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走出山村
fri oct 02 22:55:45 cst 2015
第三章 走出山村
一转眼,时间到了1927年。二狗也已经16岁了,他觉得是时候走出成家冲了。
这年的年饭,二狗是在族长兼村长焕松家吃的。他是厚德老爷子的儿子,和二狗的爷爷是亲兄弟,二狗叫他大爹。焕松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学知,二狗叫他二伯,有一个儿子叫文功,一个女儿叫文慧;小儿子就是二狗的四叔。还有两个女儿,嫁到了护儿山另一边的一个村子。
一家子人围坐在八仙桌前,桌上的菜还很丰盛:有一盆炖鸡;一盘腌辣椒炒肉;一盘煎豆腐;一海碗炖藕;两碗干菜,一碗是黄花菜,一碗是厥苗;一碟咸萝卜头儿。(题外话:以前听爷爷说过他小时候过年也吃不到什么好吃的,所以这里纯属理想化的虚构,请各位不必较真。)还有一壶自家酿的米酒。
二狗拿起酒壶,给几位大人和自己倒满了酒。文功嚷嚷起来:“二哥,我也要喝酒。”二狗笑着说:“你小孩子喝什么酒!”文功不干了,反问道:“你还不是小孩,你怎么能喝?”二狗说:“我比你大,我16了,已经不是小孩了,当然可以喝酒了。”
这时,厚德老爷子笑了笑说道:“今天过年,就让他们喝点吧,只能喝一杯啊。”文治一听,连忙跑到厨房拿来三个酒杯,一人一个。二狗给他们把酒倒好了,厚德老爷子拿起筷子,说:“今天过年,大家吃好、喝好。来,动筷子吧。”大家便有说有笑地吃起来,边吃边聊着天。
酒过三巡,厚德老爷子感慨道:“二狗,你刚才说你16了。一转眼你就这么大了,真不容易啊!”焕松接着说道:“是啊,学才两口子地下有知的话,也能稍稍放下心了。”二狗说:“这还多亏了各位叔伯、婶娘,要不然我哪能活到现在。”焕松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咱们都姓成,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帮你爸妈把你养大那是理所当然。退一万步讲,就算你和我们没什么血亲关系,我们也不能看着你自生自灭。”
焕松的老伴,二狗叫她大奶奶,在一旁说道:“你大爹说的在理。你自小命苦,如今平平安安地长到这么大,也算是咱成家列祖列宗保佑。”文功的娘,二狗叫她二婶,接着说道:“你娘也命苦,在你之前就有一个孩子,生下来没几天就夭折了,等怀上你了,生的时候又遇到难产,她对我说一定要把你保下来。所以你爸才给你取小名叫二狗,贱名好养活。”
焕松见话题有点沉重,连忙问二狗:“你将来有什么打算?”一边的文治抢着回答道:“二哥说他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二狗点点头:“你的记性倒不错,还记得我说过的话。没错,我是有这个打算,想出去闯闯。而且我已经想好了,过了年就走。”
大奶奶忙问道:“想好去哪了吗?”二狗说:“先去县城看看吧。”二婶又问道:“将来还回来吗?”二狗说:“当然要回了。这里是我的根,我还要报答各位叔伯婶娘呢。”
厚德老爷子听了,说:“你也没什么牵挂,出去闯闯也好,见见世面,不像我们一辈子窝在这山沟了。这样吧,月半大过年,过了十五再走。”二狗说:“我听祖爷的。”焕松接着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跟大伙说,下午在打谷场集中,这事要让大家都知道。”(题外话:我们那里的习俗,年饭是在早上吃,晚上是守岁。)
到了下午,大家都来到打谷场。焕松见人都到齐了,就站起来大声说道:“今天把大伙找过来,是有件事要跟大家说。文森,也就是二狗,早上在我家吃年饭时决定年后去县城闯闯。当然了,将来他还是要回来的。我家老爷子答应他十五后就走。大家伙这半个月给文森准备准备一些东西。”
二狗也对大家说道:“这些年多亏了各位叔伯婶娘,我吃你们的,穿你们的,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如今我长大了,也应该自己打拼打拼了。”说完,又对焕松说道:“大爹,我家的田地还按照以前的办法来,大家帮着种,收成大家平分;我家的房子和我爸妈的坟就要靠各位叔伯照看了。”焕松说:“这好办,我会安排好的。”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件事了,毕竟这么多年二狗是第一个准备走出大山的,大家在忙着走亲访友的同时,也在尽自己的能力给二狗准备着一些东西。
正月十五,按照习俗,吃了早饭要去坟头挂纸钱。二狗提着一篮子纸钱,来到他爸妈坟前,把纸钱一张张用石子在坟头压好,然后跪在坟前,说道:“爸妈,我来跟你们告别,明天我就要离开成家冲了,去外面见见世面。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来看你们了,你们要是想我了,就给我托梦。”说完,伏地大哭起来。过了许久,才提着空篮子,一步三回头地下山了。
第二天,大家又来到打谷场,把二狗围在中间,往他手里递着东西。他二婶拿过一个包袱,跨在二狗肩上,对二狗说:“这是我们几个婶娘给你做的四季衣服,还有两双布鞋、两双棉鞋。”
他四叔走过来,对他说道:“文森啊,在你们这一辈中,你是最灵光的,出去闯闯一定能有所成就。在外面不要惹是生非,搞歪门邪道。”
村里的铁匠走过来,递给他一把小巧的板斧,斧刃很锋利,用柏木做的柄很结实。“二狗啊,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大伯给你打了把斧头,你拿着防身用。”二狗高兴地接过来,看了看,撩起衣襟插在腰带上,放下衣襟什么也看不出来。“麻烦大伯了。”
村里爱酒如命的焕发走过来,从腰间解下一个酒葫芦,别在二狗的腰上,说:“这个酒葫芦跟了我一辈子,今天我灌满了老米酒,带上它,想咱成家冲,想咱这些父老乡亲了,就喝上一口。”二狗点点头,“我记住四爹的话了。”
一帮小孩也走过来,这个塞给他一个鸡蛋,那个塞给他一把红薯干,还有的塞给他一捧花生,“二狗哥,你拿着在路上吃。”
焕松对学识说:“去祠堂,在族谱上记好:丁卯年正月十六,民国十六年,西元1927年,成氏文森离村外出闯天下。”
二狗擦了擦眼泪,对大伙说:“我会永远记着自己是成家冲的人,也永远记着各位叔伯、婶娘的恩情。大家多保重!”说完,面向大家鞠了个躬,便朝村口走去。大家恋恋不舍地看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山的另一边,才抹着眼泪回到自己家里。
就这样,16岁的二狗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成家冲,走向外面那个陌生的世界。
第三章 走出山村
一转眼,时间到了1927年。二狗也已经16岁了,他觉得是时候走出成家冲了。
这年的年饭,二狗是在族长兼村长焕松家吃的。他是厚德老爷子的儿子,和二狗的爷爷是亲兄弟,二狗叫他大爹。焕松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学知,二狗叫他二伯,有一个儿子叫文功,一个女儿叫文慧;小儿子就是二狗的四叔。还有两个女儿,嫁到了护儿山另一边的一个村子。
一家子人围坐在八仙桌前,桌上的菜还很丰盛:有一盆炖鸡;一盘腌辣椒炒肉;一盘煎豆腐;一海碗炖藕;两碗干菜,一碗是黄花菜,一碗是厥苗;一碟咸萝卜头儿。(题外话:以前听爷爷说过他小时候过年也吃不到什么好吃的,所以这里纯属理想化的虚构,请各位不必较真。)还有一壶自家酿的米酒。
二狗拿起酒壶,给几位大人和自己倒满了酒。文功嚷嚷起来:“二哥,我也要喝酒。”二狗笑着说:“你小孩子喝什么酒!”文功不干了,反问道:“你还不是小孩,你怎么能喝?”二狗说:“我比你大,我16了,已经不是小孩了,当然可以喝酒了。”
这时,厚德老爷子笑了笑说道:“今天过年,就让他们喝点吧,只能喝一杯啊。”文治一听,连忙跑到厨房拿来三个酒杯,一人一个。二狗给他们把酒倒好了,厚德老爷子拿起筷子,说:“今天过年,大家吃好、喝好。来,动筷子吧。”大家便有说有笑地吃起来,边吃边聊着天。
酒过三巡,厚德老爷子感慨道:“二狗,你刚才说你16了。一转眼你就这么大了,真不容易啊!”焕松接着说道:“是啊,学才两口子地下有知的话,也能稍稍放下心了。”二狗说:“这还多亏了各位叔伯、婶娘,要不然我哪能活到现在。”焕松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咱们都姓成,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帮你爸妈把你养大那是理所当然。退一万步讲,就算你和我们没什么血亲关系,我们也不能看着你自生自灭。”
焕松的老伴,二狗叫她大奶奶,在一旁说道:“你大爹说的在理。你自小命苦,如今平平安安地长到这么大,也算是咱成家列祖列宗保佑。”文功的娘,二狗叫她二婶,接着说道:“你娘也命苦,在你之前就有一个孩子,生下来没几天就夭折了,等怀上你了,生的时候又遇到难产,她对我说一定要把你保下来。所以你爸才给你取小名叫二狗,贱名好养活。”
焕松见话题有点沉重,连忙问二狗:“你将来有什么打算?”一边的文治抢着回答道:“二哥说他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二狗点点头:“你的记性倒不错,还记得我说过的话。没错,我是有这个打算,想出去闯闯。而且我已经想好了,过了年就走。”
大奶奶忙问道:“想好去哪了吗?”二狗说:“先去县城看看吧。”二婶又问道:“将来还回来吗?”二狗说:“当然要回了。这里是我的根,我还要报答各位叔伯婶娘呢。”
厚德老爷子听了,说:“你也没什么牵挂,出去闯闯也好,见见世面,不像我们一辈子窝在这山沟了。这样吧,月半大过年,过了十五再走。”二狗说:“我听祖爷的。”焕松接着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跟大伙说,下午在打谷场集中,这事要让大家都知道。”(题外话:我们那里的习俗,年饭是在早上吃,晚上是守岁。)
到了下午,大家都来到打谷场。焕松见人都到齐了,就站起来大声说道:“今天把大伙找过来,是有件事要跟大家说。文森,也就是二狗,早上在我家吃年饭时决定年后去县城闯闯。当然了,将来他还是要回来的。我家老爷子答应他十五后就走。大家伙这半个月给文森准备准备一些东西。”
二狗也对大家说道:“这些年多亏了各位叔伯婶娘,我吃你们的,穿你们的,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如今我长大了,也应该自己打拼打拼了。”说完,又对焕松说道:“大爹,我家的田地还按照以前的办法来,大家帮着种,收成大家平分;我家的房子和我爸妈的坟就要靠各位叔伯照看了。”焕松说:“这好办,我会安排好的。”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件事了,毕竟这么多年二狗是第一个准备走出大山的,大家在忙着走亲访友的同时,也在尽自己的能力给二狗准备着一些东西。
正月十五,按照习俗,吃了早饭要去坟头挂纸钱。二狗提着一篮子纸钱,来到他爸妈坟前,把纸钱一张张用石子在坟头压好,然后跪在坟前,说道:“爸妈,我来跟你们告别,明天我就要离开成家冲了,去外面见见世面。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来看你们了,你们要是想我了,就给我托梦。”说完,伏地大哭起来。过了许久,才提着空篮子,一步三回头地下山了。
第二天,大家又来到打谷场,把二狗围在中间,往他手里递着东西。他二婶拿过一个包袱,跨在二狗肩上,对二狗说:“这是我们几个婶娘给你做的四季衣服,还有两双布鞋、两双棉鞋。”
他四叔走过来,对他说道:“文森啊,在你们这一辈中,你是最灵光的,出去闯闯一定能有所成就。在外面不要惹是生非,搞歪门邪道。”
村里的铁匠走过来,递给他一把小巧的板斧,斧刃很锋利,用柏木做的柄很结实。“二狗啊,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大伯给你打了把斧头,你拿着防身用。”二狗高兴地接过来,看了看,撩起衣襟插在腰带上,放下衣襟什么也看不出来。“麻烦大伯了。”
村里爱酒如命的焕发走过来,从腰间解下一个酒葫芦,别在二狗的腰上,说:“这个酒葫芦跟了我一辈子,今天我灌满了老米酒,带上它,想咱成家冲,想咱这些父老乡亲了,就喝上一口。”二狗点点头,“我记住四爹的话了。”
一帮小孩也走过来,这个塞给他一个鸡蛋,那个塞给他一把红薯干,还有的塞给他一捧花生,“二狗哥,你拿着在路上吃。”
焕松对学识说:“去祠堂,在族谱上记好:丁卯年正月十六,民国十六年,西元1927年,成氏文森离村外出闯天下。”
二狗擦了擦眼泪,对大伙说:“我会永远记着自己是成家冲的人,也永远记着各位叔伯、婶娘的恩情。大家多保重!”说完,面向大家鞠了个躬,便朝村口走去。大家恋恋不舍地看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山的另一边,才抹着眼泪回到自己家里。
就这样,16岁的二狗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成家冲,走向外面那个陌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