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悲歌
字体: 16 + -

第八章 神秘人的信

    mon jun 06 05:00:17 cst 2016

    自从那晚的宴会之后,霓裳又延请了几位贵宾,上至名门豪族下到国之栋梁,无一不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姬叔放一连三日都作为上宾被安排在首席,虽然宴会上好酒好菜地招待着,可他脸上却似乎没有丝毫流露出喜色,相反则是一副愁容满面打不起精神的样子。觥筹交错间你来我往,大家都有几分醉意,姬叔放也早已喝得烂醉如泥,坐在廊下的台阶上,手里提着酒壶一个人喝着闷酒。冷不防一个踉跄酒杯跌在地上,美酒洒溅出来,泼得满地都是甚是狼狈。几名姬家的门客刚忙上来搀扶姬叔放,都被他一把推开,吵吵嚷嚷地继续要酒来喝。大家都有些担心,一名门客求派去求见霓裳,请她出面劝说自己的主人。

    隔着一道厚厚的帘子,霓裳端坐里间悠悠然地说道:“你们家主人是本府的贵宾,本小姐自然会去,你们好生回去便是”

    打发了这群人,霓裳吩咐手下的婢女,取了些醒酒用的药汤一并带上,自己起身来到厅堂之中,此时厅堂中的酒宴早已结束留下一片狼藉。偌大的厅堂中央只有几个下人婢女和昏醉的姬叔放。这位姬大人好像喝得不少,昏昏沉沉地还能听到从鼻息中发出的鼾声,衣衫到是干净,还保有读书人秉持的气度,他斜靠着一侧大殿的柱子上,双手低垂,嘴角上还带着一丝笑意,这样子把场众人看得目瞪口呆。霓裳身边的婢女翠儿端着一碗药汤,叩开姬叔放的嘴,将之全部倒了进去。药汤的功力立刻显现,姬叔放整个人立即就清醒了不少。霓裳安排下人打扫厢房,安排姬叔放在这里留宿。手底下的人七手八脚地将烂醉的姬叔放搀扶着离开,厅堂中一下便恢复往日的宁静和安详,霓裳扫视了下厅堂的各处,叹了一口气便转身准备离去,眼角却被角落里的一样东西吸引住了。

    “翠儿,你去看看那前面地上的是什么东西?”霓裳吩咐身边的婢女道

    “回小姐,是一块玉璧和一份信,应该是姬大人的东西。”翠儿捡起地上的东西后看了看,说道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射向大地,凝蓉阁的大门还紧闭着,门前一名侍女打着哈气,软绵绵地清扫着门前的落叶。早上洛阳的东街不甚热闹,贩夫走卒叫卖着早点;各国客商迈着急促的步伐朝着城门的方向走去;衙役差官们提拉着刀目光炯炯地观察着来往的人群。后巷间一辆马车高挂着彩旗,列在凝蓉阁的后门口,从前首的骏马来看这车中坐的必然是紧要人物。的确没错,马车载着的是凝蓉阁阁主霓裳姑娘,她被翠儿搀扶上马车并吩咐了几句给管事的家人,便让马车启程离去。此行的目的在邯郸东南,一座被忘却名字的小城--内黄,在那里有一个人在等着她的到来。这次见面霓裳等待了近二十年,在她心中始终有一个心结,也始终有一个人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兼程数日,霓裳一行人已经到达目的地内黄县,翠儿找到一家还算过得去的旅店便让霓裳去那里歇息,这次出来霓裳身边只跟随除翠儿外其余俩三个贴身丫鬟,因为都是女眷所以也就安排在一起。霓裳让翠儿打听县城附近有一座娘娘庙,说第二天一早要去那里上香。翠儿很是疑惑小姐自小对那种神神鬼鬼的事情历来没有多少兴趣,怎么这次还特地出那么远的门,非要到这种小地方的寺庙上香。

    一晚无话,第二天一早。翠儿领着霓裳便来到事先打听到的娘娘庙,这座庙建在内黄城西北面的无舟山上,四周群峰环绕,云雾缭绕,树林茂密暮霭森森,到是一处绝佳的景色去处。庙在山腰上,主仆二人缓缓地朝上爬着。行进到一半,霓裳已经有些吃不消,便停在凉亭中休息,正喝着茶,一声悠扬的笛声打破山间的宁静,霓裳侧耳静听,笛声由远及近辗转绵长,好似秋日里漫天的落花飘落,又如同微风在山间飘荡,听者无不赞叹乐者的技艺之高深。

    “没想到在这地方也能聆听到如此美妙的乐声。”霓裳不禁赞叹道。

    “小姐,我怎么没有听出这笛声的妙处”翠儿在一旁插嘴道。

    霓裳并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摆了摆手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闭上双眼仔细欣赏着曲声。不一会曲子停了,周围又恢复到原本的寂静之中。

    “不知是哪位高人在此,如得一见该是此生之幸”霓裳心里默默地想着。

    正寻思着想找找这吹笛的人,不想从不远处的竹林深处,一队人从里面走了出来。为首的一位年轻人男子立刻进入霓裳的眼帘,一袭白衣玉带,素雅俊朗,白皙的面庞下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这种微笑来自他的自信,与生俱来的自信。从发髻和服饰来观察,霓裳知道他一定是齐国人,从他腰间悬挂的一枚玉佩来看,这个人应该是齐国的名门望族之后,又或者是大儒重臣身边的门客弟子,总之并非一般的泛泛之辈。

    “请问公子能否稍做停留,与小女子共饮一杯清茶。”霓裳等白衣男子走到近前时,诺诺地问了一句道。

    “哈,原来是姑娘,在下失礼了。姑娘既然相邀在下,相请不如偶遇,那在下便奉陪。”

    公子命人支起一座帐篷,门前挂上一卷珠帘,请霓裳坐与其间,而自己则在珠帘外坐下。礼毕,翠儿奉上茶水

    霓裳说道:“公子大才,小女子刚才听到公子的笛声,小女子窃以为公子的乐技那当世无双。”

    听到这里年轻人哈哈大笑,回答道:“在下雕虫小技,不想在姑娘面前献丑了。”

    霓裳莞尔一笑又说:“公子盖天之才,不知如今在何处高就?”

    “姑娘谬赞,在下如今只是区区一白衣,何谈高就。”

    “噢,那倒是可惜了,不知公子大名还望赐教。”

    “在下夏源,齐国临淄人士,现如今只是大夫晏丘门下一个小小的主簿。”

    “呵呵,公子如此才能在齐国竟然如此冷遇,正是可惜可惜。”

    “姑娘错了,齐闵王殿下年轻有为,齐国又人才济济,如同在下之人,齐国漫天遮日不胜枚举。姑娘可曾听说昔日齐国名相晏婴的一句名言,齐国人的挥出去的换水可以汇集成河流,齐国人挥出去的马鞭可以阻断汹涌的河流,敢问姑娘这样的一个大国还会怕缺少像在下如此之辈吗”

    “哦,公子之才学见识,小女子佩服,敢问足下演奏玉笛的技艺从何人之处学习,公子吹奏的乐谱似为故人的作品。”

    “不瞒姑娘,这玉笛吹奏是师从我家师哪儿学得,拙劣不堪,在姑娘这里献丑了。”

    “可否告知家师尊姓大名?”

    “啊,家师多年隐匿而居,不想被他人打扰,望姑娘恕罪。”

    霓裳见夏源不想多说,也就没有强求,恰逢天气渐渐昏暗,想来时间已至傍晚,便匆匆告别继续朝娘娘庙方向前进。

    “小姐,刚才那位公子好生俊朗,为人又大方潇洒,如果有机会,翠儿倒是还想能再见到他。”

    身边的婢女这句随口之言把霓裳的心一下子抓住了,她低着头默不作声,心想一个云游四海漂泊不定的人,他的内心该是多么寂寞。虽然自己从小养尊处优地过着悠然无虑的生活,但她心里始终觉得在内心深处,总有一片地方是黑暗且隐秘,她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一名孤儿,很小的时候因为某种原因和亲生父母失散,由好心的养父母收养长大。对于亲生父母的记忆,霓裳已经想不起来,只有每个晚上魂牵梦绕之时,会做到点点滴滴过去幼年时的记忆。她很想知道自己的父母到底是怎样的人,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得不离她而去,当年他们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以致如此,这些疑问对于霓裳来说都是毕生所要追寻的答案。

    天色渐渐暗下来,四周围一片寂静,寂静中透出不安的气氛,让人胆寒惊颤。翠儿领着霓裳,主仆两人靠着微弱的烛火光在山间的道路上行走着。

    “小姐,前面就到了。前面就是那座娘娘庙,信中说的人就约在那里见面。”

    “好的翠儿,你到时候就在门口守着,我一个人进去便好,有事我再吩咐你。”

    “可是小姐,你一个人,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翠儿还是随小姐一起进去吧,再说了这荒郊野岭的,我一个人会害怕的。”

    “好.......好........真拿你没折,不过一会你站一旁不要说话便是。”

    翠儿点头答应,霓裳和翠儿正说着话,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娘娘庙门口,两个姑娘家虽然都有些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走了进去,吱呀一声破旧不堪的庙门被打开了,也许今夜困扰霓裳多年的疑问要被解开,隐藏多年的秘密也会在这庙中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