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烟雨时
字体: 16 + -

第六十章 惊天一论

那堂堂的六品文官,比那知县更高的官阶,放在京城,却也掩藏了自己的锋芒,只做了那传话的声音。

    贡生们鱼贯而入,无不走到他的面前,在他谨小慎微的小心盘问下,皆是提心吊胆的走进去。

    杜小川落到了最后面,他的眼神坚定,心中却是忐忑,他乃是半路出家,第一次参加这种考试,更何况,只有他知道,就连他参考的名额,也是张维贤抹开面皮,费了财力,给自己弄来的。

    这可是明明白白的跟《大明律》对着干。

    终于轮到杜小川,当他报出自己名字时,那官员顿时沉思起来,这可是前面从未发生的事,忽然,官员的眼睛一闪,顿时看向杜小川的眼神变得丰富起来,只见他微笑道:“原来是英国公的高徒,快请!”

    杜小川很是佩服张维贤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随即点点头,进入了这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贡院。

    杜小川曾经也只是听人说起,如今一见,方知这贡院还真的是名副其实,那些仅有三尺宽,五尺高的小格子密密麻麻的分割了贡院的三分之二,远远看去,当真有一股恐惧感油然而生,更可怕的是,这方格子,足有数万之多。

    孔圣人之像,亦是巍然屹立着。

    “咚…!”

    几声鼓响,将喧闹的人声瞬间压了下去,所有举子的视线都凝聚向贡院之中的一个高台,那儿搭了一个凉棚,下方高坐三个须发花白的官员,想必那就是今日的考官。

    只见当中一官员率先站起,看见下方的数万考生更是面无表情,他的肤色微黑,几可以媲美包拯,他忽然对着旁人点头示意道:“可以开始了。”

    旁边一人会意,立刻高呼:“拜圣人!”

    所有考生尽皆是躬身行礼,对着长中的那座孔子之像顶礼膜拜,若非这位老者创立儒学,那么今日何来读书人的殊途同归!

    “拜万岁!”

    “拜老师!”

    三礼完毕,中间那人方才慢悠悠的走到前面,恭敬的拿出一道黄色布帛来,缓缓打开,向着下方宣读道:

    “天启七年二月十八日,朕体察天意,遵循祖命,为大明之江山社稷而忧思,特着殿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铎,礼部侍郎卢正廷,鸿胪寺主讲蔡雍为朕分忧,担任此次会试主考官,尔等读书之人,当勤勉奋进,为国效力,钦此……”

    这赫然是一道圣旨,而那中间所站之人,自然是礼部尚书王铎,方才引导行李之人乃是礼部侍郎卢正廷了。

    那王铎宣读完圣旨后,甚至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朝着北方磕了几个头,嘴里念叨着:“谢主隆恩!”

    杜小川嗤笑一声,若是皇帝能够时时看见礼部尚书如此恭敬,那这王铎,也不至于被派遣到这儿来了。

    王铎自然不会理会台下诸人的心思,他是个传统的儒生,在他的眼里,文章方才是第一位,既派他前来担任此次科举考试的主考,那便自然说明他的为人。

    卢正廷见时间已到,便转身向王铎请示道:“大人,可否可以开考?”

    “卢大人,开始吧!”

    纷扰间,杜小川终于到了属于自己的编号房之内,待他坐下时,顿时叫苦连天,因为眼前早已准备好了纸笔,只可惜,上面的考题只有两个大字:“中国!”

    一刹那间,整个考场的人都是皱起了眉头,脑海中极速闪过自己曾经从四书五经,朱子语类中扣下来的字眼,却始终不忍提笔,这个辞藻,所包含的范围,实在太大,太空。

    “啪!”

    杜小川如玩乐一般将笔投进笔筒之中,对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他向来是不敢恭维,虽说远去的那位太祖皇帝确实英雄一世,可实行的这“八股取士”的的确确坑坏了所有的读书人。

    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

    直到半个时辰过去,众生的状态渐渐发生了变化,或神色轻松,奋笔疾书,或贼眉鼠眼,扯袖捉衣,或颓唐萎靡,信心全无……

    杜小川靠在椅背上,渐渐有了困意,迷糊之中,他仿佛看见一个学贯古今的风流才子向他缓缓走来,那人的面孔虽然模糊,可身形上却是和杜小川极其的相似。

    杜小川愕然,失声叫道:“爹,是你么?”

    那道虚影一晃,从中传出浑厚的声音,“小川,你来此何为?”

    “遂母亲心愿!”

    “不,小川,我和你娘从来都不想让你变成一个追名逐利之辈,我们一直认为,你生来便是一个响当当的男儿,如今我中华危机四伏,几千年文明即将毁于一旦,你又如何会对这区区考题难住呢?”

    杜小川脸色一红,不好意思道:“爹,孩儿知错了。”他的神情,依旧如往日幼小时对杜泽的依赖一般。

    “小川,替我照顾好你娘……”

    杜泽转身向着远处走去,渐渐隐没,杜小川想要伸手去抓,却是什么也得不到。

    “小兔崽子,起来做题了,别丢老夫的人!”

    一声带着几分无赖口气的骂声突然响彻在杜小川的耳畔,杜小川眼中一喜,眼中留下泪来,沉吟道:“师傅,连您也来了么?”

    那声音,是林道远的声音……

    “这位考生,请注意自己的姿态,你是一个有功名的举人,离考试还有一个时辰,请收起自己的口水,别睡了!”

    杜小川猛然惊醒,发现自己的房门面前有一个看护之人,在敲着门板,善意的提醒他。

    这也是科考的规矩,为了防止有人作弊或是出现异常情况,每一个考生前面,都有一个专人看守着。

    “多谢,在下这就执笔。”

    杜小川的脑海中一片清明,他提笔,在白纸上重重写下:《华夏论!》

    宇宙洪荒,天地玄黄,天道昭昭,人伦皆现,上天护佑,人族兴旺。

    伏羲轩辕,肇启文明,秦皇汉武,奠我华夏,盛唐文宋,扬我文化,华夏中原,万国来朝。

    风流人物,绝世枭雄,奉天承运,交割子民,代天而立,薪火相传。

    太祖起于危墙之下,受命于天地之道,惩处鞑虏于物化之地,建立国邦于众望之中,时五湖四海莫不并附,海外蛮族莫不朝觐,大明之声威震天矣。

    然百年而过,皇帝更迭,朝政日衰,有趋炎附势之徒,有卖国求荣之辈,蒙蔽皇帝,**百姓,更有豺狼当道,欲坏我华夏根基,天诛地灭犹不能恕!

    当今华夏,万民恸哭,百灵避世,外有强敌,烽火狼烟燃尽三关,内有恶奴,仰仗己身不全而为所欲为,结党营私,篡改天意,更有那病榻皇帝,昏昏然而不自知,清官忠臣之苦谏而不视听,整日玩弄木器玩耍之类,昏庸之道,可谓尽精也。

    何为天下之道,何为华夏本性?当诛贼,当驱寇,当君圣,当臣贤……

    ……

    泱泱华夏,竟不能寻一直言者乎?悲矣!时不我待,我辈中人,定有改天换地,重归清明之人,不远矣!

    此刻考场外面本是晴空万里,忽然空中一声炸响,将整个京城都是晃了三晃,而与此同时,在西安府,一颗天外陨石,轰然砸在了秦岭之上!

    杜小川长出一口气,吹干了自己的试卷,恰在此时,一声钟响,门外之人便进来收卷,只见他看着杜小川这张一蹴而就的试卷,很是诧异,说道:“难道公子乃是天下奇才?竟是这般一气呵成?”

    杜小川一摊手,苦笑道:“烦劳公差快些将卷子呈上去,在下想必很快便会出名的!”

    那人嘟囔着,拿着试卷直奔考官而去,而杜小川则是抬起头看了看这京城的蓝天,好好的享受了一下,看着周围又哭又笑的举人,很是舒心,低声道:“爹,林老头儿,孩儿还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