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一百三十一、子孙满堂(二)

    mon aug 03 19:47:42 cst 2015

    到这时,一般的人家都是过了小年以后,就开

    ·1703·

    始蒸年糕、蒸供馍、杀年猪、杀小鸡、做豆腐,准备过大年的嚼咕,孩子们可都高兴了。民间说,“过了小年一天强一天,过了二月二一顿不如一顿”。从过小年到正月十七,孩子们就忍不住放鞭炮的瘾,那天都能听到放鞭炮的“噼里啪啦”声,有个年节的气氛。武植府,家大业大,人口多,小年之前就开始杀猪、驴、鸡、鸭、鹅,宰牛、羊、兔等,蒸年糕、供馍,做豆腐,淋米粉做粉皮等,早些办置年嚼咕。小年晚上烧旧灶王爷的供谱,灶王爷姓张,上天向其大哥玉皇大帝奏报下界的情况。所以,灶王爷神谱的红对联,其上联是“上天言好事”,其下联是“下界保平安”,其横幅是“一家之主”嘛。除夕上午张灯结彩,贴春联,红、粉是吉祥色,紫、绿、蓝、黄为辅助色。人们穿新衣,戴新帽。家家都重新摆供板贴灶王爷神谱。供板在锅灶的墙上,除灶王爷的神谱外,板上摆着一对蜡台上插红蜡烛,一个香炉,五个一组的两组小供馍,两碗米饭,饭中间还各插上一双新红筷子,供灶王爷夫妇“食用”。供板上还摆着用青萝卜削成尖塔状的一对花台,上面缠绕着用红绿色染成的粉丝,并插上供花。民间把灶台称为灶王爷的头,灶坑门是灶王爷的嘴,女人做饭烧火,胯骨裆不能直冲着灶坑门,不能用烧火棍或其它东西敲打,或是涂抹灶台的脸,怕“玷污”对灶王爷的不敬。炕是灶王爷的身子,烟囱是灶王爷的尾巴,说道颇多;摆供桌挂宗谱,供老祖宗,宗谱就是老祖宗的神谱。除厢

    ·1704·

    房外,凡正房的供桌都是摆在北侧,宗谱是按嫡支十几辈开始立谱的,谱上分左右侧,左侧是亡故男性的辈份名单,反之右侧就是亡故女性的辈份名单。出了曾曾曾祖父辈、曾曾祖父辈、曾祖父辈、祖父辈、父辈的“五父”以外的旁系,就不上宗谱了。宗谱两侧对联都是按一定的套路写词赋,武植家宗谱两侧的红对联,其上联是“在天靈祖千秋固”,其下联是“護佑子孫萬代福”,其横幅是“本支百世”。横幅有叫“横批”的,横幅粘贴在挂彩上。供桌上靠北侧靠宗谱下,摆着五小碗上插着新红筷的供饭。再靠前一点,就是摆着与灶王爷一样的五座供花。供桌两侧各摆一个大蜡台,上插着上较粗下较细的大红蜡烛,红蜡烛上还印有吉庆的字样。与蜡台并排的中间,摆放着一个较大的木香炉。香炉与蜡台间分别摆着一个木香斗,里面放着木香。在供桌两侧靠蜡台外,共摆着两组五个一组的大供馍。在靠供桌的东侧,摆着一个小供桌,上供着天老爷张玉皇夫妇的神谱,神谱比灶王爷稍大一些。两侧的红对联,其上联是“天地之大也”,其下联是“鬼神其盛乎”,其横额是“蒼穹之主”。小供桌上的摆设与灶王爷供板上的摆设差不多,基本是一样的。殷实的人家还有供财神,在东面的墙上摆上供板,贴财神赵公的神谱,其红对联的上下联写法离不开金银财宝,有横额写“恭喜發財”、“歲歲發財”等。供板跟灶王爷摆设一样,常年地供奉着。到晚上天一放黑,人们就开始点灯笼,点蜡烛,煮饺子

    ·1705·

    接诸神。一般的人家,家庭主妇煮着饺子,男人们打着灯笼去十字路口烧香纸,放爆竹,磕头敬接祖宗的灵魂,敬接天老爷、王母娘娘,敬接灶王爷夫妇,敬接财神夫妇等诸神,来家过新年。诸神请回家“归位”,人们点香烧纸,给老祖宗等诸神磕头。饺子也煮好了,用小碟盛好几个分别放在各个供桌上。然后,人们才去快活地吃饺子,吃嚼咕,喝酒,不提。武植府人多,这些事情都是家人去做,接神时由武灿领着大伙去,不提。大伙吃完了嚼咕,孩子们就打着小灯笼,开始串门子,吃炒果,吃糖块,吃糖葫芦,放鞭炮等,尽情地玩耍。大人们开始包年饺子,准备午夜“发纸”吃。其他的闲散人就聚在一起玩牌,跌铜钱,动个输赢的。财主和官宦人家,才是真正的赌博,动金银财宝,赌资大,是穷人家所不敢想象的,就连一般的殷实人家也望尘莫及。过年期间,甚至整个的正月里都不能说些不吉利的话。除夕夜里要更加注意,连放屁都要加小心,不能放出声来。在谈论中,武植饶有兴趣地说道:“民间也有不在乎的,小的时候在河东太原住时,我的老舅就给我们讲,说有一个老妇人对人说,她在除夕夜包饺子时没在意,就放了一个响屁。她胆儿突想道:‘年三十晚上放屁惊神了,转过年来能有好运气吗?’哎,转过年以后她的运气不但不坏,而且倒好起来了,盖了新房子又买了耕地,发家了。当人们与她谈论这件事时,她还得意洋洋地编了一套嗑说道:‘大年午夜掐饺子,俺嘟儿嘟

    ·1706·

    儿放了个屁,转过年盖房子又置地。你说俺运气不运气,你说俺运气不运气。’”众人听后,都憋不住地笑了起来。武植接着说道:“虽然故事有些夸张,但不难看出迷信的东西是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禁锢人们正当自由。神灵是没有的,这些套套框框,也是不可取的。”潘金莲说道:“过新年,大伙在一起喜庆,图个吉利,说话呀,办事啊,还是注意点好。”众人都诺诺称是,不提。

    到了除夕与新年交替的午夜子时,“发纸”开始。人们拜老祖宗、拜天老爷、拜灶王爷、拜财神爷等,并给它们烧“纸钱” ,叫着“发纸”。欢声笑语放鞭炮,吃饺子和嚼咕,就能玩个通宵。人们祈祷神灵保佑,恭喜在新的一年里人口太太平平,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粮满仓,米满囤,发大财。孩子们为大人们磕头拜年,并得到压岁钱,吃完了年饺子后,玩了一阵就挺不住了,穿着新衣裳就睡着了。江淮的个别乡村,也有午夜没有“发纸”的习俗。大年初一为元旦,也叫元日,人们大拜年,互相恭贺新年好,恭喜发财。小辈儿给长辈拜年,孩子们还能得到压岁钱。初二姑爷去岳父家拜年,孩子们还能得到压岁钱。过了大年初三就是初五,初五是破五,一般人家都把剪刀、菜刀等藏了起来,不让小孩子们拿着铰东西、割东西,怕一年中出祸患。因此,包饺子,放鞭炮,来“破五”。正月初七、十七和二十七是人的日子,初七是小孩子的日子,

    ·1707·

    十七是成年及中年人的日子,二十七是老年人的日子。这三个日子如果是好天就吉利,如果是坏天就凶煞。人们为图吉利,就家家擀面条吃,说把人的腿给缠住了,就不会被阎王爷捉去灵魂,求保平安。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正月十五为“上元日”,晚上为元宵,或叫元夜,张灯结彩,闹花灯,所以也称为“元宵节”或“灯节”。正月十三、四就要准备黄豆面,十五那天就要做面灯。面灯做法很简单,将豆面和好后,搓成柱状,然后用菜刀切成一段一段地,一头捏成碗状,用硬草棍卷上少许的蒲草绒做成灯芯,倒上大麻或菜籽等植物油即可。天一黑就在屋里、当院、大门口、十字路口、祖坟上送面灯,并点着,简称叫“送灯”,以庆灯节。并按十二生肖,还得给个人做生肖灯。生肖灯的造型不好做,得花费点功夫,灯碗在生肖的背部,做好了很有欣赏价值。第二天一早就有人去坟茔地拣面灯,回来后切成片,在锅里烙熟了,既脆又香甜,很好吃哩。小麦产区,因缺少黄豆,就用白面做面灯。蒸熟了的十二生肖灯特别好看,很有艺术价值。元夜要吃汤圆,称之为“元宵”。至唐代大衍历规定,夏历才迎合农时,正月正是春天之首。因此,正月二十三就摘灯笼,人们就开始备耕,忙于一年的生计。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人们在当街或是场院用肖灰撒上灰囤,叫着“二月二,打灰囤”,预祝秋后丰收在望,

    ·1708·

    粮食满囤。人们还要剃龙头,啃猪头,在新年的基础上,争取以后交好运。(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