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却之阵
字体: 16 + -

第三十三章,夜风起

秋季的夜晚总是起风,带着萧瑟,带着思念,吹向远方。

    衙门一间厢房内,古风静静地躺在床上,回想着之前的事。

    刘承珪身为王钦若身边的得力助手之一,功利欲又如此之强,不可能不对自己等人做些什么。

    但他会如何做?

    而包拯和李清清还有公孙策亦是如此。

    刘承珪到底会如何做?

    衙门附近,有一个小院,看起来像普通的农家小院。

    而这里却是刘承珪的住处。

    谁能想到大名鼎鼎的五鬼刘承珪的住处是这样的?

    书房,点燃的油灯忽明忽暗。坐在书桌后的刘承珪的脸色也是忽明忽暗。

    他们都在猜测刘承珪会怎样做,而刘承珪自己也在想到底该怎么做。

    虽然说古风他们一帮人在朝堂之上有太子,在这里有范仲淹,极为难动,但是如果做的小心一点,不被发现什么把柄和线索的话,他们也拿自己没有办法,毕竟国家是讲法律的。

    而且,还有王钦若王宰相,因为庐州那几本账本的缘故,王大人最得力的属下王刑被关进了天牢,甚至王大人还因此在朝会上丢了面子。以他的心胸狭隘的程度,焉有不报仇之理?

    只要自己能帮王大人弄死古风一帮人,他相信王大人一定会重重嘉奖自己的,而太子那边的压力王大人也会帮忙解决掉。

    但现在的问题是要怎样做才不会留下任何线索,并且保证可以彻底解决他们。

    不仅他在想,刚从密室出来的王刑和侯全也在想。

    毕竟他们会落到改头换面的地步都是因为古风和包拯一帮人。

    宰相府,青竹园。

    秋风萧瑟,扫落叶。青竹不青,落黄叶。

    王刑提着那把陪伴了自己多年的唐刀一言不发的走在前面,而侯全亦是提着一把腰刀跟在后面,眼珠子转来转去的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砹!王大人,王大人!”突然,侯全定住了乱转的眼珠,出声喊道。

    几声,王刑终于停下了脚步。如果不停,他估计会一直喊下去。

    “王大人,不知道您对于对付包拯一帮人有什么看法?”侯全看到王刑停下,往前几步凑到他身边轻声问道。

    “当然是彻底解决。”王刑淡淡道。他实在是不想和这个人纠缠,于是说完便提脚欲走。

    “砹,王大人,你别走啊!我有一言欲告之大人,是关于包拯的弱点的。”看到王刑欲走,侯全赶紧拉住他道。说到后面时不知是因为何故,居然将声音压的极低。

    包拯的弱点?

    王刑不由得收回脚步。虽然他不知道侯全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是却对于他说的关于包拯的弱点有些兴趣。毕竟当初要不是包拯的虚虚实实,自己早就抓到古风他们了。

    当然,如果侯全只是在耍自己,他会毫不犹豫的拧下他的脑袋。

    “以前我与包拯同在庐州,跟他又有不少来往,我又是捕头,所以我知道包拯的弱点。”侯全将嘴巴凑到王刑耳边低声道,同时眼角紧紧盯着他的脸色。

    听到此言,王刑淡然的脸色终于有了一丝变化。

    看到了王刑脸上的这一丝变化,侯全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神色。淡淡道“大人请跟我来。”

    侯全带着王刑穿梭在一条条回廊上,左拐右拐,走过了很多地方。

    大红色的灯笼下,红色的灯光映出了王刑脸上渐渐泛起的那一丝烦躁。

    终于,侯全的身影停在了一个没有灯笼的阴暗角落。

    “你现在可以说了吧!”跟着停下的王刑淡淡开口道。

    “当然可以。”侯全转身面对着王刑道。

    “我以前和包拯不仅同是庐州,而且我还是他的邻居。”

    只此一言就吸引了王刑的注意,毕竟作为邻居,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是相当亲近的,知道很多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听他继续道“包拯因为父亲早亡,所以他小时候是由自己的母亲一手抚养长大的。”

    “以前包拯家里很苦,全靠他母亲卖烧饼养家。而包拯也很懂事,经常帮自己的母亲去卖烧饼。”

    “后来,包拯终于成年了,本想让自己的母亲过上好日子,但没想到他母亲却因为以前操劳过度而病倒在了床上。包拯非常伤心,也非常愧疚,他认为是因为自己才让母亲累成这样的。所以他在自己的母亲病倒后就更孝敬母亲了。”

    “因此,他的母亲就是他的弱点。”说到这里,侯全的眼睛里不由得露出嗜血的残忍简直和王刑如出一辙。

    两人相视露出一丝狞笑。

    九月的夜,月亮一直很亮,也一直很圆,如同中秋。

    今晚的风也异常清冷。

    古风躺在床上左右想不出刘承珪会如何对付自己等人,只得决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心里下定决定后,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天尽头的皎月。心里生出淡淡的思念。

    柳大哥现在如何?是否还在流连于烟花柳巷?

    太子现在如何?皇宫的那些阴谋他能否躲过?

    云松上人和云彩现在是否还隐居在那个世外桃源?是否还在每天研究医书?

    还有……知雅。你现在过的还好吗?

    一盏青灯,一个铺团,一名憔悴的少女跪在昏暗的石室里不眠不休的祈祷。

    隔壁房间,包拯亦是辗转难眠,众人在这个夜晚或者猜测刘承珪将要采取的动作,如古风范仲淹李清清等人,或是挑灯夜读,如公孙策,或是呼呼大睡,如李安安。

    然而,包拯却是心里总有种不祥的感觉。

    为何会有这种感觉?

    包拯想不明白。实在是辗转难眠的他最终如古风一样起床站在了窗户边,静静地望着远处的皎月。

    这月真寒啊!

    包拯心里感慨。

    今夜的月不知怎的寒冷如斯,再加上带着些凉意的秋风,让包拯忍不住紧了紧披在身上的毛毯。

    母亲,你现在还好吗?孩儿不在你身边,家里的下人照顾你尽心吗?

    不知怎的,看着这月,包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心里的不详更重了。

    不知为何,想到自己的母亲,包拯的心里猛的一抽,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身子微微晃了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莫非母亲出了什么意外?

    都说母子连心,或许真的是母亲有什么事。

    想到母亲可能会出事,包拯顿时不安起来。

    庐州,包家。

    简朴的民居小院里早已灭了所有的灯。

    主人卧房,苍老的包母安静祥和的躺在床上,微弱的呼噜声从床上响起。

    旁边卧房里,几名下人亦已睡下。

    整个庐州的灯都已熄灭,进入了梦乡。

    到底怎么做才不会留下把柄?

    杭州衙门旁的小院里,刘承珪仍然坐在书房苦思冥想。

    莫非是下毒?

    但是这太容易留下把柄,毕竟这世上只要是存在的毒药都会有人认识。所以下毒虽然表面看是一种极隐蔽的手段,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最不隐蔽的手段。

    暗杀?

    不行,更明显。

    意外身亡?

    这看起来是最好的办法了。

    到底怎么做?

    刘承珪苦思冥想,希望能想出一个最完美的办法解决古风一帮人,最好是让别人不会怀疑到自己身上。

    夜深人静,夜风刮起,带着秋天的凉意。

    刘承珪住处的书房,几盏未息的油灯的灯芯坚韧不拔的释放着光亮。刘承珪一直坐在书桌后的太师椅上,从醉香楼回来后就一直坐在那里。

    夜近三更,整个杭州城都已彻底安静。而刘承珪书房的油灯终于熄灭。

    有了!

    刘承珪突然抬起头,明亮的眼睛在黑暗中仿佛灯泡。

    “就这么办!”他略显激动的声音在这黑暗中显得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