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时风云录
字体: 16 + -

楔子

    tue sep 22 12:13:55 cst 2015

    陕西省乾县以北,在那苍茫烟云之下矗立着三座巍峨的山峰,宛若三把利剑直插苍穹而去。其山峰气势磅礴,优美峻秀,巍峨峭拔, 高大险阻,苍润峻拔,山石嶙峋、崔巍。泔河、漠水绕其东西而行造就了其山麓林木葱茏,古树苍天,岩松挺拔,柏林苍苍。这便是梁山因中国史上叱吒风云与一生的一代女皇毙下武则天以及大唐“永徽大帝”(唐高宗)李治埋藏于此而蜚声于天下。

    清晨拂晓朝阳初显薄雾寥寥之时登上梁山之巅以望其景, 望其山之南太白、终南二山,只见其山薄雾萦绕宛如人间仙境;望其山之北五峰玉山,其峰峻峭险巍,与之遥相辉映;望其山之东九嵕山(唐太宗昭陵所在地), 山势突兀,孤傲挺立,大有千古一帝傲视天下之势;望其山之西翠屏群山,其山层峦叠嶂,起伏垄落,其群山与之相接,由远观之宛若苍龙伏案与此。梁山以起龙首之姿俯视着关中腹地,正如一代女皇以傲然之姿蔑视天下之势。

    遥想当年大唐“二圣”是何等英姿勃发,高宗李治,纵观李治的政治生涯也不难发现,他也算的上中国史上少有的中兴贤德之主。他亡高丽、败女真、战突厥、霸西域,武功彪禀显著不晃乃父之风,他禀承乃父观“观贞”遗风在创新高“永徽之治”,他完善《观贞律》修定《永徽律》,其律对后世及亚东各国之律的影响之生,在其当政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其文治可与汉朝文景二帝相媲美。或许有人会有所质疑,若是李治不是昏匮之主岂能让女主压政,最终差点断送了李唐之基?的确,这是李治政治生涯的一大败笔,无论史料如此“ 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掩饰也无法磨灭这一败笔。姑且刨开这一败笔不论,李治其文治武功在中国史上也算得凤毛麟角贤德之君。女皇武曌,姑且不论她政治为人得失如何,纵观华夏历史以阴谋诡谲、霸权诈术谋得帝位者又有几人耳?且不说她以女子之身,在女人为附属的时代,在男权重如山的时代能标新立异,位极皇权的豪情壮志,凭此也足傲视天下英杰。

    树大狂风袭,花娇浪蝶戏。

    生时名彻九州威让天下的大唐“二圣”,死亦让天下贼子为之而侧目。惜时唐末不可一世的黄巢,曾一度妄想窃取乾陵,随之黄巢起军四十余万,掘地十余丈,大有不盗乾陵不死心之势,然而只是以孵卵之实妄想撼树之威。五代十国后梁耀州节度使“唐陵瘟神”温韬, 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之遭到其毒手,惟有乾陵是任它风雨袭满楼,独处风中不为其所动。民国初年,军阀攻伐之时,自孙殿英盗取清陵以后,一股盗陵掘墓之风席卷在中华这片古老的沧桑大地之上,军阀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由,帅部众驻于梁山脚下,以操抢放炮军事演戏来掩盖其盗掘乾陵的狼子野心,后因天降雷雨数日不歇,军中有保护乾陵的义士诈称这是女皇武则天的警示,如果在有敢对女皇不敬者恐有灭顶之灾,孙连仲见军中军心以丧,若是在强迫士兵盗掘乾陵有诱发哗变之险,因此他只得罢手悻悻撤兵还营…………

    月色掩残夕,时光轮转暮色歇夕阳。乾陵墓地梁山,随着这暮色的来临也告别了一天的喧嚣迎来适意的夜。月上枝头银光散落,凭添几分山间夜色的诗情画意。泔河、漠水轻轻流动激起水中涟漪层层,苍苍夜月倒影水中,河中星光莹莹如是星河以绕梁山。月色殒落梁山之间,那柔柔的月光如丝如纱的蔓缪将梁山包裹其中,与之山中薄雾相互交织萦绕宛若青丝帐幔,远远俯首以望整个梁山犹如一身姿妖娆、雍容华贵的少妇玉体横陈于帐幔轻绕的锦塌之间。夜来山风微起,寥寥丝幔随风摇曳,刹时幔中玉人春光隐隐乍现,那极度充满诱惑的沟壑胴体足以让人血脉膨胀。

    “七月的天,娃娃的脸”,原本风轻月色迷人的夜转眼及以逝,月隐羞光乌云肆意天空阴沉的让人害怕。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天际而下,阴沉的苍穹硬是被撕裂一道裂痕,随之一声惊天的雷声在山野间炸响开来,整个山麓也为之颤动欲崩。这一击惊天的巨雷无情的将那矗立在梁山脚下,历经千年沧海桑田、时代变更的“无字碑”劈得四分五裂,貌似这一雷廷之威的巨雷是女皇毙下在宣泄将近半个世纪沦为他人观瞻的器物的不满。

    正在人们为“无字碑”感到惋惜,正在为几乎绝迹的女真文字悲痛哀哉的时候,“乾陵研究所”又报出一个震惊的世界的消息。该消息称,他们也对“无字碑”进行抢救式的修复的过程中发现“无字碑”中暗藏一块残碑。“无字残碑”言道:“……龙凤之姿,日月之表……风华初成,显震……辽獩 ……适时……末……广昏篑……恐国覆将倾之危,乃执挚死柬险之生猝……其鹿豪杰欲逐……是时神州陆沉、中原扳荡……末世兵燹炙烤……民者俘僄森森……起于危,兴以乱……梁复号该燕,开年兴元……不忍刀兵……苍生……挂印免冠隐之山泉……王者诗云:别人笑我太疯……人看不穿……”。经过他们一系列的研究可以断定“无字残碑”立于弘道年间,他们在根据“无字残碑”的残言断句得出一惊人的揣测。在隋末唐初战火弥漫、狼烟四起天下豪杰竞逐隋鹿的年代,曾经一度出现过国号为燕的割据政权,而梁山墓地“乾陵”就是该割据政权“兴元大帝”南燕皇帝的墓冢。他们要广邀史学英杰齐聚梁山脚下,他们要来一个“梁山论史”,意图解禁那段被历史沧海遗忘一粟的征戎历程,重新唱响那段可歌可泣雄壮山河的史诗歌谣。

    “炒作,绝对的炒作。”面对当今世界炒作满天飞的时代世人只得发出这句感慨,然后将这件事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然还能怎样。然而在史学界确引起不小的风波,时至三天便齐聚数百名国内外史学精英,其盛况不亚于当年秦陵兵马俑问世的轰动,随着“探乾联合会“的成立引得世人一片哗然。至到两月后不知从那儿传出谣言这个神迷的“南燕君王”之所以史料中没有关于他之言片语,是为了隐藏他是个穿越者的真相。这谣言一经传开犹如沸油涔水炸开了锅,一股开启乾陵的浪潮袭卷开来……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