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110章 单身派对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很多人都应了这个道理,譬如吕布家和江东孙家,原本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吕布因是董卓帐下大将,与孙坚自然势成水火,虽然两人并无交锋,但立场绝对是相对的。

    再如陈老汉和义子陈铠,原本一个是良民百姓,一个是黄巾贼寇,若没有辛锐及时出现收服辛霸,只怕陈家庄将会饱受屠戮,寸草不生。

    正是辛锐把这些人从对立面转化成亲人朋友,而伴随时间的推移,只怕诸如此类的对立将会越来越多地得到转化,继而实现天下大同。

    不出辛锐所料,孙尚香亦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小妖孽,全家进了太守府之后,未几时便迅速和吕玲绮相熟,小姐妹二人先是比了武,而后感情不断升温,竟是偷偷拜了把子。辛锐百思不得其解,恁美丽的小女孩,为什么不安心学些女红,却偏爱舞刀弄枪,到处捣乱呢?

    再看过孙策、孙翊、孙匡兄弟几个,辛锐心中顿悟,这孙家兄弟姊妹中,除了面上看起来颇为老实的孙权,几乎全是人来疯,再向上推到孙坚和吴夫人,只怕这种性格也是祖传的。

    孙策自到了北海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四处找人比武,这也是他在江东时时惦记着的。吕布、许褚、张辽,再加上马超兄妹也从汝南赶回来,孙策有不少好对手,叫他喜不自胜。

    北海众人里除了较为稳重的张辽,也都是些不怕事大的。孙策依次和许褚、马超、吕布一圈战下来,最终结果叫他深深汗颜--这三人自己竟一个都打不过。

    堂堂的江东小霸王,纵横江南多时未逢敌手,竟然在北海连番折戟,孙策自尊心遭到严重打击的同时,更加励志要勤学苦练,也不理会妹子婚事,每日从早到晚只是拼命习武。

    好在最终和张辽一战,不知是张辽故意放水还是孙策两日间有所突破,一百招之后张辽被孙策压制住,继而两人都停了手,孙策总算找回一点颜面,不那么纠结了。

    孙家到北海之后一应事宜,都是周瑜里外忙活,说起来辛锐这厢早就准备妥当,没什么大事要办,周瑜也不过是查漏补缺。

    腊月廿八,距婚礼只有两日,辛锐在大将军府设晚宴,将吕布、张辽、孙策、周瑜以及北海诸人尽皆请到府上,举办了结婚前最后一个单身派对。

    新老朋友一见面,饮酒自然成为交流感情的最佳方式。在座的大多都是豪爽之人,不拘小节,因此酒宴进行的酣畅淋漓,吕布、许褚众人更是大呼痛快。

    孙策一边和许褚拼着酒,一边不服气道:“老许,论武艺我也只比你稍逊,今日便和你拼个酒量,你敢应战么?”

    “怕你不成,小盏太没意思,我们换大碗喝。”许褚说着便叫家人给自己和孙策换来大碗,其余吕布等人见状赶忙也换,几个当世武功一流的汉子,饮水一般拼起了酒。

    “这几日忙里忙外,险些忘了,先前你托我找的那个陆议,这番随我等一起来了,就是在权弟身边那个瘦小的,你见过的。”周瑜坐在辛锐一旁,忽然想起这事。

    “哦?那便是陆议么?我只道是权哥儿的伴读,却未曾多加留心。太好了,兄长可算帮了我的大忙。”辛锐闻言欣喜不已,连声道。

    “这孩子平素沉默寡言,显得有些呆笨,虽是家世还算有些名望,但以我观之,此子不像有大作为之辈,真不知你是作何想法,怎地非要这么个人。”周瑜不无奇怪地道。

    也难怪,历史上陆议在将星璀璨的东吴,一开始不显山不露水,直到周瑜殁了,鲁肃和吕蒙先后都殁了,才崭露头角,以一介书生被孙权拜做大都督,统率数万之兵,一把火烧了刘备七百里联营,大破蜀军七十余万,一战名满天下。那时候陆议早就将名字改作陆逊了,因此后世多闻陆逊之名,却少有知道陆议是谁的。

    “呃,这我也实在不知,只是陆议乃是家师英雄榜中有名的人物,因此我也不敢不信。”辛锐自然不能说自己熟知未来,只好含混应付道。

    很多小孩启蒙较晚,便是数十岁之后开窍者也不在少数,何况陆逊并没有这般不堪,三十出头便做了东吴的领军人物,并不算大器晚成。

    “也罢,但愿有贤弟教导,他有朝一日能开了窍,为国家出分力气。说起来这孩子身世也颇为凄惨,前阵子其从祖父陆康在庐江被袁术围城攻打,将他和从叔陆绩送回吴郡老家避难,无依无靠,后来听说城池破了,陆康英勇战死。陆老太守以七十岁高龄领兵守土,着实值得钦佩,只可恨那袁术狼子野心,得了传国玉玺之后更加疯狂,一心想要称帝,四处扩张地盘。幸亏伯符见机的早,从他手下脱离出来,不然岂不是助纣为虐,要背上一身的骂名!只是可惜了传国玉玺,不能献给天子了。”周瑜从陆议身世,说到袁术奸恶,不由愤愤不已。

    “玉玺本应天子所有,袁术无才无德,仗着自己四世三公名门之后,又有些军马,便欲行大逆不道之举,着实可恨,兄长且忍耐一时,待来年便叫他尝尝恶果。你协助伯符兄长尽快平定江东全境,壮大势力,我再联合徐州刘备,南北夹攻,必然能叫袁术授首。届时既可为天子讨伐不臣,夺回玉玺,也能为陆老太守报仇雪恨。”辛锐也是咬牙切齿道。

    “文台公昔日从洛阳废墟中寻得玉玺,正是有意将来起兵靖难迎天子还都,将国宝奉还。那时天子在董卓挟持之下,便是送了玉玺与他,也迟早被董贼窃取,说不定便要谋朝篡位,考虑到这些,文台公才悄悄领兵回长沙,想要从长计议。哪知道天下诸侯各个居心叵测,袁绍兄弟私下里与刘表暗通款曲,于江夏设伏杀了文台公,反而诬陷说文台公要私藏玉玺,行篡逆之事。这厮们讨贼不见出力,只是争权夺势、落井下石之时却乐此不疲,尽皆都是可恨该死之人。”周瑜越说越气,狠狠地灌了一大口酒。

    “这些事我都明白,天子如今脱了苦海,在临淄建都,看看现在各家诸侯的模样,他又岂能心中没数?若非伯符兄长忠良之后,又忠心朝廷,天子做什么大力支持兄长平定江东?又大加封赏。”辛锐着眼天下,不难想象到孙坚当日的苦衷,由是安慰周瑜道,“苦尽甘来,只要我等皆有忠义之心,联手一致对敌,待天下平定之后,便是你我兄弟名垂千古之时。”

    “嗯,听贤弟一席话,愚兄方解心中郁闷。只待江东平定,若是朝廷有旨叫伐淮南、荆州,我和伯符兄长必然万死不辞。”周瑜向辛锐敬一盏酒,慷慨道。

    “兄长的心意,小弟感铭五内,干了这盏。”辛锐回应道,“只是北海和江东相隔遥远,中间又有袁术横阻,通信颇不便利,前些时日虽然兄长已造出大船,来往通商,但水运运货尚可,只是行程太慢,通个书信也要半月有余,这却是令人苦恼。”

    若是两家将来要联合进行军事行动,这种效率显然会贻误军机,因此辛锐才有此感叹。

    “若非贤弟说起,险些忘了一件大事。”周瑜忽又想起一事,兴冲冲道:“这回前来,我等还带来一样稀罕物什,有了它,书信虽相隔千里之遥,却只需半日便可送到,当真是个神物。”

    “哦?是何物?”辛锐眼睛一亮,大感好奇地问道。

    “先前我和伯符兄长屯兵吴郡边界时,当地有会稽逃过来的百姓,向我军进献一种禽鸟,唤作飞奴,易于饲养驯化,据那伙百姓说,这飞奴最是擅辨方向,尤其天气良好之时,千里之遥也可顺利飞回巢穴。利用这一点,你我两地都驯养一批飞奴,将书信绑在鸟腿上,岂不可以畅通无阻,即日便到?”周瑜兴致勃勃地解说道。

    这时代竟然已经有了信鸽?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报机构若是有了这种通讯方式,天底下还有什么事能瞒过自己耳目?只怕各家诸侯中午吃的什么,辛锐晚上便都能收到消息,这不是再好不过么。

    “兄长真是及时雨,有了这般神物,何用再担心消息不通。”辛锐欢天喜地道。

    “懂得驯鸟的匠人,此番也随军来了几个,贤弟于各地都有情报机构,到时若是各家有什么风吹草动,可要早些知会我和伯符兄长。”周瑜微微一笑,提醒道。

    当初在北海,周瑜便知道辛锐利用酒店商铺,在全国组建了一支相当庞大的情报队伍,而今自己和孙策在江东立足未稳,没有过多的人力财力去行细作之事,只好借助辛锐耳目,也好叫自己不至于一无所知。

    “这个自然,有了飞奴,我等互传消息如此便利,定然会将天下事尽皆告知兄长。”辛锐慨然应诺。

    “还有一事,我等此番前来,打算把权哥儿弟兄三个,连同陆议都留在北海,贤弟那儒学馆和讲武堂,我等都是慕名已久,就叫他们一同入学,贤弟需着人严加督促,待学成之日,也好为我等事业添几个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