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潘金莲传奇
字体: 16 + -

一百二十七 钱财失亲(二)

    mon jul 27 18:06:44 cst 2015

    柳春福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了武植的府上,二人见面后寒喧就毋庸细说了。春福简要地向武植介绍了长子树华遇难、矿主抚恤,及抚恤银待分割的情况。武植听后也觉得挺为难,他说在他过去在洛阳做过父母官时,遇到这种涉及到财产纠纷的案子颇多,那时可以用官威来判令解决。现在像这种不经官的财产纠纷,想通过民间调解来解决问题,那时很难的。春福说他不想通过官府来解决,能通过民间调解来解决问题,既能得到抚恤银子,又能不丧失亲情。武植说道:“足下诧异,民间调解只是解决民间纠纷的一种形式,要想不丧失亲情的话,世间是少有的。因人而异,凡是财产纠纷的事,不管调解的如何,或多或少都丧失了亲情。自私、吝啬、贪婪,是丧失亲情的根源。老朽只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足下实现这个愿望。”春福说道:“武太师言之有理,以前儿孙们为了能继承我的家产,在下与儿孙们是很和谐的。现在为了巨额银钱的纷争,儿孙们对自己没有了亲情。人生在世,为了钱财而忘了亲情,可叹,可悲呀。今请教武太师寻求良策,凿溜也是没有了亲情,不能白白将我应得的银子,不明不白地被他们贪了去。‘不吃馒头也得争口气’,以此来教训一下不肖的子孙们。”武植说道:“足下说的是,但话可好说,可是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它需要充沛的精力与坚持不懈的耐力,才可能成功啊。要说良策是没

    ・1657・

    有的,事在人为是存在的。依老朽看,要想处理好这件事情,就必须半官半民地进行调解,效果比较好。俗话说‘民不与官斗’嘛,吓唬吓唬,背不住就能奏效的。”春福很赞同武植的看法,决定去里正那里禀报。里正听了以后也犯了难,这个事应该是官府来管,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他一个乡官,武植虽然是德高望重的绅士,但他必定是异邦告老还乡的官吏,可想而知他们的人海力度是有限的,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听了里正的话以后,春福再三考虑,认为还是按武植说的去办,企求民间调解,就低不就高,得到的所得差不多就可以了,不去泛泛地追逐可丁可卯的所得了。武植与里正在一起商量案情时也认为,在自私、贪婪、见利忘义的人面前,财迷心窍,道德与法度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管用的。里正有点打退堂鼓,但武植还是坚持正面调解,这样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不失亲情。在武植的开导下,里正就同意与武植来调解树华的抚恤银的分割问题。

    里正派乡差传唤了春福、麦氏等人到里正府,对于树华的抚恤银分割进行调解。这一千两抚恤银子的分割,首先要明晰分割人是谁。按理说有权分割的人有父母、妻儿,及抚养人。鉴于继母戚氏没有抚养过树华,因此她没有分割权。现在有分割权的人是父亲春福,死者树华、儿媳麦氏、长孙柳钊四人有分割的权利;其次是分割的平均数额,既每人应分得二百五十

    ・1658・

    两。另外,就树华的那一份,按父亲、儿媳及长孙三人再分割,每人应分得八十三两多。这样他们每人应分得抚恤银子三百三十三两多,除春福应分得上数抚恤银外,儿媳麦氏与长孙就应得六百六十六两六多。照这样分割下来的话,麦氏想独吞抚恤银的梦想,就成为泡影了。现在只能是找理由打赖,企图多分些抚恤银子。为了不大伤亲情,看在死去儿子的面上,春福只要了三百两,剩下的数就算抚恤给长孙柳钊了。可是利欲熏心的麦氏,还是厚着脸皮打赖,说她丈夫已经不在了,以后孤儿寡母怎么生活,要求公公看在儿孙的份上,就少要点抚恤银。当里正与武植问麦氏能给公公多少银子时,她答说五十两。里正与武植见状给的数太少了些,就对麦氏说父母抚养子女不容易,抚恤银子不是只给妻儿的,更重要的是抚恤父母的。妻子失去了丈夫是很悲痛的,那么父母失去了儿子就不痛苦吗,将心比心是不是这个理。而有点文化水的麦氏,是深知这个道理的,但在银钱面前她这个财迷心窍者,早已丧失了伦理道德,丧失了亲情。心比木炭还黑,灵魂比大粪还肮脏。任凭里正与武植怎么做工作,麦氏就是不进“盐酱”,铁了心了就给五十两,愿意咋办咋办,有招使着,没招受着。武植见状怒火中烧,一个殷实人家的女子,会堕落成不讲道理的混账泼妇。是可忍孰不可忍,武植义愤填膺,痛斥了麦氏的不仁不义的行径。丢尽了华夏妇人的脸面,为了银钱就不顾道德,不顾亲情,是何道

    ・1659・

    理?难道妇人就用这抚恤银过一辈子吗?以后就再不用公公婆婆扶住吗?孰轻孰重,妇人自己掂量着办吧。麦氏真的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使她眼光短浅,看不到银钱一花就了,长远的生活大计是大事。孤儿寡母以后的生活来源怎么办,柳钊以后的教育培养,成人以后的功名仕途怎么办,就这些抚恤银子能够用吗?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可是任凭武植他们怎么开导,麦氏就是听不进去,仍然坚持她自己的意见。武植又征求了春福的意见,“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亲情,为了儿孙,他放弃了一部分的抚恤银,只要了自己应得二百五十两。这样的话,麦氏可以满足要求了吧,可是还是不行啊。麦氏又拿出放赖的办法,她躺在地上抽起疯来了,口吐涎水,说她本是姓张,玉皇大帝是她的大哥,灶王爷是她的二哥,如来佛是她的大表哥,观世音菩萨是她的表姐,等胡言乱语,搅得调解无法进行了。女人的刁蛮,用调解的办法来解决财产纠纷问题的话,只能是“对牛弹琴”。里正与武植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麦氏在地上打滚撒泼,乡差去拉她起来说话,她还咬了乡差一口,乡差怕麦氏恶上他,气的就忍痛揉着疼处,看着麦氏在撒泼。武植想不能老这样下去呀,如果老这样下去的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怎么办,武植见里正也束手无策,他灵机一动,就对里正耳语说,不用点官威是不行的,叫里正宣布告官,由官府来判令,如这样的话,这笔抚恤银子

    ・1660・

    就归其父春福所有。如果继续由调解来解决,麦氏就有得到她与儿子柳钊应该得到的抚恤银子。麦氏听了里正的话以后,立即改变了态度,破涕为笑,并急忙表示不要经官,愿意调解解决抚恤银子的分割。武植见麦氏态度有了一个大转弯,心中甚喜,当即表扬了她转变态度是对的,是可喜可贺的。麦氏的态度转变,虽是好的,但她与武植、里正玩起“挤油式”的把戏。他想先把自己与儿子的这一份银子留了下来,然后就把公公的那一份银子拿了出来,以表示慷慨,并说她与儿子孤儿寡母,以后的生活肯定是难以维持,就请公公发发慈心,看在死去的树华面上,就再给孙儿柳钊点银子,以后就少麻烦公公,以减轻公公的负担。公公春福看出来儿媳在耍把戏,来挤他的油;武植与里正早就看出来,麦氏转变态度的内心活动。公公与武植、里正对麦氏的态度转变,同意调解解决,这对于解决抚恤银的分割是有好处的。起码能平息纠纷,保持亲情啊。经过最后的调解,公公春福考虑到儿媳与孙子的教育成长,决定再放弃一部分抚恤银,只要了二百两。这样总可以了吧,非也。麦氏见公公的让步,她得寸进尺,提出公公再让一百两,这样的话他家以后的生活,过好过赖公公就不用管了。公公见状伤心万分,这样的话亲情还是没有了。哎,看在儿子与孙子的面上,就再让一百两吧。对于财迷心窍,不顾亲情的儿媳来说,你就是给个金山她也不会满足的。这样的人哪,爱财如命,视亲情

    ・1661・

    如粪土。可悲,可悲呀。儿子没了,亲情也丢了,……(待续)