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辕门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 江陵城人终散四方

闻道陈乞儿带着三个人来到八岭山,铁蒺娘立马带着六爷、金鸾、岑岩等一众人等下山迎接。

    三人打马停住,六爷等见来者器宇不凡,自然作揖道:“各位大人大驾光临,草民未曾远迎,万望见谅。”杜甫自是见多识广,从报名来者的语气、神色,也知道他绝对是历尽沧桑,然后颔首道:“这就是乞儿不时谈的六爷吧,久闻大名,果然了不起。”

    六爷客气道:“大人面前,草民不管称能。”

    杜甫神色从容下马,后面一干人等也紧随而下,铁蒺娘下面的喽啰急忙赶前牵住马。杜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无不知晓,所以进野岭寨第一步就是去见楚王墓。野草荒冢,秋风凄凄,杜甫想到国家满目凋零,民不聊生,不由默默念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岑参会意道:“即使当今国力虽弱,但是新帝登基,励精图治,忠臣汇集,国家中兴有望。”

    乞儿其实没听懂他们的意思他接话道:“老怪爹曾经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一个好厉害的人,去拜访外国的时候被俘虏了。然后他在大雪天里养着一群羊羊,但是一心想回国,几十年后,连大雁都感动了。最后终于被国家召回了。这说明只要你相信那就一定可以实现。”

    杜甫一愣,但是满腹才华很快让他理解到这是苏武牧羊的故事。他摸着乞儿的头叹息道:“如果天下有苏武之忠义,又何愁国家之不兴。”

    戎昱这时叹息道:“无欲则无求,但若是无欲,又何苦为人,若要有欲又怎能保持一片丹心。暂且不要说北方战事未平,即使北方已定,难保南方不会再深陷刀戟。”再明白不过,戎昱的意思直指襄阳。

    岑参战场沥血,刀尖饮酒,本是豪放,听戎昱一腔叹息安慰道:“也不用这么悲观,有卫大人在,襄阳估计也不敢有这么大的胆子。”

    “襄阳,又何止襄阳。”戎昱欲言又止。

    岑参追问,“难道荆州也?”

    卫伯玉对戎昱有伯乐之恩,他也视伯玉为知音,但是卫伯玉一直整军备马,暗里招募敢死之士,又四处筹措粮草,最恐怖的是与浙西暗里勾结不断,大有吞并浙西垄断天下粮仓再行北上之势,但是这份苦衷他又怎能随便说呢。国家又乱,英雄辈出,但更是枭雄叱咤的时刻,谁不想趁此赌一把呢。虽然他旁敲侧击,但是卫伯玉手下谋臣武将都期待着光宗耀祖,说的再多都只是异类罢了。此时,都是文坛知己在此,又不能对好友不倾述此事,只好道:“来时,我已经写下文案,向卫大人告辞了。”

    岑参虽有疑惑但是还是没有细想,只是关心道:“戎兄这是去哪呢?”

    “以地为床,以天为被,从此浪迹天涯,快意生活。”戎昱回答道。

    “好个快意生活,我也要离开江陵了。”岑参接道。

    戎昱疑问道:“岑兄这也是要去哪?”

    杜甫和乞儿也同时望着戎昱。

    “去边塞。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家。”

    “可是,果儿和鸾姐姐,他们怎么办?”

    岑参眼中流淌着泪花,但是作为一个坚毅的男人,他还是忍下来了。而是从手中套出一份早已写好封蜡的信递给乞儿。“我走后你把这封信交给凤鸾吧,这一生我欠她的只好下辈子来还了。”

    杜甫垂下头。“我本来此次出来就没想过回去,而是直取京师的。没想到我们兄弟几人都是如此打算。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既然下定决心,苦难肯定是要的。”

    野岭寨一行人都十分惊讶,他们早知道内幕消息,此行杜甫一伙是为招抚而来的。其中尤以乞儿最为惊讶,因为一行人一路过来,杜甫等都没有谈及招抚之事,而此时他们都说不回江陵了,那招抚一说又该如何处理呢。于是他把大家的疑惑问了出来:“几位兄长都走了,那野岭寨怎么办呢?”

    戎昱是卫伯玉身边近侍,对节度使最为知情,因此也最有话语权。他道:“如今卫大人四处募兵,如果你们接受招抚,那么必然将要陷入永无止境的战火中,甚至与朝廷为敌,但若不接受招抚八岭山恐怕从此永无宁日了。”

    乞儿和卫伯玉打过交道,深知他的城府和阴狠。忙问:“难道我们就不能解散寨子从此回家种田,做个安分农民吗。”

    “恐怕更惨,卫伯玉苦心招抚你们是因为你们是一支有战斗力的组织,但是一旦分离你们只是一只只小蚂蚁,即使卫伯玉不找你们,你们劫富济贫那么久得罪了多少豪绅,那些地主县令恐怕也不会饶过你们。”这是岑参说的,戎昱点点头表示认可。

    这时铁蒺娘只好求问:“那俺野岭寨就没出路了。”

    “有。”大家都望向戎昱。“屯田。”

    “屯田。”大家都叫出来。

    “对。卫伯玉一直以来最麻烦的便是粮草问题,如今战乱不已,南方虽然暂时偏安,但是朝廷一直加税,地方上等把税交上去手上留下来的粮饷并不大,但是地方要想做大,又想不得罪朝廷必须得靠官军屯田。众所周知官屯所得全归地方,所以现在卫伯玉才大规模招募健壮流民组成官军在荆州四处屯田。若如野岭寨能够充分发挥八岭山的山缘水域优势,接受招抚,但是自己为官军供粮,我想卫伯玉也绝对不会为难。那时候你们依然拥有自己的力量也不怕别人的报复。”

    “好主意。”杜甫叫道。

    戎昱久在卫伯玉身边,对节度使大人当然是十分了解,但是能在生死大事中洞悉关键这才是大智所能够做到。陈乞儿一直以来漂泊流浪但是幸运的是凭借一把七星刃而目睹权贵,但是从小寡学,对很多事情想得不透彻。本以为调虎离山,击退卫伯玉的战绩没想到也只是卫伯玉计划的一局。今日听到戎昱说的方案,瞬间觉得自己见识太浅。但是一想到他们三人马上就要走了,内心不由扬起一丝淡淡的忧伤。乞儿情不自禁问道:“戎昱大人,请问我能和你们一起北上吗?”

    杜甫看着眼前这个小孩,年龄不大却有着一双坚毅的心。但是他问过六爷,知道这个小孩一路上经历了太多的变局,在君不被人尊重,将常佣兵自立的时代,一个人见过太多变局容易引发自己对尊卑的怀疑,不是他不爱这个少年,只是怕社会再发生大动荡,怕出现又一番割据。他遗憾道:“乞儿,这个事你还是先想清楚吧,北方现在狼烟还在,局势不稳。现在北上并不是好时机。”

    六爷也不想乞儿重反北方伤心之地,他拉了拉乞儿的袖子,轻说了一句:“乞儿,找到你娘才是关键。”

    乞儿听此,沉默下来。

    环境一下子变得沉静下来,岑参很聪明的插入话头:“你看野岭寨风光这么好,不要浪费这大好风景吗?我们还是继续四处看看吧。”

    铁蒺娘很聪慧的打头向前,“走,可以去我们寨子里看看。自烧完之后现在新建可是另一番风光。”

    果子也忙拉起戎昱,“爹爹,我们去吧。现在寨子可美了。”

    杜甫紧随说:“好,我们去欣赏欣赏。”

    野岭寨在原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山水涧之间,野岭寨在树荫中将自己隐藏,几乎从外界看不出他的屋檐。这种设计是六爷吸取了之前被羽林军突袭而造成破坏的教训,重新对野岭寨重新布局设计。高大松柏移植过来成为围墙,墙壁被刷成青松绿,显得和自然融为一体。整个布局简直就是为整个环境量身定制。

    杜甫看了此场景也不由叹息布局之妙。一行人逛过全寨,直到夕阳落山,挂笼打灯,铁蒺娘早已吩咐好下面人弄好饭菜。聚义堂中,大家团坐一起,开始晚宴。

    酒桌上大家猜拳行令,好不热闹,但是热闹只是野岭寨寨内人,杜甫、戎昱和岑参等本也是酒令高手,不过他们喜欢的是诗赋对酒,在这群豪迈人群面前,他们的儒雅反倒格格不入。于是干脆静下来,静静的看着这一热闹场面。果儿围着岑参,凤鸾也在旁文静的坐着,陪伴着自己的丈夫,已经好久没见了,虽然外人面前不便表达相思之苦,但是能够闻着丈夫的气息,看着孩子围绕父母膝旁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不过岑参却似乎没有沉迷在家庭的温柔乡中,他的心思全在塞外风沙,想的是和封常清将军灵魂相伴。他本欲协助卫伯玉将封将军曾经叱咤风云的羽林军再次整顿,收复河山,建立功业,以完成封将军的遗志,但没想到仅存的羽林军却被卫伯玉用来内斗作乱,他内心的苦楚翻江倒海,只好大口的解酒消愁。此时他想好了,重回塞外故地,去寻找勇士的故乡,然后重新树起封将军的威名,让封将军的冤屈得以洗刷。

    一杯烈酒下肚,他才斜眼看到凤鸾的倩影,以及啃咬着鸡腿的果子,一种天伦之乐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转瞬妻离子散的失落又冉上心头,一滴不轻弹的泪马上浮现眼前。他连忙又端起一杯酒用长袖挡住了自己的失常。而这一幕却被杜甫真实的看在眼里,他想来观察细微,虽然官运不畅,但是为国为民的忠贞不改,所以向来是多愁善感的心思、所以看到岑参的无赖,自己也只能叹口气,只恨国家衰败,百姓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