便被林冲捉去,前面有没有埋伏更不知道,才出了城就成了被群狼追着咬的猪,败局以定。想退回去,那自己还没打仗就退兵,脑袋估计保不住了!士兵还没打仗,士气已经为零了,何涛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何涛的队伍刚到石碣村,晁盖一声令下,五十人齐声高喊:“杀呀,冲啊,别让何涛跑啦!”,何涛急忙收缩兵力回守村口,却发现梁山军队只喊不冲。何涛辨别了半天,发觉晁盖大约不到百人,立即指挥反攻。晁盖红旗一摆,部队立即后腿,往河边跑去。何涛指挥部队追击,刚出村,公孙胜的伏兵又是一通叫唤。何涛有五百人马挤在狭小的村子里不敢出击。晁盖公孙胜两支部队交替呐喊跑到河边,上了船往芦苇荡里跑,何涛追到河边,才发现两队人马还不到百人,气得在岸上干跺脚。

    正当何涛看着晁盖逃跑的时候,军士抓住了二三十个渔民,赶着渔民撑船追晁盖的队伍,何涛身先士卒,带了两三百人下河追击!他忘了,自己没有探马的准确消息,人家到底有多少人?

    何涛下水还没走出一百米,王伦刘唐的部队追着屁股来了:梁山军一声吼,将岸上的部队往水里赶!本来按照吴用的意思,将何涛在水里和岸上的队伍分开了打,但王伦来了个半渡而击,打了何涛军一个措手不及!林冲的马队又来了!岸上没有指挥的部队乱成一团,不知道梁山有多少军马,在大喇叭强大的政策攻势下,这些人乖乖放下武器投降!

    何涛见岸上部队遭袭击,立即命令部队掉头,却不想船夫个个丢了船桨跳水里去了!前面晁盖公孙胜见阮氏兄弟跳水,立即调转船头杀回来!何涛腹背受敌,翻身跳水里去了!

    阮小二在底下等个正着,将何涛摁在水里灌成个皮球!军士见何涛逃跑,也丢下武器举手投降。

    这一仗,梁山军队以疑兵为主,以快打慢,以少胜多,大胜济州兵马,活捉何涛,俘虏士兵五百人,本部无一伤亡。

    吴用命人斩了何涛何清,将首级送往济州示威,同时给俘虏做思想工作,愿意回家种地的就地遣返,愿意留在梁山的,进行思想教育和整编。梁山泊军队迅速扩充到了六百多人!黄胜和时文彬躲在济州城,再也不敢露面。郓县算彻底送给宋江了。

    晁盖打了一个大胜仗,又担任了政府主席,心中开始盘算做梁山老大!晁盖在上梁山之初就发现,梁山似乎一盘散沙,没有老大,什么事情都是大家商量着办,山寨里大小官员基本都是义务劳动!军队里士兵基本没有军饷,军官俸禄跟大宋比实在少得可怜,像林冲这样事事都要向先的将军,月俸不过十两,他的好日子完全靠老婆张惠妹的服装企业支撑着的,杜千宋万主要生活来源不是工资,而是客栈的收入。再看王伦,从来不务正业,不知哪来那么多钱,人还特小气,从来不主动请林冲等将军搓上一顿,最多也就是生日、过节的时候拎点小东西看望一下。这样的状况可以说大家毫凝聚力!他还发现,梁山主要领导人中,跟他一起上山的就有八个,原来的领导只有五个,这时正是夺权的好机会!

    晁盖有了自己的想法,便找私下找吴用、刘唐、公孙胜等头领商量:“兄弟们,这梁山原班人马太不思进取了,咱已经在这里聚义,应该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在梁山排个座次,建立一个有凝聚力的领导集体!王伦一天到晚不务正业,不思进取,不考虑兄弟们的前途,不适合做山寨之主!咱现在的人数超过了梁山原班人马,应该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找个机会把王伦拱下山去,那样梁山诸事就是我们说了算。”

    吴用对《基本法》领悟颇深,知道假以时日,《基本法》一定能深得民众支持,又总觉得这样的法律与祖宗留下的思想大相径庭,目标过于空泛,思想动摇不定;但还是表示反对:“保正哥哥,我等自上梁山一来,一直依仗梁山庇佑。王伦看起来没有尊卑长幼之序,但所有人、所有部门都在法律框架内运作,大家依法办事,其政府运作比我们大宋朝好得多。如果咱们排个座次,岂不影响了法律的贯彻执行?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鸩占雀巢忘恩负义?”

    晁盖:“教授啊,你怎么被这点小恩小惠收买了?我们要干一番大的作为,就要有自己的力量,不能受制于人。现在上天让我们来到梁山,我们就应该把握这次机会!”

    公孙胜觉得,既然大家聚到一起便是缘分,没必要为谁做老大翻了脸,劝晁盖说:“晁大哥,说句实在话,我们当初聚义的本意只是劫取生辰纲,用劫来的钱财去救济穷苦百姓,现在梁山推行的制度好像正是为民谋福利的,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违初衷?”

    三阮也想不通,光自己吃酒喝肉和当今朝廷差不多,弄到后来石碣村还是无鱼可打,可老百姓能打鱼了,自己却没什么好处,人生在世,难道不是图自己快活好过吗?典型的看不到长远!

    杜千宋万朱贵觉得,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靠自己的能力挣钱确实不错,但像晁盖这样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共产主义作风也很不错。这主意还真不好拿。

    白胜在酒厂发挥技术特长,小日子过的比自家卖酒舒服,不愿意卷入人事斗争。

    只有刘唐,晁盖外甥村上来的外甥,本来对王伦就有意见,当然力挺晁盖:“晁大哥说的对,咱兄弟当初聚义,就是为的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你们看现在的梁山,穷成什么样了?这哪是山寨啊,简直是丐帮。大哥,诸位哥哥,咱就该将王伦拱下山,自己来做山大王。大哥,我挺你。”

    晁盖为了达到目的,暗中找吴用,想利用政府总理的权利修改《基本法》规章,企图取消民主制度。

    王伦对晁盖的做法提出严正批判:“晁天王,咱梁山泊的《基本法》讲究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博爱’没有人能高人一等发号司令,也没有人会低人一等任人欺负!吴教授,咱们早就约定,修改《基本法》必须由全民投票表决通过。如果晁天王想自立为王,我不反对,但在梁山泊行政管辖范围内绝对不行!你可以回东溪村称王,也可以在石碣村称王,但只要你们祸害我梁山百姓,我王伦绝不会袖手旁观!在梁山咱是平等的,还排个座次干嘛,这不是多此一举嘛。”

    林冲坚决反对:“晁天王,刘唐,别以为你们打败两条小鱼小虾,就成了梁山的大救星!没有你们,这些小虾米一样不够我林冲塞牙。你们想破坏咱梁山的规矩,门都没有!带上劫来的金银回东溪村吧,林某人不欢迎你们!”

    王伦见林冲言语太过激,赶忙来制止:“林教头,冲哥,别急,别急!所有的事情都有个适应过程!这样啊,咱们先回去多考虑考虑,也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咱们是自由社会,咱也多多征求民众意见,这事让广大民众自由决定!大家先散了,后天上午,我们在召开人民委员会委员全体会议,你们回去先向你们的代表转达个人意见,由代表将你们的决定如实报上了。咱少数服从多数。”

    林冲余怒未消,抄起长枪,跑到在金沙滩发泄!

    吴用见林冲长枪舞得风雨不透杀气腾腾,暗挑大指:不亏是禁军总教头!王伦示意吴用:让他发泄吧,发泄完了就好了!

    林冲将八八六十四路六合枪使完,长啸一声,收了枪。吴用拍手叫好:“林教头武艺绝伦名不虚传,但愿他日吴某不会成为教头的枪下之鬼。”

    林冲发泄完后,心情平静了不少,听吴用话中有话,也觉得自己冲动了,苦笑着说:“教授言重了,林冲一时冲动,惊扰了大家,实在对不起。林冲对自己的兄弟肝胆相照,对奸佞之徒绝不留情!当年错将陆谦高俅当朋友,差点落得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的下场!前车之鉴哪。吴教授才华横溢义薄云天,林某只有佩服的份。”

    王伦笑了笑:“冲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只要不伤害其他人的利益,咱都是允许的,这就是自由精神。晁天王他们觉得需要排座次,也有他们的道理,咱不可以强求。教授,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吴用:“实不相瞒,咱们制定如此法律,如此反叛朝廷,吴某不敢苟同!他日天兵一到,梁山即刻成为齑粉,咱可否和朝廷妥协,以保梁山完全?”

    林冲恼了:“跟朝廷妥协?高俅那厮还不立即杀了我?你们妥协,我立即走人!”

    王伦怎么会同意妥协呢?但必须说服吴用:“教授,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天下是百姓的,不是朝廷的,更不是皇帝老儿的。咱梁山泊的宗旨也就是将天下还给老百姓。晁天王那样占山为王的思想,是自立小朝廷的思想,并不是为了老百姓反抗朝廷,不管是为民请愿还是替天行道,都不可能真正让老百姓获得应有的自由和权益,不能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再人民和朝廷的夹缝中生存,很容易为朝廷所消灭!他们的唯一出路就是投靠朝廷,减少兵戈之灾。咱现在虽然弱小,但要有老百姓做后盾,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一定能推翻腐朽的朝廷,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吴用笑了笑,不知道是否已经理解和接受。王伦真后悔,早知道会来这宋朝,就该拉个政委过来!政委的那张嘴皮子真叫厉害,能将死人说活了,数十个专门搞传销的精英都不是他的对手,区区几个人的思想工作算得了什么?

    晁盖回去后,立即到处游说,希望争取更多的人,王伦见晁盖行动,也和林冲等人广泛发动群众到处宣传,争取更多人留的支持。吴用等人摇摆不定,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想更多地听听人民群众的心声。

    经过三天的宣传,同意王伦的老百姓只占了不到四层,绝大多数代表还是愿意接受晁盖那种山大王的管理方式,推荐晁盖为梁山之主!王伦气得差点没将晁盖剁了,可自己提倡的民主,自己拟定的《基本法》,怎么好自己推翻呢?

    转眼到了第三天,梁山泊人民委员聚集在了人民小会堂。晁盖一行来到主席台就坐。晁盖站起声,高声说道:“诸位,我晁某人义气为先,跟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这梁山泊不要皇帝的法规有违天规祖训,晁某不敢认同,但当今朝廷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晁盖决定带领梁山泊众人替天行道为民请愿,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晁盖不主动改变梁山的《基本法》,我觉得梁山诸头领应该排列座次,便于领导与管理,请大家放心,我晁盖绝对将诸位兄弟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当以后大家以兄弟相称好有个大小,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长幼有序,否则就乱套了!有意支持晁某,愿意跟随晁某的请站左边!”

    王伦也站起身,高声说道:“同志们,咱梁山泊人民政府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将所有劳苦大众从皇帝老儿贪官污吏的压迫剥削中解放出来,最终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人民政府!咱不讲什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只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咱的最终目标,咱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约束所有辖区人的行为,以最终达到法制的目的。最近咱条件可能很艰苦,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明天一定更幸福。至于排座次,完全没有必要,既然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何需高低上下亲疏远近!支持王某观点的,请占右边。”

    王伦的观点还没有深入人心,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委员们经过一阵私语,很快分成两派,支持晁盖的占了大多数,只有少数人支持王伦,唯一让王伦感到欣慰的是:吴用和阮氏兄弟站在了他这一边!

    王伦只得对晁盖说:“晁天王,你赢了。但有一点,即使你排了座次,不论座次多高,我梁山实行的是依法治国,个人、集体、领导甚至政府部门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基本法》绝不可以违背,否则,兄弟们认识你,我这把刀不认识你。”

    晁盖:“王兄弟请放心,晁某排个座次,为的是政府运作更加方便快捷,政府机构法律规章管理制度必须按照《基本法》的要求运作。”

    王伦:“哎,既然服从法律约束,排座次干什么呢?你们排吧,我就不参和了。”

    吴用见事情已经决定,便说:“既然大多数同意,那咱就排一下座次。我们认为,王头领是梁山开山鼻主,坐头把交椅当之无愧。”

    王伦:“晁主席、吴教授太客气了。一来我王伦不愿意排座次,二来我本无心政务,三者,我梁山的鼻祖是杜千宋万朱贵,更重要的是梁山现在的政府主席是晁天王,我就不参与排了吧。”

    晁盖:“这怎么好呢,我这不成了鸠占鹊巢了吗?那请杜大哥做头把交椅!”

    杜千:“晁主席,让武艺,论学识,论才能,论威信,怎么也轮不到我杜千啊,再说,我有饭店要经营,没这个精力能力料理政务,头把交椅还是让给其他人吧。”

    刘唐叫了起来:“晁大哥,既然王头领不愿意和咱草莽为伍,咱就不勉强了,凭你的威信,这第一把交椅只能你坐,否则其他兄弟不服。”

    晁盖:“那林教头,你武艺天下第一,你坐第一把交椅吧。”

    林冲:“林冲一介武夫,只知道为保卫梁山出力,坐不坐交椅都是一个态度,头把交椅需要相当的威信和管理能力。还是晁主席坐吧。”

    晁盖要的就是林冲的态度,他听林冲这么说,也不推辞,就做第一把交椅。

    吴用当之无愧坐第二把交椅。

    在吴用的劝说下,晁盖无论如何都要林冲坐第三把交椅。林冲却将公孙胜推到了前面。公孙胜本来是劫生辰纲的发起人,他见晁盖劫了生辰纲,不去济贫,而是想这做第一把交椅,实在有点不想为伍,便推辞:“晁主席,我家有老母无人照料,加上我学道未精,还需要继续学习,这几天就要回家,座次就不要了罢。”

    晁盖:“那可不行,这样,我梁山第三把交椅虚席以待,何时公孙道长来梁山,就直接坐吧。”

    公孙胜客气几句,和王伦打了个招呼:“王义士,劫来的金银贫道捐献给梁山,希望能借梁山之力造福百姓。”

    王伦:“公孙先生客气,我们发展梁山经济的目的就是造福百姓,暂时我们还能应付,这金银我先帮先生保管。等有朝一日先生来梁山,我加利息奉还。”公孙胜衣袋飘飘,潇洒走了。

    王伦心绪万千。哎,人各有志,不可强求。那些人如果不碰南墙,也许是不回头的,也许直接撞死在南墙上也不一定!

    林冲再无法推辞晁盖的盛情,只得说:“晁主席,林冲才疏学浅脾气暴躁,以后有才能有威信的人来,林冲立即让贤。但林冲也只遵守法律法规,不尊长不尊位,请晁主席不要见怪。”

    晁盖:“自然,自然。”林冲这才坐了第四位。下面是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千、宋万、朱贵、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