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132章 公输子转世

当得知辛锐此来是为了寻找改良的秋收工具时,黄承彦捻须而笑,引辛锐二人到内堂坐下,又向两个弟子耳语一番,这才不紧不慢道:“老夫前几日思得两物,对于五谷取粒大有帮助,正想请小侯爷过目。”

    在辛锐和郭嘉急切的盼望中,马均和刘晔分别从后堂拿出两个木质模型放在桌上,第一个颇为复杂,总体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端是个车轮一般的轮盘,以数根木轴支撑,固定在中央一根横轴之上,轮盘横面排列着木板,像极了后世的兰州水车。另一端则是数个木槌,每只木槌由单独的横木高低交错着连接起来,接在轮盘的横轴之上。

    “这件叫做水碓,按照这个模子放大数百倍,置于河畔,将轮盘一端伸到水中,在流水作用之下使轮盘转动,带动横轴,使另一端木槌上下锤动,每个木槌下面放上大石槽,将稻谷置于其中,轻易便能去壳,此法昼夜不停,可比人工舂米快上百倍。另外此物的机关就造在横轴之上,只要卸下便可使木槌停止锤动。”黄承彦得意地介绍道。

    “神乎其技。”看了半晌,辛锐不由称赞道。

    “这第二件颇为简单,叫做连枷,乃是根据战国时墨子所创守城器具改良而成,由竹柄和敲杆两部分组成,中间以绳索连接,农人只需手持竹柄循环轮动敲杆,便可轻松为麦、菽等物脱粒。”黄承彦又拿起第二件物什,向二人展示道。

    “太好了,有了这两件宝贝,粮食收割回来,不需数日便可加工完备,黄公当真为我北海百姓立了一件大功!”辛锐对两个模型爱不释手,这黄承彦真是雪中送炭,有了这两件宝贝,百姓秋收所需要的人力大大降低。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这话一点不假。

    “还得感谢我这个徒弟,这水碓的设计,便是他和老夫一起完成的。”黄承彦说着话,将马均引荐给辛锐和郭嘉:“老夫活了这大把年纪,还从未见到过这般精于奇技的后生,便是亮哥儿,也比不上他。我常纳闷这小子是不是公输子转世!”

    辛锐解了秋收的苦恼,将注意力转移到黄老头新招的弟子身上,见马均被师父夸得脸色通红,辛锐笑道:“均哥儿不必拘束,你天赋卓绝,如今来到北海正是一展抱负的大好机会。跟着黄公好好学习,将来必成大器。”

    “多...多谢小侯爷抬爱,均一定不...不负师父和小侯爷的期望。”马均微微有些口吃,因此自小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子,简短地应答之后,便垂手立在黄承彦身后。

    “晔哥儿说来还是汉室宗亲,如何来的北海?近来可画出些攻城器械的图纸么?”辛锐对刘晔兴趣也是不小,这家伙历史上也是曹操阵营里赫赫有名的谋士之一,不仅智计一流,更是于官渡之战时造出了力克袁军高橹的霹雳车,在改良工程器具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袁术横征暴敛,把淮南搞得民不聊生,因此学生一家才迁到北海,学生自小便对奇技颇有些兴趣,得知北海书院开了工学一科,又有黄公在此教授,因此慕名前来求学。不过学生并非专工一科,在儒学堂和讲武堂也报了课程......至于小侯爷说的工程器械,请恕学生愚钝,并未听说过此事。”刘晔向前施了一礼,对辛锐颇有些奇怪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辛锐知道自己孟浪了,刘晔今年不过十七八岁,便有些才能天赋,也是求学多过施展的年纪,哪里又能造出什么霹雳车?

    “呃,倒是我失言了,总之晔哥儿也好好努力,既然同时学了三科,便希望你每科都有不凡的造诣,届时我自当将你引荐给天子,叫你为朝廷出力。”辛锐赶紧转了话锋,好言安抚道。

    “谨遵小侯爷教诲。”刘晔再次施了一礼,退到黄承彦身后站定。

    “方才小侯爷说到攻城器械,老夫倒是有些兴趣,不知小侯爷心中有没有成型的设想,不妨向老夫透露一二?”黄承彦对奇淫技巧的酷爱是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被辛锐三言两语勾出馋虫,当下便问道。

    “唔,也好,既然来了,便索性与黄公和他两位高足探讨一番,说不定三位能造出此物,也为我此次出兵多份保障。”辛锐见郭嘉微微颔首,于是朗盛一笑道。

    说罢辛锐起身来到桌前,拿起笔在纸上画起图样,费了半天劲画完,众人看时,赫然是一架投石车。

    要说投石车这东西并不稀罕,自战国便已广泛应用于战争,只是传统的投石车都是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构造太过简单不说,装载量也太小,并且操作起来风险极大,一个不小心便容易误伤自己,更遑论射程和精准度了。

    “这种投石车毫无稀奇之处,小侯爷是想将它改良?”黄承彦看了半晌,问辛锐道。

    “正是,这种普通的投石车装载少、射程近、精度低,并且每发一次装填时间要间隔很久,实在难以称其为攻城利器,不知黄公可有妙法将之改良?”辛锐点点头。

    “小侯爷所言不差,这种投石车确实弊端不小,对于守城一方,防御起来也颇为容易,只需以牛皮浸湿之后覆在城墙上便能抵挡飞石,只是要改良也并不容易,做大些倒是简单,但如此一来扯动绳索的军士必然要增加,再者石块重量增加之后,若是木杆吃不住劲,必然徒增危险。”黄承彦拧起眉头,讲说其中的难处。

    见黄承彦都感到棘手,辛锐便知这投石车的改良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得了。笑着安慰黄承彦道:“此事也不急在一时,黄公可以慢慢研究,现在多了均哥儿和晔哥儿这两个好帮手,更加如虎添翼,想必总会思索出改良之法的。”

    黄承彦点点头,又沉思起来,厅中气氛一时有些沉闷。

    “老...老师,学...学生思得一法,不...不知可行否?”黄承彦身后的马均忽然开口,略带怯意的声音将众人拉回现实。

    “哦?均哥儿有话但讲无妨。”不待黄承彦回话,辛锐兴致盎然道。

    马均的语言能力实在是和他的创造才能不成正比,加上辛锐在侧多少叫他紧张了些,因此废了半天的劲,连说带比划,最后还画了示意图,众人才终于理解他的构思。

    “你的意思要将投石机做成轮盘式的,靠齿轮带动轮盘旋转,发射飞石,是么?”黄承彦眼中射出精光,显然这是个大胆却又妙到毫颠的设想。

    马均倒懂得扬长避短,因此不开口回答,只是点点头。

    “此法妙是妙极,若是连续发石,则能以速度致胜,叫守城一方应接不暇,倒是能弥补石块重量不足的缺点,但其中不确定的风险也有很多,比如如何控制方向和射程等等,因此是否可行还要试过才知,不如我等现在便去试验一番,小侯爷以为如何?”黄承彦做了一番小结,遂问向辛锐道。

    “正当前去一试,就请黄公和均哥儿说说要如何试验,所需器材我这便着人准备出来。”想到这个改进很有可能变成跨时代的机关炮,辛锐兴奋不已。

    马均摇摇头,指了指门外便当先向外走去,而后众人都随他到了院中,这工学班的院子稀奇的紧,四处可见一些乱七八糟的工具器械,从农具、生活用具到军工产品,木器铁器一应俱全,倒像是个什么都造的作坊一般。

    马均在那堆乱七八糟的木器里扒拉好长时间,终于拣出一只马车用的木轮,而后拿出凿子、锯子等等木工所用器具,在木轮上开了工,由于只是试验,因此他只在木轮一侧凿了三个孔,而后将三片大小相同的木板以相同角度斜钉进木轮上,给木轮镶上三道边。

    而后马均用一根小圆木插在木轮中央,楔实了之后,将圆木轴另一侧插进中央有个圆孔的特制木桌上,,使有三片木板一侧朝上,并用一根长长的细绳子绕在木桌和木轮之间那段木轴上,将绳头攥在手中,这便大功告成了。

    以手转了转木轮,见其在桌上转动流畅之后,马均向众人点了点头。

    “看来均哥儿已经将他的转动投石车造好了,便请试验一下,让我等看看效果吧。”辛锐早已心痒难搔,当下便叫马均开始试验。

    马均再次点点头,四处踅摸了三块规格相若的砖瓦,分别摆放到木轮镶着的木板之上,而后请众人远远地躲开,他则仔细地调整了一下方位,用手扯着细绳向外跑去。

    随着马均越跑越快,在绳子的牵引下,圆木轴带动木轮越转越快,当马均手中绳索扯到头时,轮上木板挡着的三枚砖瓦依次被高高抛起并向外飞了出去,直射向大门处。

    “啪、啪、啪”,砖瓦重重地砸到院门,而后尽皆碎裂。看那弹着点的痕迹时,几乎都在同一位置。

    “好一个离心力,好一个精准度!”辛锐远远地鼓掌大喊道。

    “这小子当真是个奇才!看砖瓦撞到大门的这份力道,只怕能打出数百步远。若是将轮子上多布木板,再将牵引之物换成战马,攻城拔寨易如反掌。”尽管不知离心力为何物,但黄承彦对马均这一创举,充满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