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烽
字体: 16 + -

第四十七章 惊涛裂岸

    sat nov 28 00:22:19 cst 2015

    天和三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秦国终于在冬季完全到来之后,向刚刚立足宝洲的大隋帝国宣战。原先的一纸盟约,现在不过是笑话而已,在利益面前,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从来都是赤.裸裸的。顺便说一句,秦皇嬴扶苏并不想就此与隋朝交恶,毕竟在冬季打仗的话风险太大,很有可能丧失一部分本土优势;但国内各个阶层舆论汹汹,人声鼎沸,左相蔡彦博与右相韩生虽然看到了秦国在冬季出兵的莫大隐患,却无能为力。单靠几个人的力量,确实遏制不了举国上下的汹汹民情;再者,这次的邻邦不再是神圣罗马帝国,而是比罗马更加强大的隋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说实话,邱爱慈真的没有想到秦国会这么心急,冬季开战乃兵家大忌,不仅是严寒问题,路况不好也是一方面。糟糕透顶的道路交通问题会让交战双方的粮食补给线大大拉长,而且粮食消耗也将成几何倍数突增。邱爱慈将手下的将领聚到一起开会,讨论来讨论去,都觉得秦国太嚣张了,竟敢选择在冬季交兵。

    会上,徐升霸还幸灾乐祸地抱着膀子道:“不用理丫的,秦国立国足有三百余年,没想到竟然这么幼稚!冬季发兵,嘿嘿……邱总,我们坚守不出,城高壁垒,就让那帮孙子折腾去吧!”魔鲨军团中将唐震却有不同意见,他忧心忡忡道:“徐上将考虑问题并不周全,现如今我朝除了在宝洲岛的罗马本土,还有六个附属国;由于战事将近,这六个国家还没有按照《诺吉琦朗尔条约》改组国会,所以六国的实际权力还把持在那群当权者手中。一旦开战,我们军力雄厚,自然不虞秦军进攻,然而那臣服我朝的六个附属国呢?去救的话,势必与秦军短兵相接;不去救,又将寒了藩属之心,白白折损了我天朝宗主的威严。”黄金军团少将赵顶锋一拍大腿,嘻然道:“老唐说的不错,邱总,若果秦国真敢对那些我朝藩属下手,如之奈何?”

    邱爱慈心想:集思广益还是有效果的,起码很多现实的问题就会一一被提出来讨论,甭管能不能解决吧,总不至于一点头绪也没有。她揉揉眼角,光棍气十足地一拍桌子道:“打他娘的!”在座的一众骄兵悍将一个愣怔,面无表情地同时起身,然后热烈鼓掌……

    秦国雷厉风行,十八日宣战,十九日就将军队集结完毕,二十日便誓师出发――不用说,老秦人肯定是蓄谋已久,不然单单统筹粮草就得个把月,哪能这么快出动大军?隋军的反应也很迅速,六国签署《诺吉琦朗尔条约》的当日,邱爱慈便下令集结二十万大军随时待命,今儿个就今儿个了,也该派上用场了。

    不过,出乎绝大多数国家的预料,但没出乎邱爱慈等人预料的是,秦军的兵锋所指并不是原格兰戴尔州(西部格兰戴尔已经并入了隋朝新置的西罗马高级自治区,按照隋朝区划,初级自治区与县级并立,中级自治区与市级并立,高级自治区与省级并立)的剩余部分,而是与大隋帝国西罗马自治区接壤的里约格兰德共和国。五万隋军很快被邱爱慈调动到里约格兰德共和国的国境线上,等里国总统哈布尔签署总统令,号召全国动员,并邀请宗主国军队进驻抗秦的时候,隋军才如一条闪电般涌进了里国境内,并在多座城池布撒眼线。

    邱爱慈坐镇后方,与哈布尔总统数次通信,表示可以尽全力抵抗秦国对于里约格兰德的入侵,哈布尔亦多次回函,自称“感激涕零,思之也久,以至深夜徘徊,每每泣不成声”。邱爱慈看得直想开怀大笑,这时候澳洲朝廷的嘉奖令刚刚下来,是帝国总参谋部拟订的奖赏,金钱珠宝的世俗黄白之物且不说,五十万大军的物质奖励着实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但要说重头戏,还是那一连串的将官授衔书――

    二级上将邱爱慈为帝国开疆万里,功载千秋,晋衔一级五星上将,使她成为了隋朝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五星上将;三级上将徐升霸攻城拔寨无往不利,晋衔二级四星上将;戴国雄大校与钟善雪大校破城有功,一同越级晋衔少将;其余将官校官,皆晋衔一级。至于大头兵之类的尉官士官,基本上都是越了好几级晋衔。

    在这里还得提一句,因为贾彬和陈懿斩杀罗马皇帝有大功,从列兵一直越级晋衔到大尉,中间跳过了六个级别,羡煞旁人。邱爱慈也听说过这哥俩的事迹,转念一想,就把他们调到了前线,随五万大军进驻里约格兰德共和国,由三级上将唐震(刚刚晋衔没几天)统领。唐震是军中宿将,智谋百出,邱爱慈把他调到里国前线,除了赏识他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不放心。这次秦国出动了三十万先锋军,后续部队更是达到百万之巨,仍由上将军蒙恬领军,毋庸置疑,里国的这一次大交兵,绝对是极其惨烈的。唐震上将有勇有谋,邱爱慈并不指望他节节胜利,五万隋军和三十万秦军的碰撞,只要交战双方的战斗力差得不是太远,隋军取胜的希望就基本上没有可能,主要还是要拖住秦军前进的步伐。

    秦国与罗马不同,罗马仅仅是地大物博,军事力量却在经历过一段鼎盛时期后,逐渐萎靡不振。秦军悍勇,单论战斗力而言,隋军都有所不如;大秦帝国的领土总面积约为105.26万平方公里,是宝洲岛第二大国,但不得不说的是,秦国的军事实力绝对堪称宝洲魁首。自家事自家知,邱爱慈虽然决定了要打这一场恶战,但心中总不免略有忐忑;一旦输了,隋朝的宝洲战略计划就将付之东流,已经构建好的格局也会顷刻崩颓。

    鉴于此,此战只能嬴,绝不可输;输了,邱爱慈不用别人吩咐,就得抹脖子自尽,给澳洲朝廷一个交代。接下来,大隋帝国在宝洲岛的罗马六省一区开始征募兵员,不过西罗马自治区地位特殊,邱爱慈只下令象征性的招了五千人,其余六省则不同。东罗马省招募十万,康成省招募十万,兴元省招募八万,新域、权下、南基三省各招募五万,共计四十三万人。但这都是新兵,没有战斗力,还需要加紧训练,急的话三个月成军,慢些的话就得等半年。邱爱慈当然是比较急,斥令练兵的军官们不要吝啬,给亲兵们加餐,一日三餐必有肉类,营养绝对得跟上,反正往死里操练就对了。

    邱爱慈忙得昏天黑地,某一天忽然直拍脑门,暗骂自己蠢死了,罗马军队当时不是有六十万人集体投降了吗?这次正好派上用场,本来就是军人,直接开赴前线也没问题啊!她当即下令,由黑冰军团三级上将燕脊轩(也是晋衔没多久)统率六十万罗马降军,以恩多克大校(澳洲朝廷没有亏待降将,直接把他从中校越级晋衔成大校)为副手,赶紧开赴西罗马自治区靠近里约格兰德共和国的边境城市布兰特城。

    说到这里,就得再提一下当日合伙献出罗马帝都诺吉琦朗尔的好哥俩:塔林夫与杜兰特。邱爱慈在诺吉琦朗尔初破时许诺他们升官发财,但事后一想,收取罗马人的民心还得着落在此二人身上。于是,塔林夫和杜兰特这对难兄难弟很快又被随便找了个由头抄家杀头,隋朝法律虽然禁止“株连九族”,但邱爱慈也怕留有后患,就胡乱地给两个二五仔的家族安了包庇罪,直接将两家所有成员流放到离宝洲岛仅有四五天路程的南极洲上和那些白熊企鹅做伴去了。对于中国人的翻脸无情,在“戡乱反正”中起过巨大作用的胡尔法城第一豪族――海瑟薇家族有些惶恐不安,但罗马百姓的欢呼浪潮却没有断过,可见卖国贼在哪一个地方都不受人民的待见啊!由此,隋朝根基开始慢慢扎根于罗马的土壤。

    寒冬腊月的将临,使整座宝洲岛都被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雾霭中,因为近月又连着下了数场大雪,更是将人间的温度骤然冻结。秦军统帅蒙恬正坐在中军主帐内烤火取暖,一边暗骂国内那群“何以食肉糜”的士大夫,一边叹息自己的命苦。现在三十万秦国先锋军已经进入了里约格兰德共和国的国境,里国军队不知道是害怕,还是另有阴谋,数座边境城池竟然拱手相让――换句话说,只要边城上的里军士兵一见到秦军飘扬的军旗大纛,就会直接弃城而逃,连个屁都不放一下。

    如今,三十万秦军终于遇到了不再望风而逃的城池守军――里约格兰德共和国的重要关隘,通向国家首都的青云雄关。秦军已经扎下了营寨,准备休整两日,聚聚身上的热乎气,然后再攻打青云雄关。蒙恬到这时也明白里国的打算了,城高壁垒,诱敌深入,放弃无险可守的边地城池,只为了在险要的青云雄关之下聚集力量,一举歼灭战线拉长的秦国大军。

    青云雄关背依斜插天际的数座高峭山峰,其后更有里国第一坚城――巴特尔城。秦军要想兵进里约格兰德首都高达城,必须踏平青云雄关,继而攻下巴特尔城;除此之外,就得绕路,但那需要穿过隋朝控制下的西罗马自治区,风险比拿下眼前的一关一城可大多了。蒙恬暗自冷笑,心想:一座小小的关城也能拦住英勇秦军的脚步?做梦去吧,老子非夷平此地不可!

    关城外的秦军连营如繁密星辰一般,三十万人不能只看成一个庞大而无意义的数字,更是一种绝强的威慑力量。屹立在关上的里国守军个个蔫头巴脑,提不起多少精神,里国上将奇拉维虽然同样忧心忡忡,但并没有大头兵们那样的沮丧之心。他在各处关口巡视了一番,就回到了自己在关下的临时居所,而他的房间内,已经坐了一个人。奇拉维上将招呼了他一声,健步如飞地走过去坐下,旋即问道:“唐将军,秦军已经在关外扎下营寨,摆出了一副不破青云不罢休的架势,不知道邱司令有没有派来主力部队,助我里国抗敌?”

    唐震笑了笑,不置可否,慢悠悠地将双手伸到房间内的火炉前搓着取暖。奇拉维有些不耐烦了,正待再问,唐震摆摆手,示意他不要着急,终于老神在在道:“奇拉维老哥,实话告诉你吧,小弟这次来青云雄关,所带之兵只有五万,全都驻扎在关内了。”奇拉维登时就急了,大着嗓门叫道:“五万人?这怎么行?我军只有两万人,加你们一起也才七万人,秦军可是有三十万先锋部队啊!我们这七万人怎么可能守住脚下的关口?这么点人连给秦军塞牙缝都不够!”

    “老哥,你太大惊小怪了。”唐震笑了,无意识地摸了一下鼻子,“秦军的战斗力确实冠绝天下,但我们大隋的军队也不是面团捏的――同样是虎狼之师,谁怕谁呀?”奇拉维稍稍冷静,迟疑道:“可是,秦军有三十万……”唐震无所谓地一摆手,豪气干云道:“怕什么?我军与贵国军队依仗青云雄关之险利,秦军定会损失惨重,到最后也伤不了我们哥俩一根毫毛……”

    奇拉维叹了一口气,心想:话说得挺大,就是不知道和本事成不成正比,希望这孙子不是绣花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