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75章 救驾4

张济和张绣虽是叔侄,但张绣是可控的,不光是有童渊这个师父在的关系,张绣本人也的确心地纯良,从善如流,可以驾驭,但张济完全不可控,他是一条西凉的狼,喂不饱,便会噬人。

    既然张济已经露了凶相,那便不能再姑息养奸,正好他有意要去穰城打粮,便叫他自生自灭去也好。

    想到这里,辛锐对张济道:“军中缺粮,的确是大大的不利,将军此次为大义前来,忠君爱国,叫小子感佩至极,又怎忍心见将军部下军士,饿着肚子。不如这样,过了潼关,我们马不停蹄径往弘农去,届时将军再去打粮,我北海也给将军送上一年的钱粮,聊表敬意。”

    张济闻言大喜,北海可是富饶的很,看样子辛锐和那个老太尉杨彪对皇帝颇为忠心,自己若是劫了皇帝,再从北海频频勒索军资,那自己岂不是兵强马壮,高枕无忧了。

    “小将军真是明事理的人,张某先谢了。”张济欣喜道。

    华阴距潼关只几十里路,不多时,保皇军便过了潼关,继续东行,再过百十里,便可遥望弘农,众人不禁欢欣鼓舞,怎奈天子车驾行的甚慢,因此将行军速度拖的异常不堪。

    辛锐心中着急,只怕不需几日,郭、李二人便会追上来,以这般速度行进,只怕北海援兵未到之前,自己便早做了刀下亡魂。

    怕什么来什么,保皇军行未几时,便听见身后人喊马嘶,后军来报说有追兵前来。没奈何,只有应战,叫童老爷子和几十个伙计于最里层守住天子车杖,辛锐和众将来到阵前。

    来者正是李傕、郭汜二人联军,如今这二人都损兵折将,声势大不如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番联合之后,仍有两三万人马,远比保皇军多得多。

    郭汜深知斗将不是徐晃对手,又知保皇军此次再无援兵,因此与李傕合计仍采取一拥而上,围而歼之的战术,不待两军列阵,二人便直接下令冲锋,骑兵从两翼迅速包抄,步兵正面冲杀,要将这数千保皇军合围。

    此时若被围死,便是插翅也难飞了。好歹手中有这几千军士,张济手下又颇多西凉骑兵,战力不俗,只好拼死一搏。张济此时也知大家同坐一条船,即便是临阵倒戈降了郭、李二人,也不会有好果子吃,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不如拼上一把,侥幸不死便天下尽入我手,张济颇为光棍地想到。

    当下众将都叫辛锐指挥,军情紧急辛锐也不再推辞,下令道:“孟起和公明率所有骑兵,冲击我军右翼,务必打开一个缺口,接引天子车驾到黄河边,而后你等迅速寻找船只,协助天子和百官渡河,左翼由张将军叔侄领步军守护,长枪兵于前队,弓箭置于后队,敌骑来时先放箭齐射,待冲的近了,再斜竖起长枪抵御。杨将军与我在前军,力敌对方步军,后军由董将军守护。”

    分拨已定,众将领命各自前去准备,不多时,郭、李联军便冲到近前,这些残兵似是被郭、李二人用重利蛊惑,尽皆不要命地向上涌来。

    杨奉引军迎上敌方前军,见辛锐纵马紧随身后,急道:“小将军不可上前,只在中军指挥便好。”

    辛锐豪气干云,大声道:“危急关头,为将者不奋勇向前,军士怎肯用命?”说罢拔出青龙剑,砍向交马而过的敌骑。

    马上一般都用长兵器,辛锐本就身量矮小,又用的剑,吃了大亏,敌方骑兵嘲弄般地甩出长槊,要荡开辛锐之剑,顺势取他性命,哪知剑槊相交,那槊杆便似豆腐一般,登时削成两截,辛锐逃过一劫,而后那个失了兵器的骑兵便被后来的保皇军砍为肉泥。

    辛锐这还是第一回冲锋陷阵,虽然自己有些武艺在身,但依然心里颇有些忐忑,尤其是方才兵器对碰的一瞬,更是叫他心惊肉跳,回头见敌骑竟这般离奇地死掉,辛锐不禁感谢起姜尚,若不是有他赠的这把青龙神剑,这三国之旅怕是到此为止了。

    有了这次经验,辛锐便不再像方才那般慌张,自己身量小而灵活,只要不是被围攻,凭借手中的青龙剑,倒能多砍断些长兵器,给后面的士兵留几道菜。

    众人皆忘我杀敌之时,后面传令兵来报,左翼由于步军对马军,伤亡惨重,张济叔侄就快顶不住了。

    辛锐吃惊不小,忙从前军分出百十人,知会了杨奉,往左翼增援。辛锐明白,这百十人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只希望马超、徐晃能迅速突破右翼,到达河边。

    待辛锐赶到左翼,只见千余军士如今只剩下几十人还在死战,其余的非死即溃,张绣依然纵马提枪,血战不退,只是不见了张济。

    这时节也来不及问,辛锐只好引军冲上前来,与张绣并肩作战,敌骑似是杀不尽,一批倒下,又一批涌上来,转眼辛锐和张绣身边只剩零星几个军士。

    见不是头,辛锐喊道:“快向中军靠拢。”张绣闻言引军士且战且退,即将到了车驾前,只听身后童渊大喝一声,纵马杀过来,这老头是三个猛将的师父,自然武艺不俗,手起枪落,转瞬便杀了十数敌骑。一时辛锐和张绣压力顿解。

    只是此时,后军亦显出败象,董承且战且退,身边也只剩几十人,左翼和后军即将失守。

    却见杨彪从群臣中走出来,厉声道:“我等身为大汉臣子,理当为国尽忠,贼兵已至,退无可退,我等当为陛下战死。”说罢从侍卫手中夺过一把剑,便冲上前去。

    外围军士都在拼死抵敌,皇帝车驾前的侍卫亦都尽皆警惕,谁也没料到杨彪会有如此举动。

    杨彪五六十岁的人,此刻却是拼了老命,跑得飞快,因此众人阻拦不及,眼看一个敌骑冲过来,便要取他性命。

    敌兵的长刀将要落下之际,忽然远处一声呼啸,这骑兵身下战马竟是一滞,随后一杆长枪当空飞过来,将这骑兵穿了个对透,杨彪呆愣当场,原本存了死志,却忽然从鬼门关去而复还,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一骑从杨彪身后飞过来,马上那将抽出敌兵身上长枪,冲进敌群,边冲边喊道:“老太尉速带天子向北走,公明在河边等候。”这将正是马超,之前和徐晃带骑兵突围出去,复身又杀回来接应,正巧撞见杨彪遇险,因此先出声控了对方战马,再抛枪将其杀掉。

    杨彪闻言顾不上其他,急忙叫众伙计护着车杖,自己引着百官,向北而去。

    辛锐见突围成功,喊道:“我等只需抵挡片刻,待天子到了对岸,便可撤退。”

    众人闻言振奋精神,拼死抵敌,愣是抗住数波攻击。此时整个包围圈越缩越小,徐晃于河岸焦急万分,幸亏杨彪建议天子事急从权,弃了车杖,才使撤退速度加快,待天子、百官尽皆上船,缓缓驶向北岸之后,徐晃终于长出一口气,引着骑兵,反身杀回战场。

    战场局势胶着不堪,郭、李二人亦觉察出辛锐众人目的,急忙加紧攻势,命军士务必截住皇帝。

    及至徐晃赶来,辛锐等人已被压缩在一个角落,众人身上几乎都带着伤,好在除张济下落不明之外,并没有将领阵亡,徐晃纵马杀开一条血路,来到辛锐近前道:“小将军和我家将军先渡河,追兵晃自当之。”

    此时已不是逞英雄的时候,毕竟徐晃相对于众人,还算一支生力军,辛锐点头道:“公明不可恋战,待我等下河,你便率军退回来。”

    徐晃应诺,辛锐便和众将带着剩下的几百残兵,一路向北冲去。

    所剩千余保皇军骑兵结成阵势,由徐晃率领,向敌军追兵冲杀过去。徐晃心中谋划,待拖延至辛锐等人安全过河,不留一只船给郭汜、李傕,皇帝暂时可保无恙,自己这些骑兵,便沿黄河向东逃,利用速度甩开追兵,到时南北两岸齐头并进,到洛阳再接引天子过河汇合便可。

    因此徐晃率众军且战且往东去了,待郭汜、李傕二人追至河边,见皇帝早已过河,去的远了,懊恼不已。想渡河追击却又寻不着船只,只好暂且收兵,再做计较。

    夜里扎下营寨,李傕悻悻道:“此战被这厮们逃脱,河口又无渡船,若是四处征集,只怕又要迁延三五日,如何是好。”

    郭汜也叹口气道:“再向东就是洛阳了,中原之地,袁绍、曹操、吕布各自虎视眈眈,我军目下粮草不多,若是再深入只怕军心有变,不如暂且回军,到长安打粮,挨过秋天再做计较。”

    “现在你我手下损兵折将,回长安也没好日子过。先前有皇帝在手,其他诸侯还能投鼠忌器,再加上咱们手里兵强马壮,因此他们才不敢前来冲突,这样子回长安,马腾、韩遂第一个便不会放过咱们。”李傕狠狠道。

    “那依李兄看,我们是追还是撤?”郭汜问道。

    “虽然这一仗没擒下皇帝,但我料他们必然在洛阳汇合,毕竟那里是东都,皇帝怎肯舍之?不如一鼓作气,直奔洛阳,他们如今战力尽失,到时咱们若是一战成功,杀了皇帝,你我共掌天下,岂不是好?”李傕颇为毒辣地道。

    “好,就依李兄。”想到前程似锦,郭汜不再苦恼,兴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