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60章 极端仇恨主义者

    公孙续表明身份,辛锐决定好歹也要扶上马,送一程。一则心中实在对赵云朝思暮想、求之不得;再者倘若此行能解了公孙瓒的围,利用其在北方牵制袁绍,对辛锐有利无害。

    当下计较已定,邺城亦早已关了城门,回去不得,辛锐只得与众人在山神庙将就了一夜。

    次日清晨,叫张三、王五回城知会了杜大,又取了马匹货物,到北门汇合。辛锐估摸着时间,带领公孙续出了山神庙,到北门外等候。

    辛锐的计划是扮作客商,从官道而行,他与马云騄乘车,马超、公孙续等人扮作伙计骑马,如此一来反而不会被怀疑身份,若是只走偏僻小路,即便能避开官军,倘若遇到山贼,反而不谐。

    公孙续对辛锐自是言听计从,他那小心思里,辛锐帮他公孙家,便是与袁绍为敌,敌人的敌人自然是好朋友,哪怕只是现下暂时的,何况北海军容之盛他也是早有耳闻,若在南边结联上北海这么个‘富亲戚’,冀州怕不迟早是他公孙家的囊中之物?

    因此辛锐指向哪,公孙续便往哪里赶路,毫无二话,一路殷勤周到。

    车队向西南行了两日,渐入黑山范围,脚下之路越发地崎岖难行,这黑山本是太行山余脉,北达常山,南抵山阳。

    张燕本是常山真定人,倒和赵云同乡,早年趁黄巾之乱而起,拉起一支队伍啸聚山林,有太行山这个天然屏障,难攻易守,因此官府和各路诸侯都不敢正眼觑他。

    据说此人身手不凡、剽悍过人,手下亦多是亡命之徒,这且不算,他还颇有智慧,懂得利用地利,与官府周旋,深得游击战之精髓。

    当初丈人吕布栖身袁绍手下时,还与他发生过激战,以吕布之勇、并州铁骑之强,亦在张燕手底下没讨到半分好处,可见这黑山军并非一般的山贼草寇,乌合之众。

    也正因此,张燕对袁绍深恶痛绝,这才与公孙瓒定下攻守同盟,一起对付共同之敌袁绍。

    先前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的界桥之战、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都有黑山军的影子,奈何袁绍兵强马壮,手下能人异士极多,又新得冀州之地,士气极高,再者创业初期,手下文臣武将齐心协力,皆无私心,一时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公孙瓒为取冀州,领兵侵略,于这道义上,便是落了下乘,于是界桥一役,惨遭败北,白马义从丧失殆尽,若不是赵云杀退文丑,只怕公孙瓒早已做古人去了,自此公孙军锐气尽失,实力大打折扣。

    张燕也是倒霉,结连跟着盟友公孙家吃瘪,损兵折将,但这也更加深了他与袁绍的仇恨,可以说,不管是谁,只要打袁绍,张燕必然强烈响应。

    张燕也是个有意思的妙人,只看他拉起十万大军,于袁绍眼皮子底下如此猖狂,必然不是个平庸之辈,只怕这又是一个臧霸。望着渐渐陡峭的山路,辛锐暗忖道。

    第三日未时,众人终于看到黑山军前哨,一番通报之后,小校回去报信,不多时,张燕引一队军士,来到前哨迎接。

    辛锐见那张燕,八尺身量,年四十许,双目炯炯,满脸络腮,孔武有力,心中亦暗赞其是条好汉。

    公孙续与张燕相熟,老远便小跑近前施礼道:“叔父安好,小侄有礼了。”

    张燕把着公孙续手,朗声笑道:“贤侄不必多礼,一路劳顿,进寨子叙话。”

    一干人被张燕带进大寨。进厅让座时,公孙续向张燕介绍辛锐道:“叔父,这位是北海中郎将辛锐小将军。”

    张燕这时才注意到众人里有个小孩,闻听辛锐之名,奇道:“原来是辛小将军,燕久闻大名,不想今日得见,小将军竟这般幼小,不像传言那般……”

    辛锐笑道:“莫不是说在下身长丈二、脸似银盆那些传言?”

    众人闻之都笑,张燕道:“却不是怎地,小将军平黄巾、战曹操之事,天下哪个不知。传来传去,便成这般。”

    “世传张元帅似乎与黄巾军有些渊源,但听元帅方才所言,似乎对在下之前平定黄巾之事,并不介怀?”张燕直言不讳,看其神情不似作伪,因此辛锐有恃无恐问道。

    “莫不是因为我与那张角都姓张?传言不可尽信,张角这厮是巨鹿人,我是常山真定人,虽是离得不远,却半些瓜葛都无,我在这黑山中聚义,未曾攻击州府,戕害百姓,却收纳不少流民,叫其垦荒,取些许收成以壮军资,别无他耳,若照此说来,那皇帝还应给我个黑山太守做做才是。”张燕笑道。

    说起来张燕和黄巾真没甚关联,只是占了个同一时间,地点相近罢了,实在并未参与起义,他一直在黑山发展自己势力,亦不向外扩张,攻占领土,倒是收容流民一节,真能看出他有些良善之心,虽然也是利用百姓种粮生产,但天底下哪个诸侯不是如此,相比之下,张燕倒算是强似那些横征暴敛、不体恤民生的诸侯了。

    辛锐见张燕敦厚实诚,心中欢喜道:“元帅虽不在庙堂,所做之事却必那些尸位素餐的朝廷大员强得多,锐深感敬佩。”

    张燕摆手道:“不敢不敢,怎能和小将军相比,小将军在北海多有贤名,天下百姓无不向往,我这里,亦有许多百姓迁到北海去的。张某佩服的紧那。”

    注意到公孙续被晾在一边,辛锐道:“这回说来也巧,在邺城遇上公孙少将军,正好我北海与这冀州也有些龃龉,于是结伴而来,听听元帅主意。”

    “是啊叔父,袁贼现下已兵临易京,我父亲难处不小。”公孙续见好容易提到自己,连忙见缝插针道。

    “这个袁本初,欺人太甚。贤侄放心,我立刻尽起黑山之军,进逼邺城,我倒看看他袁绍老巢不保,还敢去张我公孙兄。”张燕怒道。

    果不其然,只要是袁绍想做的事,张燕必然会想尽办法阻止,这便是天生的仇家……

    “如此小侄多谢叔父了。待易京围解,家父定然亲来拜会叔父,以表谢意。”公孙续大大松了口气,这回公孙家有救了。

    “我北海亦会从南面出兵,牵制袁绍。”辛锐见张燕豪爽,锦上添花道。

    虽然雪中送炭实数不智,自有张燕这般的复仇者顶缸,但辛锐至少先在这里表个态,给张燕等人留下个好印象,以便今后取事。

    “小将军是真英雄,今日张某结识足下是件快事,来日若有驱驰,只凭小将军一句话,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张燕郑重道。

    张燕倒不是没头脑,只会玩仗义,执掌偌大一个黑山军,只凭仗义必然是不够的,但凡人皆有痛脚,张燕的痛脚,只怕就是袁绍。

    历史上曹操官渡一战而定,进攻袁绍老巢之时,又是张燕带军来投,请求协助曹操灭袁,这是什么精神?得有多大的仇才能叫张燕如此深入骨髓地痛恨袁绍?

    辛锐正是看准这一点:谁打袁绍,张燕爱谁,才对症下药,张燕果然对此甘之如饴。

    “元帅莫要恁地,我与公孙少将军倾心相交,已是挚友,又怎能眼看挚友被袁绍戕害,家族不保。”辛锐大义凛然道。

    此行异常顺利,被仇恨满满占据心灵的张燕盛情款待众人,并与辛锐约了举兵日期。

    辛锐亦是毫不犹豫,立刻修书叫王五快马回一趟北海,命太史慈尽快起兵,从平原入清河、阳平一带,进行袭扰。

    一时间宾主尽欢,辛锐叫拿出杜康酒,与众人分享,张燕爱不释口,公孙续更是喝的大醉,此时他心事尽去,欢喜之情难以自禁。

    辛锐也是下了血本,本来北海扩张尚未稳固,袁绍势力强大,自己没有必要树此强敌,但想想此行目的,说不得只好咬紧牙关,硬着头皮上了。

    袁绍,为了救公孙瓒,再利用公孙瓒牵制你,为了拉拢黑山张燕,为了我的侍卫长赵云,你就算是头老虎,我辛锐也拔你三根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