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辕门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章 苛政猛于虎

浙西观察使韩滉,浙西节度使李涵,浙东节度使王屿三人本来是前来宁国军府商议如何应对越州兵败之事。途中见军府门前争闹,韩滉立马制止。

    三人站在跪倒在地的新募兵丁前,乞儿一看,发现眼前的便是在荆州相逢的韩滉,他深深低下头,生怕韩滉发现复仇。不过此时的韩滉也无暇去观察乞儿,他扫视一眼,严肃问道:“怎么回事。”

    校尉忙站起来,毕恭毕敬答道:“大人,这个新民咆哮军门,试图扰乱军心,末将正试图将他按军令处理。”

    新郎听此,眼泪又落了下来,乞求道:“求大人放我回去吧。我家妻子还在等我呢?”

    李涵向来强势,这次越州兵败,韩滉主张借兵助剿,而李涵则建议募兵反攻。他看着底下的新郎,大怒道“暴民试图与朝廷作对,如今正是尔等报效之时,哭哭啼啼像什么汉子?你家妻子,就你家有妻子吗?再看闹事,小心我把你家妻子充入军府。”

    韩滉看李涵言出有失,再加上他对李涵骄纵心有怨言,因此接过话头道:“国家不幸,也是你等的不幸。既然如此,现在国难当头,你在战场上好好杀敌,自然能够建功立业,到时候回去见妻子岂不是脸面有光。看你也是新婚燕尔,情有可原,但是以后滋闹军法的事断不可为。这件事先这样吧。”韩滉说完,地下一片寂静,韩滉见下面寂静下来,转过头进入军府,两位节度使紧随而入。

    王涵气呼呼的道:“大人,怎么可以这样宽容呢?如果不严刑立威,那还如何治军。”

    “这样看来,王大人很会治军了。”韩滉看王涵被说的一言不发立马转向王屿,“王大人,你怎么看。”

    王屿毕竟是败军之将,从越州仓皇逃入润州,虽然说都是在浙西观察使的管辖范围,但说话的气量肯定是小些了,再加上他本来就是胆怯之人,失去越州虽有暴民勇猛,但更多的是他指挥不当,并率先弃城投降。他两位将军都不敢得罪,只好说:“两位大人都有理。”

    韩滉看此也不想理他了,急忙走进军府大堂。刚进大堂,三人按座位坐毕,韩大人轻松道:“两位大人不用担心,如今李希烈坐稳淮西,他已经答应帮助我们剿灭暴民了。”

    话到此时,马上有虞候前来禀报。“报,大人,李节度使的援军已到。”

    韩滉笑笑,你们看:“刚说到他就到了。”接着他又转向虞候,“来了多少人。”

    “兵士五百。”虞候犹豫答道。

    “什么,这么少?出去看看。”

    韩滉冲忙出了军府,只见演练场五百老弱残兵,领军的正是蔡州差点被站的贾子华。韩滉抓住为首的都尉,“这就是李希烈答应我的大军吗?”

    都尉急忙请罪,他战战兢兢道:“禀韩大人,我家大人一直挂怀着将军,不过如今局势不同了,梁崇义布兵在北,淮西大军也正在北方收边,我家大人怕大军南移恐腹背受敌,如果韩大人能够坚持话,等北方局势稍缓。我家大人一定亲率大军前来征战。”

    “滚。”韩滉大怒。

    “那大人就好生保重,我还要回去复命,那这五百兵勇就留在润州协助大人剿敌了。”

    韩滉的愤怒直接惊动了操练场所有将兵,在李涵的提醒下,韩滉很快回过神,马上带着王、李二位节度使离开了操练场。

    在场的校尉见状急忙催赶自己的士兵归队。乞儿作为新募士兵,当然更是被严加管控。

    在军府大堂上,韩滉来回踱步,李涵却只言片语不发,只是王屿也不敢独坐,只好静静的站立着,静候着韩、李两人的变化。

    最终还是李涵耐不住寂寞,他率先言道:“大人,既然李希烈不发兵,看来现在我们也考不了别人。依我看,宁国军原先兵勇一万三千余人,再加上新募兵勇,以及越州逃回来的,现在我们已经有将士二万余人,由此完全足够与越州的乌合之众一拼。”

    韩滉不屑一顾道:“说到底,你不就是想掌控宁国军吗?就是我给了你通兵大权,你就能够保证能够击退暴民?”

    观察使与节度使不合,对王屿却是个好事,虽然战场上他不堪一击,但是在立场上他却是习惯见风使舵。听到韩滉的语气他马上明白了风向,于是他貌似唯唯诺诺道:“韩大人说的对,暴民如今已经有十多万之众,恐怕单是靠宁国军空难以征服。”

    李涵斜眼瞅了王屿一眼,只好不甘道:“大人,你说怎么办吧?”

    韩滉仰天叹了一口气道:“事已至此,恐怕只能请朝廷助剿了。传令浙西全部戒严,加紧军备,以防暴民西进。”

    一边是浙西润州八百里求援加急正奔赴长安,另一边则是浙东越州的满城热闹。

    袁晁攻下浙东治所越州,兵威正盛。此时的袁晁已经是轰动华夏的人物,坐拥五州之地,将士近二十万,已然是威震一方的藩镇,丝毫不比撼动大唐基业的安禄山、史思明逊色。

    而在三年前,袁晁只不过是台州的司鞭小吏。江淮一代作为朝廷税收重地,可是为应付安史之乱,税赋徭役年年加重,百姓倾家荡产也难以交清,年年积欠,朝廷终于忍无可忍。宝应元年,朝廷在江淮一带,广设酷吏,这些酷吏的确猛如虎,一上任便追缴百姓积欠八年的税赋,凡事交不清的,抄没家产,并且男丁充军北方发配,女的纳为官婢,一时之间,江淮地区妻离子散,其惨烈现状比北方战火还令人心惊。

    袁晁虽身为朝廷小吏,但是完不成朝廷追缴税赋任务也要面临充军。无奈之下他只好逃往东海翁山,没想到当时县令李涵居然穷追不舍,派兵围剿。袁晁被逼无奈,只好与自家兄弟袁瑛带领族人揭竿而起,没想到一呼百应,从者如云,朝廷军队全军覆没。而翁山也立刻成为袁晁的第一个根据地。

    李涵因为追缴税赋有功,升任浙东节度使,而浙西节度使王屿也想抢占功劳,竟然也派镇东军前往征缴翁山,镇东军从台州出发,海上大船浩浩荡荡,本以为拿下翁山易如反掌,没想到袁晁早已准备,他将翁山坚壁清野,自己领军反攻台州。

    当镇东军登录翁山,翁山已经是一座空岛,此时袁晁又密令当地熟悉水性的汉子密划小舟接近镇东军船只,以桐油为引,放火将镇东军出征军船付之一炬。

    拿下台州后,袁晁开仓放粮,百姓立刻纷纷归顺。袁晁的起义瞬间成为成为点起大唐官逼民反的引子,一时之间各地纷纷除县令,开义仓,本来北方的战乱则以另外一种方式延伸至全国。

    袁晁站在城墙之上,旁边就是他的亲弟弟袁瑛,两人从小便无话不说。如今更是心心相印。袁晁看着下面正在发放粮食的热闹场面,心中百感交集,他对着袁瑛说:“你看这场面多好,要是能吃饱,咱也不反啊。”

    袁瑛笑笑道:“大哥,以后这种场面会一直有的。”

    袁晁点点头道:“这条路一走可就没有退路了,你后悔吗?”

    “大哥,这话怎么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干下去,谁怕谁啊。即使败,咱也是轰轰烈烈的。”袁瑛说的豪气云天,让袁晁也不得不称赞。

    迟疑了一会儿,袁瑛望着袁晁道:“大哥,大伙想要个名分,我知道这事你不让。”

    袁晁止住了袁瑛的话道:“我怎能不知道你们的心思,可是你要想想,那一次农民起义最先称王的不都是一个惨败的结果。如果我走上了这条路,不错每个人都封官加爵的,可是朝廷是再也不会容我们,那时候我们面临的可就不是镇东军了。”

    袁瑛不敢在说什么,袁晁也望着城外,他是个地道的农民出身,身体健硕,脸部黝黑却是充满这坚毅。此时已经晚霞满天,远处的天空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地平线上无穷延伸开去是海天一线,说不出是天盖住了地还是地包围了天。但是天地终究不能相连,在这大地不到千里便是浙西的治所润州,拿下它便意味着江东半壁江山已经落入他的手中,而之前的吴越、百闵无不是在这片土地上割据一方,封疆裂土,成为成王成帝。其中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甚至在这块地方俯瞰天下,成为一代霸主。

    袁瑛感觉此时的袁晁似乎成为了另外一个人,一个他完全不理解的人。自举义以来,两人患过多少艰难,但是这毕竟是挑不归路,天下那么大,只要你违反了朝廷,天下就没有你容身之地,除非你破了这个天。袁瑛感觉自己走神了,他忙调整过来,对袁晁道:“大哥,我们什么时候攻打润州呢。我怕夜长梦多。”

    “中秋吧,就挑个团圆的好日子。”袁晁缓缓道。

    袁瑛双手一拱很兴奋道:“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