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与杀戮之歌
字体: 16 + -

第2章 初露锋芒

    酒是穿肠毒药,色乃刮骨钢刀,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雷烟火炮。小孩没娘,说来话长。故事还要从东方说起。

    “烨亲王觐见!”

    随着传话太监一声,烨亲王前来看望皇帝。因为近年来战事不断,皇帝最终操劳过度卧床不起。

    烨亲王此次前来,一是看望自己的哥哥,二是为继任皇位之事,暗怀鬼胎。

    “微臣参见陛下!”烨亲王向皇帝行礼。

    “免礼。”皇帝勉强起身接见。

    “不知陛下龙体尚好,微臣前来看望并带来南方印埃国特有的海参,此海参益气活血,再配上鹿茸是为大补!”

    “费心了。咳咳。烨靖啊,郑只是操劳过度,咳咳,受了点风寒,休息几日便可。”

    “陛下龙体要紧,还望陛下多加休息。有微臣、太子殿下、丞相等人,陛下尚可放心。”

    “如今形式严峻呐,咳咳,西北游牧民族大肆侵犯,镇守落雁关的陈将军已经不止一次向郑上奏说这件事了…咳咳,东岛倭寇也不是省油的灯,屡屡犯我边境,咳咳…”

    “陛下尚可放心,东岛弹丸之地,区区倭寇能翻起多大风浪?微臣一派洪将军带领火枪队前去正压。游牧民族侵犯,有陈将军驻守,真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嗯,不愧是郑的弟弟,安排的很好。不过之前陈将军的奏折上多次称游牧民塞加可汗召集了所有部落,落雁关危在旦夕,催郑派兵支援呐!咳咳。”

    “不如陛下派太子前去,一来带兵增援陈将军,二来锻炼太子的胆识,也好让太子早日继承皇位啊。”

    “咳咳,你这就想让郑下台了?”

    “微臣不敢,只是想让太子锻炼一下,毕竟陛下龙体有样,国家可不能一日无君啊。”

    “皇儿是有能力不假,郑只怕皇儿天生胆小,遇事无法冷静啊,咳咳。”

    “所以此次派太子前去督战,对太子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历练啊。”

    “嗯,是好。让皇儿锻炼一下也绝非坏事。你这就传郑口谕,让皇儿带精兵7000前去支援陈将军。有你在,郑便可安心养病了,咳咳。”

    “承蒙陛下恩宠,微臣这就去告知太子。还请陛下早些歇息,微臣告退。”

    这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烨亲王看似担心皇帝病情,为皇帝分忧,实则暗怀鬼胎,想乘机调离太子,等皇帝病危,便可谋权篡位。这算盘,烨亲王打的还可以。

    烨亲王告别皇帝,俯着身子慢慢退出寝宫,便下令让侍寝太监将皇帝寝宫的香火烧旺,称陛下体内阳气受损,多供香火来补充皇帝体内的阳气。之后烨亲王便去了太子的寝宫,传递口谕。

    到了晚上,烨王府里,烨亲王独自坐在堂屋的中间,手里拿着烟袋,眯着眼睛正在那精精有味的吸着旱烟。一名士兵摸样的人急匆匆赶来见烨亲王。

    “都安排好了?”

    “回禀亲王,都安排好了。”

    “嗯,绝不能让太子回来。”

    “属下明白,只是……”

    “没有只是,照做就是了。”

    “是!属下告退。”

    等那名士兵模样的人走后,烨亲王放下烟袋,搓着手里的核桃,嘴唇上的胡须微微上挑,笑着说道:“皇儿啊,皇儿,不是当叔叔的针对你,谁让你是太子呢?”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的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

    就这样太子奉旨督战,一行人从皇城出发一路西行直至落雁关。太子携带的这七千士兵,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是由皇帝亲自挑选的,尤其是太子的侍卫队长,这人长的就俩字儿——金典!

    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宇之间偷着呢么一股子正气,身披金色镀边的盔甲。大夏帝国统一侍卫青绿色佩刀,刀柄上还趴着的睚眦张牙舞爪,更是增添了几分摄人的力量。

    “微臣见过太子殿下。”

    “你是?”

    “微臣乃此次太子殿下出行的侍卫队长,张小峰。”

    “哦,李国呢?我的侍卫队长不应该是李国吗?”

    “回禀太子殿下,微臣乃陛下亲任,为保证……”

    “行了,知道了。”太子有些不耐烦地支开了张小峰,骑着马,一个人默默地向前走去。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世上还真找不到不宠逆自己孩子的父亲,太子西行督战,身边的护卫队全是皇帝亲自挑选的。与其说是太子带7000兵马支援陈将军,还不如直接理解为这7000人是保护太子安危的。至于保护得不得了,这还得看太子的造化。

    再回到皇城,太子出发已有三四天了,这皇帝的病情是一天比一天严重,之前还能坚持上朝,如今直接就卧床不起了。

    烨亲王还是照旧,每日都去看望皇帝,时不时的带去一些所谓的补药,可是皇帝的病因始终未见有好转。烨亲王又命人继续加旺香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烨亲王这又是大补,又是旺烧香火的。皇帝也是人啊,伤风感冒,吃再多补药是没用的,是药三分毒,再加上大肆供奉香火,没肺病的人这样下去也得熏出来个肺病来。

    大夏历298年十月末,也就是太子出发一个星期之后,久病的皇帝在4名太监的搀扶下,时隔5天再次坚持上朝。大臣们都看得清楚,跟5天前皇帝最后一次上朝相比,这简直差了许多。

    皇帝虚弱的坐在龙椅上,脸色蜡黄,甚至从远处望去,龙椅的金色与皇帝的脸色似乎是一模一样的。

    “郑年轻的时候,身体好得不得了…咳咳…从来就不生病。弹指一挥间,现在郑已年近七旬,在位也四十多年了…咳咳…”皇帝虚弱的对大臣们说着,下边的大臣们静悄悄地俯着身子,认真的听着皇帝的话。

    “郑当上皇帝二十年的时候,没想到会活到在位三十年…咳咳…等郑在位三十年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活到在位四十年。可如今,这都已经是在位的第四十八年了…咳咳…《尚书》里曾说世上有“五福”…咳咳…一是高寿;二是富裕;三是健康;四是好德;五是善终。五福当中,最后一个恐怕是最难的…咳咳…”皇帝咳嗽的声音渐渐的开始越来越大。

    “从前很多帝王短命而死…咳咳…那些后代的史家和书生们往往讽刺他们是贪于酒色,腐化而死,就连一些英明之主,他们也要鸡蛋里面跳骨头,把人家说得一无是处…咳咳…郑想说的是,这些人大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很帝王之所以早死…咳咳…真正的原因在于国家的事务过于繁重,他们大多都是累死的啊!皇帝不像大臣…咳咳…他们愿做就做下去;不愿做的话,大不了可以挂冠而去,或者年纪大了申请退休,回家抱子弄孙,逍遥自在,享受天伦之乐…咳咳咳…可郑们这些做皇帝的呢,哪有此等福分?!也只能勤苦一生,一天的休息也没有哇…咳…咳咳…”

    说到这里,下面的大臣门有的已近开始哏噎,开始流泪。大臣门都明白,也许这将是皇帝最后一次上朝了。

    “这世上没有人能够长命百岁,那些帝王们很忌讳谈‘死’的事情…咳咳…弄到最后,连写遗诏的机会都没有。后人读那些已故帝王的遗诏时,总觉得不是他们想说的话。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弥留之际,本就已经神智不清…咳咳咳…最好让别人代笔写的啊。所有郑不能像他们一样,郑让要你们知道郑想说的话,这人都是有生有死,又有什么好忌讳和恐惧的呢?郑…咳咳…最不放心的,还是郑的皇儿啊…咳咳咳…也不知道陈将军那边战士怎么样了,最近也没有奏折传过来…咳咳咳…”

    “今日召大家来,也无非是想和大家聊一聊天,郑说这么多,无非希望尔等大小臣工,千万不要忘记郑反反复复的叮咛,除此之外,郑再无他求了。尔等还有事要奏吗?没有就退朝吧。”

    “启禀陛下,洪将军率4000火枪队五日击退犯我倭寇!”

    “启禀陛下,汴州航运开通,由汴州水师提督常大人亲自督运,是我大夏与南方印埃国贸易流通的一个重要进出口啊!”

    “启禀陛下,北方哈茨罗基国……”

    大臣们纷纷捡好消息上奏皇帝,一开始还嗯声的皇帝,到后来一点声音都没有了。旁边的太监以为皇帝因太累而睡着了,便斗胆轻轻地想叫醒皇帝,可是陛下陛下几声,皇帝依旧没有反应。太监又上去试着推了一下皇帝,这不推不要紧,一推皇帝整个人倒在了龙椅上面,这可吓坏了那名太监。

    太监颤抖着前去扶起皇帝

    “陛陛陛陛陛下,啊!皇皇皇皇帝殡天啦!”

    太监去扶皇帝时,发现皇帝已然断了气,便惊慌失措的大叫:皇帝殡天了!

    大夏历298年十月28日,夏景帝去世,执政大夏帝国48年,享年68岁.

    大夏历298年11月15日,景帝弟弟烨亲王篡改遗诏,废太子陵驻守边疆,登基称帝。其号为夏阳帝

    大夏历199年,这一年被称为烨阳元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