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82章 吕布朝北海

马云騄这一嗓子叫辛锐和甄远夫妇都颇为尴尬,娶个媳妇还有干涉的?两家只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厢情愿便可,何况大将军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这丫头搞的哪一出!

    “阿姊,中原不比西凉,这里婚俗不同,再者我和甄姐姐颇能谈得来,绮妹妹只会胡闹,哪里能与我谈经论道?绮妹妹那里,我自去解释,你还是莫管我。”辛锐苦笑道。

    “你这是嫌绮妹妹不好了?这不是喜新厌旧么?”马云騄气道。

    “喜新,也不厌旧,我也不曾讨厌绮妹妹,可是阿姊你也知道,绮妹妹现在那么小,只会胡闹,哪里能像甄姐姐这般和我谈得来。待过几年她长大了,懂事了便好了。”辛锐无奈道。

    “也罢,甄妹妹的确是不错,长得漂亮又善解人意。我不管你们了,你亲自去和绮妹妹说去。”马云騄也觉得自己管的有些宽,丢下一句话,告辞甄远夫妇先行离开甄家。

    辛锐摇头苦笑,对甄远道:“这云騄阿姊,是西凉寿成公之女,现在我北海做统军的偏将军,人品武艺都是一流,前番便是护卫我去的冀州。她所言绮妹妹,是温候吕布之女,去年与我订的亲,倒叫叔父、婶婶笑话了。不过二老请放心,待我到了婚娶之龄,与甄姐姐和绮妹妹的婚事,都是一般无二,家中亦无尊卑,断不会委屈了姐姐。”

    甄远点头笑道:“大将军这般人物,天下求亲者还不踏破门槛,与吕温侯结亲倒是一点也不稀奇,我甄家高攀了。”

    古代婚姻最讲究门当户对,甄远即便在冀州有偌大家业,亦不过是商贾,政治地位颇为低下,因此才被袁熙百般要挟,而今辛锐是当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救了自己一家不说,还好言相求,这怎能不叫甄远夫妇感动。

    辛锐又向甄远交待一些开设商务司的想法,还把自己惦记了很久的造纸之术略说一二,便告辞甄远夫妇,回了中郎将府。

    皇帝来了,怎地也要勤快点去伺候,自己刚刚封的大将军,若是第一天上班便迟到,怎么也说不过去,辛锐出了甄家,火急火燎地赶回家换身朝服,匆匆忙忙来到太守府这个临时朝廷。

    好在古代之人都有早起的习惯,现在正值金秋,白日较长,因此辛锐来时,见刘协还未到。

    众大臣三三两两地在堂下咬耳朵,辛锐一一打过招呼,老远便见杨彪正在向自己招手,忙凑了过去。

    “你小子跑哪里撒野去了?幸亏今日不是大朝,不必点卯,你看看百官都到此半个时辰了,你这个大将军却不见踪影,成何体统!”杨彪一顿夹枪带棒,说得辛锐一愣一愣。

    “唉,子龙今早投了徐州,我昨夜给他践行,多喝了几杯,这不起床便来了么?”辛锐委屈道。

    “子龙将军去投徐州?这怎么说。你为何不拦着他?为何早不跟我说。”杨彪闻听赵云走了,惊诧不已,连辛锐迟到的事都忘了。

    “陛下来了,回头再跟您老说吧。”辛锐一副苦瓜脸。

    刘协颠沛流离那么久,好容易捞着睡一个安稳觉,是以今早也起得晚了,小太监敲了几声鞭子,刘协走过来坐到正位,先向众臣子告了个罪,百官都道不敢。

    刘协扫视群臣,出言道:“众位爱卿,今日可有事启奏?”

    孔融出班奏道:“启禀陛下,今早哨骑来报,濮阳吕温侯正前往北海觐见陛下,约午时可以抵达。”

    “哦?前将军来了?自郭、李二贼霍乱朝政之后,朕亦年许未见前将军,着实思念。吩咐设宴,朕要与前将军把酒言欢。”刘协对吕布印象还算不错,毕竟后者当初除掉董卓,解了刘协水深火热。

    “朕闻前将军乃是大将军岳丈,午宴就由大将军作陪。”刘协对辛锐笑道。

    “诺!”辛锐暗道想什么来什么,自己正好有一肚子话要跟老丈人说,公事私事都有,这便立马能够相见了。

    又议了一会朝政,皇帝问了北海府库钱粮,看北海如此富有,立即着陈珪建造临淄皇宫,搞得辛锐一阵肉疼。

    散朝之后,皇帝将辛锐、杨彪等人留下,询问北海各项情况。

    辛锐作为军事首长,首先向刘协报告了北海目前现役和预备役状况,军马配置,版图范围,以及对之后扩军的若干计划,各地情报组织收集来的其他诸侯的军备情况等等。

    刘协听得眼睛放光,他万没想到小小北海现在势力范围已经跨了四州,算上预备役,北海兵员多达二十万,而北海的战略储备,譬如军马、粮草、器械甲杖等等,要武装这二十万人绰绰有余。

    虽然常规军只有六万余众,但预备役只是平常兼顾建筑耕种等职责,训练并没有松懈,这在战时绝对是一支劲旅。比起其他各路诸侯的正规部队也不遑多让。

    须知这个年代的军队,尤其是诸侯的地方武装,哪里有正规的操练,大多都是拉壮丁一般,草草成军,其战力可想而知。

    一般的诸侯也没有多余的财力物力,去豢养太多的职业军队,这一点不得不说曹操绝对是个有武略的大枭雄,他的‘屯田制’把兵员和生产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从讨伐黄巾中获取大量劳动力,其中精壮的挑出来当兵,其余的便叫他们垦荒种田,保证军需,大家都有饭吃,因此干劲十足。

    并且负责屯田那部分黄巾亦可称作预备役,虽然身体素质和后勤训练差些,但毕竟曾经都是杀过人见过血的起义军,战时光靠经验就能派上大用场。

    其他诸如袁绍、袁术兄弟、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便都是菜鸟了。袁绍好歹还有一群能臣武将在帐下,又占了河北地利,河北因为地近匈奴边界,征战颇多,自古便是尚武成风,所以兵员素质极高,加上人多势众,所以袁绍底气足些。另外三家可谓一点优势也无,根本不足道哉。

    粗略估计,河北袁绍手里至少有三十万大军,曹操自从前些时候占了豫州,兵力约莫增至十到十五万,淮南袁术至少二十万,其他各家都不值一提。

    曹操、袁绍是劲敌,这是辛锐分析出的结果。当然辛锐不能直截了当告诉刘协,只能将客观现实说给他听。

    因为不管哪家诸侯,表面上都是皇帝的臣子,打与不打是刘协说了算的。只要他们不轻起战端来打北海,公然藐视皇帝,辛锐也不能越过刘协随便去讨伐他们。

    但吕布接下来便会来北海觐见,这证明吕布是站在皇帝身边的,曹操下一步必然对吕布动手,到时便怪不得辛锐奉诏讨贼了。

    另外辛锐决定把现役部队增至十万,太史慈、许褚、辛霸、马超四将所部,番号不变,各增至一万人马,由吕蒙、徐盛、夏侯兰和马云騄作为四军副将,这四军属于特殊兵种,各项要求必须高于常规军,另外六万步兵,选出一万做弓箭手,其余五万作为普通步兵,由北海大将军府总调。

    五千泰山军扩充至一万,马军三千,弓箭手两千,步兵五千。仍由臧霸四兄弟统领,除了训练、甲杖器械统一,其余不受北海节制,属于编外。诸葛亮亦被派到泰山,协助臧霸练兵,现在无论兵书战策还是奇门遁甲,辛锐都尽皆教给他了,调他到泰山也有心叫他理论实践相结合,以求他能早日堪当大任。

    再者张绣前番和贾诩带走两千军马,也未在统计之内,这两千军马是张底牌,张绣靠着他们收拢张济旧部,之后攻略宛城,自成一军,与北海遥相呼应。

    汇报完毕之后,刘协脸上无比精彩,半天意犹未尽地点点头,道:“大将军操持军务,颇为用心,难得北海如此军容鼎盛,方才所言朕已尽知了,还望大将军莫辞劳苦,再接再励。”

    辛锐应诺,杨彪等人又向皇帝禀报了北海各个行政机关,将辛锐先前所设置的各个司,一一做了汇报。说到儒学堂,杨彪更是止不住的兴奋,天子闻听北海政令之新奇,亦是颇感兴趣,叹道:“可惜蔡邕、乔玄二人皆已不在人世,不然这儒学堂,可更加热闹些。”

    一时杨彪也颇为感怀,点了点头,这时辛锐道:“虽如此,北海境内却有另外一个大儒,陛下和老太尉不必伤感,待来日请那人过来便是。”

    “你是说郑公?”杨彪恍然大悟道:“是了。这郑康成虽不愿为官,但其才学堪称当世翘楚,前番儒学堂选祭酒的时候,咱们还谈到过此人。如今陛下驾幸北海,正该将他请过来坐而论道。”

    “朕也久闻其名,这件事便托老太尉用心了。”刘协道。

    这番谈话直至午时,直到小太监来报,说吕布已于太守府前听宣,刘协方才出言道:“既是前将军已经来了,我等便先去宴席,待回来再谈。”北海带给刘协的惊喜太多,以至于叫他忘记时间。

    辛锐等人随皇帝出了太守府,见吕布跪迎于阶下,身后一众随行军士都端着贡品。皇帝走到吕布近前,将他虚扶起来,感慨道:“前将军此来,朕心甚慰,前番多得将军忠义,才令朕不致遭奸贼迫害。离别这年许,朕时时思念将军。快随朕进来叙话。”

    吕布见着瘦弱的刘协,亦是心潮澎湃,当下躬身随皇帝等人进了太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