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州太后
字体: 16 + -

第四十四章 左右为难

    thu jul 08 15:29:09 cst 2010

    彭方返回成都后,刘尚得知许黄玉已经走脱,不由得心中烦躁已极,便有些后悔不该听信王硕的挑唆。当年就有些他的幕僚认为:历来改朝换代的时候,既有斩草除根的做法,也有招降纳叛的做法。应当视情况而定。公孙慧娘不过一个小女孩,根本谈不上什么复国报仇的可能,因此追不追缉她,根本不重要。赵匡虽然背叛了大汉王朝,与冯异大军对抗过,害死了了岑彭,但是以前他也做过大汉王朝的南阳太守和右抚风,多少对大汉王朝也有过功劳。即使将他捉住,也许皇上会念及他的功劳,还会赦免他的死罪。可是王硕却坚持认为:公孙述经营西南多年,即使在蛮夷部落当中也有较高的威信,倘若不斩草除根,难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还有人认为:王硕竭力鼓吹斩草除根,是因为他自己背叛了公孙述,害怕公孙述的死党以后报复他。可是就没有人想到过追捕公孙慧娘和赵匡这么费力。

    刘尚当时采纳了王硕的意见,并且向刘秀作了汇报。可是刘秀什么也没说。大约这个公孙慧娘和赵匡在他心目之中根本没有什么重要的位置。可是刘尚却没有想通,赵匡背叛了他,为什么他就对捕捉赵匡也不感兴趣呢?

    刘尚后悔不该听信王硕的话,是因为他以后实在不好与董钧和许宝玉相处了。因为不管许黄玉是不是公孙慧娘,但她是许宝玉的妹子却是事实。当初如果没有派兵追赶许黄玉,也就在自己与董钧和许宝玉的关系面前没有丝毫的影响。可是毕竟已经派兵追赶过了,以后无论怎么解释,恐怕董钧和许宝玉都会心存芥蒂。

    不久,王硕带去的五百名军兵返回,又报告说王硕等三个带兵将军已经被赵匡、雷迁俘虏去了。刘尚大吃了一惊:这事情传扬了出去,自己和武威将军府真是太没有面子了!堂堂正正的三个朝廷将军,而且带有五百名军兵,竟然会被赤手空拳的赵匡等人活捉了过去,这武威将军府的将军们真是一群窝囊废!而且王硕等人一直追揖公孙慧娘和赵匡,倘若许黄玉就是公孙慧娘,陆平就是赵匡,那么王硕等人落在了他们手中,倘若赵匡真的有心造反,王硕等人民日报岂能还有性命?未经征战,平白无故丢了三个将军,他怎么向皇帝交待?于是刘尚急忙召集武威将军府的幕僚们紧急商议处置办法。

    幕僚之中有人认为:王硕说多吉兆姆复活、许黄玉就是公孙慧娘的话未必可信;而且蜀国已经灭亡了十多年,百姓思安厌乱;她们倘若想恢复蜀国,一定也不会有人响应。他说苍山姥姥是个武林豪杰,对于政治尚未必有什么野心。三个童子的来历不明,很难说他们就是来与赵匡、公孙慧娘联络造反的。而且王硕防患于未然的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是他邀功心切,以致于激怒了赵匡他们,当前不宜轻举妄动,以免真正引发武林群雄叛乱活动。也有的人认为:虽然王硕有错,但赵匡等人竟敢劫持朝廷命官,实属胆大妄为的造反行为,应该从严加以镇压。

    刘尚的确不愧为朝廷的方面大员。他坚持认为:倘若赵匡等人真心造反,必然会立即杀死王硕他们,然后夺得普慈寨,又在那里聚集人马。于是刘尚连续派出了几起人员前往垫江县侦察。半个月以后,侦察人员陆续回报:垫江县中风平浪静,连王硕等人也没有被杀害。于是刘尚认定赵匡没有造反的意图,因此他决定:一面调集三千大军进驻普慈寨周围,以防发生不测,一面派出以彭方为代表的武威将军府特使,前往许家庄与赵匡等人交涉。

    彭方带了两个亲兵进入普慈寨,会合普慈寨的人员前往许家庄。他们进入村中一看,许家庄果然已经被周泰烧得干干净净了,赵匡等人杳无音信。

    幸得里正提醒:“王修与许崇信是儿女亲家,也许许家人员现在他那里。”

    于是彭方等人立即赶往王家庄。果然不出所料,赵匡、雷迁、许黄玉、申辅、慕贞、慕良、尼彩、尼娅等人都在这里。彭方来到庄中,王修和赵匡等人急忙以礼相迎。

    彭方说明了来意。

    赵匡道:“除了我以前曾经与汉家朝廷作过对以外,其他任何人都没有过对抗朝廷法令的行为。况且许黄玉虽然就是蜀国公主公孙慧娘,但是我和她都认为:朝代更迭既是天意,而且已经成为了事实。在争夺江山的过程中,彼此的杀戳事属平常。现在人心思定,讨厌战争,我们既没有恢复蜀国的想法,也没有为公孙述和多吉兆姆报仇雪恨的想法,只想做个汉家朝廷的平民百姓。谁知道王将军处心积虑,总要设法捕捉我和许黄玉,所以我们才不得不暂时限制了他的行动自由。只要武威将军府允许我和许黄玉作个平民百姓,我们从此决不滋事。”

    彭方虽然相信了赵匡的说法,但事关重大,他也不敢作出正面的答复,只是问:“赵大侠要如何才肯放还王宣慰使呢?”

    赵匡道:“此事说来甚为简单。第一,武威将军府应该明确宣布,停止对许黄玉的追捕,并且对以前因为救护许黄玉而被迫与官军作过对的雷迁、杨奉、苍山姥姥等人不予追究;第二,当初我虽然进入了岑彭将军帐中,但岑彭将军却是自杀,并非我动手杀的他。那时候两国交兵,各为其主。有关此事,朝廷能够赦免,则赵匡感激不尽;朝廷不能赦免,赵匡则心甘情愿抵罪。其三,许家原是本分良民,周泰无辜拘捕其全家,焚毁其庄园,并且杀害了王薄等百姓,这种事情武威将军府应该给予平反和赔偿。武威将军府何时答应了这些条件,我们就何时放人!至于王硕他们,现在十分安全,还请彭将军放心。”

    为了映证自己的说法,赵匡又带着彭方参观了拘禁王硕等人的地方。王硕的两个副将被拘禁在一处空院之中,除了禁止他们的自由出入之外,饮食供给尚好,而且还有一个奴仆供给他们驱使。

    两个副将对彭方的到来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并且说:“这些人其实并非歹徒,他们只是想保护公孙慧娘,倘若朝廷能够赦免了赵匡和公孙慧娘,他们能够遵守法纪,西南地区从此将安定了下来。希望武威将军能够上奏朝廷,赦免公孙慧娘和赵匡算了。”

    同时,他们还让彭方转告他们的家人,不要挂念。

    王硕则不然,虽然他的饮食供给大致上也相等,但是却由张郎专门持刀看守。看来赵匡对他成见颇深。

    王硕对彭方的到来也深感吃惊,他悄悄地问彭方:“武威将军是否已经出动了大军前来围剿?”

    彭方觉得王硕对赵匡和公孙慧娘的成见太深,希望派大军前来围剿的事情真是匪夷所思。赵匡等人并无反叛之心,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武威将军府硬要派出军队围剿,反而有可能将他们逼上造反的道路。虽然他们的造反绝对不会成功,但出现这种事情也是朝廷和武威将军府不希望看到的。同时,以赵匡和雷迁及几个青年的英勇,官军围剿他们必然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再三思量之下,彭方也不作出答复,只是淡淡地嘱咐道:“王宣慰使尽管放心好了,武威将军自有处理此事的办法。”

    王硕知道刘尚和彭方并不同意他的主张,顿感精神落寞,也不再说什么。

    彭方回到成都,立即向刘尚作了禀报,并且谈了他对此事的看法。

    刘尚沉吟了半晌,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要知道,当年武威将军府追捕赵匡和公孙惠娘,只是刘尚在王硕的窜掇下,根据改朝换代必须斩草除根的一般理念进行的,事前并没有经过刘秀的批准,事后刘秀也未置可否。所谓钦犯更是他们的杜撰之词。而且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两个所谓的钦犯不但没有抓住,王硕反而说连多吉兆姆也已经复活了。这事情要是报告到朝廷,必然会遭到大臣们的攻击,说自己过去冒功请赏,如今又治理无方!如果不向朝廷报告,这件事情已经闹得沸反盈天,成都人人皆知。如果再有人将此事密奏皇帝,说他包庇纵容公孙述的余党,莫非有独立为王的野心,那么他就危险了。因为自古以来,作为封疆大吏,行政之中有什么过失并不可怕,怕的是皇帝的猜疑,最怕的是别人攻击他有独立为王的野心。而且在帝王之争中,父子兄弟都要猜疑,何况他虽然也是刘秀的宗族,毕竟不是刘秀的近亲,以致于他虽然劳苦功高,却连云台二十八将也没有进入。所以刘尚左右为难,不知道应该如何摆平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