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儿郎冠军侯
字体: 16 + -

第二十五章 宿将们

    tue aug 30 09:59:40 cst 2016

    冬至前后的接连几场大雪,长安城内外已经银装素裹,一片白茫茫之中,独有红梅傲雪盛开。在大将军府中一处能赏到白雪红梅的花厅里,卫青今日备下了酒宴,为老部下苏建饯行。

    在一年半前的定襄战役中,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以三千人遭遇上了匈奴的三万人,激战一日后几乎全军覆没,赵信带着剩余的八百骑投降,苏建则只身逃归。当时曾有人建议卫青处死苏建,理由是弃军而逃按律当斩,大将军也有此专阃之权,正可以借此立威。

    不过卫青却说,“我身为大将军,何患无威?即使职权允许,我也不会专权斩将,还是囚车押送回去,请陛下处置吧。”

    其实这就是卫青的柔和的方式,苏建是自从漠南之战就跟从他的老部下,他当然是想保全苏建的,但他不会直接替苏建辩护,而是如此婉转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番意思陛下刘彻当然理会得,汉律可以交钱免死,卫青当时不杀苏建,就等于是饶他不死了。因此,苏建最终以钱赎命,不过平陵侯的爵位终归是保不住了。

    这也有一段时日了,最近陛下又起用苏建担任代郡太守。他在赴任之前,自然是要来跟大将军告辞一番的,因此卫青特在自己府中设下了饯行酒席,邀来作陪的李广和公孙敖,也都是一起征战多年的宿将。

    酒过三巡,苏建起身到李广之前,深深的作了一礼,“我离开长安之后,三个犬子,就拜托你多管教了。”

    苏建这话的意思是,他的三个儿子现在都是郎官,而李广目前任职郎中令,所有的郎官都归他管,所以他自然要拜托对方替自己管教子弟。

    当然李广所任的郎中令这个职务,是位列九卿的高级官职,不光是要管郎官,还要负责宫廷警备,职责非常重大。在此位置上,其实没有精力对具体某个郎官关照得太细,但苏家的几个孩子,李广都是很熟的,此刻听苏建说到这里,忙看着对方夸奖道,“老弟言重了,你的家教那么严,你家三位公子,为人做事都非常有规矩,哪还用得着我来管教!特别是你家那个老二,比起他的兄弟来更是格外出色些。”

    苏家的老二名叫苏武,跟霍去病同岁,今年都是十九岁。卫青虽然不熟,但依稀记得听外甥提过一句,大意是说苏家老二很是硬朗,当下暗自点头,看来这孩子是随了父亲,他爹苏建绝对就是一条硬汉。

    苏建这时自然也得赶紧谦虚几句,“老兄太过奖了,论起将门虎子,还得数你们李家的老三,武儿还得多向他学习。”

    李家老三指的是李广的第三子,也是李广目前唯一在世的儿子,名叫李敢,比苏武大五岁,在后一辈里也是一位数得着的出色人物。

    不过既然谈起了后一辈,就没有人能不在第一时间联想到霍去病,因为不管别的年轻人怎么出色,他才是最出色的那一个。

    于是苏建向卫青问道,“去病是在忙着备战吧?等开了春,陛下真的打算让他自己统兵去河西吗?”

    卫青点点头,“是的。不过去病只有一万人,这一战不图歼敌多少,陛下要的就是‘寇可往吾亦可往’这句话。”

    这话众将自然都明白,因为一万人是陛下刘彻的一个用兵习惯,给一万人,就是让你去寻机突袭的,这也是对将领的一种考验。比如奇袭龙城那一战,是卫青首次为将,当时连他在内的四路将领,就是各给了一万人。卫青那一战胜利了,虽然歼敌数并不多,只有七百人,但是其他几路将领都没有取得胜利。卫青这一战通过考验之后,后来的三战,陛下都是给了他三万人,此时才以大规模歼灭为目的。这三战又全胜之后,卫青被晋为大将军,有节制全军之权,出定襄的两战,就都是带十余万人了。

    说到河西用兵,将领们自然各有见解,公孙敖说道,“去病不要后方辎重的思路,毕竟颇合陛下的脾胃啊!”

    苏建则道,“不管怎么说,去病这胆量和锐气我是真心佩服,不带辎重粮草,换了我还真不知道这仗该怎么打!”

    李广却完全不以为然,“他也就是初生牛犊吧!真等打老了仗,他就知道仗没有这么打的!说到底这小子就是还没有吃过亏,一次两次蒙上了,哪能次次都蒙上?等真吃亏的时候就晚了!”

    这话当着卫青的面说,未免过于刺耳,不过李广就是这么个直来直去的脾气,而且大将军向来宽厚,从不计较这些,大家也都习惯了。

    其实卫青的心里,对外甥即将开始的这一战,也不是完全没有顾虑的。身为一名曾多次率轻骑远程奔袭的将领,卫青欣赏道家的一句话,“重为轻根”,换句话说,轻骑的“轻”必须建立在辎重的“重”上。他的主张是,轻骑突进可以,但后方辎重还是要有的,如果准备充分,可以离开补给线几天,但完全不要补给线,那还是太险了。

    公孙敖又说道,“去病才刚满十九岁吧,真是英雄出少年啊!这么年轻就是独挡一面的主将了,他这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听到这句话,老将军李广却在旁长叹一声,“唉!什么机会难得!这就是命啊!”

    众人一时默然,他们听李广叹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在座的将领中,李广的年纪最大,已经六十余岁,却只有他未曾封过侯。他一辈子以勇猛著称,与匈奴作战次数最多,可是大战却从未胜过。

    李广曾打过好多次艰苦的战斗,可真到了大捷的时候,又总是缺席。比如三年前击败右贤王那次,一次俘虏了十多个匈奴小王,跟随大将军出塞的裨将们,一下子就有十个人获得封侯,连李广的堂弟李蔡也在其中。其实不是那些人打得真比李广好,有的人就是捡来的功劳。然而那次战役,李广偏偏就没参加,也难怪他总是慨叹自己命运不济。

    众人一时都没接话,只有苏建说道,“平心而论,这次的机会不能怨陛下没留给咱们,咱们不是谁都没有把握嘛!”

    苏建算是说了一句公道话,半个月前的御前军事会议上,当陛下的手在地图上指到祁连山的时候,当陛下问到“有谁愿往”的时候,李广苏建公孙敖当时不是都在场吗?不是没有人接话吗?不是只有霍去病一个人说“愿往”的吗?

    诸位宿将当时想的都是:这一战怎么也得出境一千来里啊!河西那地方也没人去过,地图也不怎么可靠,粮草辎重也难以跟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走?怎么吃?怎么找?怎么打?怎么回?每个问题都无解啊,这种仗又有谁敢打?

    此刻忆及此事,酒席上的气氛不免有些微妙,卫青觉得最好转转话题,于是对苏建说道,“你这次到代郡当太守,面对着匈奴左贤王部,压力会很大,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代郡就是现在的山西阳高、河北蔚县一带,在当时是一个防御压力很大的边郡。谈到当边郡的太守,没有任何人比李广更有发言权了,他曾经历任七郡太守,陇西、北地、雁门、云中、上郡、右北平,北部边境几乎轮流守过一个遍,当然也包括代郡。听卫青说到这里,李广略微思考了一会儿,对苏建郑重的说道,“从历史经验来看,若是今年春天去病果真出河西作战,无论胜败,匈奴必然会很快报复,代郡等几处边郡被袭击的可能性很大,你确实要做好准备。”

    这是老成之语,苏建自然点头称是。李广接着说道,“你赴任之后,第一点,要尽快备足滚木擂石以及箭矢,特别是箭矢,到时候每人三百箭都不一定够用!当然真的接战时,你可以把湿柴草糊在城墙上,这样能回收一部分敌人的箭矢。”

    听到这个不怎么高端的经验之谈,大家都是不由得一笑,可是又知道确实有道理,这时李广继续说道,“第二点,你必须要严防奸细,城中之人必须得彼此作保,没有三个以上保人的,战时必须收监看押起来,这个是马虎不得的。”

    众人听到此处,心中都暗暗服气,毕竟是历守七郡的人,精细周到之处无人能及。只听李广又道,“第三点,你要立刻加强当地士卒的弩箭训练,这两三个月真的不必练别的,只需苦练弩箭就可以了!再说现在新造的六石蹶张弩,射程比原来的臂张弩远多了,我看还是很适合守城的,你一定要争取让武库给你调拨一批!”

    见苏建连连点头,李广松了一口气,一手端起酒来,另一手挠着自己花白的头发,“让我想想还有什么,对了!匈奴人若是败撤,你不可轻易去追,千万要防着有诈!”

    这是他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一句话了,大家都是默默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