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134章 夺范县1

公元196年八月,北海东城校军场,群情激昂的北海军在辛锐的带领下出征兖州,大军祭旗场面异常隆重,上到天子,下到寻常百姓,都参与了这次盛典一般的出师大会。

    辛锐作为大军主帅,先代表全军向天子做了宣誓,誓词并没什么营养,都是些官样文章,一通套话而已。之后将活生生的乌牛白马束缚四蹄,抬到点将台上,三声鞭响之后,自有两个红衣大汉手持鬼头大刀,将活牲斩杀,待牛马头颅摆放在祭台,众将随辛锐祭了天地,在响彻天地的鼓角声中,大军开拔前往兖州。

    大军从北海出发,前军和中军只用五天便行了四百余里,进入东平国境内的无盐县,为了迷惑曹军探子,辛锐故意留高顺大张旗鼓,不疾不徐地西行,其余各部却都避开大路紧急行军,悄悄地和接到调令的糜芳在东平汇合。

    由于郭嘉未雨绸缪,糜芳从十数日前便赶到无盐,到来之后便没闲着,一直在督造攻城器具,待辛锐到此,见到数十架云梯、冲车,不由深感欣慰。

    “大将军,除却各地增援巨野之军,东平尚余驻军四千,此番攻打范县,就请您做主,让末将率军当个先锋吧。”无盐县衙之内,糜芳向辛锐请令道。

    一直以来糜芳都在经营地方,几乎不曾参与过战事,作为将领见其他人屡立战功,说不眼热是不可能的,谁没点血性和功利心?如今大哥糜竺在北海身居要职,原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相辅相成,而今糜竺成天忙的脚不沾地,在北海有口皆碑,他糜芳却由于外派又几无战事而声名不显,他并不想一直活在兄长的阴影里。

    “子方,你在外一向辛苦,今次又提前赶来监造攻城器械,我又何忍叫你多受劳累?你放心,此役之后,定然有你的大功劳,从北海扩张至今,我这里都给你记着那。”辛锐受历史影响,骨子里对他并不感冒,只是糜竺在北海劳苦功高,糜芳在任上又没有什么劣迹,也算是兢兢业业,因此婉转劝慰道。

    糜芳也是个志大才疏的,请战也不过是由于先前北海封赏之时并没有提拔自己,想想大哥糜竺在北海已经是位高权重,心下多少有些不平罢了。而今见辛锐说起论功行赏的事,心中大喜,唯唯诺诺告退出了县衙。

    众将安顿好部下军士,照例都来到县衙向辛锐汇报工作,继而商量进军范县的计划。

    “高顺目前行程如何?”辛锐将糜芳送走之后,向堂上众人问道。

    “方才接着军士来报,高将军今夜将在蛇丘宿营,按照目前行军速度,距我军尚有两三日行程。”巡视兵营归来的庞统抹了把汗,喘息着回道。

    这是庞统第一次随军出征,所以他一路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日行军时都要前后巡查行伍,扎营之后还要每个军营转一圈才能安心,作为北海着力培养的新生代军师,他比任何人都希望一战成名,把自己心中所学都施展出来。

    “唔,这两三日至关重要,范县和东阿、鄄城相距均不足百里,若其余两地得知范县被围,不需一日便能赶来援救,再算上范县派出求救军士前往两地所需的半日,留给我们攻城的时间最多只有一天半。况且我军就算攻城顺利成功,之后军士也需要休整,城防也需要加固,这都是要和曹操援军抢时间的事。”辛锐略一沉吟,不无担忧地道。

    “主公所言不差,我军潜行到东平,为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今据细作报说范县并无异常,应该是对我军此行还没有察觉,因此在下觉得事不宜迟,今夜便去攻城,若能一战而定,便叫高将军加速行军,一日之内赶到范县与我军汇合守城。”诸葛亮掌管着全军情报系统,犹如辛锐的耳目,此时经过分析敌情,拿出一个方案。

    “范县守军多少?主将是谁?这几日还未探明吗?”辛锐问道。

    “守军具体数目不详,但据细作经验判断不会超过一万,主将倒是查明了,是荀公达和曹子和,荀攸自戏志才死后便成为曹操帐下首席军师,曹纯也是个骁勇善战之人,因此足见曹操对范县还是颇为重视。”诸葛亮不假思索地回道。

    “公台先生于我军出征前曾对我说过,昔日温候率并州军袭取兖州之时,几乎占据了一州全境,唯独东阿、范县和鄄城被程昱和荀彧设计死守得全,因此可见这三城乃是曹操根基所在,必然高墙深壕守备森严。公台先生嘱咐我等务必谨慎,以免着了曹军诡计。”张辽作为并州军的老人,曾经参与过袭取濮阳一战,加上陈宫的叮嘱,所以他颇有发言权。

    此言一出,就连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吕布也不禁皱起眉头叫道:“你说的不错,这厮们将城池筑的凶险又坚守不出,某两三万人马却拿他几千人毫无奈何,想想就窝囊的紧。”

    庞统接过吕布话茬,微微一笑道:“温候和张将军也不需如此焦虑,主公曾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因此攻城之事,对敌军怀着应有的重视是应该的,只是过犹不及,我等也不必妄自菲薄。昔日并州军征讨兖州时,之所以前期一路所向披靡,首先是有张邈主动献城作为内应的原因;其次曹操大军当时正在徐州攻伐陶谦,兖州境内并无多少守军,因此并州军得以长驱直入,占据兖州大部。而说到攻打范县等三座城池,一来并州军多为骑兵,并不利于攻城作战;二来温候当时必然准备不足,没有充足的攻城器械;第三还要时刻提防曹操领大军回援,因此最终不得不放弃攻城,选择对自军有利的野战。此一时彼一时,请诸公看看我北海大军目前的配置,便可知此次我等乃是有备而来,主公先命糜将军领兵前来打造攻城器械,而先发的三万大军中有一万步卒,正是要用作攻城。如此一来,在我军出其不意之下,胜率大大增加,便是荀攸智计百出,也必然毫无能为。”

    “正是如此,以万全之策攻其不备,今夜必要拿下范县。众将听令。”辛锐见庞统已经将战略意图分析透彻,霍然起身下令道:“张辽、马超、许褚各引本部军马潜入寿张县,今夜子时出动将范县围定,不许放走一个曹军,余下众将随我领步军前去攻城。马超前番曾带兵劫掠此地,因此熟悉地形,可引骠骑营作为大军向导。另外亮哥儿即刻飞鸽传书黄忠、甘宁,今夜子时三刻,两地军马一齐发动攻城。”

    “诺。”众人抖擞精神,得令之后便迅速前去准备。

    有人欢喜有人愁,北海军群情激昂磨刀霍霍之时,此刻奉曹操将令驻守范县的荀攸却是满面愁容,正在城守府正厅与曹纯相对而坐,长吁短叹。

    “公达先生,北海军马距范县尚有百多里,我军也早就发了告急文书,我兄长现下领兵西进不过两三日,接到紧急军情必然回军前来救援,你还有什么好担心?”曹纯颇有些不解地问道。

    “子和,主公此次怕是对司州志在必得,未必能回军救援。可能你会觉得我此话危言耸听,我且问你,主公目前最缺的是什么?”荀攸长叹一声,问曹纯道。

    “缺什么?钱粮?军马?兖州比司州富庶百倍,前番豫州战败,兄长只用了半年时间便恢复元气,司州自董卓作乱之后便衰败不堪,人少地薄,怎能比得上兖州?”曹纯不解道。

    “你说的对,但不完全对。钱粮人口固然是雄霸一方所必备的条件,但兖州的地理位置太过尴尬,东边一直有辛锐虎视眈眈,虽然冀州袁绍目前并未对我军表现出敌意,但只要他灭了公孙瓒,迟早也会南下,因此说兖州是四战之地并不过分。如今吕布已被主公驱逐出东郡,向西进取的障碍得以扫除,主公势必要早日拿下司州,移民到彼,届时东据泗水、虎牢,西守函谷、武关等数座雄关,任凭敌军有千军万马,我军也能据险而守,力保关中不失。主公这个策略堪称绝妙,只是北海辛锐也非平庸之辈,能在丢了濮阳之后立刻做出反应,并没有给我军喘息之机,唉!留给我军的时间太少了。”荀攸摇摇头,神情颇为黯淡。

    “公达先生也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昔日吕布率数万大军攻伐兖州,我东阿、范县、鄄城三镇只有数千守军,却能坚守半月,等到兄长回军援救,这番范县有五、六千精锐,我等还是据城死守,只要坚持数日,兄长必然前来解救,我等再与援军内外夹击,北海必败。”曹纯一半自信一半安慰道。

    “非是我战前扰乱军心,北海军战力和并州军不可同日而语,再者辛锐这人,亦非吕布这般只会逞一时之勇的匹夫。况且城内守军有半数以上都是虎豹骑军,不利守城,这些都叫我信心不足。”荀攸见曹纯脸色越来越黑,也知道自己说得有些过分,但现实如此,戏志才死了、程昱被俘,自己作为曹军现下的首席谋士,自然能看到一些曹纯这种武将无法看到的深远战局。

    即便濮阳一战胜了吕布,曹军对北海军的恐惧症也没有得到丝毫缓解,但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回头路好走了。

    良久之后荀攸把心一横,咬牙道:“不论如何,你我都要同心协力,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死守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